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查明隐患(一更) ...


  •   杨家姐妹热孝期间出嫁的消息,再一次引起轩然大波。

      秦牧之听了,一笑置之,继续与刑部合力核实连环杀一案。

      刑部尚书起先看到樊北那个样子,直怀疑秦牧之立功心切,找了个人顶罪,但随着一步步紧锣密鼓地核实,便打消了疑虑:樊北又交代出作案前后的一些破绽,诸如哪一次踩点儿被什么人看到了,哪一次得手之余也负了伤,曾去找过哪个大夫疗伤。

      他说,这些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没有撒谎。

      提及的人被找到,到公堂回话,苦苦回想之后,证实了樊北的说辞。如果不是樊北自己招认,他们当时并不曾起疑,这也是没在当时提供线索的原因。

      刑部尚书心里踏实了,面上的笑容愈发愉悦。

      秦牧之却心生困惑。一晚,他亲自到牢房,私下里与樊北聊了几句。“先前抓获你的人,没要你翔实地交代作案细节?”

      樊北失明的双眼闪过惧色,“没有。”

      “他如何确定你是凶手的?”

      樊北缓缓低下头,“我的手法,共同点。”

      习武之人的手法,是独有的记号,自然可以成为铁证。至于共同点——秦牧之吩咐道:“仔细说来。”

      樊北语声低下去:“先逼我与一个人过招,应该也是犯了什么大罪的人,我伤了他。

      “之后被抓起来,眼睛被蒙上了。

      “没过多久,有人通过伤者看过我的手法,就开始……像是给我算命,又像是他常年监视我,什么都知道。他知道那些官员均与我家有过纠葛。”

      秦牧之心头一动,脑海闪过一个少年的俊美容颜,笑了。

      樊北语声更低:“说到我作案的目的,他言辞很是犀利,字字句句戳我的痛处。

      “我恼羞成怒,认定他们私设公堂,最多就是一死,便怒声驳斥,称那些官员该死,我为父报仇天经地义。

      “后来,我被关进黑牢,”说到这儿,他激灵灵打了个寒颤,“暗无天日,生不如死。”

      秦牧之十分满意,慢悠悠走出牢房。

      官府也找过那些官员的共同点,可官场中盘根错节,有嫌疑的不在少数,排查起来颇为困难,耗费了几个月不说,且是越查越乱,同僚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不知不觉间,把案子推进了死胡同。

      而蒋云初那边,是怎么做到的?需要怎样的人脉、势力,才能锁定目标?

      这个案子正进行着,花杀一案的元凶前来投案。

      秦牧之大喜,蒋云初果然言出必行。这次的案犯与樊北的情形相仿,已经受过应有的惩戒,心智已经在随时崩溃发疯的边缘。审案核实的情形亦是大同小异。

      两桩悬案逐渐明朗起来,用不了多久便能结案,人们无不拍手称快,以前闻讯时落下的阴影,逐日消散。

      刑部尚书则早就看出些端倪,偷空问秦牧之:“何方神圣在帮我们?”

      秦牧之一脸真诚地道:“我真不知道。”

      刑部尚书满腹狐疑,苦于一点儿凭据都没有,也就不再追究。这结果太喜人,让他足以忽略旁的枝节。

      秦牧之则对蒋云初生出了真切的结交之意。

      办案期间,刑部尚书与秦牧之也有心烦的时候:杨家、赵家没事就派管事来问,找到劫持杨老夫人和赵禥的人没有。

      当然没有。

      两个被劫持的人,一个死了,一个根本没见到劫匪的样子,从头到尾昏睡不醒;
      杨家护卫倒见过,但对方蒙面,除了身手绝佳,一点显著的特征都说不出;
      当日没有车夫的马车在街巷间乱逛了不短的时间,见过的百姓起码有几十个,而正因看到的人太多,没有确切的时间,无法确定马车曾在哪一带逗留。

      这种事真要查,应该让善于追踪的锦衣卫帮忙,可皇帝没有那个意思,只顾着跟杨阁老、赵禥上火了。

      再说了,查什么啊,那样的两个门第,早就该有人收拾一把——大家心思相同,不好说出口而已。

      .

      二月最后一天,贺师虞又亲自来接女儿回家。

      坐在马车里,父女两个说笑一阵,贺颜就看出,父亲和母亲的隔阂已经缓解,也觉欢喜。

      贺师虞问道:“听说云初昨晚就回府了?”

      贺颜点头,“您找他有事?”

      “也没什么,该与他时不时地说说话。”夫人之命,不敢违背。贺师虞在心里腹诽着。

      贺颜乖顺地道:“回头我跟他提一下,让他请您喝茶。”

      “也好。”贺师虞取出一个荷包,“有一阵没给你零花钱了。”他端详着女儿,“总这么瘦。书院的饭菜要是不合口,就三餐下馆子,万不可委屈自己。”

      贺颜笑盈盈说好。

      贺师虞看着女儿梨花般莹白的面容,有些恍惚,“一转眼,你就这么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出生之后多灾多难的,吓得我总做噩梦。”

      贺颜听母亲说过,母亲那时胎位不正,很吃了些苦头,煎熬两日生下她,足足昏迷了两日。她落地之后,孱弱得跟小猫似的。
      母女两个都让人担惊受怕,那一阵,父亲肝火旺盛,几乎将房里的下人全部发落出府。

      “爹爹,”贺颜挪到父亲身侧,携了他温暖的大手,“现在我不是特别好么?”

      贺师虞满脸慈爱,俊逸的容颜线条变得格外柔和,“的确。我只盼你始终无虑无虑。”

      “那不成傻子了么?”贺颜笑道,“以前我对先生说,想一直无忧无虑,他说,只有傻子无忧无虑。”

      贺师虞笑出来,“那厮,恁的刻薄。”又问,“如今他和以前一样,还是休沐日上山?”

      “嗯。山中有位道长,总要与先生切磋棋艺、禅宗。”

      “难怪总见不到他。”

      一路说笑着回到家里,贺夫人迎到了垂花门外。

      贺颜走在父亲中间,双手分别携了他们的手。

      贺夫人少不得不动声色地打量女儿,想看出些端倪,从而知晓手札一事的下文。可是,贺颜一切如常,被问起有没有遇到什么事,答的也只是一些小事。

      不是把事情扔给蒋云初,就是打定主意不告诉她。也对,在谁看,那都不是好事。

      贺夫人又斟酌手札上写的三月那些事,当时真是绞尽脑汁,要避开杨家、赵家及其亲友,还要一定会发生,诉诸笔端的,也就不是很有分量。但,加上示警的言语,足够了。

      .

      昨夜,蒋云初一直留在外书房,坐在桌前摸骨牌。

      奉茶的小厮不明就里,只当自家侯爷睡不着,悄声请示常兴,要不要备一盏安神茶。

      常兴说不用。他心知肚明,侯爷可不是闲得慌,这是在依据八卦、六爻、奇门遁甲等作出推测。

      蒋云初近来每日都要耗费很长时间,琢磨蒋云桥交给自己的账目,心里已经有了些怀疑的方向,但是需要佐证。

      测算当然不能作为依据,只是大晚上的,他不好去闹腾别人,便以此消磨时间。聊胜于无。

      对,他精通测算,但又不相信。不论何人何事,只需一个变数,原有的格局就会被打破。所以,这东西,算以前的,很准,算以后,只短时间里可以作为参考。

      消磨至黎明破晓,蒋云初洗漱更衣,策马离府。

      城中闹中取静的地带,有一座偌大的院落,前面是一栋三层小楼,挂的招牌却是十二楼。

      十二楼是赌坊,长期连轴转,随时恭候各路赌徒,没有打烊一说。

      蒋云初径自到了十二楼后院,走侧门,去往后花园的捕风楼。

      仆役们看到他,并不意外,只有畏惧,毕恭毕敬地行礼。

      捕风楼共五层,每层都林立着一个个偌大的书架,架上没有书,只有数不尽的卷宗。

      守门的两名男子神光充足,见到蒋云初,笑着行礼,随即开启机关,请他进门。

      蒋云初对二人一笑,进门后,找出卷宗名录,翻阅一遍,便开始游转在五层楼之间,从一些书架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卷宗,当即一目十行地看过,再原样放回。

      如此过了大约一个时辰,他找到了所需的答案。

      蒋云桥手里的生意涉及的行业不少,能出大问题的,只有盐运、海运。其他的,折腾出个大天来,不过银钱不干净、行贿之类的事——堂兄就能避免,及时化解危机。

      盐运一直有漕帮干涉,朝廷对漕帮向来没辙,要做出一些让步。如果有人布局,咬定蒋家勾结漕帮,意图谋反,朝廷不会把漕帮怎么样,却一定会问责于蒋家。

      海运更不需说,海面上有两个霸主,将生意全部垄断,又因二虎相争,对入股的人便十分公道。如果有人布局,留一些莫须有的证据,指证蒋家的罪过,大抵就是通敌叛国。朝廷还是会煞有介事地问罪于蒋家。

      因为谁都知道,皇帝看所有的勋贵世家不顺眼,很多事,别人做得,勋贵做了便是罪。愿意投其所好的人从来不在少数。

      对于坐在龙椅上的那位,蒋云初一直认为很有昏君相。

      昏君是什么?玩儿不转帝王心术,狭隘自私,对臣子不乏小人行径,没有金口玉言一说,永远不要指望他说话算数。

      盐运那边,他与堂兄的心腹管事探讨过,绝对没问题,日后更谨慎些即可。

      海运方面,山高水远,他只能借助十二楼,查那两位霸主的底细。以前对这些,只是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其中一位是江南富商林远道,另一位是京城商贾黄玉兴。

      做生意,很少有人舍近求远,一来得罪人,二来要总担心被算计,犯不着折腾自己。
      蒋云桥也是如此,加之隔三差五就与黄玉兴碰面,感觉那人很有生意头脑,品行不错,蒋家入股海运,是双方一拍即合的事,几年了,从无嫌隙。

      蒋云初知道,每个成名的商贾,背后都有官场中人扶持,大事小情的,兴许递出一个官员的名帖就能迎刃而解。但黄玉兴的底细,以及人脉到底有多广,以前不曾起意查过。

      答案让他很意外。梁王、燕王、几名重臣常年入股,一手扶持黄玉兴涉足海运、打开局面并逐步做大的却是何家——太子妃母族。

      拿这事情可就有意思了:太子才学兼备,品行端方,从不染指生意行当。倒不是看不起做生意的人,而是他与皇帝在朝政上常有分歧,时不时就惹得皇帝不悦,私下里少不得谨小慎微,不让人抓住小辫子。

      何家涉足海运,赚得盆满钵满,太子与太子妃知不知道?

      太子不可能知情。就算他是伪君子,也不敢拿储君之位开玩笑。

      定是后院起火不自知,或是何家瞒天过海,用太子名头谋取暴利。

      蒋云初实在想不通,何家怎么会那么糊涂?实在想做生意,丝茶瓷器才是上选。
      海运是什么行当?殃及太子的可乘之机太多。真有那个头脑,太子登基之后倒是可以做,在如今,此事只要被有心争储的人获知,便会挖空心思设局,以图扳倒太子。连带的,入股海运的勋贵之家,定会被皇帝趁机拿来撒气,整治一番。

      至此,已然确定家中隐患。

      这盘棋有些大。

      要不要顺带着帮一下太子那个倒霉催的,他得想想。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查明隐患(一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