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程谨靠着走廊的墙,捏着稿子的手微微发抖。

      深秋傍晚的阳光很柔和,玻璃门外的世界看起来平静而安详。

      要不是为了这个演讲,今天本该是个舒适的休息日。他这会儿应该坐在出租屋的小床上,吃着泡面刷手机。

      程谨叹了口气,有点后悔报名演讲会。

      每年秋季,这个城市的大学都会联合举办一场名为“小题大做”的演讲会,鼓励参与者们从日常小事中获得见解,以小博大。

      演讲会的宣传口号很振奋人心——“给我30分钟,我会和你一起影响世界”。主办者有一个理念,通过30分钟的高效演讲,足以改变人们对一种常见现象的看法,或提供一种较为新颖的思考角度。微小的影响力不断汇集,总有一天可以改变世界。

      程谨很喜欢这句宣传口号,也很想站上那个演讲台。

      为此,这一年多以来他拼命训练自己,努力学习各种演讲技巧。

      可是对于他这样一个连宿舍都不敢住、只能在校外租房子独居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当众讲话实在是太难了。不管做了多少准备,临上场了,他还是怕得要命。

      不知是否神经绷得太紧的缘故,一阵熟悉的头疼突然像涨潮一般袭来。先是后脑的某一处,然后迅速蔓延到整个头部。

      程谨急忙就地蹲下,等待疼痛感消退。

      大约从半年前起,他就经常毫无原因地头疼。去学校附近的医院检查了几次,什么问题也没查出。后来医生建议他去精神科看一看,程谨没有照办,悄悄地离开了。

      因为他的社交恐惧症,不少同学原本就把他视为怪人。万一他去精神科看病被别人知道了,他害怕自己会被当成精神病。

      好在头疼发作的时间一般不长,也不是很厉害,不至于对他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忍一忍就过去了。

      大约过了十几秒钟,疼痛感开始减轻,直至消失。程谨松了口气,扶着墙缓缓站起身。

      身后的阶梯教室里传来掌声。程谨侧耳听了听,上一个人的演讲似乎已经结束了。

      下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就是他了。

      其实今天并不是正式的演讲,只是学校社团内部的试讲。阶梯教室里只不过坐了几个大三的学长,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听众。

      但这丝毫也不能让程谨感觉轻松。因为在那几个学长当中,有一个对他很重要的人。

      话说回来,如果没有那个人,程谨今天可能宁愿死在屋里,也不肯来这儿。

      阶梯教室的门开了,上一个演讲者走了出来,对程谨扬了扬下巴,“去吧,加油。”

      程谨羡慕地看着那人的背影。他们明明互不相识,对方却能像熟人一样轻松地跟他打招呼。怎么做到的呢?

      程谨慢慢走进阶梯教室,小心翼翼看了一眼前排的座位。

      叶言坐在第一排中间,对着他微笑了一下。

      一瞬间,程谨想直接退出去,狂奔到洗手间对着镜子再检查一遍自己的仪表。

      那么近。

      叶言离他那么近。

      他竟然要在离叶言那么近的地方,说30分钟的话!

      程谨被这个念头吓住了,呆站在门口,进退两难。

      叶言转过头,对另外几个社团成员说:“这是程谨,我们系大二的学弟,也是我老乡。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太爱说话,可能有点紧张。我看过他的演讲稿,内容很棒,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

      他带头鼓起了掌。

      程谨感觉自己的手又抖了起来。他尽力不去看叶言,低头走上讲台,掏出一个被攥得发热的U盘,插到演示电脑上。

      “我……演讲的主题……”程谨颤抖着声音挤出半句开场白,紧接着就意识到,自己完全忘了做自我介绍。好在叶言刚才已经替他介绍过了,算是提前帮他补了个漏。

      程谨定了定神,“我演讲的主题是,如何应对网、网络上和现实中突发的,暴.li事件。”

      虽然磕巴了一下,但是第一句话一说出来,压力就小了许多。

      程谨不敢让自己停下,迅速打开U盘里的一个文件。讲台前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新闻网页截图。

      网页上显示的日期是六年前的。一辆满载乘客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大巴车里,司机和一名乘客因为要不要进休息站而起了争执。两人争吵了半分钟左右,乘客突然冲过去,用重物殴打司机,同时猛转方向盘。惨剧瞬间发生,大巴车失控撞毁,全车人无一生还。

      大巴车内的监控视频被传到网上之后,全网震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起事件都是舆论的热点,被人们广泛的讨论。

      展示过网页截图,程谨默默关掉窗口。他的脸上,先前那种局促的神色消失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重。

      过了一会儿,程谨才再次开口:“关于这个事件,我想问大家两个为什么。”

      他的声音还是很小,但平缓流畅了许多,“第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知道,乘客和司机争执的起因是,要不要进休息站。这并不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更不是一个需要用生命抗争的问题。为什么最后会导致那么惨烈的结果?”

      程谨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第二,事故发生前,乘客与司机争吵了半分钟,为什么车上的其他乘客没有一个去阻拦?我们都很清楚,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上与司机争吵,是非常危险的。半分钟的时间不长,但也足够采取一些行动。难道他们全都意识不到危险吗?”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程谨的声音又开始发颤,不得不再次停顿下来,看了一眼台下的叶言。

      叶言还是刚才的坐姿,对他轻轻颔首。

      程谨从这个微小的动作中受到了莫大的鼓励,抿了抿嘴唇,点开PPT,“对于这两个问题,我想根据我的观察和理解,来作出一些解释。”

      大屏幕上打出四个加粗的黑体大字:鸽笼灾变。

      程谨并没有急着说明这四个字的意思,而是把话题转向了他要说的主题。

      “经常上网的人,尤其是经常看留言的人,大概都对一种行为不陌生,就是‘喷’。而做出这种行为的人,通常被我们称为‘喷子’。”

      幻灯片翻了一页,出现了“喷子”两个字。

      “到底什么样的行为算是‘喷’,我们每个人的定义可能都不大相同。在我今天的演讲中,我对‘喷’的定义是这样的:在没有受到明显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对他人施加的、具有毁灭倾向的,攻击行为。

      “这句话有点长,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我穿了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走在街上,结果有人跑来对我说:你的衣服丑哭了,你可以去死了垃圾。

      “在这个例子中,我并没有做出任何冒犯这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我并没有对这个人施加明显的外部刺激。但这个人对我说的话却具有强烈的攻击性,不仅如此,还具有一种毁灭倾向。

      “什么样的言论是具有毁灭倾向的言论呢?我个人的判断标准是这样的:假定我们认为,对方所说的是完全正确的,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自暴自弃,而无法以任何方式改进自己。

      “比如,在我上面所举的例子当中,假定我认为对方完全正确,那么我就只能承认自己是个垃圾,应该去死。

      “所以,在我看来,这个人的行为,就是我所定义的‘喷’。”

      台下有人动了动。

      程谨看一眼时间,过去了3分钟。他开始担心自己的开场白是不是太长了,听众似乎已经不太耐烦。

      叶言依旧听得很专心,一手支着下巴,眼睛盯着大屏幕。其实大屏幕上就只有孤零零的一个词“喷子”,根本没什么可看的。

      程谨明白,这是叶言的体贴。如果叶言一直盯着他看,他就一句话也讲不出来了。

      程谨努力不去想自己此时的表现到底是不是很糟,按照练习时的进度,进入第二个模块。

      “如果在网络上遇到喷子,大家会怎么办?”程谨又翻了一页PPT,“通常说来,我们应对的方式有两种:不理睬,或者怼回去。但这两种方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制止喷子的行为呢?

      “可能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一个公共网络平台上,假如你发的帖子里出现了一个喷子,那么无论你本人选择不理睬还是怼回去,这个帖子都有很大概率在极短的时间里变得乌烟瘴气,甚至引发一些很不愉快的后果。

      “为什么喷子有这么大的能量?我认为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可以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惹,不,起。”

      随着他的话,幻灯片上出现了“惹不起”三个红色的大字。

      接着,这三个字变成了纵向排列,向后延展出新的内容:

      ●“惹”——容易激惹(内心状态)

      ●“不”——不可调和(外在表现)

      ●“起”——引起传播(环境影响)

      “我来分别解释一下。”程谨指着幻灯片上的字,“惹,意思是容易激惹。这是从喷子的内心状态来说的。

      “一个人究竟为什么会产生喷子心态,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个体性格、人际关系与周围环境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要想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彻,恐怕需要从人格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甚至精神病学等多种角度综合分析。

      “我们今天不谈论这种心态具体的成因,只谈它的一个最常见的特点——弥散性的攻击冲动。具有这样心态的人,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抱有攻击冲动。任何一件与他关联不大,甚至完全无关的事物,都可能成为刺激源,引发他的暴.li行为。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喷子常常去攻击那些与他们素不相识、也没有明显冒犯过他们的人。网络上有一句话,非常形象地体现了这种特点:他痛恨的是全世界,而你很不巧从他的全世界路过了一下,并成功引起了他的注意。”

      台下有人轻轻笑了一声,又很快止住了。

      程谨安心了一些。他看的有关演讲技巧的书告诉他,如果听众被你的话逗笑了,那就说明他们开始对你所说的东西感兴趣了。

      虽然他现在正在谈论的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他并不希望听众感觉他的整个演讲过程都是苦大仇深的,那会使他们失去聆听的愿望。

      程谨继续说下去:“这种弥散性的攻击冲动,会导致一个人的情绪容易激惹。容易激惹的后果,就是这个人的行为模式极不稳定,难以预测。

      “如果大家有过和喷子对话的经历,也许会注意到一件事:你很难预测对方下一个反应是什么。也许上一秒,他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而下一秒,他的攻击性就再次爆发,而且比之前的攻击性更强。在这样的反复循环和刺激之中,对方的攻击性就很有可能逐步升级,直至失控。”

      程谨点了点鼠标,幻灯片上的字又延展出新的内容:

      ●“惹”——容易激惹(内心状态)→【原因:弥散性的攻击冲动】→【结果:突发性强,难以预测】

      “所以,当我们在网上遇到喷子的时候,怼回去通常不是一个特别明智的选择,因为对方的攻击性很大概率会被进一步激发,导致事态更加恶化。那么,如果我们选择与对方平心静气地交流,以求化解矛盾,那么情况会不会好一些呢?”

      程谨指了指幻灯片上的“不”字,“我认为,多数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喷子最开始提出观点的方式,使双方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

      “那么,喷子是怎样提出他们的观点的呢?就我目前所见,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他们会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可讨论的、没有明确是非标准的观点,另一种是不可讨论的、有明确是非标准的观点,然后把这两种观点混淆在一起。

      “我在前面举过一个例子,我穿着一件普通的衣服上街,遭到了一个人的辱骂。这个人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我的衣服很难看;二,我应该去死。前者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是非对错。后者则是对我的侮辱,而不是一个可以大家坐下来讨论的问题。

      “当这两种观点的界限被混淆在一起的时候,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我的衣服是否难看,已经变成了一个直接关系到我人格尊严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大可能与对方平心静气地讨论‘衣服到底好不好看’这个问题,而更有可能反击对方对我的侮辱。

      “也就是说,一个原本并不极端的问题,由于界限混淆,和另一个极端的问题捆绑在了一起,结果变成了一种极端对立。

      “更糟糕的是,当界限被混淆之后,这种极端对立往往带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可能在网上见到过,有些人对他人发表了侮辱性的评论之后声称,这是他评论的自由。一些旁观者也可能会因此而认为,这些侮辱性的评论是合理的。但他们忽视了,评论的自由并不等于侮辱他人的自由。

      “在一个侮辱性的语境中讨论问题,结果必然是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变得不可调和。这种不可调和的极端对立,就形成了鸽笼博弈。”

      幻灯片上的字再一次延展:

      ●“不”——不可调和→【原因:混淆界限】→【结果:极端对立(鸽笼博弈)】

      程谨又看了看时间,9分钟了。比他预计的进度慢了一些,他原本是想在演讲进行到四分之一时引入“鸽笼博弈”这个词的。

      程谨提醒自己不要慌,加快了一些语速:

      “鸽笼博弈,也可以叫做斗鸡博弈,不过我更喜欢鸽笼这个词。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在《攻击与人性》这本书中提到,鸽子是一种没有‘同类攻击禁.ji’的动物。如果两只鸽子发生争斗,它们就会一直斗到一方把另一方折磨死为止。

      “同类攻击禁.ji,作用是防止同类之间突发的屠.lu。跟鸽子一样,我们人类也没有进化出这种能力。劳伦兹认为,这是因为远古时代的人类并不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不足以迅速杀死同类,受到攻击的一方有许多机会逃脱,因此没有必要抑制这种同类间的攻击行为。

      “然而我们人类是一种特殊的动物,我们不仅会制造工具杀.lu同类,还会对同类进行精神上的折磨和摧.can。语言暴.li,就是这种精神摧.can最直观的体现。”

      程谨在幻灯片的“鸽笼博弈”四个字上画了个圈,“我们前面说过,通过混淆界限,喷子制造出了一个极端对立的语言环境。这个语境就是一个鸽笼,每个进入其中的人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人质,被捆绑在了某种极端的立场上,不得不与另一方争斗。

      “不论我们自己是否愿意,也不论我们原本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从进入这个语境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成了这个鸽笼里的鸽子,必须面对你死我活的选择。所以,一个以极端方式发起的话题几乎不存在和解的可能,双方只要开始争论,就几乎一定会被推向极端对立的两端。”

      程谨指向屏幕上的最后一个论点,那个红色的“起”字。

      “现在我们分析过了,遇到喷子,怼回去,或者试图对话,结果很可能都不会好。那么,如果我们保持沉默,不做出任何回应,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呢?我认为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因为即使你什么都不说,也很可能会有其他人对你作出类似的攻击性的行为。

      “要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提到一个心理学名词,叫做‘锚定效应’。

      “网络上对锚定效应的解释是这样的:当人们需要对某些事情进行评价时,会将最初获得的信息作为起始值,以此为基础展开后续的思考和行动。

      “我们人类很容易被情绪影响,在复杂的信息当中,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信息往往能最快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因此,我们的情绪很容易被一些特定的信息引导。

      “举个例子,比如在一个帖子中,假如第一个发评论的人使用了‘恶心’这个词,那么在后面跟帖当中,‘恶心’这个词被提及的频率就会大大提高,而整个帖子的后续走向也很可能会逐渐趋于这个方向。这就是锚定效应对人产生的作用。

      “我们在前面说过,通过混淆界限,喷子制造出了一种极端对立。这种极端对立通常都带有极为强烈的情绪,比如大量侮辱性、暴.li性的词汇。

      “由于锚定效应的存在,其他人看到这些词汇之后,也会以此作为评估整个事件的基础,甚至做出模仿性的攻击行为。有另一个心理学名词来描述这种现象,叫做‘与攻击者认同’。

      “因此,在一个公共平台上,如果有人率先做出了攻击性的行为,这种攻击性就极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扩散。也就是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鸽笼博弈当中而不自知。”

      幻灯片上又出现了一行字:

      ●“起”——引起传播→【原因:锚定效应】→【结果:攻击性扩散】

      “我们说过,鸽笼博弈是一个极端对立的环境,每个进入其中的人都不得不与另一方争斗。当攻击性扩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结果:灾变。”

      “灾变理论是一个数学上的概念,通俗一点的解释是:灾难的发生不是匀速的,而是前期较为平缓,到达‘灾变临界点’之后发生急剧变化。比如起火的时候,灾变临界点一般在两到三分钟的时候。在此之前,火势也许并不大,成功扑灭的几率比较高。但一旦超过了临界点,就会发生‘轰燃’,火势迅速蔓延。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符合灾变理论。很多事情刚开始发生的时候,似乎并没有多么严重。可是一旦过了某个灾变临界点,灾难就会以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瞬间扩大,在极短的时间里导致毁灭性的结果。”

      三个论点全部讲完,程谨停了下来,重新演示了一遍幻灯片上的内容:

      ●“惹”——容易激惹(内心状态)→【原因:弥散性的攻击冲动】→【结果:突发性强,难以预测】
      ↓
      突发的暴.li行为
      ↓
      ●“不”——不可调和→【原因:混淆界限】→【结果:极端对立(鸽笼博弈)】
      ↓
      鸽笼博弈
      ↓
      ●“起”——引起传播→【原因:锚定效应】→【结果:攻击性扩散】
      ↓
      灾变
      ↓
      毁灭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最开始提出的那两个‘为什么’了。”程谨又把幻灯片画面切回到那张新闻网页截图,“第一,为什么一个原本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后会导致这么惨烈的结果?

      “网络上有一段事故发生前30秒的视频,现在也还可以在新闻网站搜索到。从那段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争吵发生之前,乘客和司机的情绪就不好。也许是因为长途行驶的疲惫,也许是因为生活中有什么不如意的事,让他们处于容易激惹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状态,是后来一系列悲剧性的连锁反应的起点。

      “乘客要求进休息站但被拒绝之后,对司机进行了辱骂。从这里开始,悲剧就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大。司机回击了乘客的辱骂,这个时候,双方的矛盾就已经不再是进不进休息站,而是谁将要承受人格侮辱。鸽笼博弈,在这一刻就已经形成了。

      “接着,因为双方的情绪一开始就都很激动,导致争吵迅速升级,加速了灾变临界点的到来。于是30秒之后,当其他乘客以为灾变还远远不会发生的时候,毁灭性的结局突然出现了。

      “很多事情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一种错觉,以为局面是可以控制的。可是灾变临界点的到来,经常比我们想象中的快得多。假如一切不是发生得这么快,假如其他乘客更多的时间来做出反应,也许结果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了。”

      程谨对着那张新闻图片看了几秒钟,叹了一口气。

      【本文背景架空,所有情节均属虚构,所有观点仅供参考,请勿完全代入现实。欢迎多多指正!】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