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章 ...
-
南京紫禁城里燃起了熊熊大火,大火燃起的烟雾中夹杂着血腥的味道以及哀嚎之声,就像人间地狱一样。
燕王朱棣已带着铁骑士兵攻破城墙,挥起手中屠刀大杀四方,因为他这次若不彻底将这些挡着他的人杀死,夺得“至尊”,那么便可能留下无穷无尽的后患,有道是‘不成功,便成仁’。
东门,西门,北门次第升起传讯的狼烟,那就意味着这三门已彻底攻下。
而眼下,南门也刚刚被攻破,即便是皇帝临阵指挥,也挡不住燕王这摧枯拉朽的战斗力。
燕王得三门讯息,便勒住战马,郞声道:“允炆,没想到你我叔侄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你若是投降,并昭告天下,让位于我,四叔可以让你在南海安度晚年。”
“乱臣贼子,要我让位于你,简直是做梦,”皇帝站在大火前骂道,“你我君臣之分已乱,又来谈什么叔侄之仪?”
“你想名正言顺的夺得‘至尊’,别妄想了,你永远也是乱臣贼子。”
“就算我死了,也不会让位于你。”
燕王有恃无恐的道:“你大势已去,何必再拼死挣扎呢?”
轰,宫殿在倒塌,大火在噼里啪啦的烧着。
方孝孺在皇帝身边急切的说道:“张府,石于介,你们两个赶快护送皇上离开。”
张府和石于介应声便要来拉皇帝。
皇帝却道:“方老师,我不走,我要和这奸人同归于尽。”
方孝孺道:“皇上,糊涂啊,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忘了你皇爷爷说的话了么?”
皇上突然醒悟,低声说了一句:“夜郎……”立马又道,“方老师,我们走。”
方孝孺道:“我们一起走就走不了了。”
“你们赶快走,我挡着,想那乱臣贼子也不会把我怎么样的。”
“你们从大火中遁去,那乱臣贼子一定以为你们被烧死在了大火中,快走,迟了就走不了了。”
皇上依依不舍。
“走啊!”
“恩师保重。”皇上想到此去说不定便是生离死别,师徒再无见面可能,顿时泪如雨下。但眼前之情形不容他有多余的分别之话,只得把心一横,撇下老师,转身对燕王大声说道:“我就算死了,也不会让位给你,你永远都是乱臣贼子。”
他说完,人便往身后的大火中扑去,而张府与石于介也同时大喊着“皇上”,随后也纵身火海。
燕王怅然道:“允炆,你这又是何苦呢。”他当然不知道朱允炆是诈死。
燕王最终用铁一般的手段夺得了江山,但却名不正,言不顺,于是,他只得求助于方孝孺。他擒了方孝孺之后,并没有加害于他,相反地,对其却是款待有加。
方孝孺是天下儒生的榜首,又是朱允炆的老师,由他拟诏,天下人不会不服。
可方孝孺来到殿前,却悲恸声彻殿陛。
燕王见方孝孺哭声悲切,遂降榻道:“先生不要自取苦恼,我只是效仿周公辅佐成王。”
方孝孺问道:“周成王在哪里?”
燕王道:“他自焚而死。”
方孝孺道:“为何不立成王之子?”
燕王道:“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
方孝孺问道:“为何不立成王之弟?”
燕王道:“此朕之家事。”遂叫左右把笔墨纸砚给方孝孺,继道:“诏告召示天下,先生是天下儒士之榜,非先生起草不可。”
方孝孺把笔掷在地上,边哭边骂:“乱臣贼子,死就死吧,诏书我绝不会写的。”
燕王听后大怒,命把方孝孺施以车裂之刑,株连其十族,所累者达八百余人,弄得天怒人怨。
又命人领兵去罗刹矶夺黄观手中的帝玺印。
西市街头,方孝孺作绝命词: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鸣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红差’手起刀落,高歌的声音在空中戛然而止。
方孝孺慷慨就死,时年四十六岁。他在闭眼的那一刻还在想着自己一手教导的皇上:“不知道皇上是不是安全了?”
“夜郎自大”只是人们记忆深处的一段历史,夜郎并不是不自知,他恰恰是自知,他很想有一个比较的对象,所以才会有:“汉孰与我大?”的发问,因为有比较才会虚心、进步。
而今,夜郎王国早已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就连曾经安身立命的国址都不曾被人寻得,以致人们一想起便不胜唏嘘。
但找不到国扯,并不意味着这片神秘的土地没有存在过,它依然存在,令学者向往,也令逃难的人向往。
燕王夺得皇位,便成了新一任皇帝。
深夜的寝宫里,皇帝惶惶入睡。
“四叔,你好得意啊?你可还记得我这个侄子?”
“你不是在大火中被烧死了吗?”
“你不死,我怎么会死?”话刚说完,梦中人就浑身泛起金色光芒,瞬间变成张牙舞爪的金黄色巨龙,在空中“嗷嗷”的长鸣,然后就张着大嘴迅速冲向皇帝。
“啊……”皇帝双脚一蹬,猛然惊醒,满头大汗!
原来是梦。
数年之间,皇帝每到那大火燃烧之日,便会连续做同样的梦,以致其精神恍惚,惴惴不安。
于是,他做了一个千古传颂的决定,他决定要找出梦中人。
皇帝单独召见身边的三宝太监,道:“郑卿,你可知朕为何避开司礼官而单独召你?”
“皇上天意,臣不敢妄加揣测。”郑和跪着道。
“你与其他人不同,你有谋略,单独召你是朕有事想托你去办。”
“皇上尽管吩咐,臣必定万死不辞的为皇上办事。”说得甚是慷慨激昂。
皇帝听闻此话,甚是高兴。
“水克火,朕怀疑他还没死,而是借水逃到海上去了,”皇上道,“你从即日起便督造海船,工成之后,你替朕出海去寻他。”
“是,皇上。”
皇帝又叮嘱道:“切记,此事毕竟是朕之家事,不可让世人知道,以免世人误会,说朕小器,对他赶尽杀绝。大船出海的时候朕会另颁诣意:扬上国之威,布四海之甘霖。作为掩盖,你也好出海暗中搜索。”
“臣定当竭尽全力找寻。”
郑和自接到秘旨后,就一直督促造船,不曾有过片刻耽误。
造船如火如荼的进行,不日,海船便督造完毕。
郑和把造船完毕之事回禀成祖,皇帝下令:
“即日启程!”
郑和领诺,告退皇上之后,便去准备西洋之行。
这一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
数十丈宽、阔的大船鳞次栉比的停靠着,大旗迎风招展,士兵并官员二万八千余人浩浩汤汤的从苏州刘家河始发,经福建出海,下西洋去了。
船上所载货物,尽是天国稀物,所过之处,万民来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