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第十八章(3) ...

  •   是夜,李瓘听着蝉鸣,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皖承本说去去便回,可是李瓘烧好了饭,皖承却没有回来。直到李瓘将饭菜温了三遍之后,皖承才敲开了家门。皖承的脸色异常难看,李瓘甚至都不敢问她同孙仲芼说了什么。
      皖承会不会同孙仲芼起了争执?
      如果他们起了争执,一定不是因为撤出济南的事。昨天黄昏,皖承便说过,“别太相信自己人”。今日李瓘在气头上,哪里想得起皖承昨日说过的话。一旦李瓘冷静下来,他便知道皖承对于兖州如今的情况是早有准备的。那么皖承同孙仲芼争执是为了什么?
      皖承是救了阮姝之后才神色不豫的。难不成皖承与孙仲芼争执是为了济南百姓的安置问题?这么推测倒也合情合理,大战在即,城中百姓难免人心惶惶。此时军队不去维持治安,反倒是忙着清点物资,这才叫地痞流氓有了可乘之机。如此说来,难道皖承滞留济南,不是谋算哪处的土地城池,却是为了保护兖州百姓安危?
      李瓘没头没脑地想着,院中琴声突起,他凝神细听。嗬!好一首杀气腾腾的《广陵散》!师傅曾经教过李瓘,这首《广陵散》讲的是聂政刺杀韩相为父报仇的故事,琴曲大多平和冲淡,唯有此曲有杀伐之意、铿锵之音。话虽如此,只是皖承这首《广陵散》杀气过重,倒叫此曲中本该有的慷慨不屈之气荡然无存。
      最后一个音终于落下,李瓘总算用不着再屏息了。不知为何,皖承弹的这首《广陵散》叫李瓘越听越紧张,他后背上的汗毛都跟着琴曲的节奏倒立起来,到后来他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李瓘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推开房门,皖承果然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月光洒满中庭,皖承见李瓘冲出房门,轻轻地笑了起来。
      “怎么?李司马也心绪翻腾、寝不安席?”
      “你这曲子听得我心惊胆战,便想着出来看看,万一你大晚上的杀人去该如何是好。”
      皖承闻言,笑得更大声了,她高高举起一只手,透过指缝看那绵延千里的星河,说道:“今夜算不得月黑风高,岂是杀人之夜?再说,我们才来济南多久,我上哪里去寻个仇家来?”
      “你今天从郡府回来,神色便不大好,我还以为你和孙将军言语间起了冲撞。”
      “言语冲撞倒不至于,只是意见相左罢了,”皖承叹了一口气,又道,“我向他谏言,希望优先维护城里治安;他觉得既然骚乱已经平息了,就该将军队撤回来,优先转移城里的物资。”
      “若是城中又起骚乱该当如何?”
      “孙将军的意思是相机行事,闹出乱子再说。”
      “师傅曾经教过我,兵者,当诛暴(bao)乱、禁不义。攻人城池时,尚要使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如此方可。如今敌军未至,我等守城之人岂有害民之理?(注释1)”
      “你这道理是不错,可惜有些夸大其词。我已说服了孙将军,在济南城外与冀州军一战;待我们撤出后,想必冀州人很快就会进驻济南,城里不会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我虽不认同孙将军的做法,但若说他害民,亦是言过其实了。他急着撤出济南,也未必对城中百姓全无益处,至少济南城免得一场兵祸。”
      “可一味撤退总不是长久之计,济南的兵祸虽免了,临淄又将如何?张乙总不能带着大家撤到海上去吧。我还是想不明白,为何非要放弃济南不可?说不定我们能转守为攻,也说不定张乙看形势好愿意从临淄出兵救援。像济南这样的要冲,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拱手让人岂不可惜?”
      “想来你是不清楚青兖二州之山河形势,否则你不该有此一问,”皖承摇了摇头,伸手便往腰间摸,似乎是要拔剑,却发现她自己本没有佩剑。她又看向李瓘,见李瓘摊着手直摇头,无奈只得作罢,走到厨房门口的柴火堆旁,挑挑拣拣抽出一根细长的树枝来,这才回到中庭。皖承不过寥寥数笔,青兖二州的山河城塞便清晰地浮现在李瓘脚下。
      “今之青兖,乃是古之齐鲁。此地若出西北,便是冀州,可遥指幽燕;若出西南,便是江淮,可进逼江东,自古便是用武之地,春秋时齐桓公据之以成霸业。泰山、蒙山等一众山脉居于正中,四面平原合抱;黄河自青兖二州北侧东流入海,泗水则由蒙山起向南汇入淮河,此是为青兖二州山河形势。二州中的城池要冲,皆依山傍河而立。我们所在的济南北阻黄河,南凭泰山,便是最好的例子。我说的这些,你可听明白了?”
      李瓘依着皖承所指,一下子便找到了济南,兖州第一要冲果然不是浪得虚名。他连连点头,说道:“听明白了。这青兖二州的山河长得像摊开了的荷包蛋,蛋黄的位置高,蛋清的位置相对低,咱们现在就背靠着蛋黄,对吧。”
      “说得不错,”皖承似乎被李瓘的比喻逗乐了,她笑了一会儿,方才接着说道,“若将这几处紧要城池连接起来,便构成了青兖二州的防线。旁的不说,只说眼下的郭馥,郭馥自冀州来,兖州与郭馥辖地接壤的是济南到济宁一线,这自然就构成了我方的防线,而这条防线的纵深……”
      皖承说着,手中的树枝指向泰山腹地。李瓘认得皖承所指的地方,急忙开口接道:“是泰安!”
      “正是泰安。你可以想象,张乙兄弟放弃济宁与泰安,便是将中央山地直接暴露给敌人。若是我们死守济南,占据泰安的冀州军便会顺汶河北上,切断我等与临淄的通路。到时济南城腹背受敌,必定难以为继,终成一局死棋。为今之计,唯有配合张乙,全军将战线向东收缩,集中兵力固守临淄一线。临淄古时为齐之国都,依山临水,地势阻峻,背后更有茫茫青州,沃野千里,国富民丰,成帝王之业亦不再话下。”
      树枝在青兖二州的山河间缓缓游走,描绘出郭馥军的行军路线以及张乙军的防线来。直到此刻,李瓘总算明白了为何皖承与济南三将都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弃城。李瓘后悔起自己的莽撞来,他什么都不懂,却在张锴的中军帐里乱发脾气,若是听了他的意见,那才是将整个济南送入死地。
      “你无需自责,”皖承突然说道,她用树枝有节奏地拍着自己的手心,仿佛看穿了李瓘的全部心思一般,“身为军人,我自然理解你为何发脾气。对于我们而言,只有马革裹尸,没有苟且偷安。若是张乙拿出点骨气来,将济宁守住了,我们岂会轻易放弃济南?无怪乎你瞧不起张乙。可是……”
      皖承停了下来,顿了顿,又说道:“既然你喜欢《尉缭子》,我还是用《尉缭子》同你一论吧。《兵谈》一篇中有云,‘兵起,非可以忿也。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注释2),我希望你记牢了,不要意气用事。也不是不可战,只是要慎战罢了,毕竟‘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注释3)。有的时候,一次简单的攻防战并非仅仅关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若是妄动干戈,导致社稷倾覆、山河破碎,则悔之晚矣。”
      皖承带着两千个亲兵就敢攻城夺关,李瓘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她的嘴里竟能说出“慎战”二字来。李瓘盯着地上的那摊荷包蛋,细细思量皖承方才所言,但是他越思量,就越觉得奇怪。“临淄一带固然险要,只是若临淄也守不住,那便当真要退到海上去了。别人是背水一战,这张乙却是背海一战,退无可退,岂不凶险?再说这青兖二州,你方才说这里是用武之地,可以依我看,说是葬身之地还差不多。此地南北西三面皆可受敌,东面临海,一旦如济南之类的要冲被击破,敌军便可长驱直入,到那时守在此地的人恐怕只能跳海了。”
      皖承听了,却抚掌大笑,说道:“青兖二州纵横几千余里,自古便为丰饶之地,据有此二州,你可知一年得钱粮多少?又得兵员多少?割据此二州者,足以掌握问鼎天下的实力,当趁乱世纵横南北、驰骋山河;若退而自守,则无异于坐以待毙。古时乐毅半年之间,便连克齐七十余城,岂非得此地利相助?”
      “若依此论,那张乙收缩战线未免过于不智,他岂不闻“求而从之,见而加之,主人不敢当而陵之,必丧其权”(注释4)。避而不战只能得一时之利,并非长久之计。既然无法依靠张乙的兵势击破郭馥,我们为何还要留在此地?”
      “用兵之法,绝非单纯倚仗地利,青兖二州即便不利于自守,亦非绝不可自守,张乙若是经略得当,守个十年八年未尝不可。至于我为何留在此地,”皖承的神色凝重起来,用树枝在荷包蛋的边上画出冀州的轮廓,又说道,“你应当晓得张乙为何起兵。我与主公,皆不愿青兖二州百姓再受郭馥所累。你师傅把你教得很好,正所谓“庶民者,国之本”(注释5),可惜郭馥却不懂这个道理。郭馥攻兖州,本为不义,奈何这张乙富贵日子过久了,似乎没了起兵时的骨气。既然无法在济南挫败郭馥的兵锋,好歹也要尽力保全济南的百姓,城里已经乱成这个样子了,难道此时你我能安心抽身而退?”
      李瓘之前的推测果然不差,他没看错皖承。皖承并非玩弄权术、穷兵黩武之流,而是心怀天下黎庶的仁义之士,单凭这一点,就足以教李瓘心甘情愿地追随着她。师傅曾经教过李瓘,“杀人安人,杀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注释6),李瓘一向将此言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他看着正在勾勒九州山河的皖承,不胜欢欣,原来与他志同道合之人就在眼前。
      “说了半晌,倒忘了正经事。”皖承突然说道。她已经将中原画好了,树枝了伸向更靠南的江淮。“隔壁的阮姑娘有没有离开济南的打算?”皖承问道。
      李瓘哪里料得到皖承话题一转,却问起阮姝的事情来,他想了好一会儿,这才答道:“她的情绪倒是有些激动,却没有提离开济南的事。毕竟她的铺子带不走,想来是不打算轻易关张吧。”
      皖承闻言,手中的树枝却是一滞,她叹了口气,这才重新描画起来。“济南城是打不起来了,但是不代表阮姑娘待在城里就安然无恙。我横竖也是带了几年兵的,晓得军队进城之后筹措军资当有哪些门路。阮姝自己是个年轻姑娘家,又无强势亲属依靠,郭馥手下的军官不变着法子从她这里要钱才怪。这档子烂事我不做,孙将军不做,不代表别人不做。罢了,我还是写封信,晓以利害,明天一早从她家门缝塞进去,至于她走不走,便是她自己的事情了。”
      “看不出来,你竟这般关心阮姑娘。既然如此,先前何必躲着她?我还当你嫌弃她。”李瓘说着,无奈地摇了摇头。皖承这人行事也是古怪,之前没少冲着阮姝翻白眼,可是当城里发生骚乱时,却是第一个想起阮姝安危的人。
      “我是嫌弃她,你说得没错,可是这不代表我就要见死不救吧,”皖承手中的树枝沿着建业城顺江向西而行,画了一个又一个圈,皆是江东要冲所在。她又说道,“我躲着她,却是为了旁的事。我说没了于广的音信,其实是骗她的。前年于广到江东不久,便娶了郗家的女儿。郗家,你知道吗?”
      见李瓘直摇头,皖承只好解释道:“郗氏原为中原大姓,前朝末年,鲜卑骑兵南下,郗氏举家迁往江东。在南迁的世族大家中,郗氏宗族论声望、论才干都是首屈一指的。在南迁的路上,郗家接纳了不少流民,这些流民后来成为了郗氏宗族所掌握的一支劲旅。如今的江东宗族林立,于广毫无背景,若没有同郗家的这份姻缘,建业城中岂有他的一席之地?当然,这段姻缘郗家也不吃亏,郗家军长期屯驻徐州一带,建邺城中自然需要得力人手经营,于广也算是不二人选。”
      李瓘从未想过男女姻缘背后还有此等利害,师傅以前可从没教过他。不论皖承此前如何夸赞于广,李瓘都觉得此人未免太工于心计了,前脚刚到江东,后脚便扯上了豪门望族的裙带,可怜阮姝竟为这么一个人痛断肝肠。“这阮姑娘太可怜了。只怕于广就算是留在济南,也不愿意娶一个商贾之女。”李瓘叹息道。
      “可怜?愚蠢还差不多,”皖承冷笑一声,说道,“这阮姑娘没有识人之明,错误了自己的终身。她想要个一心人,陪着她过安安稳稳的小日子。她的要求看似简单,于广却做不到。像于广这样的人,正要趁乱世大展拳脚,岂会耽于温柔之乡。所以说,这阮姑娘一开始便看错了人。”
      “所以,你嫌弃她是因为她没有识人之明?”李瓘还是不明白皖承为何总是对阮姝冷言相向。
      “这倒不是,世间人大多是没有识人之明的。我若一一嫌弃一遍,早就累死了,”皖承画完了地图,重新坐回石凳上,单手托腮,有一下没一下地挥着那画图用的树枝,又说道,“我嫌弃她,只不过是因为她那张离了男人便活不了的苦瓜脸。聊了这般久,想必你也明白了,我没有出门杀人的打算,你还不回去歇着吗?”
      李瓘一怔,他没料到皖承会突然赶走他。自从来到济南之后,李瓘虽日日同皖承待在一处,却少有单独说话的机会,他很想再同皖承聊一会儿。他赖在石凳上,绞尽脑汁,终究还是站起身来,颓唐地朝屋里走去。他初到济南之时,满心希望得到皖承的一二指点,如今皖承已指点了他,他反倒觉得怅然若失。
      当李瓘的一只脚踏进房门的时候,他突然想明白了,转过身来,疾走三两步,又坐回石凳上。“明天咱们先买了蜜饯再出门吧。”李瓘越来越佩服自己没话找话的能力了。
      “蜜饯?你特意回来便是为了说这件事?”皖承疑惑地问道,她也算被李瓘搞糊涂了一回。
      “没有蜜饯吃,你不是会……不开心吗?”李瓘斟酌着措辞说道。
      “不开心?”皖承更加疑惑了,她沉吟片刻,又说道,“你指的是方才弹《广陵散》的事?张乙随意放弃济宁,确是一招臭棋,整个北方,甚至包括中原的局势,都叫他给搅乱了。我心中不大高兴,难免有些戾气,倒是劳你记挂了。”
      皖承说着,还不忘客客气气地露出一个微笑来。皖承这幅笑脸,李瓘是再眼熟不过了,当日在北军,对着田梭和孙祥,皖承便是这么笑的。他焦急起来,原本只是想同皖承多闲话一会儿,不想皖承却愈加同他生分起来了。
      “我所说的并非今日之事……从昨儿开始,我便觉得你闷闷不乐。若是你不嫌弃,可以同我说说的。我愿意为你排忧解难。”李瓘越说越着急,他不由自主地向前探着身子,手指几乎要抚上琴弦。皖承却拔直了腰杆,往后躲了躲,像是铁了心要同李瓘保持距离一般。
      “我这人一向脾气不大好,常被人说任性无度。本以为近些年收敛了,不想这几日为陈年旧事所扰,心绪不宁,竟故态复萌,还让下属劳神,实在不该。今后不会如此了,你无须担心。”
      皖承平静地说着,李瓘却痛苦不堪,他同皖承说这些,原本就不是为了让她收敛的。从他认识皖承的那天起,他便觉得皖承此人年纪不大,心思却过于缜密,恨不能喝口凉水前都要算计一二,未免活得辛苦。皖承说自己任性无度,李瓘思前想后,无非就是馋几块糖罢了,这对他李瓘而言也不算什么难事。皖承若是吃一辈子糖,李瓘帮她买一辈子糖就是了,何谈应不应该呢。
      “说到担心……”皖承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般,皱紧了眉,斟酌良久,说道,“还是以《尉缭子》论事吧。《兵议》中有云,‘一剑之任,非将事也’。为将者,当总览战局,万不可只顾着自己逞英雄。你手下的士卒,多半要靠你的临阵指挥来活命。你能打,不代表其他人都像你一样能打。虽说眼下没有兵给你带,可是我还是不希望你今后带着府里的弟兄们去送死。”
      皖承阴沉着脸色说教了一通,捂着嘴假装打了个哈欠,抱着琴站起身,又说道:“纸上谈兵终究靠不住,你还年轻,多打几仗就好了。我乏了,果然人一上年纪就熬不动。你也早些休息去吧,明儿保准得和冀州人对阵。”
      皖承这番话倒把李瓘给说乐了。皖承能有多大年纪,看她模样顶多二十出头,怎么装也装不出老态龙钟之感来。李瓘强忍着笑意,皖承没理他,抱着琴径自回屋去了。李瓘学着皖承的样子,抬起一只手,透过指缝看星星,好像牛郎星和织女星确实比前些天靠得近了。皖承的态度阴晴不定,叫李瓘难以捉摸,不过既然她还记得李瓘上次冒进的事,就说明她多少还是关心着李瓘的。想到这儿,李瓘的心中便又生出几分欢欣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4章 第十八章(3)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