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番外:“摸金校尉”是什么意思? ...

  •   与诸位看官一样,入瓮子也是盗墓粉。大学时看《鬼吹灯》,对里面的“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产生兴趣,进行过一番考证。这两个官职是否真的存在?入瓮子认为,未必存在。
      在各位看官骂我之前,我先要说明一点:曹操确实盗墓、也确实有专业从事盗墓的军队。本文只是为了说明,这两个官职是怎么来的、以及它本身的真实性。
      要搞清楚“摸金校尉”这个官职的来历,就不得不回到三国的大历史中。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会战,这场战役被称为三国三大战役之首,另外两个,一个是赤壁之战,一个是刘备大败于陆逊的夷陵之战。
      为什么说“官渡之战”是三大战役之首呢?因为它奠定了三国的基本格局。从春秋战国以来,谁控制了北方,谁就是天下雄主。而在汉末,北方最有势力的就属于袁绍了。当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袁绍是盟主,熟悉三国历史、或者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
      曹操打败袁绍,从根本上解决了北方的归属权问题,也让江东孙家、当时还籍籍无名的刘备有了喘息之机。所以说,官渡之战是奠定历史的大决战,毫不过分。
      那么这场战役与“摸金校尉”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说到汉末的一个大学者——陈琳。
      中国历史有个传统,凡是大战役,必然会写一种叫檄文的东西。所谓檄文,就是把敌对方的首领臭骂一顿。比较著名的,有《讨武瞾檄文》,是唐代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时,委托大诗人骆宾王写的。这篇文章就说到,武则天“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就是说武则天杀害姐姐、屠杀兄弟、毒死母亲、杀死儿子。
      这篇文章写得骈四俪六、气势非凡,以至于后人把这些事儿当成真的了。实际上我们想,武则天如果这么杀下去,她身边的亲戚恐怕都死了,显然是经过夸张的。“摸金校尉”也是如此。
      “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两个词,来源于陈琳骂曹操的那篇《讨贼檄文》。原文是: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曹操设置了两个盗墓官职,所到之处都被损毁、骸骨遍地。《讨贼檄文》所列举的罪状,有一条就是说曹操盗墓,而且是盗掘了梁孝王的墓,而且亲临现场观赏。
      那么到这里,看官们可以知道“摸金校尉”的来历了,没错,只是出现在一篇战书里面。那么后代学者在研究这篇战书的时候,就产生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曹操确实盗墓,另一种则认为这不过是抹黑曹操。
      比如清代,一位专门校正《三国志》的大学者叫何焯,他就对于这件事有过评论:此事不知可信否。
      也就是说,研究正史的学者,对于曹操盗墓这件事是存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陈琳的这篇《讨贼檄文》中,夸张的地方实在太多。尤其是盗掘梁孝王墓这件事,实际上,梁王葬在芒砀山,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所以很难说这个墓是不是曹操盗掘的。
      1994年,芒砀山梁国墓群的发掘,为陈琳檄文的真实性做了一次注解,因为这个墓群除了梁孝王墓被盗外,其他墓葬还是出土了很多文物的,不仅发掘出金缕玉衣、还有很多金玉器、丝织品。如果说曹操真的曾大规模盗掘梁王墓,那么这些东西断然不会留到现在的,这也是后人怀疑檄文是否真实的又一个原因。
      再说“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中郎将是个很高的官职了,地位仅次于将军,汉朝时爵禄是两千石。著名的如关羽的儿子——关平,就是中郎将。那么我们想,盗墓部队是个见不得光的职业,曹操为何会授予这么高的官职呢?二者,盗墓是个损阴德的买卖,曹操如此大张旗鼓,还专门设置中郎将这么高的职位,是怕别人不知道?还是希望别人早点知道?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这些被认为比较可信的正史上,摸金校尉这个词,只是出现在陈琳的那篇《讨贼檄文》中。实际上关于盗墓的事儿,正史上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答案。今天的人只是根据各种迹象来推断,比如“曹操不主张厚葬,是因为他曾经干过盗墓”、“汉朝末年盗墓盛行,曹操肯定也干过。”实际上,这一切都只是猜测而已,学界并无定论。
      看官们在观书之余,会发现入瓮子的小说里,主人公和“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都没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入瓮子觉得这种名词太热了,以至于人们产生了误解,把一篇骂人文章里写的东西当成了正史,这是影响人们对历史的判断的,入瓮子不想推波助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