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027 ...
-
“二牛哥,你先送我下去,你们再玩这船。”赵明轩再大的船都见过,对一艘小木船没什么兴趣,更不愿意陪他们瞎玩,他走到了船头,想要上岸,不过他试探着跨了跨,还是没敢。
这船虽说是靠岸了,但是离岸边还是有一点距离的。船刚到手,还没有准备好一块能够通到岸上的搭板,此时他想上岸,肯定是各种不方便。
成年人或者半大的少年,这点距离也许一步就跨过去了,但是赵明轩此时只是个五短身材的小娃娃,没有这个本事一步就上岸。
没办法之下,他就只能求助了。
“来了。”赵二牛听到他的叫唤,从船沿边走过来,很快到了船头。
他弯下腰,单手抱起了小宝,上了岸,把小宝放到地上,回头又上了船。
这船是那位高人阿公送给小宝的,虽然看着有些破旧,但是起码要值十几万钱,这么贵重的东西,他可不敢让这些家伙随便折腾。要是哪里被嗑了碰了,他岂不是要心疼死了。
他才上了船,船就动了起来,往岸边冲了冲,船体一个不稳,差点让正在船沿边走路的赵二牛,一个踉跄掉到河里去。
“赵蟋蟀。”赵二牛一声怒喝,吓得正拿了橹瞎摇的那位少年,一下子就丢掉了橹柄把手,不敢再动了。
“蟋蟀,你不玩让我们来。”赵蟋蟀刚松开手,其他人就把他挤一边去了。
这船很新奇,想要上手试试的不止一个两个,众人你推我挤,等到赵二牛回到船尾,这船已经被他们开到了河的中央。
看操橹的人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的乱摇,赵二牛比自己操控的时候还要紧张。不过这几个人,都是和他比较要好的小伙伴,他只能忍着心疼,由着他们一个个过了一把瘾,折腾了一会儿,才抢回了操控权。
这时候,船已经离上溪里挺远了。
想要回去,就得给船掉头。往左往右往前他会了,但是给船掉头,他还是第一次。
赵二牛这边摇,那边搞,费了老大的劲,才给船调了一个头,开回了村里。
他到家的时候,赵家老小对赵明轩的三堂会审已经结束了,经过又一个胡扯的故事,这条船终于以陆阿公送给赵明轩的礼物,过了明路。
因为有船代步,明日要去东乡镇赶集的人,就多了几个。
赵大伯整理了一些编织好的竹器,准备拿去镇上卖了,给家里添点东西。赵小叔闲时从山里采了一些草药,也要去镇上换点家用。
“大伯,既然船上还有空位,要不我去问问七太公去不去赶集吧。”赵明轩觉得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既然船上还有空位,就去做个顺手人情好了。
“还是小宝考虑周到,大伯和你一起去七太公家说说吧。”赵大伯原先没想到这事,被小宝一提醒,倒是醒悟了过来。
村里人去镇上,一般都是乘坐木排,能够搭乘的人和物有限,一般不会带上很多人,但是他们现在有了一条大船,自然可以多带些人了。
这船是小宝家的,但是小宝年纪还小,做事未必周全,不过就算小宝想不到这些事,他也该想到这点,早早提醒他的。现在,还要他一个小孩子来提醒,实在是反应太慢了。
他心里埋怨着自己,嘴里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牵着小宝的手,来到了七太公的家里。
“七太公!”还没踏进七太公家的院门,赵明轩就喊了起来。
他要给二丫姐招赘,族里这关肯定要过,而七太公在族里是有着很大的发言权的,赵明轩肯定要努力刷一刷他的好感度。所以在七太公面前,他一向是特别有礼貌,有风度,坚决不能让七太公把他当做小孩子看待。
“是小宝啊,还有长山,来这边坐,有事吗?”七太公正在院子里翻晒咸菜干,看到他们过来,招呼他们去树下坐着,又让家里人给他们倒水。
“不用倒水,七太公,我和你说几句话就走。”赵长山,也就是赵大伯,说起了明日他们要去赶集的事,又问七太公要不要搭他们的船一起去。
七太公早就听村里人说,那位高人送了小宝一艘大船。
现在,小宝他们能想到他,他自然是无比舒心的。
“既然有船代步,我明天也和你们一起去吧。”
上溪里到东乡镇,顺着蘅溪而下,水路大概有十几里远,往常他们撑着木排出行,来回路上花费的时间大概是三个时辰左右,可以说是往来极其不便,所以村中人去镇上赶集的时间也是有数的,除非逢年过节,或者真的有事,否则很少有人会经常去镇上。
“这船的速度应该比木排快多了吧。”七太公自己还没去看过船,但是他已经听上手过的那几个小子说过了,这船的速度比较快。
“肯定的。”赵明轩不清楚具体快多少,只能模棱两可地回道。
“好,明天除了我,还有两箩筐东西,放得下吧?”
“七太公您放心好了,放得下的。”赵大伯憨厚地笑着,站了起来,“七太公,那您忙,我和小宝先回去了,明天我们清晨出发。”
“行,我不留你们了,明天见。”七太公要收拾的东西不少,就没有虚留他们,而是站起身来,把他们送到了院门口。
搞定了七太公,其他的人家,赵明轩就不管了。
不过,与赵二丫交好的,与赵大伯交好的,与赵小叔交好的,知道他们明天要去镇上赶集,都想办法来说话,要求一起去了。
几个小孩子来来回回地传话,终于计算清楚了要带哪些人家去,哪些人家因为说得慢了,只能下次再去,才解决了这波搭顺风船的事。
“小宝,起床了。”第二天一早,赵二丫就把小宝给喊了起来。
“阿姐,还早着呢。”赵明轩还有些困,不想起床。
昨夜,他想到终于要去镇上赶集,可以见见外面的世面了,就有些兴奋,一直到了半夜才睡着,此时肯定困得爬不起来了。
“再不起来,别人家就要等急了。”赵二丫早就收拾好了东西,见他不肯睁开眼睛,也没和他废话,帮他穿上了衣服裤子,给他洗了把脸,再往他手里塞了一个饼,就将他放在了箩筐里,挑着他就走了。
赵明轩半眯着眼,有一口没一口地啃着饼,始终不是很清醒。
不过到了停船处,他看到岸边的一大堆人,倒是清醒了。
他兑换的船,是十二人坐的,但是,现在在岸边等着他们的,明显不止十二人,还有不少人家,站在院子门口,探头探脑地看着他们,想要看看有没有空位挤上去。
“二丫,你们来了。”看到他们过来,赵大伯松了口气。
本来昨晚说好的,没这么多人,但是今天早上又有不少人挑着东西跑过来了,都在一个村子里住着,大部分都是沾亲带故的,赵大伯拒绝不了,只好让他们先等着,待会儿看看有没有空位再说。
如果他们还停着不走的话,待会儿过来的人恐怕要更多了。
“大伯。”赵二丫招呼了一声,挑着箩筐上了船。
她把东西安置好了,才抱着小宝,进了船舱。船舱里人不多,只有七太公和柱子三丫三人,其他人还没有上船。
赵二丫招呼了七太公一声,找了个靠后头的位置坐下来,把小宝抱在了腿上,没让他占一个位置。
想要搭顺风船的人家这么多,也是出乎她的意料,不过她也没法拒绝,只能大家挤一挤了。
等到赵明轩彻底清醒过来,就发现不但船舱里挤满了人,船头船尾能蹲人的地方,也蹲满了人,外加众人带的各种货物,真的是满满一船人。
就算这条船实际上并不像外表这么破旧,他也有点担心了。
“小晋,这么多人和货物,不会超载吧?”他问系统。
路上的车辆超载,最多是压坏马路,但是水里的船只超载,可是要去水里喂鱼的。
“用户请放心,没有超载的危险。”系统很快给他吃了一颗宽心丸。
“这就好。”赵明轩这才长吁了一口气,放下了悬着的心。
不过他决定了,下次绝对不能让他们这么干,就算有人要搭顺风船,也必须分开来搭,否则这个乘坐环境太艰苦了。
“大家都坐稳了,我们出发啰。”赵二牛昨天玩了很久的船,操控的本领最好,今日自然是由他来摇橹了。他大喊了一声,提醒了众人一声,摇动橹柄,只听哗啦一声,橹尾下了水,这船就动了起来。
初时,船的速度很慢,过了一会儿,出了上溪里,这船就逐渐加速了。
“二丫姐,我想去外面透透风。”
船舱里都是人,赵明轩坐了一会儿,就觉得气闷,想要到外面去透气了。
“行,你不要动,阿姐和人换个位置。”
赵二丫怕他乱跑掉到河里去,自然不敢放他一个人去外面坐,和人换了个位置,和他一起坐到了船尾。
上溪里的村民们,往日里去东乡镇赶集时,一般五更天就要出发了,再早的话,就需要摸黑赶路,就算这段水路比较平缓,也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除非有急事,一般村民们不愿去冒这个险。
要是出发得太晚,到了镇上时,就要日挂中天了,这集市只能赶到一点点,因为晌午过半,他们又要回家了。
这日因为有船,再加上搭顺风船的人不少,光把这些人满满塞上船,就费了不少时间,所以他们出发时,已经是清晨了,红彤彤的日头早就探出了圆圆的脸,照耀着船上的这些人。
赵明轩坐在船尾,吹着夏日清晨凉爽的微风,好奇地四处观望着。
一开始,蘅溪的两岸都是农田,这些田都是上溪里村民们耕种的田地,过了一段时间,岸边近处是水草芦苇,远处就是漫无边际的树林了。
去时是顺流而下,船的速度比较快,大概半个时辰多一点,也就是一个多小时后,岸边又开始出现农田了。
“下溪里要到了。”旁边的村民,大多走过这段水路,一看这情形,就知道快到下溪里了。
不一会儿的工夫,就隐隐约约看到村落的轮廓了。
下溪里是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大村落,村子里的房子分布在蘅溪的两岸,中间则建了一座拱桥沟通往来。光看村里的房子,就知道比上溪里富裕,上溪里都是土胚茅草房,而这里,却有好几家是泥瓦房。
当然,土胚房和泥瓦房,在赵明轩眼里,都是破落的房子,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他只是扫了几眼,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河上架着的这座桥上,心里有些担心,不知道他们这船能不能顺利通过。不过到了近处,他就发现,他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他们这船,就算带上了船篷,水面之上,也没有一丈高,而这座拱桥虽然是木制的,大概考虑到了方便各种船只的通行,桥洞建得比较高,足够他们通过了。
顺利通过了这一关,赵明轩暗暗有些庆幸,幸亏他穷,没法兑换真正的大船,要是兑换出来一条三桅帆船,他们今天恐怕就要被拦在这里了。
“下溪里真是阔绰,建这座拱桥要花不少钱吧?我们上溪里穷得只能建一座小木桥。”有村民羡慕地看着这座拱桥,说道。
上溪里也有木桥沟通两岸,不过他们比较穷,所以木桥建在了村子上游较远处水面比较窄的地方。而靠近下溪里的这段水面,有宽有窄,下溪里同样选了最窄的地方建桥,不过就算是最窄处,也有一丈多宽了。
这种木制的桥梁,宽度越大,耗材越多,建造的难度越大,花费肯定也是越多。
“我听说这桥是下溪里出去的某位郎君,衣锦还乡时捐赠的,不是村子里每家每户凑的钱。”有人消息比较灵通,说起了这个八卦。
下溪里的私塾开了几十年,就算好多村童只能上一二年,家里就没钱上不起了,不过念书识字的人多了,总会有一两个有出息的,这座拱桥就是某位外出闯荡,有了出息以后的郎君,回村祭祖时捐赠的。
“我也听说过,据说这位郎君回村时,坐的牛车,拉车的是头大青牛。”
“哇,大青牛啊,我在镇上看到的牛车,都是老黄牛在拉,这是真的有出息了。”
“是啊,是啊……”
村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很快就把下溪里抛在身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