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010 ...

  •   “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顷良田变土田。无字碑头镌满字,功过是非后人评。”
      几名陪考官原本对阚慈的感官并非很好,如果不是阚慈确实顺利将匪患平息,他们估计会在阚慈的考卷上写上丁下两个字。然而当看到阚慈在寿终前写的诗,看到他白发苍苍的样子,看到清洲农业兴盛的样子。他们都沉默了。

      或许就像是阚慈诗中所说的样子。阚慈的决策正确与否,并非他们所能评价。是非功过,等真正执行后,就由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的民众来决定。

      主考官轻叹了一声,他快步走至圣人像旁,如法炮制地也点上了三根香。紧接着,这三柱香所燃烧的烟向上翻腾,卷入到周围朦胧的雾气中。

      紧接着,他们看到在阚慈死后,清洲的地方志上明确记载了阚慈的所作所为。他修建的第一辆水转翻车旁被民众自发地修建起一座小庙。

      庙宇有些简陋,是由简单的泥土搭建而成的,里面的人像也只有大致的轮廓,五官都看不大清晰。但即便如此,众人还是能看到庙宇最上方写着三个字:“阚公庙”。

      随着清明将近,总有耄耋老人带着子孙、拿着苹果来此处上香,时不时有垂髫小儿看着坐在庙中的人像,好奇地问道:“爷爷这是谁?”

      “这可是大清官、活菩萨。”老人笑着说道。他拍了拍垂髫小儿的头,不再逗留,转身离开。

      看到这一幕,陪考官们五味杂陈。他们还没来得及感慨什么,下一息,他们面前的画面一变,视线落在了正中央的石碑上。

      他们认出这是阚慈的墓碑。

      而此刻墓碑上不再空白,写满了文字。文字不一,写的字也有不同,有唾骂,有夸赞。而其中,最醒目的是石碑正中央的那行诗:
      “寂寞河中府,西流绿水倾。冲风磨旧麦,悬碓杵新粳。春月花浑谢,冬天草再生。优游聊卒岁,更不望归程。”①(全诗为《西域河中》)

      这是阚慈在看到良田万亩时的即兴之作,恬静悠远之意扑面而来,立意高远。而这首诗如今被人重新镌刻在阚慈的墓碑上,整整齐齐。

      这阚慈虽说手段激进,但在当前环境下,确实是最好的解法。

      清洲如今的景象,让人心生向往。

      “陈洲若也是如此,该多好啊。”陪考官中不禁有人感慨道。

      孟春秋的做法在现实中可行性不高,阚慈的做法虽说会牺牲小部分人的生命,但却挽救了更多的人。而小部分的人,在这个时代是最不值钱的。

      在这个时候,死人太容易了。

      打仗会死人,洪涝会死人,饥荒会死人,逃难会死人。人死得太容易了,而人命也太低贱了。即便这些陪考官们并不这么认为,但这确实是大势所趋。

      他们看向了其他考生的试题。

      部分考生在得到任命后,在地方官员的吹捧中,沉溺在美色、权势之中毫无作为,声色犬马,最后同百姓一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溺死在腥臭而又浑浊的洪水中。

      而有些考生,虽然为人正直,但能力有限,尤其是匪患的干扰下,他们完全无法发挥全部的才能。百姓流离失所。

      “能针对匪患的考生,倒是少之又少。”主考官感叹了一句,随即,他轻咦了一声。他在另两名考生中,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这两个考生,名叫张生及孔一。在这两个人的考题中,皆出现了阚慈的身影。在他们的考题中,阚慈可谓是他们的至交好友。在治水及匪患两大问题上,他们同阚慈积极商量。

      最终,他们的解决方式并不相同。

      张生擅长心计、经商。他在治水过后,通过分裂匪徒,招安的方式,让部分匪徒转型为镖局,再通过优渥的政策,吸引商家进行长期贸易往来。镖局为商家保驾护航,渐渐地,匪徒的数量逐步减少。虽说偶尔还是会造成混乱,但总体并无大碍。

      而另一个叫做孔一的,做事就更加离经叛道了。他让阚慈代替他,假冒他为司空。而他本人,则带着一批人伪装成土匪,对他们进行洗脑,不着痕迹地朝他们灌输着当朝司空的功绩,是名副其实的司空吹。

      而阚慈也没有辜负孔一的期望,手段极其果决和雷厉。在孔一和阚慈的内外兼治下,清洲又重新恢复了安宁。

      除了这两个人之外,也有几名考生的表现比较亮眼。主考官同几名陪考官商量了一下之后,分别给这几个人定了甲中及甲下的成绩。

      等到雾气散去,圣人像也随之消失。淡淡的香烛燃烧的气味还残留在空气中,所有考生睁开眼睛,神情迷茫,整个人还沉浸在大梦三千年的颓然之中。

      “所有考生,现在依次取号,进入号舍。进入号舍后,考试正式开始。”陪考官的声音明明不大,但却振聋发聩,清晰地传到在场每名考生的耳内。这些考生这才如梦初醒,他们按照陪考官的指示,上前抽取他们的号码。

      阚慈也顺着人流上前。

      在他回过神来的时候,他能够精准地感知到那几名陪考官的目光若有若无地落在他的身上。显然,他刚刚的表现引起了这些陪考官的注意。

      这也是阚慈的目的。

      他轻轻垂眼,从陪考官手中接过号码,进入对应的号舍。当号舍的门关上后,阚慈的心微微有些提起,带着好奇、忐忑及期待。

      根据张生之前的消息来看,他们这些人进入号舍,并不会作答。那就代表着届时肯定会有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无法答卷。

      阚慈的思维刚刚流转至此。

      下一息,他便看到他原本狭窄的号舍开始向外绵延。它的长、宽、高开始向外扩大。紧接着,这片宽阔的空间中出现了一些零零散散的物品,如桌子、椅子、试卷、砚台等。

      这片空间并不稳定。

      也因此,这些物品出现后,便开始上下左右地晃荡起来,发出刺耳的声音。

      阚慈仔细观察了一番,便发现那些笔墨纸砚上有一些标记。这显然这是某些考生的私人物品。

      他心里已经有了猜测,开始静静等待起来。

      果不其然,等这片空间逐渐变得平稳起来后,六道身影出现在了这片空间中。他们大多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此刻正无措地坐在椅子上,茫然地环顾着四周。

      其中两个人看到阚慈时,默契地松了一口气。

      这两个人正是张生和孔一。

      三人对视了一眼,默契地没有出声。

      “达节天佑,真儒道始。”一道缥缈的声音在众人耳边乍响。与此同时,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阚慈等人的眼前。

      “孟春秋。”有人喊出了他的名字。

      孟春秋席地而坐,出现在众人面前道:“吾为儒门学子,而今带尔入门。如今,代师传道授业解惑解惑,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代师传道授业解惑?

      在场的六人慢慢咀嚼这句话的意思。

      随着府试的临近,在场的六个人里面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仙人门生这四个字。他们也听说过越州孟家,出过真正的仙人弟子。

      两者联系起来,所有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们当然愿意!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道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坚定而又执着:“我可以不成为儒门弟子吗?”

      阚慈循声望去,说话的人正是孔一。

      对此,他并不感觉到意外。

      在同孔一相处的过程中,他知道孔一的志向不大,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成为秀才,照顾好他的爹娘。除此之外,所有的变动都对他来说太过远大。

      他只想好好地守护着自己的一方天地。

      孔一没有去看阚慈和张生。他做这个决定很难,也很对不起两个好友。但是,他不能去修仙。他闲暇的时候看过不少话本,话本里都写着,修仙是要斩断尘缘的。

      他舍不得他的爹娘。

      孔一的话,把孟春秋原本要说的话憋了回去。他顿了顿,微微侧目,看向孔一道:“我能知晓原因吗?”

      他还是第一次遇到不想成仙的人。

      孔一:“我是家中独子,我的爹娘离不开我。如果我成仙了,我的爹娘老了便无人照顾,无人行孝。我不想让他们老无所依。”

      “倒是个孝子。”孟春秋歪身,斜靠在墙上,随即又轻笑道,“其他宗门我不知道。但是儒门的话,只要你修仙的话,依旧可以照顾爹娘。”

      “毕竟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行文。②”(出自《论语·学而》)孟春秋复述了一遍论语中的话,随即言道,“百善孝为先,是儒门传承思想,断然不会让你们抛弃。等你们进入儒门后,可以将父母搬到人世间。”

      “人世间是修仙者和凡间的边界。所有修仙者的亲人都居住在那里,那里灵气充裕。哪怕他们无法修仙,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能够延年益寿。而人世间同儒门很近,往返也很方便。这样的话,完全可以解决你的顾虑。这样的话,你愿意成为儒门学子吗?”

      孟春秋询问孔一,他的眼中是对孔一的赞赏。毕竟,在面对修仙、长生这样巨大的诱惑时,他能够守住本心。这样的人,能在儒道上走上不远的距离。

      “当然。”孔一嘿嘿笑了笑。如若真是这样,他既不用跟自己的爹娘分开,又能在漫漫人生路上同自己好友同行。他当然愿意。

      “好。”见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孟春秋这便教导众人入门。而入门的方式,实际上也比大家想象中的要简单很多。

      他们就像是刚刚启蒙的儿童,重新读起《大学》。

      《大学》难读,即便在孟春秋的带领下,他们也只能读上三句。然而他们反复阅读前三句时,便发觉自己的大脑便更加清明,行为更加规范。到后来,他们甚至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体内有一道若有若无的气在游走。

      “此为浩然正气,也是儒门立道之根本。此后,你们行文做事,都是在蕴染这道浩然正气。”孟春秋朝着众人解释道,“而若想最快养成此番浩然正气,于你于我而言,最大的机会便是在于科举。若能科举及第,便会因榜上题名生成浩然正气。如此,便能快人一步。”

      “时间差不多了,府试即将结束。”孟春秋说到这里的时候,向外看了一眼,似乎在查看天色。

      “尔等现为童生,吾为师兄,在临别前,赠尔一言。”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010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