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0、第九十章 ...


  •   过了几天,朱家福从老家里回来了。
      本来孔耀庸对照相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可是朱家福对摄影特别的爱好,像着了迷一样,对照相机爱不释手,非常的喜欢这门技术。
      朱家福有一台“海鸥”牌的照相机,像个方墩墩,在镜头的上面有个“M”形的飞翔的海鸥,两边写着“海”“鸥”两个草书字。为了爱好照相,在这上面朱家福也花了不少自己的钱,买胶卷买电池要花钱,冲洗相片要花钱。朱家福也结交了一些照相馆的专业人士和技术人员,学到了不少的摄影技术,照相水平大有长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头两天,朱家福还到兰原县的两个照相馆去了,他跟着朱家福一齐去了。
      朱家福背着照相机,在路上走着,回头对他盯着说道:“我们今天先去找朱孔潮,他在兰原县照相馆。我和他关系特别好,我们两个都爱好照相,通过照相认识的,我经常到他照相馆去,他也老到我这里来。”
      “朱孔潮是那里人?”他边走边笑着问朱家福道。
      “孔潮是阜河公社的人。也是年轻人,岁数和你差不多吧,也就二十岁左右。”朱家福边走边对他回答道。
      他跟着朱家福一前一后的走着,出了农业局的大门,直接穿过大街,到了对面兰原县政府的大门口,向左拐,往北沿着人行道直,有一排平房,是一排门市部,上面写着兰原县糖酒副食商场。过了这个县糖酒副食商场,就到了一个照相馆,窗厨的玻璃后面,粘贴着各种黑白的人物相片,有单人的,也有几个人合影的,还有单位集体合影留念,有小尺寸的,也有大幅的相片,人物的后面有各种场景。
      这个照相馆的门头顶上,悬挂着一个白底黑字的招牌,上面写着正楷字,是“兰原县照相馆”几个字。这个照相馆也是平顶房,砖木结构,门窗的木头上都涂着鲜黄色的油漆。
      “这是县照相馆,是全兰原县第一家照相馆,也是最早的一家照相馆,头几年还是全县唯一的一个照相馆。”朱家福边走着边对他介绍着这家照相馆。
      “这就是孔潮的照相馆吗?”他边走边问朱家福道。
      “这不是孔潮的照相馆,但这是他姐夫的照相馆,他另外单干了,又自各儿开了一家私人的照相馆。孔潮原先就是在这里,跟着他姐夫干,学成了就自己另起锅炉开铺子了。他姐夫我们也认识,关系也不错的,我们进去喧一阵再说。”朱家福对他笑着边走边说道。
      话说着就到了这家照相馆的门口,门上挂着一个天蓝色的门帘,门帘中间从上到下印着四个白字,是“兰原县照相馆”,朱家福揭起门帘,进了这个照相馆,他跟在后面,掀起布帘也跟着进去了。
      这个照相是个通两间的大房子,现在被改造成了三块。进门这半间是开票和取相片的地方。里半间在个小门上挂着黑布门帘,这是洗相间的暗室,也叫工作间了。这里就占了整个照相馆三分之一的面积。
      “家福你来了吗,最近还忙不忙啊?”照相馆的主人是个很高大结实的中年男人,大约有三十岁左右,短风头,长方大脸,脸色的皮肤黑红,满脸坑洼不来,穿着斩新而时髦的衣服,脖颈上挂着一架相机吊在了胸前,看见他和朱家福进了,就看着他们两,微笑着走过来问候道,算是迎接他们到来打了个招呼。
      “还是老样子,不太忙。这是我们站新来的小孔。你近来生意可好?”朱家福笑着向照相馆主人说道,一是回答问题,二是介绍他,三是问他生意怎么样。
      照相馆的主人送走了刚照完相的一个人。接着又进来一个前几天照过相的人来取相片,便找出来一个纸袋交给来人,来人倒出来里面的相片和底板看了,没有说什么就原装进去拿着走了,说明最少也应该是对相片的效果比较满意的。
      “凑合,能挣个工资吧。” 照相馆的主人微笑着回答道。
      “我和小孔参观学习一下你的操作间。”朱家福也是惯了人,有些嘻皮笑脸的对照相馆的主人说道。
      “行,看吧。”照相馆的主人对他和朱家福回答道。
      “不是我想看,我看得多了,而是我们小孔他想看,没有见过暗室里怎么洗相的。”朱家福看照相馆的主人有些被动和不情愿的意思,就连忙皮笑肉不笑的解释着说道。
      天下三百六十行,那一行里都有自己的窍门儿,也就是这一行的秘诀了,说好听一些就叫这一行的专业技术。这些一般都是非常保密的,轻意不会外泄和对别人传授的。如果徒弟学会了技术就会另起锅灶,与师傅分家,不但带走了技术,更重要的是拉走了客源,拿走了市场。照相馆的主人当然不会让别人看他的洗相暗室,怕其他人会学走自己的技术,俗话说说得好,教会了徒弟就会饿死师傅的。
      照相馆的主人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心知肚明,但同时也清楚,他们两个是单位上班的国家干部,不会偷学他的照相技术在这里开照相馆的,所以没有什么“教会徒弟会饿死师傅”的顾虑,就愿意领他们两个看。
      照相馆的主人揭帘推开暗室的门说:“你们两个请进。”
      朱家福和他鱼贯而入,洗相间的灯是开着的,红色的灯,前后左右,还有顶上五面都拉上了红色的布帘,高高挂着的两道绳索上,用夹子卡在绳索上,悬挂着一条条长短和宽窄不一样的黑色的胶片,两边的桌子上放着长条的方盘,里面有配好的液体,是冲洗相片的药水,药水里面泡着许多剪成方块的相片。方盘处的桌子上放着一些大大小小的瓶子,就配制冲洗相片的药水用的几种化学药品了。
      只能看不能动,也不敢用手去摸,他知道的,听朱家福说,照相的人最忌讳这一点了,因为那样会破坏了冲洗相片的效果的。
      他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原来照相,尤其是冲洗相片这样很神秘的一件事,才是这样做的,他以前怎么也想不通人的像怎么会一成不变的就能照到相片上去,那样逼真,那样的维俏维妙,那样的一丝一毫都不差。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在摄影上是个外行,一巧不通,好奇心特别强,感觉很新鲜,看见了非常的激动。而朱家福就不同了,他酷爱照相,舍得在这上面花精力,花钱财,痴心不改。今天是难得学习的机会,实打实的照相技术,比书本上来的直接和容易看到,容易弄懂。朱家福早就在那里仔细的观察,猜测,琢磨,对暗室的布置要求,冲洗器具的情况,用那几种化学药品,冲洗药水怎么配制,什么药品加多少,如何的调配,胶片怎么冲洗,泡多长时间,晒晾多少时间等,暗暗在心里分析研究相片冲洗的技术要领。
      朱家福边看边笑嘻嘻的问着各种问题,这是什么药水,那个是怎么调配的,相片泡多少时间,晾多长时装等,询问的特别详细,好像一个问题也不让遗漏下来一样。照相馆的主人基本上是有问必答,但回答的很简练,也很被动。
      在暗室里他和朱家福看了一圈儿,问了不少问题,都是朱家福在问,他本来就不懂,只是在边看边听着而亦。
      看完了,问完了,他和朱家福要走了,照相馆的主人把他们两个送出了照相馆的门就又进了照相馆,又去忙生意了,刚才就有两个人进去了这个照相馆。
      “现在上那里去?回单位吗?”他看这照相馆的主人进去了,就在那里看着同样站着不动的朱家福问题。
      “时间还早,反正今天咱们两个也没有什么事,我们到孔潮的照相馆去浪一圈。”朱家福笑着看着他回答道。
      他跟在朱家福后面,继续沿着铺面前的人街道,向大街的北面前进。走过一家县乡镇企业局商场,过了一家农业银行的营业室,再过了县药材公司的门市部,上去就到了县食品公司的大院。
      在县药材公司和食品公司之间的一排平房中间,有一个门头顶上面,挂着一个招牌,白底上面写着“海鸥照相馆”四个黑色大字,玻璃橱窗里也张贴着许多做广告的相片,有许多相片里的景象和人物都上了色彩,门窗木头上的油漆是紫红色的,也是天蓝色的门帘,上面印得却是一个圆圈下面是大海三道波纹线,上面是一只“M”形飞翔的海鸥。从外面看这个照相馆跟县照相馆的规模差不多。
      说话间,他和朱家福就已走了这家照相馆的大门前,进到照相馆里,有个照相师傅正在给两个年轻人拍结婚照,打灯光,指挥着怎么拿花束,如何摆动作,做造型,脸上带什么表情,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进去了也没有看见。
      “孔潮,忙得很呀。”朱家福向这个照相馆的师傅笑着打招呼。他和朱家福站在三角架支起来的相机后面看着。
      “是家福啊,你怎么有时间过来转。”朱孔潮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低着头,转身侧脸看着他和朱家福说道。
      “那有你老板忙,生意好得很呀。”朱家福带着一脸的坏笑,看着朱孔潮说道。
      “那边有凳子,你们两个先坐一会,我马上就忙完了。”朱孔潮忙碌着给一对要结婚的青年人照相,边指着旁边的一个长条板凳说道,边回过头去忙乎了。
      他坐到那个长条板凳上的半边,朱家福则没有走过来坐,而是到后面挂着黑色门帘的洗相室里去了。等一会,从里面出来时,手里拿着一本不厚的32开的书,走过来坐到他坐着的长条板凳的另一边,翻开这本书,连续看了几页后,合上书,抬头看着忙得不可开交的朱孔潮说道:“孔潮,你这本书我拿过去看一下。”
      “什么书?我看一下。”他伸手要朱家福手里拿着的那本书,朱家福没有说什么,就顺手递给了他。
      “行,那去看吧。我已看过好几遍了。看完了记得给我拿回来,我时乎还要用里。”朱孔潮又忙着给刚刚进来的两个人照个人一寸相,头也没有回的说道。
      他接过这本书看时,书皮上写的名字是《摄影知识入门》。
      “孔潮,你忙吧,我们回去了。”朱家福起身对朱孔潮说道。他也从坐着的长条板凳上站了起来,把书交还给了朱家福。
      “等照完了暄一会呀?”朱孔潮边忙着照相边问朱家福道。
      “你先忙吧,等那一天我们再喧。我们走了。”他跟着朱家福往门外走。
      “你们走,那一天我过来找你们浪门。”朱孔潮边忙边说。
      “行啊。”我先出也门,朱家福说着也出也门。
      回来的路上,朱家福对他说道:“孔潮是县照相馆那个老板的小舅子,原来他跟着姐夫在县照相馆帮忙,两个人不知道为什么事儿,也许是钱财方面的事吧,就产生了些矛盾,反正做不到一块儿了,后来他就自己在这里开照相馆自己干了。”
      走到县政府大院的门口,朱家福好像忘了这时该过大街了,对面就是他们农业局和站上了,竟然继续沿着铺面前的人行道往南走。
      “不回单位了吗?还到那里去呀?”他停下脚步,迟疑的看着继续往下走的朱家福问道,不要超过了多走弯路,及时提醒一下才对。
      “我知道,现在我们到县新华书店买本书去。”朱家福也站住了回头对他解释着回答道。
      县城里的人和车都不多,很快就穿过了县邮政局的丁字路口继续往南走,过了县教育局的大院,再过了县卫生局家属院就是城关镇派出所临街开的一个大门洞,南面是县文化局大院,再往南就是新华书店,南面连着县文化馆的平房大院。
      这个县新华书店是一长排的平顶房,房顶上面的水泥长墙,与平顶房一样长,有一米多高,上面写着四个鲜红的大字,是“新华书店”四个草书体浮雕油漆字。
      他跟着朱家福进了这个县城唯一的书店。里面还不小,是个四方形的大商场,除了四周的铺面,中间也摆上了一个小四方形的铺面。有各种图书,他和朱家福从门口的卖中堂、对联、字画的柜台,转到了科技图书的柜台前停下。
      “服务员,有没有摄影方面的书,给我拿出来看看?” 朱家福对柜台里面的一个女营业员说道。
      “有,你等着我给你取。”这个女营业员转身从书架上取下来三本书,放到他和朱家福站着的柜台上面。
      朱家福先后拿着这三本书,打开,翻了几页,看了看,拿着其中的一本,我侧眼看了一下,封面上写着《摄影知识问答》。
      “就要这一本。多少钱?”朱家福边问边翻过这本书的封底,就放回到柜台上。
      这个女营业员把其它两本放回到书架还来的位置,拿起来这本书,也看了这本书封底的价格说道:“这本书是3块钱。”从柜台下面盖了个圆形的紫色小章,递给了朱家福。
      接着这本书,递给我。我翻看书背面,右下角写着定价是3元。朱家福掏出钱来,递给这个女营业员,刚好1元的3张,不用再找。
      他和朱家福在书店里面转了一圈出来,拿着这本书回到了单位上。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0章 第九十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