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6、蜀汉灵魂人物之关羽 ...

  •   关羽这个人物,历来褒贬不一,不可否认,他实际上是三国时期最留名后世的人物,武圣的名号,历代统治者的封号,各地的关帝庙,一个生为臣,死为君,一个生为人,死为圣的人,三国之中还真无人可以达到这一高度。尽管这个时期还有圣,一个是医圣张仲景,另一个是智圣诸葛亮。
      为什么关羽大意失荆州,蜀国的国运也随之败落,为什么关羽死后,蜀国再也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胜仗,为什么没有关羽的蜀国,再无昂扬和激情可言?
      我认为关羽实则是蜀汉的灵魂人物。
      关羽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很多,史书上的记载却非常简略。
      关羽,原字长生,后字云长,河东解县人(今山东运城)。对关羽最初的记载是三句话,《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载: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那么到底关羽因什么原因亡命涿郡,没有说,什么时候投入刘备帐下,不知道。但不管怎么说,关羽与刘备、张飞之间都是缘。这种缘一旦结上,牢不可破,维系了三十多年,直到关羽于公元220年被东吴杀害为止。当然,关羽投奔刘备,虽然没有说什么时候,可以估计在黄巾起义爆发的公元184年之后,因为这一年东汉朝廷允许地方自行招兵镇压起义军。当刘备因好友公孙瓒的原因做上了平原相时,关羽和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三个人的关系,《三国志》中也有描述: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终日侍立,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怎么解读这段描述,我认为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刘备怎么对关张二人?刘备对他们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二、关张如何对刘备?关张对刘备虽为部属,实为臣属。
      简单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关羽和张飞进入刘备的核心最早,双方早已形成稳定的君臣关系,尽管刘备当时还默默无闻。
      关羽追随刘备沉浮,与张飞相比,关羽一度投降过曹操。但这次投降行为,非但没有成为他的污点,反而让他形象高大起来。曹操对他很推崇,用尽办法想收为己用。但关羽不为所动。他明确的表示自己最终仍要投归刘备。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曹操不但没有对关羽动杀心,反而更加优待他。
      曹操之所以对关羽款城以待,无非是三个原因:
      一、关羽的确非凡。要知道曹操阅人无数,识人精准。关羽如果稀疏平常,曹操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耐心?曹操与关羽惺惺相惜,实在不忍心杀关羽。
      二、曹操并不看好刘备。虽然曹操曾给刘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评价,但此时的刘备寄人篱下,看不出任何成就大业的迹象。既然不看好刘备,就不会认为关羽在刘备处可以发挥作用。
      三、曹操仍然寄希望于收服关羽。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当时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立意高远,看中关羽身上蕴含的价值:忠诚、英勇、爱民。也就是说换成张飞,曹操就有不同说法了。
      关羽的能力也不是吹的,不久在解白马之围的战役中,他一马直突,万军丛中斩杀袁绍的爱将颜良,成就了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威名。
      试想一个能力杠杠的,又忠诚,又爱护下属的名将,谁人不敬,谁人不爱呢?
      关羽终归还是投归了刘备,但曹操宽待关羽,不但成就了关羽,也拔高了曹操,难能可贵,很大气。
      刘备仍然过着流离的生活,活着就是他的第一个目标,关羽跟着他走,当然还有一大批人跟着刘备走。而关羽就是其中的支柱。可以想象,没有关羽,刘备的队伍既便不会散,也会更难带。关羽跟着刘备,让人们更以高看的姿态看刘备,曹操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一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官位、爵位、美女、金钱都没有拉拢过来的关羽,却跟着刘备过流亡的生活,可见刘备的不凡。况且刘备的不凡,曹操肯定过,现在关羽给刘备多一种注释。
      所以,关羽之于刘备,不是简单的一个武将而已,他代表一种不离不弃,始终不渝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刘备不可能建立坚定的核心,也不会历经挫折,始终不倒。
      逃出了袁、曹决战的北方,刘备投奔了同宗的荆州刘表。刘表是刘备生命中的又一贵人。刘表不但宽容了刘备,也同意他保持相对独立性。这样一来,刘备虽寄人篱下,但舞台更大了。关羽在这期间做了些什么呢?我认为关羽实际上在补刘备的短板。荆州跨长江两岸,属于南方,北方重视骑兵,南方则必须加强水兵建设。关羽虽然是北方人,但他毅然投入水军建设中。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从诸葛亮与孙权各亮底牌时说“豫州军虽败于长板,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可见关羽几年来的经营成效。关羽的水军,不但在赤壁之战中起到重要的制敌作用,在后来争夺荆州地盘时,关羽的作用巨大。可以说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可以迅速抢夺荆州一半的地盘,关羽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一个人如何成为核心?他不一定要做老大、第一,他会从团队的整体利益出发,言必行,行必果,拉的出,打的下。
      后来的事情很多人耳熟能详。
      刘备进取西川,留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因为庞统的意外身亡,诸葛亮必须去辅助刘备。由谁镇守荆州?这是一个问题。毫无疑问刘备和诸葛亮都意在关羽,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关羽对刘备的忠诚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
      二、关羽盛名远播,足以震慑敌人。
      三、关羽对曹、孙两家情况都比较熟悉。
      四、关羽能专荆州之事。
      五、关羽轻士大夫而亲士卒,将士用命。
      六、关羽与刘备、诸葛亮有充分的默契。
      可以说,综合而论,关羽已成为镇守荆州的不二人选,虽然他又各种各样的缺点和弱点,但还真没有人可以替代他。果然,关羽镇守荆州,让刘备很放心,他一门心思进取益州,占领益州后,又展开了对汉中的争夺。关羽怎么经营荆州,史书上着墨不多,但关羽年纪渐老,心志却仍争强好胜,焕发出活力。有二例:
      一、听说马超投降刘备,马超被人称为可与吕布匹敌的勇将。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情况,心里想与之较高下。诸葛亮当然知道关羽的好胜之心,就回信说,马超应与张飞同一档次,与你还是有差距。关羽大悦,向宾客展示诸葛亮的信。
      二、刘备夺取汉中后,自称汉中王,少不了对属下文武加官进爵赏钱。刘备因黄忠在夺取汉中之战中立了大功,以黄忠为后将军,关羽为前将军,与关羽同等。使者到荆州时,关羽果然勃然大怒,认为黄忠是老卒,不配与自己同列,不肯受印。经过使者费诗劝解,才作罢。
      我认为表面上看到关羽争强好胜,破坏团结,实则我们可以从关羽身上看到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服老,不服输的韧劲。没有这种精神,刘备的事业能在绝地反弹吗?
      评论者,很多人认为刘备以关羽为荆州主将是重大的失策,原因有:
      一、关羽虽然对刘备忠心,但并不服从刘备的联孙抗曹的主战略。
      二、关羽与士大夫处不好关系,在危急时刻容易面临更多的背叛。
      三、关羽刚愎自用和自以为是的弱点,不利于镇守荆州。
      四、关羽军事上行,内政上不足,外交更是外行。
      诚然有这样、那样的全才自然好,问题是关羽不行,别人更不行。就当时能与关羽稍稍相提并论的,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魏延等人,他们都因各种原因无法替代关羽。正因为关羽的无法替代性,我们讨论的重点不是要不要选关羽守荆州,而是如何弥补关羽的不足,更好的守住荆州。我认为蜀汉的决策者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荆州班子建设。荆州要地,与益州大本营联系不便,除了给关羽专荆州之事,临机制变的权力,还应给他配好班子。由于关羽的原因,给他配班子很难,但再难也必须做。
      二、加强荆州的军事力量。作为三国争夺的战略要地,军事建设始终是重中之重。
      三、做好进退的预案。从关羽镇守的情况看,他进没有做好预案,以至于取得擒于禁、水淹七军的辉煌战绩之后,连曹操都害怕到想迁都,足以说明,关羽获得胜利后,完全可以扩大战果,这个时候,需要益州大本营既能及时支援关羽军事上的推进,又能协防荆州,防止东吴趁虚而入;退,同样没有做好预案,荆州战略上重要,防守非常艰难,遇到失利很正常,如何做到失利不失地,失败不溃败,就必须做好预案。但很明显关羽没有做到,胜利时陷入与曹魏名将的车轮战,失败则溃败,荆州丢的很快,几乎让刘备没有时间应对,救援也来不及。刘备没有做好的,曹操和孙权却做的很好。曹操让曹仁守樊城,而让于禁、徐晃先后救援,若还不行,准备从东线搬回张辽,曹操本人也从汉中赶到洛阳,准备亲征。孙权更是做了充足的准备,怎么夺取荆州,怎么安置人员都预先进行安排。
      当然还有比如外交等工作,刘备也不能一股脑丢给关羽,这是关羽的短板。拿一个例子来说,孙权曾想与关羽攀亲,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这很明显就是试探,当然还有挑拨刘备和关羽之间关系的险恶用意。因为要结亲孙权也应该和刘备结亲,关羽镇守敏感的荆州地区,如果绕过刘备与孙权结亲,让刘备怎么想?而且双方一旦结亲,关羽多少会顾忌结亲的关系。更何况当时孙权的儿子孙登不到十岁,这么急于结亲,其意图显然不在结亲本身,而在荆州的归属。作为关羽而言,断然拒绝并没有错,但他痛骂孙权的使者,无疑激化了矛盾,加快了孙刘联盟的瓦解,毕竟他一定意义上代表刘备。这看似私事,实际上却是涉及战略上的外交大事。关羽的处理太过潦草。老练的外交官,要么选择拖延,要么予以婉拒,毕竟孙刘联盟必须维护,既便破裂,也要晚一点更好,稳定荆州需要更多的时间。
      说了这么防守荆州之道,归结起来,孙权这边不能太轻信,也不必和他激化矛盾,对曹操这边严阵以待。关羽需要做的是稳住荆州,而不是急于扩大战果,要扩大战果,前提必须稳住孙权。毕竟刘备在汉中打仗,弱小的蜀国难以支撑两线甚至三线作战。
      归纳而言,我认为荆州的丢失,其主要责任在主政的刘备和诸葛亮,至于说阴谋论,所谓刘备、诸葛亮借刀杀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刘备和诸葛亮没有愚昧到用战略要地做礼品搞内部斗争的地步。主要的问题是刘备和诸葛亮的侥幸心理作怪,同时益州与荆州的联系不便,救援难度太大,荆州丢的太快,来不及救,还有就是刘备和诸葛亮为夺取汉中已用尽了几乎全力,难以腾出手来支持荆州。况且荆州的建设一直有欠账,矛盾一暴露,光靠益州救援未必抵用。
      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对荆州会出现如此重大的误判呢?我认为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隆中对》的战略定位还有不完善的地方。《隆中对》确定了两个战略:1、是联孙抗曹搞三足鼎立;2、是夺取益州和荆州,然后北伐,最终实现统一。应该说两大战略是具有前瞻性的,对于尚在依附他人的刘备而言,具有很强的指引性,堪称完美。但其中也存在一个重大的问题。荆州和益州谁主谁次的问题,很明显诸葛亮是以益州为主导。我认为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两个原因:一、可以借鉴历史,史上有汉高祖从益州(汉中)而夺取天下;二、根据刘备的特点而定,刘备漂泊大半生,内心渴望安定。正是这个问题让蜀汉的战略收缩,因为历史虽有先例,但基本的因素不同了。刘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当时项羽只是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实际上群雄割据。而刘备的时候,北方早已完成统一,而且稳定且强大,就蜀汉一直想占据的关中地区而言,曹魏经营已久,难以动摇。故而以益州为主导,守户有余,进取不足。如果以荆州为主,情况大不相同,首先因为魏吴都想得到荆州,刘备会处于非常危险之地,一不留神,就有灭亡的可能;其次刘备以荆州为主导离梦想更近,一方面,东吴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从荆州北伐效果更大,毕竟这里离魏国的政治中心地带更近。况且关羽击败于禁之后,曹操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锋芒,由此可见,如果刘备把主力放在荆州,对曹魏的威胁更大,一旦取得突破,刘备甚至存在统一全国,光复汉室的可能。由于战略上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矛盾一旦爆发,最终以关羽死,荆州失为结局。
      二、刘备和诸葛亮太过相信关羽的作用。关羽是蜀汉的灵魂人物,有他在,精气神就在,刘备和诸葛亮根本就没有设想万一关羽出现情况,该怎么应付?这可不是让刘封、孟达进行小股救援这么简单,这将意味着《隆中对》地跨荆、益二州进行北伐战略的破产。刘备和诸葛亮宁愿相信关羽可保无虞,而不做任何预案。的确,关羽从公元214年独领荆州到公元220年败亡,在荆州已保了六年的安定,刘备和诸葛亮万万没有想到,关羽会一败而亡。
      三、太轻信、轻视孙权了。孙权想全据长江,必须抢夺荆州,我想刘备和诸葛亮心里也有数,但为什么没有加大防范的力度。因为几次与孙权交锋下来,孙权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由于忌惮曹操,刘备和诸葛亮料定孙权没有胆量撕破脸。还有,就是有鲁肃在,而鲁肃是坚定的同盟者,他有意无意制止了东吴强夺荆州的动议。另外,刘备和孙权期间的冲突后,双方达成了“湘水之盟”,刘备把长沙、桂阳二郡划归孙权,刘备和诸葛亮误认为双方之间的问题已经解决,对荆州不再倾注重视。
      四、汉中之战及后来曹操的战略牵制。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汉中之战耗费了刘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夺取了汉中,但曹操的军队并没有走远。这样一来,胜利的刘备军队需要休整和补给。汉中离成都尚且很远,何况离荆州,要救援荆州,军队要多,补给又成问题。而曹操已经看出了荆州的关羽存在的问题,已经在战略上一方面牵制汉中,另一方面给关羽施加更多的压力,再则,出于共同的需要,魏吴双方竟然联合起来。刘备在战略、战术上都陷入被动。
      五、关羽的胜利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当曹操把矛头指向关羽时,刘备和诸葛亮竟然认为只是一般的纠斗。应该说魏国内部出现了有利于蜀汉的变化。曹仁屯驻樊城,大量征调徭役,南阳郡的军民很有怨言。宛城守将劫持太守造反,与关羽联合。但曹仁反应迅速,不久就斩杀了叛将。关羽率荆州主力进攻曹仁。曹操派名将于禁救援。结果因暴雨,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关羽的这一胜利让刘备和诸葛亮兴奋,也让曹操震惊。关羽之后又围攻樊城。当时曹仁只有几千人马而且粮草将尽。同时荆州刺史、南乡太守等一大批魏的地方官投降关羽,魏国境内的一些部族,流民势力也与关羽遥相呼应,关羽声势震动中原。曹操一度想迁都以避。问题的关键是樊城太坚固了,自古以来,襄阳、樊城都是战略要塞。关羽攻了很久都攻不下来。时间一久,魏吴双方都要对付关羽。关羽独木难支,从大胜到溃败再到彻底失去荆州,时间很短。应该说,如果刘备和诸葛亮提前准备,给予关羽必要的支援,荆州不但不会失去,反而可以帮助关羽扩大胜果,甚至有统一的机会,因为曹操不久就去世了,这一定意义上也算是符合诸葛亮《隆中对》中“天下有变”的假设。
      所以,荆州的问题:
      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二、要看在前面,有前瞻性;
      三、要走的快,提前做预案;
      四、目标要准,力度要狠。
      很明显,蜀汉无法面面俱到,关羽失荆州失在战略和全局,他本人责任并不大,相反,他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的很好,试想让曹操想迁都,除了关羽还有谁人?
      回过头来说蜀汉阵营,关羽的灵魂作用,我分几个方面讲:
      一、坚定旗帜。关羽和刘备阵营很多人一样,认定的旗帜是汉朝,而旗手正是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而对关羽而言,其中有更多的艰辛和执着。拒绝曹操的笼络,正如演义中说的“人在曹营心在汉”。
      二、志存高远。关羽和刘备一样,不安于偏安一隅,他们的志向是复兴汉室,统一全国。尽管他们弱小,但他们一直斗志昂扬,奋发向上,年近六十仍在抓机遇,争机会。我想他们如果安于现状,也不会出现失荆州的情况。他们的悲剧是英雄创造历史时的悲剧,可敬可佩。
      三、道德引领。一方面,关羽本人以其傲气、傲骨感染、带动他人,另一方面刘备提出“以人为本”的概念,关羽是坚定的执行者。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爱护士兵,爱护百姓的关羽,也可以看到一个优待战俘,善待江湖人士的关羽。从而让关羽有广泛美誉度和支持力。刘备和关羽的作为与曹操正好相反。曹操重实用,轻视道德教化,而刘备和关羽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不惟实用。为什么曹操面临的背叛远多于刘备,我想道理就在其中。关羽人格上很有魅力,他忠诚、友爱,不追求个人私利。
      四、能力超群。在刘备落魄的时候,他与张飞等人不离不弃,舍命追随,让刘备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刘备事业发展时,他积极发挥自己作用,可以独当一面,独镇一方。有他在,孙权惧,曹操怕,都欲除之而后快。可以说就综合才能而言,武将之中无人可比关羽。
      五、三种自信。为什么弱小的蜀国无论胜败都让人激赏?因为它富有激情,也很有人情味,既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又给我们惊鸿一现。这源于关羽身上的三种自信:人的自信,事业自信,道路自信。他们曾经落魄,但刘关张这个团队对自己是有自信的,正因为这种自信的支撑,他们可以忍受流离之苦,可以接受死亡的威胁。他们对自己的事业也是有自信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年过五十,仍精神抖擞活跃在各条战线上。他们对自己选择的安汉兴刘的道路也是充满自信的,尽管汉朝衰微,尽管曹操强大,他们仍然坚定执着朝目标走进,尽管最后失败了,但精神可贵。
      六、另一种生态。在关羽水淹七军后,《三国志》记载: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这在整个三国近一百年间很特殊,只有关羽可以做到,限于史料的简略,我们无法知道详细情况,但毫无疑义,关羽以实际行动证明他是三国时期另一种生态,除了官方、民间之外,他在江湖上是有代表性的,所以他具备一呼百应的能力,也有能力动摇强大的魏国的基础。
      关羽是蜀汉的灵魂人物,有他在,蜀汉的精气神在,甚至可以支撑刘备完成大业,关羽死了,刘备的魂似乎也不在了。于是错误一个接着一个,刘备自己也走向了死亡。而没有刘备和关羽的蜀汉,气数淡薄,缺少激情,总是打一些一眼就可以看到结局的仗,没有憧憬,没有梦,或者有梦,也只是空想,这就是灵魂的作用,没有他,只是留下了空壳而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