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皇后今天也想辞职(八) ...

  •   刚过正午时分,车子进了一家不算偏僻的客栈,三人在伙计的指引下要了两间房,顺便叫了点吃的在房内用。
      左与敬的伤脚经过这几天的休息,稍短的距离行走无碍。不过顾虑到他的脚伤,郑怀还是很贴心地扶着他行动,关墨就继续低眉垂目跟在一旁。

      大概是叛乱刚过,各地尚未恢复战前的宁静,像他们这种明明携带了女眷,却只有一个男性家仆随行出门的组合不算少见,客栈伙计没有表现出惊讶的神色。战火中的人命犹如草芥,只要能活命就已经是幸运,不敢奢求更多。

      三人填饱肚子,左与敬喊伙计进来把多余碗碟撤走,关墨在桌上铺开笔墨继续之前未完的工作,左与敬则跟郑怀一起带着只包裹下楼。

      过了半个时辰,另外二人回到客栈房间,郑怀一坐下就眉飞色舞对关墨道:“成了!老师和书斋掌柜约好了,明天临走之前再用下部去换剩下的银子。”
      左与敬捧着茶杯轻啜一口,也笑道:“这个方法果真有用。太好了。”

      他们先前在中泉镇上购置了驴子和驴车,又买了许多东西,手头已经不剩多少余钱,想走到江城恐怕很难,更不要说在江城留下来生活甚至于购置房产了。

      好在他们有记忆力强悍的左与敬,又有擅长使用各种笔迹和字体的关墨,两人商量过后,便想出一条不错的来钱途径,那就是向书斋卖书。

      这个年代的印刷术已经非常发达,可读书依旧是小部分人的特权。不少藏书更是只收在某些世家或大儒的藏书楼里,并未流传出去,是以某些珍本书籍在市面上叫价很高。
      左与敬继承了原身那位秀才的记忆,他之前在家乡师从一位大儒,大儒藏书众多,凡是他的弟子皆可阅读他的藏书。
      可惜世事难料,大儒和他的藏书楼都在大火中燃成了灰烬,无数读书人们为之哀叹。

      左与敬跟关墨商量过后,决定试试在这个较为繁荣的城市里卖书。他背了一本珍贵的名臣文集,这本文集只有残卷和个别篇章在外流传,从未出现完整版。
      关墨先抄录好上部,左与敬和郑怀带着上部出去找书斋老板谈生意,下部则由关墨继续抄录。他们商议好了,如果书斋老板给的价钱公道,下部也卖给这家。如果不公道,那抱歉,他们拿着到手的钱就走,到别的城市再卖。

      郑怀摆出几个成色极好的大银锭子,还有一张价值百两的银票,好似忘记过去他都拿拇指大的珍珠当弹珠玩儿,兴致勃勃,也十分好奇:“老师,我们明明路过了好几家书斋,为什么你就选定这家?是因为你看到这家的那个什么‘气’和另外几家不同吗?”
      左与敬坦白道:“是的。就比如你们,我看到你们的‘气’很干净,知道和你们在一起我可以不必担心。我们一起路过的那几家书斋的‘气’就比较浑浊,它们的老板很可能出于各种理由,不肯与我们公平交易。我最后带你进的那家书斋,是我见过的相对干净的一家。”
      结果证明他的选择没错。

      关墨听到这番理由,心里有些羡慕左与敬的这种能力,这就好像是一种天然的感知力,最大的用途就是能够帮他避开危险。
      要说对器物、材料的辨别和了解,关墨很有信心,可他在多数情况下都无法一眼分辨出哪些店铺做生意不诚信,或许会坑到自己。左与敬则没有这种顾虑,他会直接领他们避开这种地方。

      抱着大把银子,郑怀乐开花,星星眼看左与敬:“老师真厉害!”
      左与敬不管是在原世界还是这里,都听惯了这样的称赞,放下茶盏温声道:“那我们继续学习《大启全书》吧。”
      郑怀学习热情浓厚,拖着屁股底下的凳子往他那边挨近了些。他听得颇仔细,不时会和左与敬谈到教学中的问题。
      左与敬是真的了解很多,就算对着正统读书人都要学的《大启全书》为郑怀讲课,还能随时随地举一反三,讲得尤为生动有趣。不光是这个世界里的知识,连他原来世界某些超前于这里的知识,他也很愿意告诉郑怀。

      看他俩一学一教都相当投入,关墨十分欣慰。拜托左与敬悉心教导郑怀也是由关墨正式提出的,他自己因为身份所限,不便好好教导郑怀,有左与敬在,这份工作就可以完美交给对方,他只需要负责其他的事宜就够了。

      低头一笑,关墨继续忙手上的抄录工作。
      在左与敬之前背书的时候他就记下重点,假称自己记忆力不错,只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提些细节询问左与敬。
      这是他寄宿的原主真正的能力,展现给现在的郑怀看,丝毫不会令对方怀疑。

      其实关墨当然可以完整复述左与敬的话,毕竟秩序系统和万钧又不是摆设,他只是为了不露馅才那样做的。

      三人各有各的分工,和乐融融,哪管外面为了抓要犯闹得满城风雨。

      荣顺镖行的镖师们被官兵们呼喝着站到一旁,一个个满脸麻木拿出证明文书等待官兵检查。这一路行来,他们已经被查习惯了,都不必这座城的官兵继续喷口水,自动自发配合对方。

      前赤羽卫副统领沈一忠身穿普通镖师服,满脸老实样,一声不吭顺从地捧着文书,听耳旁镖头给官兵点头哈腰说话,心里却是与表现出来的平静截然相反的焦灼难安。
      帝后二人失踪的消息旁人不知道,他难道还不知道吗?他几乎与韩百户同时到达大盐村,看韩百户领着飞鸮卫进村,差点要不顾危险去钱伯家抢人,后来发现钱伯家没有帝后二人的影子,他才冷静下来暗中观察。

      之前他刚刚伤愈,想到太后和公主有同僚们保护,自己便去郊外庄子里寻找“休养”的帝后二人。不料那时皇帝竟带着皇后悄悄出逃,与他撞个正着。
      出逃的皇帝曾经是个健康结实的少年,那时却饿得面黄肌瘦,把下人们才穿的那种粗布衣服一撩,肋骨清晰可见。倒是皇后穿得稍好些,而且他病弱归病弱,好歹没有瘦成皇帝那样。估计是庄子上的人生怕这位病秧子皇后嘎嘣一下死了,没敢太苛待他。

      沈一忠掏出自备的干粮,见皇帝埋头苦吃,被噎得险些翻白眼,恨不得把叛军食肉寝皮。

      将帝后二人远远带到大盐村交给自己的远亲钱伯时,沈一忠是真心希望他们能好好在村子里养着,不要再卷入任何的争端里。可惜他太久没有与穷苦平民打过交道,不知道“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发现飞鸮卫进林子探查后立刻拍马走人,沈一忠冷汗都下来了。可他发现对方似乎没有收获,也悄悄进林子查看,见林中小屋空无一人,还有烧火做饭的痕迹,他心里才勉强安稳下来。
      皇帝傻归傻,倒是手脚灵活,能够做点事,而且非常听皇后的话。既然飞鸮卫没抓到人,帝后二人极可能是成功逃了。
      这是最好的消息。

      沈一忠打定主意继续暗中寻找帝后二人,便寻到荣顺镖行,暂时成为一名镖师。
      这家荣顺镖行外人不知道,实则是太后私下的产业。赤羽卫效忠于皇家,当然也接触过镖行的人。借助这层外皮,赤羽卫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走动而不会遭到太大的怀疑。
      沈一忠已经联络上其余赤羽卫,知道太后和公主现下已逃往东南沿海,在镇南王的封地上待着。这位镇南王是太后的亲兄长,实打实凭军功封的王。整个大启就剩下镇南王的封地还没被叛军拿下。
      新皇符玄现在要休养生息,便跟镇南王面上相安无事地处着,实际上早晚有一天要有个结果。

      在沈一忠思绪万千的时候,官兵们已经调查完毕,挥挥手让队伍继续行进。沈一忠不想太惹眼,便装着旅途疲惫,佝偻肩背垂着脑袋单手扶车借力,与官兵们错身而过。

      有官兵小声嘀咕:“这都守了五六天,地皮都快翻过一遍,有要犯早被抓出来了,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同僚撞了他一下:“飞鸮卫的大人们可还没走,嫌命长是不是?”

      两边队伍背向而行,越分越远,剩余的对话声在初春的寒风里越来越小,终于彻底听不见。

      --

      随着左与敬伤势恢复,以及天气日渐转暖,三人的行程更加顺畅,速度却比预计里的更加慢了。
      这倒不是因为出了什么不好的变故,而是三人听到了从南边传来的流言,说是太后与公主都平安抵达镇南王封地,镇南王手里可有几十万雄兵,整个封地又常年与外域各国打交道,富得流油,民风开放,大启早晚有一天得回归正统。

      这些话当然只能在民间私下传传,要是被官兵听见可不得被关进牢里?但是知道母后和妹妹都平安,这样的好消息已经足够让郑怀安心。

      关墨看他不再为家人忧心,见左与敬也兴致颇佳,便提议放慢去往江城的速度,沿途好好看看各地情形,顺便由左与敬结合前朝看来的各地风貌为郑怀讲解民情。
      低配版的皇帝巡游就这么在三人的一致同意下展开了。
      三人一路走,一路买书卖书,偶尔倒腾点不占地方的小而精贵的东西,待到一个月后,才终于抵达了繁荣富庶的江城。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2章 皇后今天也想辞职(八)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