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听闻陈洲事,提金牌跟随 ...

  •   听闻陈洲事,提金牌跟随
      一日包拯退了堂,来到书房,即打了折底,叫公孙策誊清。公孙策刚写完,包兴进来,手中另持一纸,向公孙策道:“老爷说,把这个誊清,夹在折子内,明早随着折子一同上奏。” 公孙先生接过一看,不觉目瞪神痴,半晌才缓过来,说道:“就照此样写么?” 包兴道:“老爷亲自写的,叫先生誊清,岂有不照样写的道理?” 公孙策点头说道:“放下吧,我写就是了。”公孙心中好不自在。
      原来这个夹片,是为陈州放粮之事,皇上不该信用椒房宠信之人,直说圣上用人不当,多是顶撞言语。公孙策岂有不惊之理?“写是一定要写了,明日若递上去,定要找阿敏那丫头去求情。我公孙策怎么偏偏遇的都是这些事,只好等明日听信儿。再做打算罢。”
      次日五更时,包拯上朝。今日正是老公公陈林接折子,递上没多时,就召见了包拯。原来圣上见了包拯的折子,初时心甚是不悦,后来又一想,直言敢谏,正是忠心为国,因而转怒为喜,立刻召见了包拯。
      “臣,包拯拜见皇上,吾皇万安。”包拯朝上扣礼。
      “包卿,你这折子中所说之事,可是实情?”仁宗免了包拯的礼问道。
      “皇上,这陈洲放赈恐有隐情,臣奏请皇上,让臣去稽查此事。”
      “好,那我便加封你为龙图阁大学士,仍料理开封府事务,并前往陈州稽察放赈之事,统理民情。”包拯并不谢恩,跪道:“臣无权柄,尚不能服众,难以奉诏啊。”圣上又道:“再赏卿御札三道,谁敢不服?”包拯谢恩,领旨出宫。
      再说这公孙策自包拯入朝后,他便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叫人将阿敏叫了过来,“阿敏姑娘,你说这包黑子这样顶撞圣上,可如何是好。”公孙策也不敢说些别的,只得忍耐。忽然听到一片声喊,以为事情不妥。正在惊惶之际,只见包兴先进来告诉,“老爷被圣上加封为龙图阁大学士,派往陈州查赈。”公孙策听闻,喜出望外。
      “包大人要去陈洲!”阿敏听到惊到,“自是真的,报喜的还在那呢。”包兴回了阿敏,对公孙又道:“老爷派我前来与先生商议,打发了那报喜人,不准他们在此嘈杂。”公孙策欢欢喜喜的与包兴斟酌,“包大人还没有斩庞昱,哈哈,我又有好戏看了,不过我要看看这安乐候有没有那么坏。”在公孙策和包兴安排妥当,赏了报喜的时候,不知道此行又多了一个。在报喜人去后不多时,包拯便下朝回府。大家叩喜礼毕,包拯便对公孙策道:“圣上赐我御札三道,先生不可大意。你须替我仔细参详,莫要辜负了圣恩。”
      “包大人,你去陈洲时带上我,可好。”阿敏在包拯对公孙说罢,接过话,
      “郡主,此去陈洲,必是凶险万分,你还是莫要去的好。”语毕便进书房去了。这句话把阿敏打了个闷葫芦,“你不让我去,我偏去,你等着。”随后就回了郡主府。
      公孙策回至自己屋内,千思万想,猛然省悟,说:“是了,我如此这般。”便开始研墨蘸笔,先度量了尺寸,注写明白。后又写了做法,并分上、中、下三品,龙、虎、狗的式样。他用笔画成三把铡刀,故意的以“札”字做“铡”字,“三道”做“三刀”。画毕,来至书房。公孙策将画单呈上,包拯将画单一一看明,不由春风满面,口中急急称赞:“先生真乃天才也!”立刻叫包兴传唤木匠。“就烦先生指点,务必连夜赶出个样子来,明早还要呈到圣前御览。”公孙策听了此话,见包拯又连催外班快传匠役。只得退出,从新将单子细细的看过,又添上如何包铜叶子,如何钉金钉子,如何安鬼王头,又添上许多颜色。不久,匠役人等到了。公孙策先叫人看了样子,然后教他做法。众人不知有何用处,只得按着吩咐的样子做起。一个个手忙脚乱,整整闹了一夜,方才做好。包公临上朝时,又一一看过了,吩咐用黄箱盛上,抬至朝中,预备御览。包公坐轿来至朝中,三呼已毕,出班奏道:“臣包拯昨蒙承圣恩,赐御铡三刀,臣谨遵圣旨,连夜拟得样式,不敢擅用,今呈御前,请皇上看过。”说着话,黄箱已然抬到,摆在殿上。圣上一一观瞧,是三口铡刀的样子,分龙、虎、狗三品。包拯又奏:“如有犯法者,各按品级行法。”仁宗早已明白包拯用意了,这要是以镇吓外官之用,不觉龙颜大喜,称包拯奇才巧思,立刻准了。“不必等出宫,命御刑速速造成。”包拯谢恩。
      在看阿敏这边,因昨日包拯回绝了带她去陈洲,今日出来散散心,等早朝结束,好进宫去求皇上,让她和包拯一起去。刚到街市之上,见有父老十名,手拿着什么,凑近一看,是呈词。阿敏赶紧命人将众人带着城外幽静之处,这些父老,哭哭啼啼,一齐跪倒,将呈子递进。说道:“我们不辞劳苦奔至京师,望能伸冤报恨,不知哪位老爷能无所谓惧那权势,为我等平冤呐。”说罢,又大哭起来。旁边的小厮道:“哭也无益,何处又没有屈死的呢?不过今日遇见了我们郡主,也是上天垂怜你们。”众人闻听,又连忙磕头“请郡主为我们做主啊”。
      “哎,郡主又没说后不为你们做主。只因这市街上耳目过多,走漏风声反为不美。随吩咐我将你们带到此处,俱不可散去,又暗暗打听包大人已经回府,不时将叫你们一同随去。如今先叫两个有年纪的,悄悄跟我,过门有话问呢。”众人听闻,无不欢喜。其中单叫两个父老,远远跟着小厮,到了开封府。小厮禀明门卫,方将两个父老带至府中,向阿敏和包拯处去了。
      “你们都是何人,为何申冤,速速到来。”包拯细细问了一遍。原来是十三家,其中有被收监的,有不能来的。包拯又吩咐他们:“在外不可声张,等我起身时一同随行便是了。”二位老者叩头“谢青天大老爷”。便出府奔着藏身之处去了。
      “郡主为何还在我等府中。”包拯看着阿敏问道。
      “包大人这是要卸磨杀驴。”
      “郡主何出此言。”包拯不解。
      “我将那些个贫苦百姓安置妥当,已然插手这件事中,大人此时却让我放手不管,这让我如何向皇兄交代,有愧皇兄封赐啊。”阿敏要借此机会同包拯一起去那陈洲,岂有放过之理。
      “……郡主想去也行,”包拯看了看阿敏脸上展开笑颜,接道“只要圣上答应,本官自会带你去。”
      “一言为定,包大人你可不能反悔。”说罢,阿敏生怕包拯反悔似的,转身走了。
      且说包拯自奏明御刑之后,便吩咐公孙策督工监造,务要威严赫耀,更要纯厚结实。公孙策每日除监造之外,便与张赵王马四人服侍御刑,操演规矩,定了章程礼法,不可紊乱。
      不过数日光景,御刑就打造完成。包拯奏折请训,有无数官员前来饯行。包拯将御刑供奉堂上,只等众官员到齐,一同至公堂之上验看御刑。众人皆为新奇,正要看看是何法度。不时俱到公堂,只见三口御铡上面俱有黄龙袱套,四位勇士雄赳赳,气昂昂,上前抖下黄套,露出刑外之刑,法外之法,真是光闪闪的,令人毛发皆竖,冷风飕飕,使人心胆俱寒。正人君子看了,尚可正神,若那奸邪小人见了,定会魂魄离体。这真算从古至今未有之刑了。
      众官员看过,有称赞的,也有说奇的,还有暗说过苛毒的,更有暗说多事的,纷纷议论不一。大家无奈,只得告别,包拯将众人送至仪门,回归后面。所有内外执事之人等,忙忙乱乱的打点起身。包拯又暗暗吩咐,叫田忠跟随公孙策同行。
      到了起行之日,有许多同僚在十里长亭送别。皇上也微服在此。
      “皇上,此行尚不知这凶险几何,你怎就同意郡主随行了呢。”包拯无奈道。
      “唉,包卿,朕也拿这丫头没辙了,你可知她用金牌说事,既已许她如朕亲临,又如何不让她去啊。这一路就劳烦包卿多多照看了。”
      “谨遵圣上口谕。”
      包拯说完便启程了,沿途上,叫那告状的父老也暗暗跟随其后。
      这日包拯一行走到三星镇,见街面肃静,暗想道:“这地方官到是制下有方。”正在感叹,忽然听到喊冤之声,却又不见人影。展昭下马顺着声音找去,原来在路旁空柳树里,是个妇人,手托呈词至于头顶,跪在地上。展昭连忙接过呈子。此时轿子已停住,上前将状子递入轿内。包拯看过,对那妇人道:“你这呈子上言家中已是无人,此呈又是何人所写?”妇人回道:“民妇从小熟读诗书,父兄皆是举贡,嫁得丈夫也是秀才,笔墨常不释手。”包拯听闻,将轿内随行纸墨笔砚拿出,叫包兴递与妇人,让她另写一张。只见这妇人不加思索,提笔写于呈上。包拯接过一看,连连点头道:“这位夫人,你且先行回去听传。待本阁到了公馆,必与你审问此事。”那妇人磕了一个头说:“多谢青天大人!”
      当下包拯一行起轿,直奔公馆去了。

  • 作者有话要说:  狐娘第一次写文,请各位看官多多留言,让狐娘知道有人看,好不好,鼓励一下(*/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