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前面那章是最后一章,这是中间 ...

  •   谢道韫那句著名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不是严寒的冬天的雪想到柳絮想象力丰富,其实描绘的是初春的雪
      风是初春的风,
      若柳絮,意思是残雪被初春的风扬起带着冬天的余寒和朦胧将来没来春天的温柔半残不残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春风柳絮,有点像“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稳准狠把握住了那种状态。
      如果单独从这句话里看谢道韫,不是冷若严霜的陆雪琪,也不是柳絮一样飘来飘去的小龙女,而是几分清寒,几分温柔,打并一片,她在中央。

      不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而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句话的精髓不是因风,或者扶风。。

      杜牧那首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他是这样想的,因为他高考考的实在不咋地,然后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开始各种寻花问柳,一夜醒来发现世事无常,人生如梦,这首诗不是感叹寻花问柳的,不是轻浮肤浅的作品,而是一声沉郁的叹息,配合肤浅的外表,然后从表面去看,经常被人误解,于是就有了小李杜的说法。因为人生如梦,青楼薄幸名终究是虚,最终只剩下一个人空虚寂寞冷。
      琴操小姐姐虽然也是聪明,反应快,会音律,但是她的词和杜牧的诗只有貌合神离,表达的无非青楼宴饮罢了。一个没有高考失败的人,怎么沉郁悲凉的实质披上轻松愉快的外衣写的出来杜牧的诗。一个没有丰富的感情经历的人,怎么来的剩自己一个人,一个旧时代的女子,哪来的世事无常,人生如梦?杜牧的诗风格大致如此,只是有的表达的比较清晰没有那层皮,比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到头来一口一个小李杜,小李杜的诗主题都闹不清楚。
      当然,没有这些的人在现实中想必轻松愉快。

      刘禹锡乌衣巷,与杜牧那首休公都不知名姓,大致思想感情相同。
      只是杜牧更加表面玄虚,难以理解。
      即使所有资料摆在面前。
      一江春水,岂独贬谪的哀愁。

      李白不输崔颢。应该是自谦。
      理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既然有离别,得有相聚。
      烟花三月下扬州,美丽的全世界,悲伤的你我。
      一道离别的哀愁居然有形状融化在万里长空中,在万里长江中,天地之间,只剩黄鹤楼和李白。
      当此际,悲欣交集,竟然无语凝噎,唯有长江大河绵绵不绝。
      李白也算登过高楼的人,登楼同是风流王粲,怎么会输给别人。
      应该是内在高山流水,外在沉默寡言。
      这段话我说的时候卡了三次。
      虽然中间可能有别人入侵然后用我的话换鲜花掌声满足自己那点虚荣心。
      但是还是我第一个说的。
      因为别人分析的时候,或者分析的依依惜别,或者分析的重点放在西辞,只有我含蓄浑厚。
      不过李白和我不一样。
      他是沉郁顿挫的灵魂,豪放飘逸的外表。
      大小李杜,外表各异,灵魂相通。
      其中小李杜因为外表一个朦胧一个轻浮被人误解为小李杜,并且不愿沉入水中游泳。
      人生本身是一首诗,或者一本书。

      然后那首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其实重点在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因为。打开一首诗要用诗人本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是天人合一型,其余句子只是凡人能写出来的而已,这句话是天地人间和山川湖海日月星辰的合一。
      对了,,很久以前还有一段,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我加上第四,七剑下天山里一句“随心到处,便是楼台,逐意行时,自成宝相”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前面那章是最后一章,这是中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