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Chapter 25 ...
-
敲下最后一行代码,杜十里将视线从电脑屏幕上转开,抬手捏了捏眉心,又做了一套眼保健操。
长时间面对着电脑屏幕,眼睛总免不了会有些干涩酸痛。所以杜十里已经习惯有空的时候就做一套,虽然未必有多少用,但好歹是个心里安慰。
开网页的时候,下意识的打开了纪春风的淘宝店,在发现上面的店铺装修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杜十里先是微微一怔,继而苦笑起来。
这家淘宝店已经不属于纪春风,自然也不需要她去辛苦维护了。
杜十里放开鼠标,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她跟纪春风已经有将近一个月没有联系过了,从纪春风说打算把店铺卖了之后,两人之间虽然没有争执,但好像就隔了些什么,杜十里没有联系纪春风,对方也没有任何消息。
在今天之前,杜十里一直让自己沉浸在忙碌之中,有事情做,时间也就过得很快,不会胡思乱想。
但现在工作告一段落,纪春风就又跑到她脑海里来了。
关掉页面,杜十里看着桌面上的魔兽客户端,微微犹豫,还是打开了游戏。杜十里不沉迷游戏,但对她来说,这的确是个打发时间和发泄精力的好办法。
结果上去了才发现纪春风居然也在线。
她犹豫了一下,发了个组队申请过去,那边立刻接受了。
没人解释,也都默契的不去提之前的不欢而散,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切都回到了从前。
有了这个开头,接下来的联络就显得自然而然了,电话、短信,通讯软件和社交平台,两人的联系又再次多了起来。
一个宿舍里住着,很多事都是瞒不过去的。所以这天,杜十里跟纪春风打完电话,从阳台回到屋里时,老大杜玉玲就走到了她身边,小声问,“老三,你跟春风和好啦?”
“什么?”杜十里吃了一惊,掩饰道。
杜玉玲看着她笑,“你就别遮掩了,她很久没来找你了吧?这段时间也没怎么打电话,肯定是吵架了。”
宿舍里其他三个人,除了那澜之外,其他人跟纪春风只算得上泛泛之交,也不太知道她们闹翻的原因,但杜十里身上的变化,却是能够看出来的。杜玉玲的声音不小,老四也跟着点头认同。
杜十里一直觉得自己的情绪掩饰得算是比较好的,冷不防被揭穿,竟有些不知所措。
转身时对上那澜的视线,两人默默的对视了片刻,才同时移开眼。那一次的事件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虽然住在一起,但几乎不怎么说话。其他两个人自然对此有所猜测,但因为杜十里之前那句“脚踩两条船”,觉得是感情问题,也不好多问,只能装作不知道。
这一个月,杜十里一直埋头忙着手里的活儿,倒也没怎么注意周围的环境。这会儿她才发现,那澜的脸色也不太好,这一个月似乎也过得不怎么如意。
话题不知怎么就转到了纪春风身上,大家都知道她的店已经卖了,也不免觉得可惜。不过这种事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还是老四问起纪春风现在在做什么,杜十里才发现,她竟然不知道。
“这附近也没什么好工作吧?”杜玉玲说,“这边毕竟是开发区,很多方面都跟不上。如果找别处的工作,住在这里又太远了。”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杜十里回头一问,果然如此。纪春风这段时间找了好几份工作,但都不是太满意,做不了几天就走,所以一直没有定下来。
所以这几天都很颓废的在房间里上网玩游戏。
虽然心里还是有些芥蒂,但杜十里也不愿意看着纪春风这么浪费人生,于是又主动去了出租屋那边,拉着纪春风替她规划之后的打算。不过这种事,总要当事人自己有热情才行,否则杜十里一头热也没用。
不管她提什么意见,纪春风都是无可无不可的点头,但又不去做,杜十里的情绪也很复杂。
她有时候觉得自己管得太多了,但说放手却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杜十里本来以为,纪春风卖掉了那个店铺,她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淡化下去了。因为她跟纪春风的关系,说白了也是因为自觉对她存着一份责任。而这份责任的起始,是纪春风放弃了熟悉的环境,不远千里跑到北京来,在她的学校附近做生意。现在这生意做不下去,纪春风选择了放弃,她也就该将这份责任收回来了。
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
丢掉的东西可以捡回来,但倾出去的水要怎么回收?感情也是一样,没人能拿着尺子或者秤杆去衡量一份感情的大小轻重,也没人能够自如的控制感情的给和收。
责任一旦扛到了肩上,再想卸下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所以她一边在心里骂自己犯贱,但一边又怎么都放不下。偶尔有些时候,杜十里甚至会怨恨纪春风,她为什么就不能老老实实的呢?如果她能够安稳的把日子过下去,也许这份责任也就不会存在了。
但这就是纪春风。
在几次提议都失败之后,杜十里对着纪春风发了半天的呆,忽然提出了一个此前两人都没有想到的建议,“春风,要不你回去上学吧。”
“怎么忽然说到这个?”纪春风吓了一跳,“不行的,我现在心浮气躁,怎么可能回去读书?”
这句话好像没过脑子自己跑出来的,但是说出来之后,杜十里越想越觉得可行,“你今年才二十,做什么都来得及。我也不是要你回去参加高考,但既然暂时不想工作,那就多学点东西,充实一下自己。你觉得呢?”
纪春风还真有些动心。
刚出社会的时候,她只觉得天大地大什么地方都去得,这两年倒是觉得多学点东西很好了。尤其是到了北京之后,在这里接触到的都是大学生,也就越发羡慕他们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