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龙泉寺村 ...

  •   第二天是个阴天,大娘来接魏满的时候,魏满有种负疚的感觉。十指不沾阳春水,她这是在干什么阳春白雪的事啊。这时候她情愿自己是个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被太阳晒得老而沧桑。魏满观察过自己的大娘、大姑们,也看过农村里的小姑娘和出嫁的新娘,她们从前都那么年轻而俏美,不比城市里的人逊色。到H大上学后,魏满变得更加笨拙了,邱月曾经在宿舍里看斯嘉丽主演的《乱世佳人》的时候捂着嘴兴奋的说魏满就像里面的白莲花梅兰妮一样,这是褒义还是贬义呢,还是其实是一个中性的判词?
      听说绵羊在户外碰到下雨的时候会一动不动,任凭雨水淋漓,多么可爱的本性啊,不就像自己一样吗?
      大娘中午的时候炖的鸡汤,魏满和蒋春吃完饭就去看奶奶。奶奶一个人独居在老屋,子女们受不了她的唠叨,在一起老吵架。
      魏满过年的时候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晚上起夜的次数特别多,她自己睡在里屋,魏满睡在外屋,里屋的灯是那种昏黄的,瓦数不高,直到黎明才关掉。临走时,奶奶对魏满说在外边不要挂念她,魏满记得她的话,“他们说我一个人在这害怕不害怕,我不害怕,这周边可热闹,挨着马路,还有路灯,晚上好多车在这过啊。”
      魏满想起大年三十那天,她和奶奶都睡得早,半夜里听到外面一阵响,她能听到外面两三个人,大概是中年男人,还能听到鸡嚎的声音,大概是在杀鸡。她想到聊斋里的狐狸抓鸡故事。第二天,魏满给来贴对联的堂哥说起这件事,堂哥说这一片坟特别多,魏满知道他这是在吓唬人。可是转头看看倒塌了的墙头,和外面青青绿色的麦田,凸起的小土包可以掰着手指头计数。要说是路对面的人家在杀鸡可是也太不正常了吧,有谁会在大半夜杀鸡呢?
      之后几个月后,不知怎的,魏满又听到妈妈说起奶奶的事,说什么闺女过年都跟她过的,还什么什么的......魏满觉得很头疼,觉得想捂着脸哭泣,自己心中一直善良温柔的母亲暴露出了小气、自私的缺点,她感觉很酸楚。
      蒋春拍了拍魏满的肩膀,兴奋道,“诶,魏满,你们这儿还是老房子啊,很有历史了吧!”
      “啊...哪有。”魏满挠了挠头,“我爸刚上班那年盖的,好像有二三十年了。”
      “三十多年了,哇,那时候的房子盖得还是蛮讲究,飞檐、脊兽,青瓦、红墙,很漂亮啊。”
      魏满点点头,她给蒋春指了指另一边久久没有人住、荒了的院子,从外面可以看到屋子是用青砖砌成的,房前屋后榆树、桐树长得老高,叶子翠绿。
      “上面有只鸟,看到了没?”魏满抿了抿嘴。
      “啊啊,看到了。”蒋春按着魏满的肩膀往上跳了跳。
      魏满笑了笑,“有一次我路过这里,看到房顶上落的鸟,就想它怎么跟脊兽那么像呢,一下子就觉得我们的古建筑生动了起来。”
      不知道为什么,蒋春能看出魏满有什么不一样,说不出来是怎样,只是能感觉出她平静了很多、也忧伤了很多,以前的时候,不管怎么样,她总会做出很多可爱的笑容。蒋春一把揽住魏满的肩膀,大大咧咧的。
      两个人走进了院子,从前的时候,这院子里的草长得有半人高,大爷打了百草枯,于是草萎了不少。蒋春一眼就看到屋前的两棵树,一棵是石榴树,另一颗是柿子树,有好多都被雨水打落了,烂在地上,一个白发老婆婆坐在红色的手推轮椅上,顶着头巾,眼窝深深盖住了眼睛,两三只碗摞在旁边掉了漆的木桌上,她在打着瞌睡,听到声音,缓慢抬起了头,看到面前有人,她手撑着扶手,想要站起来,“咋来的啊,吃饭了没有,这是他大姐吗,快进屋坐......”看来老奶奶是没认出来自己的孙女,蒋春可以想象出魏满的心情。
      “奶奶,我是小满。”魏满望着奶奶,提高了声音。
      蒋春看到魏满还立在原地一动不动,一看就是个乖孩子,她忘记去看老奶奶的表情,只知道反应过来的时候老奶奶正拉着轮椅要往红门里推,说要给魏满拿东西吃。
      两人在老奶奶那里呆的时间不长,因为时程紧张的原因,她们下午就借了魏满大娘家的三轮车沿着地图导航的路线去了龙泉寺。顶着村里人对陌生人审视的眼神转悠了半天,她们连个寺的影子也没见着,难道这寺是个遗址,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魏满提出了一下三种可能:1、她曾经听父亲讲过,从他们的祖父还是祖父的祖父那一辈,他们庄子曾经是以水运为生的,家家门前都有水,家里都是有船的,但是由于黄河泛滥决堤,这里一夜之间变成了平地,龙泉寺可能就是在那次河水泛滥之后被掩埋于地下的;2、她听父亲讲过,老一辈人说祖上是从枣林庄迁到这里来的,魏满之前以为是在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人口迁移事件,可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不仅山东兖州有枣林庄,江苏西北部的徐州,也就是靠近微山湖的地方,是豫、鲁、苏三省的交界,也有可能发生过较为集中的人口迁出活动,这突然给了她一个启示,从外迁出的人思念故土,可能用原本村庄的名字或者是从前所在地的标志性建筑命名新的聚居地也不一定,这是第二种设想。第三种设想就是她们还没有找到真正的龙泉寺所在,也许它隐藏地比较深,比较低调,所以需要去问个本村的人。
      魏满拦住一个开着三轮车准备下地干活的老大爷,鼓足勇气问道,“大爷,你们这儿龙泉寺的寺在哪儿啊?”
      “我们这儿哪儿有寺啊?打出生就没见过有寺。”
      大爷有些不耐烦,但是魏满乘胜出击,继续追问,“啊?那为啥叫龙泉寺啊?”
      大爷咂了咂嘴,小声道,“听老一辈人说原来是有个寺,寺里边还有塔,古代的时候这边儿打过仗,塔都被推了,里边的和尚也都跑走了。”说着,老大爷指了指远处。魏满和蒋春眯了眯眼,那里也有很多的小土包。
      “啥都没啦。”
      老大爷叹了口气,骑着电三轮远去,蒋春和魏满还沉浸在老大爷的话中无法自拔。
      说的好有道理!
      城外土馒头,人是馒头馅儿。真是啥都会没啊。蒋春还在感叹,魏满却又拍了拍蒋春,道,“走,我们瞧瞧去。”
      两人开着车到老大爷指的地方附近,蒋春却打起退堂鼓起来。
      “呃......地里中的啥?”
      魏满瞅了瞅,说道,“......红薯吧?嗯,个高的那个是玉米。”
      蒋春捂着肚子笑了起来,“玉米我还是能认得出来哒!”
      “哎!”魏满叹了口气,“算了,难度太大,你知道这土有多厚吗?”她看着蒋春,比划了一下,“两三米厚。”
      两人本欲班师回朝,蒋春突然看到了二十米远处有一石碑,然后拉住了魏满。
      那石碑有三米来高,背后是一处坟茔,二人都有些惴惴不安,但也有一些好奇,于是认真去看了看上面的文字。原来这座碑立于清朝,纪念的是家中一位举人,碑上所刻是墓主人的墓志,足足有千百来字,本是一些赞美之词,但魏满和蒋春同时发现了上面的一句话,“此地势高,下游三公里处有一村名柳树井,水甚甘,有治病除厄之效,乡人多有高中,皆以为此地出好水之故,后建龙泉寺,读书人多往此住。”
      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龙泉寺的来历水落石出,魏满也知道了自己先前的判断是不够全面准确,解决问题确实没有固定的法门。
      蒋春拍好照,准备发到马蜂窝,还要写一篇游记,题目就叫《龙泉寺村没有龙泉寺?实地考察发现惊人事实!》,这个标题,很可以。她们两个,也算是为龙泉寺村的旅游开发和历史文化传承做出一点点、一点点的贡献吧。不过,还是最好去一下县志馆,查一下当地的资料,龙泉寺建于何时,又为何被毁,之后为什么没有重建等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