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四章 ...

  •   光阴易过,一年半的时间转瞬即逝。早在一年前,胡夫子和刘夫子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商量一番,选了五位学生参加这一年的童生试。

      两位夫子的本意是让这几人试一试,过与不过都不甚要紧,毕竟他们学习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如果刚好出的题是他们所没有学到的,那便没有考过的指望。若是有幸出了已教过的知识,他们还是有很大希望考过的,毕竟这五位学生都是镇山村学堂里算是最为拔尖的几人。

      当然,两位夫子也并没有报很大希望,考试不但需要能力,运气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五名学生分别是李开阳、李多米、周端福、周雨辰、刘超。这周雨辰是周端福的小叔叔,比他大个两岁半。因是老来得子,很得周端福爷爷奶奶的喜爱,所以得以送来上学。而刘超原本是在隔壁村程家私塾上的学,也在一年前到镇山学堂念书了。

      现今已是正月十二,县官已公布了下个月的县试时间。下午放学后,李开阳回到家中,告知杨氏他考试的时间。

      晚饭时,李开阳踌躇道:“娘,因我要参加考试,老师已替我们请了他相熟的廪生帮我们五人作保,我们每个人得出一两银子给那位廪生。”

      “嗯,娘知道了,睡前再取来给你。”杨氏现在手头也算有些宽裕了,这一两银子还是轻易可以拿出的。这一两年温芸虽然不在再帮忙做针线换钱,但是杨氏在温芸的指导下也早出师了。于是接连积累下了十六两左右的银子,现在也一直在接针线活。所以现如今还算够李开阳考童生试用。

      在杨氏整理饭桌的时候,温芸取了考篮过来,“这篮子你娘已叫人上了漆,你试试趁不趁手?”将篮子递给李开阳,这考篮是在刘木匠家做的,之后又请人上了漆,不久就要派上用场了。

      李开阳拿在手里晃了晃,“感觉还不错,不显沉。”

      第二日,李开阳五人就在胡夫子的带领下到县署礼房报考。主要是填写亲供、互结、具结。

      履历上写明本身姓名、年岁、籍贯、体格等,还要写上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的存殁履历。

      互结是考试的五人填写互结保单,若是有一人作弊可是五人连坐的。具结是请了本县的廪生作保,主要是保这五名学生不冒籍、不假名、身家清白等。如果考生中有作弊者,作保人也会受到牵连,所以一般这些廪生只为相熟的人作保。

      因镇山村离县里不算远,李开阳五人并没有早早往县里赶,况且刘夫子已提前托了他县城里的远房亲戚帮忙,空个地方给李开阳几人落脚。

      正月二十那天清早,李开阳、李多米、周端福、周雨辰、刘超五人由家人送至村口,一同坐上合租的牛车上,带上考篮、书籍以及装茶水用的竹筒等等,悠悠地向县城出发了。

      赶牛的刘老轻挥了手上的鞭子,牛缓缓前行。巳时中,一行人到达了城门口。之后按着刘夫子所描述的线路,找到了城东梯口巷的冯府。

      刘老将几人放在了冯府门口不远处,赶车费出发前已付了,但是刘超还是取了几钱银子递与刘老,“辛苦刘老了,这点小钱您拿着买茶吃吧。”

      刘老笑笑,接过银子,“那我就不客气了。老头子在这里祝几位日后高中!”

      刘超几人同道:“借刘老吉言。”随后,刘超取出刘夫子的贴子,交与冯府的看门人。禀报后,几人被请至客厅。不多时,冯府的主人冯老爷出来接待。

      刘超几人同冯老爷行了礼,冯老爷也回了礼,然后一道坐下。冯老爷吩咐下人斟茶与客人吃后,连忙向刘超几人道:“想必你们便是刘兄所言的几位小友了。”原来冯老爷是有秀才功名在身的,故称刘超这几位还未进学的读书人一声 “小友”。

      因着他们五人中刘超最为年长,与冯老爷的交谈大多由他来作答。寒暄过后,冯老爷让家下人领他们到客房歇息,也是他们之后要住的地方。

      之后的几天,刘超他们在冯府下人的带领下,采买好考试所需物品后就都留在府里埋头复习功课。中途刘超遇到难题疑惑,问了李开阳几人均没能答上,弄得刘超心里像猫抓似的,难受极了。

      刘超苦恼了一阵,心里暗想:冯老爷就是秀才呀,他肯定是有才学,何不找他解解惑?于是他唤来了冯府的下人,烦他帮忙去询问冯老爷是否在府中,他有学业上的难题请教冯老爷。

      不到一刻钟下人来回话道:“巧得很,这天老爷在府上。往日这时段的话,老爷通常不在府里的。”然后指路:“老爷请刘公子到书房去,现下请随我这边来。”

      刘超道:“劳烦了。”然后稳步跟着冯府的下人走。从客房经过了一条林下小道,到了一个花园,园里隐隐传来了女子的笑声。刘超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几个小姑娘在园子边织布边欢笑。渐渐地近了一点,只听其中一位妙龄女子笑道:“亏得我想出这个点子,若是闷在房子里织布,那得多冻啊。把织布机搬到这里来不是妙极了嘛,阳光高照,就是再冷的天也给去了几分寒气,心情也畅快许多。”这位女子周遭的几人异口同声道:“小姐英明。”

      刘超心里暗想:那几人口中的小姐想必就是冯老爷家的千金了。突然那位小姐发现有旁的男子在不远处,打一眼便知不是府上的下人,手里还拿着书,想必就是父亲前几日口中所说的来家借住的读书人了。看到他也望向这边,小姐连忙顺手扯了已经织好的布挡住自己一并侧了身子。

      这时刘超也反应过来是自己唐突了,大家的小姐想必比乡下的姑娘多了层忌讳。身边的下人惊觉自己一时疏忽,未曾想到操这近道就正巧碰上了小姐,唯恐被老爷责骂,连忙拖着刘超快步离开。

      冯小姐的贴身丫环珠翠见已没了男子的踪影,扯开小姐遮挡用的布:“小姐,那登徒子已经走开了。”因为刘超不但不及时回避,还看向冯小姐这边,所以他已被珠翠认定为是登徒子了。

      冯小姐羞道:“休要胡说。定是阿达偷懒带客人走近道才经过这里的。”阿达便是带刘超去书房的下人了。

      “那客人就是登徒子,见到我们不但不回避,还偷看我们。”小翠气恼道。

      “好啦好啦,想必他也是无意的。再说还有你们这许多人在,传不出什么闲话的。”冯小姐话头一转,“我们还是织布要紧,再过不久就没这么暖和了,初春的阳光午后就会弱许多,我们得抓紧干活了。”

      花园这边恢复到之前的样子,该说说该笑笑。

      刘超总算也在到达冯老爷书房前收拾好了心态,进到书房,行了礼便坐在冯老爷指示的位置,将困扰了许久的难题同冯老爷请教。好在冯老爷秀才的名头没有白说,果然仔细琢磨了会儿便解答出来。在冯老爷的讲解下,刘超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心头顿时松了不少。

      随后冯老爷又和刘超探讨了下学业上的问题,不知不觉之间过得飞快。

      门外传来下人的声音:“老爷,夫人唤您去吃晚饭,也一同邀了暂住的几位客人,酒菜已经备好。”

      “我知道了。”冯老爷应道,转头对刘超说:“刘小友也一同顺道去了吧,另外几位想必也已动身了。”

      “是。”

      县试的时间是从二月初二开始,共连考五场,每场隔天进行。

      二月初二那日黎明前,刘超几人一齐到了考场外。入场前,会有搜子搜查考生全身,以防夹带纸抄、书籍进场。随后县官点名,对应考生就带上考篮、考凳等物入场。

      之后便是唱保。考生点名后到中厅大堂接卷,随后高声唱某某廪生保,这时廪生确认后便会应声。如果作保廪生对考生有疑时,立即就会有县官来查察或者扣考。那大堂上的刑枷就是为此而设的。

      第一场为正场,要求考生写一篇八股文和一首诗。录取较宽松,只要文字通顺即可录取。第二场形式与第一场相同,这次将文笔不好的淘汰。第三场则要求写一篇赋、一首诗,或者各写一篇对策和论文。第五场则主要进行口试,称连复,要求学生讲解几段儒家经典。

      接连几场考试,刘超几人已是累得慌。出了考场,回到冯府便呼呼大睡了一通。

      等他们几人睡足醒来,冯府夫人早已唤人备好了饭菜。看他们饭桌上吃得欢,冯老爷便没有问他们关于先考的事,怕扫了兴。

      饭后,冯老爷问:“这几日县考,几位小友可是累极了吧?”

      刘超几人连连答:“还好还好。”

      随后周雨辰愁眉道:“怕只怕这几日的辛苦要白费了,恨不能早几年上学,肚里也能装得多些货。”

      冯老爷见状,安抚道:“有没有白费,过几日便能见分晓,眼下还是安心等消息。况且你们也无需担心,童生试里头,除了院试比较难,县试和府试还是比较容易通过的。”

      “冯老爷说得极是。”

      之后冯老爷邀刘超几人在府中留宿到考试结果出来,刘超五人想着不必来回折腾,便也留了下来。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第十四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