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村里的祠堂很多,就在家门口,很近诶。”有人这样说。
      “我们家好几代不用祠堂了,祠堂对于我们很遥远。”也有人这样说。
      P城从小县走向繁华,其祠堂却从热闹走向闲置。曾经的大兴修建,现在却落了个可有可无的地步。作为当地人,笔者认为,要让人心回归祠堂,也要让祠堂回归本色。
      祠堂,是宗法制家国一体的体现,是供设祖先神主排位的地方。正是因为这种自古以来的对祖先的崇敬,才有我们重视家规的中国人。爱祠堂,等于爱家爱家人,更等于爱国。一座祠堂,无论大小,都是落叶归根、不忘初心的承载地,拜拜祠堂,翻翻家谱,总有踏实感。总而言之,祠堂就是我们的根源。
      祠堂见证一个家族的喜与悲。开家族会议的兴旺,办老人寿宴的欢喜,举行丧礼的沉重,无论是什么事,祠堂里的每一寸砖木都是见证者。人们喜欢在祠堂办喜宴。原因是能在列祖列宗的见证下,婚礼圆满完成。这是对家族的尊敬与交代,是人们流传多年的传统习俗。在现在,每每去喝喜酒,听到人们谈论喜欢在祠堂办婚宴的原因,则更多的是祠堂空阔宽敞,能容纳更多客人,免去上茶楼办宴的昂贵费用。这样做倒是实在,但如果所有的来宾只把它当成普通的场地,没有家族的神圣感,祠堂便丢失了本色,成了人们的盈利品。
      祠堂是联系亲情的纽带。家族离不开祠堂,祠堂也恰恰因此可以唤醒人们对亲情的记忆。随着家族的扩大,很多人都认不全“三姑六婆”,小字辈更分不清亲属关系,打声招呼也支支吾吾。但当你走入祠堂,所有在场的都是你的亲朋好友,你便不用忌讳,一声“大哥”“老表”招呼起来毫不失礼。老人家们都特别重亲戚情谊,有空了,就陪陪他们入祠堂,翻翻族谱,倾听他们当年的故事。祠堂让亲戚之情重新燃烧,让人们在冰冷的现实社会中感受到家的温暖。血为何比水浓,走进祠堂,用心感受,它会给你答案。
      祠堂为后辈的教化提供资源,里面藏着家族许多的“秘密”。在P城,人们喜欢在祠堂的天井里建“晒书台”,专供祠内历史功名人物所保管的文书、文物燥晒阳光之用。晒书台的建立,告诉人们要重视教育,告诉孩子,他们的祖辈有着努力考取功名的良好美德。再者,族谱记载着一个宗族的源流、始祖的功绩、辗转的迁徙过程和他们族支的世系承传与繁衍。各宗族的族谱多通过叙传、碑记等记叙历代祖先出类拔萃的事迹,如显宦名儒、孝子顺孙、烈女节妇等,为后人树立起效法的楷模,以激励后人奋发努力,耀祖光宗。由此可见,祠堂的教化功能不可忽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特色功能。节假日,人们会汇聚各个祠堂参观游玩,碰上好时机,还能目睹传统民俗活动;很多慈善公益活动也在祠堂开展,传承着赠人玫瑰的美德。现在的祠堂不再是单一的祭祀或审判,而是更多的向多元化发展,为文化事业出一份力。
      然而,在此同时,也有种种问题出现。真正发挥文化助力作用的祠堂寥寥无几,都是些政府大力扶持的、大规模的祠堂,其余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祠堂却杂草丛生,幸运的也不过是在清明、重阳时节被族人“光临”一次,“闲置”“无用”已成了大部分祠堂的代名词。笔者认为,祠堂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变了。祠堂文化与早茶文化同样为广州的特色,同样历史悠久,但为何早茶这一习俗越发兴旺,甚至影响全国,名震国外?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富裕了,对饮食与享受有着更多的需求,自然,早茶服务业就颇受人们喜爱。但祠堂却在另一方向发展。祭祀并不是人们每天生活的必需品,所以人们不可能每天在百忙中抽时间去祠堂,慢悠悠的翻一次族谱家规。再者,对于现在城市用地紧张的广州,常常闲置且占地面积巨大的祠堂,成了人们眼中流油的肥肉,久而久之人们便会忘记祠堂最初的作用。
      当年的人们为了经济发展,牺牲了环境,到了现在懊悔不已,却无能补救。倘若如今,我们也为了需求而牺牲传统文化,以后再重塑,也没了当年最纯正的味道。祠堂必然要保留,需求也必须要满足。其间如何取舍?宏伟庞大的祠堂用作旅游参观,代表性强的用作教育基地,规模较小的放设健身器械、办设老人之家。若要各家族要举行祭祀,便多家合一,既省地方也传承传统。
      当在人们的心中再次拥有祠堂的一席之地,祠堂便能回归原来的正轨,朝着兴旺的方向前进。打造属于广州P城的特色祠堂文化,承前启后,不忘初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