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第二难 ...

  •   薛若怀在泰安县还是很有威望的,自从他站出来辟谣后,书院总算是招够了学生,不过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些学生几乎没人交学费。

      不是说书院可以勤工俭学吗?可以毕业后再交钱吗?那干嘛现在就收钱,不是想骗钱吧。

      看着众人怀疑的目光,李永明有些火大,只是问一句愿不愿意现在交钱罢了,有必要这么害怕,又没人说一定要你交。

      强压下火气,李永明让登记的人直接免去收钱那一项,赶快安排学生入住就行。

      在李永明火气还没消的时候居然有人撞他枪口上了,因为书院里很多学生都没交钱,那些交钱上学的人就有一种自豪感,经常欺负其他人,并且在他们心里,他们是交了钱的,所以书院应该无条件的偏袒他们,平时在书院根本不守那些纪律。

      对于这群人,李永明的态度是,不想学滚蛋,学费全退,他可还记得青云书院的教训呢,李永明绝不愿意因为一群纨绔让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

      因为李永明的态度强硬,那些人大部分都老实了,至少表面看是这样,也有几个退学的,第二天就有几个学生家长找上门。

      “李院长,叫你一声院长你也别放自己是个人物,要不是因为薛县令发话,谁愿意进你个破书院,我儿子可是花了钱进来的,你怎能让他和那些穷鬼一起学习,今日你得给我一个说法。”

      李永明看他们来者不善,口气有些不好,“你们的孩子我的书院是不收的,钱已经退回去了,你们不是也不想在我这里就读吗?那就刚刚好,我们两不相欠,有什么好说的。”

      “我们不想读是我们的事,但你将我儿子赶出来就是不给我面子了,在这个地界还没人敢这么撂老子的面子呢。”

      “废话少说,你到底想怎样?”

      “要么,你跪着求我儿子回去,要么就留下你的两条腿。”

      “哼,我一样也不选呢。”

      “那可由不得你了,兄弟们上…”

      李永明携暗卫一二三四用拳头教了这群人怎么做人,同时也靠着蛮横的武力威慑了众人,他算是明白了,对这群不讲理的人拳头就是道理。

      晚上,薛若怀又在自饮,在心里思索,“没想到这李永明还是个高手呢,他身边的那些人也不知是什么来路,看来想要弄倒他还要仔细斟酌才行,最重要的是我不能暴露了,我将来是必定要登堂拜相,我吃了这么多苦,与那些愚民相交,可不能功亏一篑,还是要让别人和李永明斗才行。

      也不知那李永明为何如此命大,连冷美人都叫他给解了,这冷美人可是我们薛家独有的秘药,他到底是如何解的呢,莫非还有别人知道冷美人的效果,不可能,肯定只是巧合用其他方法解了毒吧。”

      最近诸事不顺,李永明强压下火气,当初他选择发展教育,不就是因为太多的百姓思想太愚昧吗?越是贫穷,人们越是目光短浅,因为太执着于眼前的小利,人们生活的更加清苦,来到这里,李永明见到了太多的无理取闹,不是因为别人本性如此,而是他们根本不懂礼。

      当初李永明已经说了,靠勤工俭学可以不花钱就能读书,但那只是为了部分家里实在苦难的人家行的一些方便,却不是给人占便宜来的,但现在不让他们占这个便宜也不成了。

      但李永明还是没想到人能不要脸到什么程度,他费尽心思找了大量适合外包的工作,准备给那些学生的家人做,可人家还不愿意了,让孩子去读书家里已经少了一个劳动力了,哪还能占用家里的劳动力,要他们做工也可以,得付工钱才行。

      李永明那个火大,他找的工作基本都是一些女人的缝补工作,根本不占家里的壮劳力,而且他也不是不给钱,只是工钱会扣掉一部分,正常情况下她们一人一天能轻松挣二十文钱,但交到她们手里的只有十文,当然家里上学的孩子不止一个那就得另算了。

      而且扣掉的十文还有八文钱是会给学生换成饭票的,学校里的饭菜八文一天勉强可以吃饱,因为缺油的缘故,这里的人一天可以吃两斤的糙米的,像这些正在长身体的小伙子吃的更多,可以说学校的食堂最便宜的饭菜是完全不赚钱的,李永明还要赔些蔬菜柴火钱进去,那些给富裕人家的孩子提供的小炒什么的勉强能收回些本钱。

      但现在,学生家人不愿意做工,那些孩子也是一扔但书院就不管了,反正李永明不能饿着他们,当初李永明说不花钱他们才将孩子送来的。

      对着这群人李永明也没有办法,虽然也有给学生本人的工作,但那基本上是抄书之类的,那些才上学的新生明显做不了,没办法,李永明只能先养着他们。

      还有那些缝补的事,都是李永明好不容易找到的,他先是将其他几个学院准备的工作暂时移交到泰安,又和几大布庄合作卖成衣,劝服各大商家让他们店铺的伙计统一着装等等,从别处移来的工作倒好办,但那些和别的商家商议的事却不能反悔。

      现在李永明手上有一大批工作没人干,他又不愿意在付钱请那些学生家人做,李永明对信誉看得极重,对那些害他险些失信于人的泰安县民完全没有好感,他当初怎么选了这么个地方建书院啊,有时候他真想现在就撂挑子不干了。

      但这些也就在心里想想罢了,他办书院不就是要让这些人懂礼吗?这些问题都是要解决的。

      后来还是一个负责看门的大爷替李永明解决了这个问题,大爷是本地人,很早就被李永明请来看大门了,这些日子李永明的所做所为他都看在眼里,心里对李永明很是敬重。

      这些日子看李永明浑身低气压,大爷出于关心就问李永明出了什么事?反正也不是什么不可说的事,李永明就告诉他了。

      大爷反倒对李永明有些不解了,在他们这里,女人尤其是老人根本就挣不到钱,哪怕有那些大户人家替他们的伙计下人做衣裳的活,那中间的介绍人要抽成的,每天能到她们手上的有个十文钱就不错了,因为这种活少,所以大家都是抢着做的,像李永明这种中间一分钱不捞的介绍人可就难得了,也因为如此,大爷对李永明又多了一份好感,不过虽然大爷知道李永明学问好,到现在看来脑子却不行啊。

      “李院长,你只管跟他们说,请他们做衣裳,一天十文钱的工钱,保管大家都抢着做哩。”

      李永明一愣,他没想到一天十文钱的活也有人干,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到了福来县李家村,那里要比泰安富裕一点,就当初他建房子给工人的工钱一天就五十文,如果有些轻省活计是给老人活女人的,不包吃住那一天至少也得给三十文的,在李永明看来,这工资已经很低了,所以在外面的时候,他请人做事的工钱都是按这个标准来的。

      现在想想,他说不定被人当冤大头了呢,怪不得当初泰安百姓那么抵制他,书院要请人做事的时候大家也都不拒绝呢。

      李永明不觉得自己亏了,毕竟除了泰安,其他几个建书院的县生活水平都是个福来县差不多的,府城的生活水准可能还要高一些,所以他也就在泰安亏了一点了。

      但他现在想到的却不是自己亏了,而是泰安百姓真的很苦,要知道他走过真的多地方,各地的粮食价格都差不多,可能安宁府外各地粮食价格有差异,但安宁府内粮价还是稳定的。

      不过安宁府气候事宜,各地粮食产量都不错,基本上务农的人家粮食都有盈余,很多人还希望粮食价格高一些他们能多卖点钱呢,但这些人里不包括泰安县的百姓,泰安县很大,但这里的土地都是盐碱地,产粮低,所以泰安县大部分人家每年都是要买一些粮食的。

      既然泰安县的粮食产量不好,那这里的人自然不能靠天地生活了,那他们怎么办呢?这里的青壮年都会出去给人家做工,走上四五天跑到邻县甚至邻县的邻县去找活干,就为了给家人挣些买米钱。

      而且去外地干活辛苦,不是壮劳力坚持不下来,这里的人为了让家里的壮劳力多一些,只能拼命生孩子,却不知,这人口越多,负担越大。

      这些都是李永明从看门大爷哪里了解到的,知道的越多,对着泰安县这一群死要钱的百姓他就一点也讨厌不起来了,反而在心里想着,他要怎样才能帮到这里的人。

      说起来书院两千多个学生(泰安招的人少,成年人都要到外地做工,成人班的人就更少了),一天的伙食费也就二十两银子,他先供个一两年的负担也不大,等他想办法让这里人生活好起来了,大家也不会在这么斤斤计较了。

      根据大爷所说的,李永明放出风声,请人做一些针线活,在家就能干,每天十文钱,做的多还能加,承恩书院的学生家人优先可做,每家可出一人。

      果然大批闻风而动的妇女们都上门领事了,李永明为了方面特意在书院附近建了一个事务处,里面存放了大量的布匹什么的,如果有学生家人来了,到书院求证过后便可以得到一枚防伪木牌,以后可以凭牌领工,为了照顾到更多的人,每个木牌每月可以领到的活是有限的。

      李永明想的很好,以为这么多活应该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了,谁知道才过了三天,管仓库的就来报告说布匹分完了,李永明奇怪,他算过的,现在来领工的人家有六百多户,就算每户人家将一个月的活计一次性领了,那也还是有剩余的,再加上下一批布料已经在路上了,所以李永明也不担心。

      这么一想里面肯定有猫腻,李永明先去庄明那里,能去领工的木牌都是由庄明分发的,上面都有记录,绝没有哪个学生家大了两个的,李永明一共做了一千块做了特殊记号的木牌,庄明每次发牌都会在上面写上学生的名字班级,他记性好,有人家里有第二个人来领牌他都会拒绝的,现在牌子也确实还剩三百三十多个呢。

      此外,领布料的时候也是要做记录的,发放布料的人是李永明在当地请的一个会写字的人,李永明拿两份记录对此,就发现上面有很多人领了不止一次,李永明特意让庄明发放木牌的时候在上面写上编号,在记录的时候按编号顺序制成表哥就不会出错了,因为繁体字的编号难写,他本来打算将阿拉伯数字弄出来,但后来经过庄先生指点,李永明才知道在这里也有简便的计数法的,大概就是一竖代表一,一横代表五,这样,只要分出个十百千的位数,记起来也挺容易的。

      因为仓库负责派活的人是要长久做下去的,李永明就在当地请了一个老童生负责记录,另有两个人负责计件和搬运。

      泰安县不比福来县,读书人少,哪怕是一个童生也比福来县的秀才精贵,李永明请来的这老童生平时被人捧惯了,根本就不听李永明的,他认为李永明教他记账的方法不好,来一个你就记一个呗,还查什么编号啊,但老童生的记忆力不比庄明,有人拿同一块牌子来几次他也照样记。

      这些也就罢了,只要有人拿上一坛酒求上门,哪怕没有牌子他也照记不误,李永明看着上面张三李四王五这种一看就是杜撰的名字,简直气的肝疼。

      为了消除影响,李永明当即下令,那些领过不止一次的人家,领了几次接下来几个月都不能再领了,因为老童生记的时候没有写编号,为了统计出到底有哪些人领重了,李永明他们可是费了不少功夫。

      至于那些冒名的,李永明已经做好准备可能追不回来了,人家说不定就是为了骗布的,李永明直接将那老童生开除,一分钱没给,那老童生被扔出去的时候还在破口大骂。

      两个负责搬运的伙计被李永明吓到了,战战兢兢的吐露他们曾让自己的亲戚来领过,明天就还回来,还有,那老童生还给两个中间赚差价的人批了布。

      虽然说一个人一天能做二十文钱得工,但李永明派任务的时候每月限额的工作总是有多的,家里人帮一把的话一天差不多可得十五文吧,所以这中间还是有差价可以赚的,别小看这五文钱,如果领十份工的话一天就五十文了,不少了。

      李永明想着既然不是骗布料的就行了,这个月就算了,一家家的追回也麻烦,他可不想和这里的女人吵架,就是他数据库里的经典骂人语句有几个T,但别人听不懂他也没辙。总不能学她们说那些个污言秽语吧。

      可是就算李永明不追究了,这事儿还是没完,那些人当初领工的时候都是给老童生送过礼的,现在不给他们工做了,那礼钱可得还回来,没办法,李永明又赔了礼钱给他们,这样算的话,虽然李永明没有给那老童生工钱,但其实他收的礼钱加起来比工钱多多了啊。

      好不容易第二批布也来了,为了支持李永明工作,张宇轩和司马少覃他们都给李永明下了大批订单,几乎给他们的伙计一人买了一套衣服,司马少覃还提出可以请人种调料,现在李永明暂时不用愁给学生家人的活计了,谁知他的心还没放松下来,又有事了。

      事情的起因是书院里几个学生都穿了新衣服到学校,李永明看到有两人身上的衣服眼熟,那布料是他自己亲自在府城买的,是打算这一季给书院的先生们做衣服的,算是给先生们的福利,因为是给先生们穿的,那布料他特意挑好的,这种放在泰安县算是贵的,因为没人买当地的布店也不会进这种布的。

      就在之前,他将给先生们做衣服的任务也包给了学生家长,因为是给读书人穿的,他还特意强调了一下要做成长衫呢,考虑到裁剪方面的一些损失,布料肯定是要多给一点的,但多出来的大多是剪出来的碎布,做双鞋子还凑合,做出衣服可不够,看那两个学生身上的衣服,虽有拼接,但绝不是碎布连起来的样子。

      李永明担心是自己误会了,还特意去查了那两个学生的身份,那两人都是家境贫寒的,一般是舍不得买那种贵重布料的,而那两个学生的家人也刚好领了给书院先生做成衣的那份工。

      凭借教育工作者的节操,李永明才忍住不发火。

      李永明去仓库查看收回来的成衣,那些家里人多的衣服早就交上来了,一件件的用标尺量,这时候做衣服都是要给标尺的,一般是一定长度的稻草或棕叶,李永明量了十几件,发现每一件都少了那么几毫米一厘米的,差别不大,那两个搬运工在检验的时候也没深究就算合格了。

      至于给书院先生们做的长衫,那更是每件都少了三四厘米,腰部因为系腰带的原因,里面要多留一点,结果那部分也被扣了,只能保证系上腰带不会露出皮肤。

      李永明虽然生气,但也知道生气没用,他只能立下规矩,每个人领布料的时候都要称重,还回来的衣服包括碎布一起称,减重不得达到百分之三。

      原本李永明是打算将那些碎布什么的就给了她们,但现在看来确是不可取的,不过碎布什么的他要了也没用,要不请人做成鞋子卖了吧,李永明想的很好,结果等下次有人还布的时候哪有碎布,分明是线渣,难为他们剪的这么细了。

      也许是来这个物资匮乏的世界呆久了,李永明有点看不过这些浪费行为,只能改成碎布可以纳成鞋底或其他成品参与称重,每双鞋底可额外拿十文钱,其他成品价格适情况而定。

      因为泰安县克扣布料的行为,李永明担心其他分院也会有这种事发生,于是写信给各个分院院长,让他们调查一下。

      还好的是,其他地方原来也有部分人家会做这种事,但也许是他们的孩子在书院学了两个月懂礼了,最近几乎是没人会干这种事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4章 第二难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