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李后主 ...

  •   一九六八年,香港。

      任剑辉与白雪仙拍摄的粤剧电影《李后主》公映。影片历时三年,动用演员逾千,花费达一百二十万之巨(注1),一经上映,盛况空前,场场爆满,刷新香港票房记录。

      公映首日,陈云笙便去看了电影。

      虽然电影放映过程中,坐在她身旁的几个观众不时议论:这么悲伤的故事,怎么挑在年初一上映?又或者说任姐终归是有些老态了。不过陈云笙一点不在意。

      令她介意的,始终是屏幕上那一场场悲欢离合。

      “祝君皇,和乐寿而康,江山固金汤……”

      曾经,自己也有这样一位君皇。她愿为她粉墨登场,也愿为她隐姓埋名,洗手做羹汤。

      大约是年岁渐长,反而看不得最后的悲伤结局。片子才演到去国归降,陈云笙就起身离开。

      这一场是电影的重头戏。很少有人会在电影演最重要的情节时离场,而且她的离去不免打扰其他观众欣赏影片,因此经过一位戴眼镜的男士面前时,那人轻轻“咦”了一声。

      “对不起。”陈云笙轻声表示歉意,匆忙从他身前的缝隙穿过。

      走出放映厅,正要通过走道,她却被人叫住:“请问是陈云笙女士吗?”

      陈云笙转回头,依稀是刚才那位戴眼镜的男士,年纪约在五十岁上下,考究西装下的身材微微发福,不过气质儒雅,年轻时应该是个颇有风度的男子。

      “是我,”陈云笙有些疑惑,“先生是?”

      那人笑了,拿出一张名片:“我叫王绍杰,以前在上海当记者,二十多年前采访过您和虞女士。”

      陈云笙恍然大悟:“我记起来了。那时你还为我们拍过一张照片。梅姐很喜欢,一直在家里挂着呢。”

      王绍杰笑道:“您二位四八年来香港后就断了消息,没想到今天竟然有缘碰上。原来陈女士来港以后爱看粤剧?”

      陈云笙摇头:“其实我到现在都还听不大懂粤语。不过梅姐喜欢,以前陪她看过。”

      虞孟梅来港后偶尔也会去看戏,京剧、粤剧、黄梅戏不拘。她最爱看的一出是《帝女花》,打麻将时还会用不标准的粤音哼唱几句滚花:“蔺相如能保连城璧,周驸马能保帝花香。拼教颈血溅龙庭,冲冠壮志凌霄汉……”

      “虞女士没来?”王绍杰微觉奇怪。这两位当年可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怎么今天倒只有陈云笙一个人?

      陈云笙说:“梅姐去年仙逝了。”

      “抱歉,我不知道……”王绍杰有些尴尬。

      “没有关系,”陈云笙摇头,“她走的时候很安详。”

      弥留之际,虞孟梅还微笑着摸陈云笙的脸:“看来梁山伯要先飞走了。”

      王绍杰试探着说:“当年二位突然隐退,音信全无,不少戏迷至今念念不忘,对二位退出舞台后的生活也十分好奇。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请陈女士喝杯咖啡,一叙别情。”

      陈云笙笑了:“王先生还在当记者?”

      “来香港后就转行了,不过还有一点职业病,”王绍杰笑道,“而且我是二位多年的戏迷。”

      陈云笙想想,说:“当年梅姐和王先生言谈甚欢。我能在香港碰上先生也是缘份。这样吧,先生改日有空,来我家坐坐。我把这些年的经历都告诉你。”

      ***

      十多日后,王绍杰依约来陈云笙家中拜访。

      陈云笙住在九龙塘。二层白色洋楼,门口有大片草坪。初见这间房子,王绍杰略微惊讶,随即想到虞孟梅和陈云笙在上海时都是名角,虞孟梅又以善于理财著称,生活富足也不奇怪。

      被佣人请进客厅时,陈云笙背对着他,正和人通电话:“嗯,好,晓得了。”仍是一口江南乡音。

      王绍杰不便打扰,自己环顾四下。茶几上放着一叠照片,应该是陈云笙为了他的到访特意找出来的。最上面的一张正是当年他为虞孟梅和陈云笙拍摄的。

      黑白照片上,两个美丽的女人并肩而坐。年纪较长的那位脸型微长,剪着俐落的短发,身上是深色旗袍。她身边的年轻女子鹅蛋脸,烫着卷发,一身棉布格子旗袍,正微微侧头,专注地凝望着短发女子。两个人脸上都有灿烂的笑容绽放。

      照片被保存得很好,只有相纸在岁月流逝下微微泛黄。翻过照片,背面有一行黑色小字: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字写得不算好,可是一笔一划都很认真。从墨迹颜色看,这几个字的时间不会很久远。王绍杰从字面意思推测,应该是虞孟梅过世后才写上去的。

      这八个字出自《诗经》。如果可以换来你的复生,我愿意死上一百次,可见题字人的确是深切思念着亡者。对着这张自己多年前拍摄的照片,王绍杰心头蓦地浮起前几日观影时记下的一句唱词:怕神仙眷属,也要历兴亡。

      两个人感情再好,终究也敌不过生离死别。

      除了茶几,客厅的白墙上也错落有致地陈列着虞孟梅和陈云笙的照片,多是两人日常生活的记录。右上角的地方有一处空白,一颗钉子孤零零支着。王绍杰想起之前陈云笙说虞孟梅一直把他拍的照片挂在家里,猜测那里应该就是挂他那张照片的地方了。照片下面的角落里放着留声机,旁边架子上则是一叠黑胶唱片。

      王绍杰将唱片一张张拿起来端详。

      “不好意思,让王先生久等了。”陈云笙打完了电话,向他走过来。

      王绍杰一边笑着说“没关系”,一边打量陈云笙。

      头发齐整盘在脑后,一身黑丝绒旗袍,襟口处别一枚带流苏的素银胸针。因为春寒,她肩上还搭了一条白色开司米披肩。

      陈云笙看到王绍杰手里的唱片,浅浅一笑:“四三年在大中华,梅姐带我录的第一张唱片。那时唱的还是四工调呢。”

      佣人适时送上咖啡。纯银杯盏和杯托上分别錾刻着精巧而雅致的花鸟图纹,典型沪上名楼的风格。

      陈云笙从王绍杰手里接过唱片,放在唱机上,咿咿呀呀的越调便响了起来:“先生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上面穿去又穿来(注2)……”

      “我记得陈女士是新昌人?”乐声中,王绍杰打开了话匣子。

      “是的,不过我九岁就去嵊县的科班学戏了。”

      “学了多久?”

      “三年满师,之后在附近的乡下演出。”

      “没记错的话,您是四十年代初到的上海?”

      陈云笙点头:“民国二十九年,在宁波上的船。”

      “那时年纪还很小吧?”

      “十五岁,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丫头。”

      “和虞女士是哪一年认识的?”

      陈云笙笑了:“王先生,这些问题你以前都问过。”

      王绍杰赧然。实在是有太多问题,却不知从何问起,便下意识重复着当年的采访。他在心里算了算,现在的陈云笙还不到四十五岁,正该是戏曲演员的黄金时期。

      “来香港后,两位还登台唱过越剧吗?”他继续问。

      陈云笙摇头,又说:“八年前上海越剧院来香港演出,也有昔日的姐妹与我们联系过,希望我们能回去。不过那时梅姐身体并不是很好,我没有答应。听说内地现在乱得很,大概是回不去了。”

      “在香港的上海人、浙江人并不少,前几年长城拍摄的几部越剧电影(注3)反响也不错,我想越剧在香港也有市场。就是不知道陈女士有没有再踏台板的意愿?”

      听了他的建议,陈云笙的神色略微复杂。她认真考虑许久,最终还是摇头:“她不在,舞台没有颜色。”

      (本文作者有话说会有注解和一些重要内容,推荐大家看下)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李后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