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3、皇后今天也想辞职(十九) ...

  •   喇叭将留学生们的声音传遍整个海港。
      站在前排的百姓们一面被这神奇的东西震得耳朵发麻,不得不捂着耳朵听,一面又出于好奇,忍不住往前凑。
      如果不是围在主席台下方的那群配枪侍卫拦着他们,他们肯定会凑得再近一些,恨不得能趴到台子边缘去才好。

      倒数第二个留学生在自己讲完话后,才注意到原本跟在自己身侧的郑怀不见了。
      郑怀化名的“沈逸”在留学生圈子里很出名,同时也活跃于两地商圈,他们都认得郑怀。此时没见到人,这位留学生不免感到奇怪。不过他不好继续留在主席台上,礼貌的对台下百姓们鞠躬,便和原先的同学们一样,也从主席台另一侧的楼梯离开了,边走还边想郑怀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官方搞活动自然要避免冷场,那位留学生离开后,立刻就有一位穿着礼服的官员登上主席台。

      百姓们正被这群留学生丰富精彩的履历和成就鼓舞得热血澎湃,看官员上来,期盼着还有什么更加让人激动的事情要发生,纷纷再次热烈鼓掌。

      这官员神情肃穆,吐字清晰,声音由话筒输入,被喇叭远远传了开去。
      “各位大启国的同胞们,在我们为归国学子们喝彩的同时,不要忘记距离启京被逆贼符玄攻破,已经过去将近六年。六年前战火燃起,多少人死于战乱,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颠沛流离?这些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对符玄叛军的讨伐,从未放弃过带领大家重返故土……”

      三年前由留学生主持创办的《大启日报》成为舆论战的利器。传媒是政府的喉舌,经过这些年的宣传,南部大启的百姓们对于北方叛军的仇恨与日俱增。
      百姓们多么想与家人团圆,又多么想重返故土。他们无比思念在战争中死去的亲人们,更期盼国家能够早日统一。

      官员的讲话慷慨激昂,在表达了对学子们归国的欢迎后,他接着详细历数了在之前几批学子们的协助和全体百姓们的共同努力下,南部大启近年来所取得的各项重大成就。
      尽管有些成就和在场的百姓们并没有直接关系,或者这些成就暂时还没有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可南部大启的百姓们几年来已经亲眼见证了太多的改变。大的方面他们不懂,但路上再无饿殍,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兜里的钱越来越多,就连孩子们都开始有机会去学堂接受启蒙……这是他们最直观的感受。

      讲完成就,接下来官员又公布了几项重大工程的进度,并大胆预测了工程完成以后将会带来的良性改变。他每说一项,下面就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几乎要盖过喇叭的声音。
      百姓们对政府的许诺充满信心。

      官员讲话时间并不长,十来分钟就收了尾。结尾时他特意透露,接下来将要公布一个重磅消息,这个消息能影响整个启国的未来。
      说完他便恭敬地退到一旁,将主席台中间的位置留给新走上来的两人。

      百姓们注意到在主席台的角落里,正站着一位身穿华服的老者和一名端庄典雅的宫装妇人。

      等官员退开,老者和妇人走到主席台中间。

      有些看过报纸又离主席台较近的百姓很快认出这位威严老者的身份:老者正是镇南王姚四海!
      他们兴奋不已,连忙将姚四海登台的事情告知身边的人。

      镇南王姚四海这些年不算低调,他的家世早已公开。百姓们都知道他的妻子已经走了许久,而他本人并未续弦。发现站在他旁边的妇人从未在报纸上露过脸,人群里嗡嗡的议论声不绝于耳,大家都在猜测她的身份。

      离得近的百姓对比一阵,发现这位妇人与姚四海的长相有三分相似,离得再近一些的百姓,则注意到这位妇人身上的华服绣着凤纹,当下便明白了她的身份。
      这位定是当朝太后!

      现场起初有些吵闹,台上两人都颇有耐心地站着,气氛太过肃穆,没多久,下面的人群也安静下来。

      姚四海与太后对视一眼,见对方点头,自己先站到话筒前,一开口,中气十足的声音从喇叭传出:“诸位启国的百姓们,我是姚四海。这些年来,我为大启镇守南疆,幸不辱命。”

      镇南王的讲话极为简短,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向大家介绍身边的太后。

      南部大启的百姓们经过数年教化和引导,又早早接触过国外各种新鲜事物,对于女性抛头露面这一点早就没有意见了。看到从未露面的太后站出来,大家心里更多的是一种敬仰之情。

      在启京被攻破后,太后一路带着官员、军队和百姓们撤到镇南王的封地,并且迅速组织起剩余官员,让国家机器运作起来。
      这些年来,太后垂帘听政,作为南部大启实际上的掌权者,她公正且开明,深得人心。诸多政令和工程,都是在她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顺利实施或开展的。

      百姓们对她的爱戴,并不比对镇南王的少。

      待镇南王退开,太后也缓步走到话筒前。她静静扫过百姓们,人群鸦雀无声。
      “几天前,哀家曾委托《大启日报》告诉各位一个喜讯,说我大启好儿郎们早已从逆贼符玄手中救回了皇帝,经过医科圣手的治疗,皇帝恢复神智。这些年来,皇帝受到大儒们悉心教导,不日就将学成归来,重掌朝政。”太后声音不大,与自家祖母一般慈祥温和,“逆贼听闻之后,用尽手段企图否认皇帝和皇后已经逃离他的控制,谎言无数,丑态毕露。”

      人群忽然骚动起来,因为此刻又有两位华服青年走上了主席台!
      前排的百姓们纷纷瞪大双眼,有几个还不自觉张大了嘴,嘴里几乎能塞进鸡蛋。
      ——其中较矮的那位,刚刚大家还见过!

      “哀家的儿子这不回来了吗。”太后展颜一笑,对郑怀和关墨慈爱地点点头,让开话筒,与镇南王站在一处。

      郑怀走到话筒前,关墨在他身侧站定。
      两人极年轻,都剪了短发。郑怀容貌英俊,剑眉星目,绣着五爪金龙的明黄色改良礼服越发显得他身高腿长。尽管他面上带着一分傲然的笑意,可那通身气度,显露十足的帝王威仪。
      身穿绣凤纹礼服的关墨气质安静内敛,尽管英气的眉眼较郑怀柔和不少,但此时他表情肃穆,让人不敢因为他的年纪和气质产生半分轻视。

      出了回来之前的那场糟心事,这批留学生们现在都是重点保护对象,这会儿集体让官府的人护送走了。如果他们还留在现场,此时眼珠子估计都要掉出来。

      为什么八面玲珑的商界新秀“沈逸”和低调安静的技术工匠“叶然”突然变成了启国的皇帝和皇后啊?!

      事实上跟着留学生们一起坐船回来的其他旅客们此时已经齐齐僵成了木桩。
      他、他、他们……好像跟皇帝和皇后同桌吃过饭,还聊过天……

      郑怀望着乌压压的人群,唇角弯起,眉梢微扬,笑容自信明朗:“我叫郑怀,来自启京。我毕业于莱茵联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我希望启国团结统一,人民富强安康!”
      他的声音沉稳磁性,咬字清晰,每一个字都像敲击在人们心头。

      这批归国留学生中的最后一位,也按照规定向在场的启国人民介绍了自己。

      停顿片刻,他敛去笑意,视线扫过众人,沉声说道:“朕十五岁登基,年号元成,在位不过数月,逆贼符玄便起兵造反。泱泱大启,就此燃起战火……”

      这篇宣言是郑怀亲笔所写,一气呵成,列陈符玄的种种罪状,描述大启百姓们的惨痛经历,逐字逐句皆为史实。

      百姓们都听红了眼眶,连守卫在主席台下的侍卫们也不禁虎目含泪,牙关紧咬,手指握得泛白。

      这部分遣词用句并没有强烈的语言冲击力,也没有加入太多个人情感。可正是那种史书记录一般的客观笔触,让听者仿佛回到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唤醒了人们深埋的思乡之情和悲愤之意!

      宣言的前半篇勾起人们对叛贼的痛恨,宣言的后半篇,郑怀笔锋一转,开始就南部大启的现状和世界各国的局势进行分析,细数南部大启的优势,并且以别国已有的成就进行对比,激励大家。
      前篇真实沉痛,后篇积极向上,听众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人人眼中都为那灿烂的未来而闪烁起希冀之光。

      在郑怀讲话的这段时间,关墨安静观察众人神情,不由为郑怀的感染力折服。

      郑怀天资过人,但因为他隐姓埋名出国念书,不能透露身份,是以没有人在这方面详细指导过他。
      他这样的演讲能力不是无师自通,他也没有天生就具备如此魄力。
      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郑怀在国外读书时踊跃参加学校活动,又积极走进社交场合,他现在的表现,都是在一天天的观察和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3章 皇后今天也想辞职(十九)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