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入京 ...
-
武和六年秋,各县县令上京述职。
正直深秋,偶来两只无需南飞的鸟儿,啼叫声在这静谧的山林之中显得无比清脆。山林中的树都已经没了绿叶,露出了它们本来的样子。棕褐色的枝干显得有点单调,却因为成片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从林间延伸出一条马路正好处于山林的正中。此时的路上,马儿们正卖力地拉着后面的车,车轮滚过地面,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
五辆马车,马车大方不失简陋,仔细看,车辕上还刻有精细的刻画,车帘上的刺绣虽不是一等一的,但也不失精致。马车后面跟着一队骑马的人,许是一天的奔波,面上都露出些许疲惫。
“去前面传话,这天快黑了,得快点赶路,等走出这片林子,找个地方歇息一晚,明儿再上路。”领头骑马的人是队伍中最有话语权的,略带年纪的此时拉着马缰绳对后面的人下了令。
“是。”身后一个稍微年轻一点的青年驾马上前去传令。
不久,马车和骑队都加快了速度,马蹄溅起的飞尘在秋日里的余晖下显得格外的有质感。
当今圣上自登基以来,三年统一天下,后大赦天下,令休养生息三年,税赋减半,三年内各地方官不必上京述职。第四年,诏令天下,秋述职之时,各带贡品及推荐人才一名。此人才必为秀为才,孝廉并举,若有误者,县官连坐。
会安县离京都较远,幸由陛下仁慈,特许边远县县令委托一可信之人进京述职。
此时山林外小镇的一家客栈里来了一队人马。
“哟,客官,您是打尖儿还是住店?”店小二看见生意上门,赶忙迎了上去。
“打尖也住店”,说话者俨然是今天下午在山路上回话的人,见他拿出两锭银子扔给了店小二,遂又说到,“先上几桌好酒好菜,再去收拾一间上房和几间中房。”
店小二手忙脚乱收好钱,笑得一脸谄媚:“好嘞,客官,里边儿请,酒菜马上就来。”
青年站在一旁,等那八字胡走在前边儿进里。后面的人也陆陆续续跟了进来。
要说那八字胡,乃会安县县衙里的师爷,陈姓,单名一个悦字。年轻时家道中落,四处漂泊,现今虽为一介书生,在会安县却得众人服气,这也算是他的本事,想他五年前初到会安县时,正巧县令大人在审一桩案子,审了半个月依旧没找出盗贼,幸得陈悦出一锦囊妙计,此案得破,后又协助县令大人破了许多案子,遂被县令大人请到县衙里当师爷,众人皆服。此次被会安县县令委托前往京城为其述职,可看县令对其的重视程度。
片刻之后,酒菜上齐,众人奔波一天,饥饿不已,都埋头吃饭不怎么说话。
“爷,这姜公子不知是否已经到了京城,再过几天咱们就到京城了,该如何寻姜公子?”说话的是那青年,只他与陈悦一桌,三十出头的模样。是陈悦的侍卫,也帮着县衙里当当捕快什么的,被陈悦赐名陈桓。
只看陈悦吃下一口菜,端起酒杯嘬了一口温酒,才慢慢答复道:“应是昨儿就到京城了,等到了京城我自有办法寻到他。”
陈桓又发问道:“爷为何要让姜公子先行一步去京城,这样倒是省去许多麻烦。”
“陛下要各县举荐人才,若不如,当连坐。这姜允确有不当之才,确难以测其品性。
当日我让他先去京城,一是去京途中道途艰险,锻炼其意志所然;
次之则是京城繁华之地,诱惑极其之多,孝廉之人定当经得住诱惑,至少短时间内需得如此;
最后则是若他中途放弃或是在京城惹出什么事端,那我大可向陛下表明,我安和之前乃他国境地,这几年虽逐渐发展,但却还没有那出色的人才。”若再等几年,在皇上的庇佑之下,定能地灵人杰。后面的几句话虽没说出口,但以陈桓的理解能力,却也是晓得的。
陈桓还想说什么,不想陈悦开口继续说道:“皇上实行连坐,若把人贸然交上去,出现什么差错,你我皆受牢狱之灾,若不交人,最多受罚,你当如何?”
陈桓张了张口,竟是什么都说不出来,最后只喃喃一句“爷英明”。最后也只扒囫囵几口饭就去客房歇息了。
蒙蒙的细雨下了一夜,失去了叶的树枝上也是点点水珠。薄薄的雾笼罩在山头,宛如披上一层纱衣,显得缥缈朦胧。略微泥泞的山路上,陈悦的队伍继续前行着。
要说那姜允,年十七,家住安和县宁以村,家里有一个还有祖母和叔叔。说起来这姜家人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安和人。
十六年前,姜允的祖母姜刘氏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安和县,说是家里发了水,住不下去了。而这两个孩子就是七岁的姜洋及年仅一岁的姜允。
定居宁以村之后,姜刘氏亲自教导两个孩子学文识字,这就奇了,现今的民风比那时开放都很少让平民女子识字,更何况是姜刘氏这样已经成为妇人的女子,再观那姜刘氏行为举止皆不像村野妇人,这倒是让乡亲邻里起了疑心。
后来才知道,这姜刘氏啊,是一个县官的女儿,本就经过父亲的教导通得些疏译,后又嫁与一书生,更是多读了些书,识文断字也没多大问题。
邻里一听,十分高兴,商量之后把孩子们送到姜刘氏这里上课。这样姜刘氏就有了收入来源,而村里也相当于是有了一个教书先生。
姜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了。
十七岁的姜允,已经成长为一个翩翩男儿。而此时的姜允,正在京城的街头招摇撞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