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宫出神武门然后往景山公园,大约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确是记不清如何行走的。去年也曾因为别事经午门,却好像也沿护城河走过一段,呵呵,护城河应是环城而围的吧。所以这章里写神武门往景山那段路线,不确定一定是对的。
2、元代,有座小山,名叫青山,属于元大内后苑范围。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时,曾在这里堆过煤,又称煤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被风水术士称作“镇山”。明清时园内种了许多果树,养过鹿、鹤等动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园,山上叫万岁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改名景山。名称含义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其次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三有景仰之意。乾隆十四年(1749年)原在景山东北部的寿皇殿移建于现址。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景山山顶建造峰亭五座,自东向西分别为“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富揽亭”,每个亭内供奉一尊铜佛,称“五方佛”。其中万春亭处于景山中峰峰顶,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可鸟瞰紫禁城全景,故规格最高。
3、雍正元年在中央设立会考府。雍正认为钱粮奏销中弊病很大,主要是看有无“部费”,
若没有,就是正当开支,计算也清楚,户部也不准奏销,而一有部费,即糜费百万,
亦准奏销。当日康熙帝也知这种弊端,不过不欲深究,从宽处理。雍正称他不如康
熙帝宽容,此后一应钱粮奏销事务,无论那一部门,都由新设立的会考府清厘“出
入之数”,都要由怡亲王允祥、舅舅隆科多、大学士白潢、尚书朱轼会同办理。(以
上资料来自冯尔康著“雍正传”)
3、有关“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内容比较多,所以就不详细介绍了。
4、摊丁入粮,使有土地的人增加了赋税,而“贫者免役”、“贫民无厘毫之费”,这是
利贫损富的办法。可见,雍正君臣实行摊丁入粮,是有意识地压抑富户,扶植贫民,
改变过去丁役不均,放富差贫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丁、粮合并征收,清朝政府的丁
银收入有了保证,因为纳粮人完成丁银的能力,远远超过无地的农民。保障丁银的
征收,才是雍正的真正目的。(资料来自冯尔康著“雍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