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冶金篇第三 ...
-
生铁、熟铁都有其缺陷,钢乃铁碳合金的优化,性能佳,所以要炼钢。其实前章生铁柔化技术等都是一种使铁往钢演变的过程,炼铁炼钢法实在是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本章与上章可能有许多重合
一.成分,铁碳合金,含碳量:0.02%至2.11%。
二.性能:韧性、刚性均佳。
三:冶炼
现代的炼钢方法,都是使生铁在液体状态下氧化脱碳而成钢液称为液体炼钢。古代达不到这样高的温度(约需1600C左右)。
炼钢:是通过在高温条件下,让生铁里面的过量的碳元素与氧气反应消耗掉。
温度要求:1150~1500℃。
1.炒钢法:炒钢因在冶炼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好像炒菜一样而得名。考古西汉楚王陵的发现,表明西汉早期炒钢法已出现。
炒钢的原料是生铁,操作要点是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应是铁精粉,铁矿石经过破碎、磨碎、选矿等加工处理成矿粉叫铁精粉,铁精粉是烧结的主要原料,其中铁的含量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成品烧结矿的质量)等方法,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钢和熟铁的成分范围。炒钢的产品多是低碳钢和熟铁,但是如果控制得好,也可以得到中碳钢和高碳钢。
设备:炒钢炉结构较简单,就地向下挖成罐形炉膛,内涂耐火泥,操作时先将燃料点燃,待火旺后,加人碎块生铁料,堵塞炉门,从炉口鼓风,加热到1100~1200℃生铁熔化,再加人铁矿石作氧化剂,同时,用木棍或铁棍用力搅拌,增加空气中的氧与生铁的接触,使生铁中的碳氧化,碳逐渐降低,硅、锰等杂质氧化后与氧化亚铁生成硅酸盐夹杂。由于含碳量减少,炉料呈半熔融状态。(再取出团块锻打,挤出夹杂,制成坯料或直接锻成器物。炒钢可把生铁炒成熟铁,再经过渗碳成钢,亦可有控制地把生铁炒到需要的含碳量,锻制成钢制品。这便是炼钢法了。)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卷十四记述了炼铁炉和炒钢炉串联使用:“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低下数寸,筑一方塘,短墙抵之。其铁流人塘内,数人执持柳木棍排立墙上,先以污潮泥晒干,舂筛细罗如面,一人疾手撒滟,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其柳棍每炒一次,烧折二三寸;再用,则又更之。炒过稍冷之时,或有就塘内斩划成方块者,或有提出挥椎打圆后货者。若浏阳诸冶,不知出此也。”觉得这大概是大规模炼钢法的设备了)
还有西汉炒钢法的出现,被认为是鼓风技术和煤炭代替柴薪使炉温增高的催生物。
炒钢的优点是成分可适当控制,生产率比较高,质量也比较好。炒钢的出现是两步炼钢的开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进一
步促进了我国古代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百炼钢法:所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可见百炼钢是非常叼的存在,而获得百炼钢的技术即百炼钢法
我国在春秋时就有了炼钢生产,而最初的钢都是海绵铁。炼钢时,把海绵铁放入炉内,让它在受热中渗碳。到一定温度后拿出来煅打,这就是最早炼成的钢。后来人们在冶炼中发现,反复加热煅打的次数越多,钢件越硬。所以,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工匠们都有意地增加煅打加热的反复次数,并作为一种国家的工艺固定下来了,这就是百炼成钢工艺的起源。我国的百炼钢技术的萌芽出现在西汉时期;东汉时,百炼钢工艺已趋成熟,当时“炼”的工艺分为“三十炼”、“五十炼”、“百炼”等由此也产生了“百炼成钢”这一成语;魏晋南北朝是百炼钢的鼎盛时期。百炼钢碳分比较多,组织更加细密,成份更加均匀,所以钢的品质提高,主要用于制作宝刀、宝剑。
(没错,说白了,就是上章那叮叮叮的加强版)
然而,显而易见,百炼钢因制作艰难,金属收得率低,所以主要用作宝刀宝剑一类名贵器物,普通刃器和生产工具应用甚少。(举个例子:三国时期曹操有“百炼利器”五把;孙权有三把宝刀,其中有一把就命名为“百炼”,刘备令蒲元造宝刀五千把,上刻有“七十二炼”)
不过次数低的应该不少。
3.灌钢法
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俱划时代意义。
具体操作,颇类青铜铸造时铜、锡相合。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含碳量2%到6.67%的称为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一般把含碳量小于0.05%的称为熟铁,熟铁炭低铁多熔点高,所以是熟铁而非熟铁液),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碳成为钢(含碳量0.05%到2%的称为钢)。由于是让生铁和熟铁“宿”在一起,所以炼出的钢被成为“宿铁”。可以想见,这极大降低成本与人力物力,战争的规模可以更大。
4.双液淬火法
即在工件的温度比较高的时候,选用冷却速度比较快的淬火介质,以保证工件的硬度;而在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则选用冷却速度比较小的淬火介质,以防止工件开裂和变形,使其有一定的韧性。
换个现代说法:使其奥氏体急速过冷至接近于马氏体转变区域,然后再在缓慢的冷却剂中冷却,一般是先水后油。通常先将零件在水中冷却到300℃,然后再将零件投入油中或空气中冷却。碳素工具钢在水中的冷却时间一般为3毫米有效厚度或直径约一秒钟,形状复杂的工件可以减少到每4-5毫米有效厚度或直径一秒钟。采用双液淬火时,淬硬层深度较单液淬火要浅一些。
以上几个方法是可以相互辅佐使用的,并非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