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初闻陈家 ...

  •   宋绿叶在大家簇拥下,一路听着大家叽叽喳喳往镇上走,爬了个坡转个弯,就能看到前方小镇的房屋,十分钟能走进镇子。这个镇叫屏山镇,到屏山镇里面要经过一条十来米宽的河,河的一面是镇子,另一面是一大片可以耕种的平地,这边土地据说地契多数都在地主手里。

      过河的桥是一座木桥,纯传统技艺制作,钉子都没用几颗,虽款式简单,踏入其中能深刻感受到木材散发出来的坚固。

      张大婶应宋绿叶兴趣,先参观了一圈整个镇子,边看边解说。看完镇子格局,方向感不是太好的宋绿叶觉得要在这样的地方迷路要很‘天才’才行。这镇子实在是小,,就是转个不圆圈嘛。

      过桥直走是几间零散围着篱笆的房屋,只做住宅用途。往前走五十来米,就是一些比较密集的房屋,树木基本不可见,这些房屋都是前面店铺、后面住家的格局。以弯曲的道路为中心,道路两边或是一间连着一间,或是独立而建,形成了一条简单的街道。从远处看,就是一座不高的山下,一排有点稀落的房子依河流的流向而建,一排依山势而建,两边合拢形成的街道。

      街道二十来米后两排房子的距离逐渐加宽,中间形成了一个小广场般的自由市场。小广场是给村民集日的时候,摆卖自家出产的一些农产品或自家手工制品的场所。

      正对小广场,大门比别处大又独立而建的一座房子,就是张大婶三儿子所在的陈家客栈。陈家客栈占地面积比周边的店铺宽了约有十倍,那大门上的招牌醒目又大气,是整个镇子最‘豪华’的地方。怪不得张大婶他们对自家老三的工作那么满意。

      右手边店铺前几家店面是卖家什的店铺,后面都是卖布料首饰等‘奢侈品’类的店铺。镇长办公的地方也是在这条街上,路是修整的比较平整的沙石路。

      左边街道卖的东西比较杂,路是比较坑洼的土路。大概四百来米长不规则的街道后,左边又是一座木桥。这座桥是连接另外村落和另一个镇——大河县的路。直对着这座木桥的是一条五十来米长的街道,这条街也重新连接起左右两条街道,主要卖蔬果、肉类等吃食。离桥不远靠河边位置,还有一条专卖牛、鸡、鸭等活物的小坡,小坡可以直接通到河边,方便洗洗刷刷和给牲畜喝水。

      街上的房子大部分是青砖加木材结构的瓦房,边上偶尔有土砖加稻草顶的小房子,估计是另搭的厨房或杂物房。

      张大婶带着宋绿叶转完一圈,开始在店铺或地摊上买需要的东西。买猪肉的时候宋绿叶看到有数量不少的猪内脏摆在案板上,想着穿越小说中写的‘古代人都不会吃内脏’ ,心里不禁有点兴奋,她考虑了一下自己要不要出把风头,顺便赚点小钱。

      可问过张大婶才知道,人家不是不吃,是比较少特地买来吃,洗起来麻烦和味道比较重是小部分原因;出了钱吃到的是没什么油水的‘假肉’ 是主因。故内脏一般是卖猪肉的随便洗洗,分开卖给想买的人,或者搭着送给买肉的顾客。

      有的送,顾客肯定欢喜,肝、肺之类的内脏跟着肉一起煮,不但味道不错也能增加肉的分量。猪大肠、猪肚对某些人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味道,有些人还就喜欢有些特殊味道的内脏,根本不愁卖。老板根据顾客购买量送内脏,还能招引来顾客,毕竟有便宜可以赚嘛。卖肉的老板只会觉得内脏不够分,就没有说送不出去要喂狗的。

      宋绿叶听到张大婶的答案,虽有点可惜不能出点风头,可是觉得这样才正常。哪有肉都少吃的人,把可以吃的内脏丢掉,然后原因是嫌味道重,没肉吃的人会嫌味道重?想当初当年跟爷爷奶奶住村里的时候,那会不怎么缺肉吃了,猪内脏还是很受欢迎的。

      再说,肝什么的基本不用怎么费力洗,煲汤时放点内脏一起煲,味道也会格外鲜美。猪大肠也不会太难洗,一般要杀的家畜都会提前一两天不喂食,肚子里食物残渣很少,为的是省下点粮食。不像现代那样把家畜的肚子撑的涨涨的多个几斤的重量,杀开来满是秽物。

      宋绿叶不很明白很多小说中说平民百姓是不吃内脏的,原因是不会洗,然后里面的猪脚利用这个赚了多少钱。是什么原因让那些作者得出这个答案的?

      或许是地区不同?这边太落后了,大家连内脏也不放过,想法设法的吃了?那某个地方据说传了几百年的羊杂汤是怎么来的呢?在宋绿叶看来,不管什么时候,只有食物过剩了,人才有挑剔食物的权利。

      这边的人买猪肉吃是一种比较奢侈的行为,多数人家肚子都填不饱,肉类就过年敢想一想。羊肉是富人家的专属肉食?大家都不知道。只知道它比猪肉贵,不耐吃,也没多少肥油。养个一年得到这么个回报,不划算,所以这边养羊的人很少。吃羊的人也不多,有些闲钱的人家买回去了,多数还会嫌膻味太重。所以说生存环境造就生活习惯。

      宋绿叶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看张大婶豪爽的买了一条排骨连着瘦肉、五花肉、肥肉、猪皮的长条肉。买这种肉的一般是家里有客或者探亲用,这代表豪气。称完后卖肉老板把案板上有的各样内脏切了一部分搭着送过来,张大婶乐的合不拢嘴。

      这里卖肉不会把整只猪跟超市那样一块块细分。一头猪分成几大块,买的时候按顺序切肉,不喜欢前面的、要里面那块?行,你等着,把前面的切了卖掉才行。不等,那你就只能买别的部位了。

      宋绿叶看着张大婶豪气的给了一百多文钱,想着自己要买点东西才能把那个银锭找开,顺便知道那是多少钱。可一般的东西都是给铜钱的,小贩也没那么多散钱找开,买贵重一点的东西,又没什么是必须品,买了心疼。真是麻烦,宋绿叶想着就头疼。

      宋绿叶略带纠结的跟张大婶在街上走着,张大婶沉浸在购物里也没多留意宋绿叶的表情。走到卖活物的那条小坡,宋绿叶看到有卖牛的,眼睛一亮,要去旅行肯定要有代步工具的,要不要买只什么动物呢?

      最先想到的是要条驴,因为据说驴比马温顺、且会识路,而且阿凡提的驴多么出名啊。以前在小说也看过说把包袱什么的绑在后面还可以当成靠垫,很潇洒自在。宋绿叶兴冲冲的连问张大婶几个问题:“张大婶,这边有驴卖吗?多少钱一头?我一个银锭够吗?”

      “啊,哦,驴呀。”张大婶一下没反应过来,看了宋绿叶一会才想起她问的是什么。

      “驴我们这边少见,听说好像是水土问题养不好,所以就没什么人家养。哎,其实哪是水土问题啊,人都吃不饱怎么养得起那些牲畜呢!加上这里又到处是山,驴能走的道也有限,这不是白养活了,还不如省点粮食给人吃呢。咋了,你买驴干啥?”

      “我不是想着以后出门方便嘛,没有就算了。”宋绿叶失望了,是啊,现代的时候也没听说过南方哪里有过驴的,人都不够吃,拿什么喂养牲畜啊,看来代步工具还是要另想办法。

      “驴好像是卖三四两一头吧,驴比牛便宜很多,你一个银锭五两够够的了。不过你就算有钱在这里也很难买到驴,这里不多见,只偶尔能看到有卖的,大河县那边可能会多点。”

      宋绿叶总算知道这两个银锭是多少分量了。一个是五两,两个就是十两,按刚才张大婶买东西来换算,一斤肉十五六文,一般的米三四文,十两大概就是现代一万块钱了。这个工钱刘村长给的是不少。真好运气,碰到大方的人。

      “那这边出远门怎么办啊?比如去大河县。”不可能大家都靠腿走吧。

      “去远些的地方,家里条件好点的就坐牛车或者骡车,不过我们这山多路绕,上大山坡的时候路不好,一样要下来走。家里条件不好的,那就走着去啰。”

      “走路倒可以翻山走近路,不过带东西就不是很方便了。你一个人的话还是不翻山的好,可能不是很安全。那赶牛车的都是认识的人,他路熟技术好,也没什么不好的事发生过,你还是坐牛车比较好.......。”张大婶为宋绿叶出门在外的安全担心,把安全的重要性‘啪啪啪’的讲了一大堆。
      “嗯,我会注意的,山路小路不敢随意走,在外面安全最重要。”宋绿叶听着张大婶啰嗦的话语挺窝心,她感受得出这不是那种没话找话随口假装关心的客套话,里面有真心。曾经她还羡慕过别人的父母对着自家子女啰啰嗦嗦。只有真的在意了,才会对着你不厌其烦的说同一件事。

      “小宋,你来尝尝这味道喜不喜欢?这是用沙炒的粄皮,用浸泡的米磨成粉,加水加调料搅拌成糊,再薄薄一层倒进热锅里的竹撘一块块蒸熟,趁软切片、晒干,再用沙粒炒,吃起来味道蓬松酥脆、咸香。是我们这特有的哦。”逛街最舒服的就是可以边走边吃小吃,张大婶只是听宋绿叶多问了一句吃食的名称,就贴心的购买一些特色小吃给宋绿叶,不忘详细介绍做法。

      “嗯,很香,我以前吃过类似用油炸的,吃多了很腻,这种吃起来爽口多了。”这种粄皮跟虾片有点类似,沙炒栗子吃过,炒粄皮还真第一次吃。

      “再尝尝这个糍粑,把米饭、糯米饭混合加少盐用力捶打,直至饭粒不成形,取小团搓圆压扁,再放入煎锅煎的两面微焦,趁热吃最香。”糍粑现代也不少见,但可能久没吃美食,或纯手工程序到位,吃到嘴里的糍粑味道不是一般的好,一串四个,宋绿叶一会就吃完。

      “小宋你在门口等我下,我去这间店里买些东西,这个老板做生意实惠。”张大婶此次赶集需要买的东西不少,宋绿叶除了帮忙吃和拿东西,就观察这些店铺或者摊子里的物品。

      这里好些农具、厨房用具、日常用品的样式跟后代保有的区别不大。有些用具现代有替代品,使用起来会更便利。也有一些已经在现代失传的一些小玩意,不过都是些没太有实际用处的小东西。物品的进化论,也是实用物品在实际运用中往更轻巧便利发展,不会退出生活舞台。

      因地制宜,每个地方受周边生长植物影响,生活用品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在这相对偏僻的地方,也能看到智慧的劳动人民把就地取材运用的非常彻底。如,北方多用柳条或树木制作日常用品,这里是用竹子。

      竹子生长要求低,在这里挖颗合适移植的种根,往没多大肥力的黄土地上斜斜一种,就能长成一大片,特别是水源较丰富的地方,可能整个山头长的都是竹子。在这地方,竹制品在每个家庭里都很常见,竹床、竹椅、竹篮、竹框、竹簸箕、竹勺等等,甚至扫把也是用竹枝扎成的。

      宋绿叶一边看各种或精致或粗糙的手工作品,一边为劳动人民的动手能力点赞。虽然大部分用具的手工比较粗糙,跟精品店中摆的艺术品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都能从中感受到其中的质朴生活。

      “小宋,等会太阳该晒人了,集市也要散,我们回去吧,下个集我们再来。”在太阳散发出不舒服的热度前,张大婶和宋绿叶一起扛着满满的篮子回家了。宋绿叶只顾东看西看,不留神一个大篮子就被张大婶就买的东西填满。

      回家路上,宋绿叶打着了解当地食材的名号继续跟陈大婶聊当地小吃,知道品种不多,集市基本能吃到宋绿叶就安心了。回到家,除了去上学的兄弟两,几个小的早就等在大门口了,一看到两人回来,一窝蜂跑过来:
      “奶奶,我们帮你提,你买什么好吃的了?”

      “奶奶,我今天很乖没乱跑,你买糖了吗?”

      “奶奶,我们已经把水煲好摊凉了,你们回去就可以喝了。”

      “奶奶、宋师傅,你们快坐下来歇歇吧。”几姐弟胆大嘴巧的就出声刷乖巧度,话少的就动手倒水、搬凳子、扇扇子,就想能多分点好吃的。宋绿叶会心一笑,当初她也用这样的心情等待过赶集归来的大人,可惜通常家长没余钱买小孩爱吃的零食,或者觉得不能惯着小孩的嘴。

      “你们都等着,我给你每人一个好吃的。”等待去赶集的大人对嘴馋的孩子来说,是很漫长与期待的等待,经历过这种等待惊喜的人,相信其中滋味不容易忘掉!宋绿叶有点后悔没买点什么好吃的东西回来,不过好在还有一些私藏,反正有钱了,可以拿出点来刷好感度。

      “我回房间放东西先,你们在这等着我。”把排行最大的冬梅倒的水喝完,宋绿叶回房间洗脸后拿了糖出来数,数量不多,每人分一个,糖就要见底。有了后备银子,宋绿叶也不心疼。
      “哇!哇!这是糖?”几个小孩拿着到手的糖欢喜异常,还没见过那么好看的糖呢!也不急着吃,纷纷拿给大人展示献宝。

      “小宋,你这糖哪里买的啊?好看的紧哩,我都没见过。”在厨房摆放东西的张大婶出来问宋绿叶。

      “这个糖啊,我是在路上跟一队行商买的,听他们说是从很远的地方买来运去大城市卖的。挺好吃,也就剩这么几个了。”宋绿叶编着故事,反正说是路上买的,他们也不能去查。顺带把剩下的几个糖给了张大婶,上学去了的两兄弟能不能吃到只能看运气了。说了只剩这点,剩下的有也不能拿出来。

      “那我就不客气了,这么新鲜的东西,我们这穷山僻壤的难得见到,我先放着,等老头子回来让他们也尝个鲜。你先坐着,我去煮饭,出去干活的也差不多回来了。”不扭捏、知情识趣的张大婶爽快收下。

      “张大婶,我来帮忙吧,我也想学学你们是怎么做饭的。”有点吃货性质的宋绿叶怎么可能放过这个学习的机会!这几天吃的饭食,味道虽说不得有多美味,可有些菜色也是很不错的特色地方菜。再说,在别人家作客坐等吃饭是有点无礼的事呢。

      “好好好,今天你来帮忙,我们先摘菜。”农家吃菜一般是随吃随摘,新鲜的很。宋绿叶乐呵呵的随着张大婶进进出出,心里期待多走几个地方,融众家厨艺之所长,学做更多自己喜欢的饭菜。

      这边没有大的湖泊、河流,房子又是易燃材料建造,且屋前有水根据风水学来说也是好风水,所以家中条件不差的人家都会在离家不远、水源丰富的地方挖个半亩大小的鱼塘。鱼塘周围会种上各种蔬菜和一两颗果树。
      这样的鱼塘很实用,既可蓄水、养鱼,种菜也方便很多,而且鱼塘里的水比较肥,浇出来的菜好吃很多,有些还会带有甜味。肥力不足的菜地种出来的菜长的慢不说,还带苦味。

      这边夏天可以吃的菜类很少,后代有些常见菜还没传进来,所以可能出现天天吃同样菜的情形。现代时,三餐吃不同青菜那是很简单的事,现在看着地里长成可食用的单一品种,宋绿叶觉得嘴巴在发苦。

      不是心里发苦,是真的嘴巴苦,物种受交通影响传化慢,夏天瓜类品种单一,野菜已老,味道苦涩难嚼。这里的当季蔬菜是芥菜和苦麦菜,是原汁原味的当地品种,不是后来培育的优良种,苦味较重。苦味的菜很下火,不过下火过了就是寒,嘴巴总是口水多多。

      宋绿叶爱吃菌类,可鲜甜的菌类这个季节不可见不说,当地人因安全问题也不多食野生菌类。

      缺钱缺疯了又想吃的宋绿叶脑海突然冒出一个想法,现代人工培育基地里产出的菌类就很安全,要是......?!是不是就可以赚钱了呢?!脑海再细想,心里头那把火即时熄灭了。

      费时费力培育出来,卖不上价钱都是白搭。这种培育食材造价适合出的起小钱的地方,这个低消费的镇子销售市场极小,道路和保管条件的限制又不适合拿到其它地方卖。且现在既没种子也没时间让只见过、没亲自培育过的自己慢慢研究出来。唉,外快不好找啊!

      烦事不愿上心的宋绿叶很快抛开这个转瞬即逝的念头,转头跟张大婶说起怎样辨识可食用菌类。

      宋绿叶以前觉得要跟一般熟的人打好交道很难,难在不知道怎样通过聊天熟悉起来。现在突然发现跟人聊天没自己想的那么难,特别只是普通的聊天。

      她的方法是先从提问开始,然后一副听的津津有味的样子,不时点头和应和,眼神中带些疑问,再通过继续提问加深话题或者往自己想要的方法带,天就聊起来了。

      当然,有所限制是聊天对象不能是闷不吭声的话题终结者。遇上问一答一的聊天对象,对方不是情商低就是人家不想跟你聊,如果没有非聊不可的任务,可以闭嘴省点口水了。

      菜摘好,大家都习惯在旁边小溪里把泥沙洗干净。一条小溪都会有几处适合清洗东西的大石头。大石头拦在溪水中间,石头前自动形成三十厘米左右的水深,洗衣服洗菜都方便。

      人来人往的小溪边植物普遍矮小,但必不可少有一棵遮荫的大树,葱葱郁郁的生长着,一些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大夏天的溪水也是沁凉沁凉,洗洗手都是小溪没有古诗中小桥流水的雅致,有的是生活的沉淀。

      洗菜回家,两个女孩主动过来摘菜、提井水洗菜,干活做事完全不需要人催促。齐心合力做好三菜一汤,上学、干活的刚好都回来。

      “宋师傅,我今天玩游戏赢了,全部人都输给了我。”兴奋的德丰看到宋绿叶就喊。

      “不错,有进步,不过也可能是你比他们熟练才侥幸赢了。所以赢了不要太骄傲,也不要小看别人哦。”看着有点兴奋过头的德丰,宋绿叶出言打击了一下,免得他骄傲自大了。

      “好,我下午,明天,后天还跟他们比,那时他们都熟练的了,我一定还继续赢。”德丰今天很自信。

      “嗯,有自信是很好的,不过,昨晚《坐井观天》的故事还记得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算输了也没什么,只要不忘继续努力就好,知道吧?”宋绿叶怕这个小孩有玻璃心不能接受失败,先打个预防针。

      “是,我知道了。”德丰忙收敛住兴奋的表情,露出他把话记进心里的‘稳重’状态,几个大人在一边看的暗笑。

      “好了,都过来吃饭再聊。”张大婶叫开饭了,大家帮忙的帮忙,坐位的坐位,饭菜上来边吃边聊天。

      “宋师傅,集上热闹吧?我们这是逢三逢七赶集日,平时大家很少去镇上,一到赶集日人挤人,过年过节的时候还有外面来的人来表演呢,那会人挤得都走不动。”刘村长高兴的和宋绿叶说着话,听着心情不错。

      “是挺热闹,那些来表演的都是些什么人啊?”宋绿叶好奇,那么一点大的地方也有人来表演。
      “多了,有专门的戏剧班子,也有路过的卖艺人,都是在县城表演完,然后顺便在我们这表演。对了,村里有时也会组织传统表演。”

      “在县城表演完就到各个镇上来表演?收钱吗?”这些偏僻落后的镇子消费能力有那么好?

      “不收钱,是陈家请的戏班子给大家看,就只到我们镇上,其它镇都不去。宋师傅还不知道吧,我们这镇上出了个在国都当官的名人,就陈家村的陈大人,我儿子就是在陈家开的陈家客栈做事。我们这片地难得出个官,还做到国都去了,大家都受益不少。”刘村长说到这个话题,语气中满满的自豪。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