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我们为什么要读唐诗 ...

  •   2024年5月21日,本人应小儿所在学校班主任之邀,为其班级作题为《我们为什么要读唐诗》的讲座,以下是演讲稿(整理时有改动)。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已经实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古人只能在想象中出现的一些场景,比如传说中的特异功能千里眼、顺风耳,如今也被轻松解决。
      人类社会发展如此迅猛,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几千年前古人写下的诗句呢?窃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人类情感始终是相通的,人们对亲情的思念、对友情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望也是永恒的。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读来至今令人感动,就好像是我们要对母亲说的话,现代人还专门为此设立了母亲节。古人关于友情的诗词也特别多,李白晚年因受永王李璘案的牵累谪贬夜郎,杜甫对他的安危深表关心:“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我们今天依然有对朋友的牵挂。爱情是所有感情之中最热烈的,也是最动人的,因此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记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表达了一种求之不得的怅然之情。
      其次、诗词的语言是最美的,我们如果多读古诗,就能随时随地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美女,男士们往往会说:“哇,真漂亮!”然而王昌龄却是以“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西宫秋怨》)来描绘;在诗人眼里,就连美女落泪都显得那么楚楚可怜:“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看到一个帅歌,女孩子们则暗赞一声:“哇,好帅!”但是杜甫笔下的崔宗之自又不同:“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饮中八仙歌》)成语“玉树临风”就是取自这首诗。在一座陡峭的大山前,我们或许会皱着眉头抱怨:“唉,真是太难爬了!”李白却仰天叹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同样的人和事,用诗化的语言,会提升我们的境界。
      再次,古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的语言最凝练。我们常说老师教书育人很辛苦,就可以用两句诗来表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所以人们将老师形象地比喻为蜡烛。我们勉励孩子们好好读书,会不自觉地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紧紧抓住宝贵的时间,趁着年轻练好本领,以后做一番事业。如果在少年时浪费光阴,等到年纪大了,就算再想学也来不及了,更重要的是精力也不够了。所以古人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年少时喜欢学习,像刚升起的太阳那样光明灿烂;壮年时喜欢学习,像中午的太阳那样旺盛;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只像烛光那样微弱,随时有可能熄灭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人稀里糊涂地混了大半辈子,直到老年才突然醒悟过来,说我必须要发奋读书了,那么他从现在开始努力,也总比不读书好得多,所以孔夫子勉励我们“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早上明白真理,哪怕晚上死去,人生都没有遗憾。
      最后,读古诗最功利的一点,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积累丰富的词汇,打牢基本功,让你不再害怕古文和写作,直接提高语文的分数。这几年中小学教育改革,语文课本中古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有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换句话说,假如语文没学好,那么想进入名牌大学可能会更吃力一些。有些中小学生问《中国诗词大会》的特约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老师:“老师,我快高考了,还有好多古诗、古文看不懂怎么办?”在此我可以这么说,学古诗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在考场上就算神仙也救不了他。
      在这浩如烟海的古诗当中,为什么我特别强调要读唐诗呢?因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诗,在远古的没有文字记载的农耕时代,人们就一边在地里劳作,一边“嘿唷嘿唷”有节奏地唱着歌儿,那就是最原始的诗。要想了解我们中华文化,必须了解古诗;而要想了解古诗,就必须了解古诗发展到最鼎盛时期的诗——唐诗。唐以后还有很多诗,但都已经走下坡路了。比如宋朝人写的诗称为宋诗,还有明诗、清诗,这些诗虽然数量比唐诗多得多,但总体质量都不如唐诗,所以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从整体看来,唐诗色彩鲜明,辞藻华丽,题材多样,感情充沛。我个人是不太喜欢宋诗的,宋诗总喜欢拿一些小事情讲大道理,像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格局比较小。比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看到巴掌大的一块池塘就大发议论,令人生厌。看看李白写的多大气:“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相信这些诗句是他站在高山上、大江边兴之所至脱口而出的,所以一读他的诗,我们就感觉到有一种强烈的气韵在流动。还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也是真正来到天寒地冻、风沙扑面塞外写的,而不是舒舒服服地坐在书斋里纸上谈兵。他们不需要讲任何道理,我们自然而然就有所触动。清明节的前几天,我想带着我儿子去青山湖的郎家村赏油菜花,他爸爸不以为然地说,只要到大学食堂旁边的半亩地里看看就行了。我马上表示反对,那以后你别去看大海了,在家看看杯子里的水就行,因为从一滴水里也能见到大海。后来我们一起在田野上疯跑、登高望远、穿越迷宫,你感觉这跟学校旁边的几棵油菜花是一样的吗?
      我之所以一直保持着对古诗的浓烈兴趣,主要是受我父亲的影响。从我记事时起,父亲就特别喜欢吟唱诗词,不管生活中有多少不尽人意之处,他只要闲下来,就会慢慢地在破旧的小屋子里踱着方步,脑袋从前下方到后上方沿逆时针方向晃动着,喉管里哼出一些曲不成曲调不成调的歌儿。有的我听得懂一两句,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的则完全听不懂,要是我摇着他的腿问他哼的是什么,他就耐心地将整首诗细细讲解一番。
      父亲有时会让我和二姐比赛背唐诗,如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之类。二姐的记忆力似乎不太好,她虽然大我五岁,但跟我比赛基本上没赢过;她写自己的姓名,姓氏“熊”总是差四点底,写成个“能”字,为此还挨过父亲不少骂,之后依然故我。
      兴致来了,父亲还会讲一些通俗易懂的诗词故事,其中有个穷得只剩下才华的书生吟诗送小偷的故事记忆最深刻。在一个细雨纷飞的寒冷夜晚,有个小偷跳墙到一个家徒四壁的书生家里去。书生听到屋内异响,知是有贼光顾,却毫不慌张地吟出两句诗:
      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小偷见主人察觉到自己的行踪,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屏息静气地观望了一会儿,见主人并没有起身,猜测可能是睡着了,便又开始轻手轻脚地翻箱倒柜,但听主人接着吟道: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主人明知自己就在屋里却不来抓,说明这个家真的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而且对方也不想为难自己。小偷有感于主人的坦诚,正打算原路返回,又听主人好意提醒道:
      出门休惊黄尾犬,跃墙莫损兰花盆。
      待小偷悄无声息地翻过院墙,正寻思着下一个目标时,主人远远地送出最后两句: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夜黑赶豪门!
      在父亲的熏陶下,我对诗词的迷恋简直达到无以复加的境地。如今我做了母亲,我自然将自己的这一爱好传给我儿子。他刚开始牙牙学语时,我就一字一句地教他读古诗;现在他上小学了,我几乎每天都和他一起朗读诗词;有时晚饭后在路上散步,我会把我记得的诗词,教他读两三首。我还记得一件很好玩的事,在疫情期间的某个“三八”妇女节,我们单位组织过一次网上诗歌朗诵会,我选的是李清照的《一剪梅》。在参加诗歌大会之前,我在家里一遍又一遍地彩排,我儿子也在一旁好奇地听着,等我正式朗诵完,他也背得滚瓜烂熟了。那时他连牙都没长全,字音也咬不准,听他奶声奶气地学着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2024年6月18日于临安家中忘忧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