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0、九、必承其重 ...

  •   “考校荆州的实力?”乍闻贾诩另一层深意,蔡琰不觉微微惊讶。
      然只一瞬,她便颔首笑道:“文和公,你这驱虎吞狼、南北交伐,可否便是勤王扶汉的试金石?”
      她先前关心则乱,陷在厚赏萧家的捧杀迷雾中。此刻却因法正点透,早已心明如镜。恰巧这两年听多了萧凌箴言,在接上话头之际,心中便是闪过八个字。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正如萧凌昔日曾言,荆州想要光明正大拿捏勤王大旗,势必展现自身实力。
      果不其然,贾诩闻言细眼,捻须微笑,虽无明应,却已默认。
      蔡琰见他认下,却是摇了摇头,而后似笑非笑道:“文和公有心试炼,以证荆州成色。然昭姬以为,如此磨砺,尚有欠妥之处。”
      她终有一丝不悦,故而出口间多了些轻怨。
      然而贾诩只淡淡一笑,慈眉善目道:“哦,不知昭姬有何见教?”
      蔡琰也不客气,几不可闻嗤一声,直言道:“文和公所谓之试炼,其实本末倒置。倘若勤王扶汉需如此助力,那普天之下又有多少忠义可入眼中?难不成有心无力者便不能扶汉?难不成为试勤王之力,便要徒耗兵马钱粮?还是说,在文和公眼中,外在的兵马远胜心中忠义?”
      她一连几问,不乏青春意气。虽无明讽,却有暗嘲。
      法正陪坐静听,此时却是微微蹙眉。
      他不想平日一贯温婉的女子竟也有峥嵘之时,生怕惹了贾诩不悦,徒损双方盟约,赶紧开口圆场道:“确实,倘若不是文和公在征伐期限上做了文章,此番试炼可真叫人胆战心惊。”
      他重提征伐期限,将蔡琰的矛头转向了虚无处。
      贾诩呵呵一笑,并无不悦,只淡淡道:“诶,孝直无须为老夫说好听话。事实上,老夫最初之意,确实想让荆州全力一试。”
      见蔡琰面不改色,又笑呵呵打趣道:“可惜老夫受不住昭姬雷霆之怒,故而此等心思,只在无人时空想。至于付诸实践,着实不敢。毕竟正如昭姬所言,勤王之心不在兵马强弱,而在仁心忠义。”
      他竟顺着蔡琰之意示弱,更用一句玩笑话掩去硝烟,着实令人惊讶。
      然只片刻,蔡琰便明悟,贾诩此来,不仅仅是为了解释荆州之封。他主动上门示好,定然尚有要事。然而究竟何事,却又不肯直说。可要自己做猜,只怕又落了下乘。
      “老狐狸。”蔡琰瘪瘪嘴,终于感悟先前张小七劝谏。
      女公子有言,贾文和狡如狐,稳如山,深如海,不可小觑。
      “果真是人老成精……”她在心底感慨萧凌识人之准时,又升起一股不甘人后的坚毅。
      “倘若此刻阿凌在,她会如何应对?”
      心中闪过一念,片刻便有定论。
      只见她温婉不动,却又似笑非笑道:“文和公今日来,只怕并非要说这等明了之事吧。”
      先一句直落落求问,将萧凌惯用的“以实击虚”手段学了个十成十。而后不等对方开口,又追述道:“文和公有事尽管直说。倘若昭姬能助力一二,自然倾力相助;倘若能力之外,便只送客一途。至于圣旨所下,征伐期限如何,我相信于荆州而言,都不是什么大事。”
      她不再小心翼翼,反而摆出一副当战且战的骄傲姿态。
      故露锋芒,便要逼一逼贾诩。
      本已经做好针锋相对之备,却不想贾诩闻言不恼,反而抚掌赞叹道:“好!果真是投笔从戎好女郎,爽快!”
      他一改寻常慢吞吞性子,眸中忽的闪过光芒,沉声道:“老夫确有一事求助昭姬,请务必促成。”
      “要我促成?”蔡琰勾嘴一笑,转瞬追问道:“何事需我促成,文和公请说。”
      贾诩顿了顿,先瞧一眼法正。见蔡琰只是罢罢手,便知心腹可信。而法正也有自知之明,只静坐聆听。
      当下梳理话语,直言道:“老夫想请昭姬说动陛下,以天子诏,诏令朱儁入朝。”
      “右中郎将朱儁?”蔡琰不觉一惊。
      她面上惊色只一瞬,心底却难平静。
      朱儁何人?其人并同卢植、皇甫嵩,合称灵帝朝三大宿臣,皆是平定黄巾之乱的大功臣。
      此人出身寒门,却以好义轻财闻名乡里。后被太守推举为孝廉,走入仕途。期间多有政绩,几番升迁,在光和年间出任交州刺史时,以家兵数千大破叛军,平定天南。之后因功封侯,迁入朝堂为谏议大夫。直至黄巾之乱起,以右中郎将出兵平叛,威声满天下。
      待到董卓秉政,不予同流,故而出逃三辅,屯军中牟。期间经历关东联军讨董,亦过李傕、郭汜之乱。不久前,更有徐州刺史陶谦携同数人,联名传檄,相邀讨伐李傕、郭汜,并想请他入阵,推为太师,以期奉迎天子。然而朱儁却只屯军为据,并不应诸侯延请。
      如此捉摸不定之人,贾诩竟提议诏令入朝,着实令蔡琰不知其真意。
      然惊讶归惊讶,她却不露丝毫痕迹,只微微笑道:“右中郎将屯军中牟而不发,敌我难判,不知文和公诏他入朝,是为何意?”
      贾诩也不隐瞒,正色道:“朱儁忠汉,非天子不得令。他屯军中牟而不发,只为兵势不逮,难敌李、郭。至于不应关东诸侯之邀,只因在他看来,亦不过假借天子之名,另行割据而已。倘若有天子诏,令他入朝,则必来。”
      “既然右中郎将与李傕、郭汜为敌,又如何敢入朝?不怕交兵么?”蔡琰好奇追问。
      “此事无大碍,自有老夫去说。”
      贾诩微微一笑,好似有人落入了圈套,幽幽道:“如今朝堂暗弱,汉室衰微,虽有荆州之助,然却远水不解近渴。朱儁入朝,明向李、郭二贼低头,实则助力荆州,牵制西凉。至于老夫的私心么,呵呵,西凉、荆州、汉室,三者同存,方为朝堂安稳之道。”
      倘若萧凌在此,必然会惊讶于贾诩这番“三角稳定论”。
      其实站在贾诩的角度,朱儁入朝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既能令汉室有一股自己的势力,又能平衡西凉和荆州的关系。
      蔡琰自然明白此理,却并无十足信心。她亦不掩藏,直言道:“朱儁同李傕、郭汜有隙,曾一度杀伐攻战。即便文和公说服李、郭等人,我亦说服天子,只怕他犹不敢来。”
      贾诩哈哈一笑,罢罢手道:“昭姬如此断人,怕是看走了眼。”
      他稍顿,压低音色,却是转了话头,沉沉道:“以昭姬之见,如今西凉诸将,如何?”
      蔡琰猜不到他为何忽然转了话题,却依旧认真答道:“李傕、郭汜不过奸乱小人,而樊稠虽无大恶,却也平庸之辈。此三人皆无远谋,又都重利,眼下势力相当,日久必生内乱。也不瞒文和公,我在长安虽如履薄冰,却愿周旋四方,无它,只为等此变乱。届时,趁其不备,乘势而击,大事可济。”
      “妙!精辟!”贾诩又一次抚掌赞叹。
      他并不深究蔡琰口中的“大事”到底为何,只笑吟吟道:“诸贼跋扈,其形人尽皆知。昭姬能看透之理,右中郎将安能不见?”
      顿了顿,复又明言,“朱儁屯军中牟,据守不发,其实亦在等变乱之机。然而,屯军在外,无论兵心士气,亦或钱粮补给,尽皆危殆。不如诏令入朝,假意投诚,以期变乱。只是……”
      他将话停在关键处,便是要等蔡琰接问。
      蔡琰如他心意,接问道:“只是如何?只是要一份天子诏,以正名分?”
      “正是。”贾诩郑重点头,解释道:“有道是以君召臣,义不俟驾,更何况天子之诏,名正言顺。”
      蔡琰颔首应道:“既如此,陛下那里便由我去说。至于西凉处,还请文和公自理。”
      “一言为定。”贾诩端起茶,以敬盟友。
      一场利益交换就此落定,稍后各自忙碌。
      待数日后董白自郿坞赶来,询问有何急事时,蔡琰已然一扫阴霾,调侃道:“其实无甚大事。不过子思得封,拜为南阳太守,此事大喜,先予渭阳知晓而已。”

      长安事,步步险峻,蔡琰身在虎穴,如履薄冰。与此相反,萧凌却在千里之外的长沙郡喜庆欢愉,与民同乐。
      自年前攻伐长沙始,至年后北援襄阳、反客为主,萧凌已将精种概念全州推广。又有黄承彦之前所造水车、曲犁,这一年荆州大收,仓廪满实。
      此番回长沙,不仅是为岳麓书院落成,更因今秋丰收、全郡有庆。
      无论如何,作为长沙太守、临湘侯,她都有必要回归封邑,露一露脸。
      士农同庆,工商共乐。
      历经一年,教谕安抚,终使百姓感念恩德,再无抗拒。
      数日欢庆,萧凌不拘尊贵,亲访下民。
      她将后世领导人亲民之策学了个透,自又掀起一股玄女救世之说。
      然而无论是同庆亦或亲民,皆不过做给世人看。
      于萧凌而言,坐稳长沙,平顺荆南,乃至统御整个荆州,皆不过一个道理,那便是丰衣足食,民自安乐。(待续)

  • 作者有话要说:  长安戏份暂时告一段落,初步布局算是完成。
    然而,作者我也要进入冬歇期了……今年再无时间写作,估计存稿发完,便要来年再见。
    要等我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