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日常生活 ...

  •   正式的进入大学生活了,最明显的与之前的不同就是由学校到家的两点一线被寝室到教室的1对N的辐射线所代替。每天因为不同的课程忙碌奔走于各个教室之间,被大家形象的称为赶课。
      大一规规矩矩的早起去教室占位子,老老实实的记笔记,就差没有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了。估计是军训占据了不少正式上课的时间,所以课程排的异常的紧凑,课时安排也不是一般的繁重,常常可以看到一堂大课下来,满教室里全是霜打的茄子。特别是中午和下午前的三节连堂,那景象更加的惨不忍睹。讲台上是口沫横飞的老师,座位上尽是一群捂着肚子的饿殍。好不容易等到大赦的铃声,大家都像是复活了一样抓起书包就向食堂冲。食堂里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人山人海,不过相比于军训时又饿时间又紧,抢饭抢得都不成人形的情况而言,还是要强了好多。但是让人比较郁闷的是,男生普遍没有绅士风度,和女生抢饭、抢座的事情层出不穷,让依枫阁的各位不约而同的养成了把饭带回寝室聚餐的习惯。
      依枫阁在5楼,班里的女生分了6间寝室,5楼3间,6楼3间。我们和510是门对门,512在510的隔壁。3间寝室的关系都不错,512的丫头们迷糊的时候比较多一点,常常因为忘记带钥匙而不得不往其他两个寝室里头借个凳子苦等开门。510则是个混合寝室,3个我们班的,3个广电专业的,巧的是俺高中时期的班长便是这其中之一。两个寝室要是都开着门,就可以对面讲话,像一个大寝室一样,俺高中的班长和她妹妹是双胞胎,两个人经常互相串校,惹得大家都看稀奇似的老往她们寝室跑,这在大一很是热闹了一阵。
      学校是新校区的缘故,虽然校园内部都还似模似样,但周围的环境就有点跟不上脚步了。刚进校的时候连大门前的公路都没有铺好,公车开不近校门,下了车还要走将近半个小时的路。没有可以逛的街,仅有的店面也只是供应些早点的推车和一间破旧不堪的网吧,还被某人戏称为废墟。只是后来慢慢的,公路铺好了,公车站挪到校门口,店面越来越多,西苑还开了条商业街,学校周围的地产也炒了起来,庭院小区一个接一个的往外直冒,各种语言培训学校也纷纷进驻,还开了几家大型超市,美发沙龙,摄影像馆,速度快的令人咂舌。
      招新是个比较新鲜的事情,每年军训的时候,每个社团组织就会占据有利地形进行宣传活动,吸引着新生的眼球,军训结束后便开始了正式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最有人气的是校广播台、学生会和青协,招新点前挤满了人,光是面试选拔就要花费两天的时间,场面火爆异常。一番忙碌下来,我和包子加入了法学院的天盾学社,花了40大洋,花花参加了扫舞盲,会费不明,丫丫和蜜儿成了外语学院英语角的成员,会员卡可以在放映英文影片的时候当门票用,红龙则进了院学生会,开始了小小干事的辛苦生活。
      大一下就混成了老油条,这个速度是我根本就没有想过的。早上的课不再早起去占位子,只要比老师早到一分钟就行,迟到、缺席也是屡见不鲜的了。之前惧怕老师点名,到后来可以理直气壮的帮人答到。人越多胆子越壮,想当初在特教上政经的时候,几个专业的两三百人的教室,老师点名都是挑着点的,于是经常一个寝室派一个代表去听课,运气好的坐一个下午都没事,运气不好的话要变着声音帮几个人应卯,不过老师也听不出来就是了。
      公共体育比较好玩,第一学期考的是排球颠球,篮球投篮和长跑,第二学期考太极剑和什么项目我忘记了。考篮球的时候是10球进一半算及格吧?不太记得具体的数字了。反正当时俺照着三井寿的样子在家让我弟给特训了一段时间(这小子球技训我足够了~)动作是流畅了不少,但是准头却时好时坏,跟振动波似的。于是就见着考试那天一群女生围在篮球架旁边看我投篮的时候叫着“好帅好帅!”,然后就是篮球很不给面子的砸着筐子弹个老远。好在后来运气不错,撇去某个三不挨的烂球之外,算是凑足了及格的数儿报了上去。事后想想,应该让我弟弟照阿神的方法训练俺的,那才叫一投一个准!
      咱们学院比较小,自从把广电和新闻的分出去另成立了个新闻与传播学院之后就更小了。但是却也赚到了一栋独立的办公楼,装备不错的实验室,专用的会议室,感觉颇良好。大二升级做了师姐,更是发现了大一的青涩可爱,有时候还犯点小迷糊。这一年依枫阁集体升迁,花花当上了班里的生活委员,红龙成了班团支书和学生会外联部长,后来又升了副会长,包子进了院刊天下杂志社当了个头儿,俺也进了学生会做了办公室主任兼了个杂志社策划部的头儿。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大三新一轮的换届改选,咱们正式的退居二线进入隐居。
      学年论文、毕业实习、考研、毕业论文,这四件事是接踵而来的,让人一点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对于我而言,四件事没一件是好事。学年论文因为我动作比较快,交稿比较早,所以改动N多N大,快要崩溃。毕业实习本来分到令人羡慕的检察院,可由于要准备考研而不得不放弃。毕业论文则是被批评成不具备议论文的精神,语言风格与严谨的科学态度不符,和优秀论文擦肩而过(用俺导师的话说就是立意不错,全毁在文风上了。)而考研,花费了我多少时间和精力啊!永远的痛!!
      过生日是难忘的。生日那天大吃大喝一顿当然不可少。花花、蜜儿和我总喜欢买些东西回来煮火锅,红龙请大家去了趟肯德基,包子的生日准少不了蛋糕。其实依枫阁里的厨具算是一应俱全的了。炒菜的锅,煮汤的盆,炒勺,汤匙,菜刀等等。自从学校外开始有麻辣烫卖,并被某蜜惊为美食之后,在寝室自给自足煮火锅的建议便得到了全寝室的一致同意,5楼于是常常飘荡着浓香,口福不浅。
      本来在我们楼下有个开水房,后来为了迎接检查给拆掉了,于是大家打水要比之前远了好多。当时正值盛夏,用水量暴长,跑那么远确实有些吃不消,思前想后终于灵光一闪,开始晒水。所谓晒水,就是用桶装水拎到有太阳的地方放上一个白天,当然桶口用塑料袋罩上防灰。这样晒上一天,桶里的水至少也有个七八十度,洗漱当然是没有问题咯。一桶水大概可以灌好几个开水瓶,又省事又省钱(俺们这里一瓶开水一毛五)楼下的院子里,楼顶的天台排满了晒水的桶,有勤快的人还跟着太阳挪,难不成要烧开水?一个夏天过去,好多原本粉红色的桶都晒成了白色。
      洗衣服3元一桶,办会员卡的话就两块五。经常看到她们把要洗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往桶里铺,就为那些被随手扔床上或是柜子里的干净衣服不值。唉,我果然无聊人想无聊事。澡堂洗澡本是两块五一次,后来换了新装备,刷卡计时了,搞得大家洗个澡像打仗一样的争分夺秒,刷卡速度整的跟翻书一样,还好有特别澡堂和校外的学生澡堂,不然很担心大家冬天会不会被冻僵。
      食堂也是校园文化之一。湖北高校流行几句话:学在华工,玩在武大,吃在同济,恋在华师。看来同济的视同口碑颇好。我们学校大概有六个食堂吧。但是名字是一年换一次,所以我至今都是用刚入学时听到的名字称呼它们。规模最大的是滨湖食堂,两层楼,因为是在学校的公寓区,所以菜色多,装饰豪华,二楼还承办会议工作餐,是食堂中最拿得出手的。排第二的是环湖公寓前的那个,因为离得太远,只去过一次,那里是混合校区,有三个学校的学生聚集,所以规模也很大,而且很新,是第一个用感应卡的食堂。除去这两个大食堂之外,再来就是公安学院的食堂了。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刚好在公安学院宿舍楼前面,虽然菜色不多,但是量足,容易吃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与公用公安学生有关?然后是位于13栋、4栋和蛋糕房旁边的七食堂、二食堂和一食堂了。这三个食堂的规模,菜色和价格都差不多,不过二食堂的二楼开了家桥楼平价饭馆,吸引了不少的师生,而一食堂也彻底的花了血本装修了一番,格调提高了不少,七食堂就显得劣势了许多。紧挨着七食堂的是清真食堂,咱学校还是有不少新疆学生的。但是那个食堂规模太小,感觉跟肯德基的外卖店似的,气氛也诡异,汉族的学生进去了都被当成外星人似的受注目礼,语言也不怎么通,菜色也看不懂(不过味道还行,就是不知道吃的是什么,汗)俺和包子去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敢去了。还有个不算食堂的地儿,就是滨湖食堂旁边的那个,名字我给忘了。公寓旁边的配置就是比宿舍周围的强,那个地方盖饭、小炒、海鲜饭、煲之类的应有尽有,而我们这边是过了两年西苑开发了小吃一条街之后才享受到这种待遇。
      北苑的大排档是大一时我们经常去光顾的地方,因为可以稍微改善下生活,而且价格便宜量又足(怎么像某句广告来着?)后来冬天来临,又引得我们爱上了麻辣烫,还是在寝室里自己开伙,这个之前说到了。再后来北苑市场改造,大排档搬到了南苑,于是我们很顺应潮流的转战南苑,在西苑小吃一条街形成、商业街建成之后,新的繁华带又把我们带到了那边。可以说,在学校的四年我们见证了从拓荒到繁荣的历史。
      衣食住行,差不多也就这么些个琐碎事情了,罗罗嗦嗦了一大堆,应该也都讲到了吧,还有啥漏掉的麻烦各位同学提醒一下哈,感激不尽。

  • 作者有话要说:  5.12大地震,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四川灾区人民~~四川人要雄起啊~~全国人民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