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3、第八十三章 ...


  •   在家里过年好热闹,他帮着家里干些准备过春节的事儿。亲自动手,写上几副对联,再买些门钱子,鞭炮花炮,年画之类的。眼看已近年头,就帮着家里打毡土,晒被窝。
      他母亲忙里忙外,扯洗衣服被褥,买肉买调料,擀长面,炒臊子。和几大盆面蒸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花馍,在卷着姜黄苦豆的馍馍上,点上红红绿绿的小圆点儿,转亲戚时用。真是最忙的人,忙了个不矣乐乎。
      除夕那天他起了个大早,将院里屋外乱放的东西,收拾整齐。下午就动手贴上了春联后,就提上了扫帚,把院子和院门外的小路,打扫了个干干净净。找出两支水桶,挂在扁担上,到黄河边上挑来两担水,倒到脸盆中,花花泼洒到院中。天气寒冷,刚洒上去,就冻成了薄薄一层冰,花花漓漓的冰花,在干旱的冬季看着心里感觉很舒服。
      穿上了过年的新衣服,接下来就是放炮请神,吃长面祭奠先人,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啃酱过的腊汁肉骨头,叫“咬穷鬼”,下肉汤烩的白菜粉条大烩菜,就切成薄片的馍块。
      “辟哩啪啦”,“叮咚”作响的爆竹声此起彼伏,些伏彼起,响个不停。他出门来看,万家灯火,户户院院里,无论在大门口,还是在屋沿下,都挂上了大红灯笼,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
      他到亲房东家里去浪门,你串到他家,他串到你家,给老人们拜个年。
      大年初一早吃长面,到了初五以过就开始转亲戚,十五以过就算年过完了。十六的晚上大家在门外的大路上,空场上,点着了火堆,大家从火堆上跳过来蹦过去,说是要燎去一年身上的悔气,还有将火种用铁锨铲起来抛向空中,看是“糜子还是麦子”的喊道,如果看到空中散落的火种是长条状的,大家就喊是“麦子”,尝若是圆粒的火种,就都喊是“糜子”,“谷子”。跨完了火堆,就是过年的最后一项活动,还要放最后次炮,叫做“送神”,过完年神要从人间回到天宫去了。
      年过完了,十六的早上,吃过饭后,他骑着自行车,走了四十多里路,从家里回到了北原公社大院上班。
      公社又安排他们几个公社干部一组,又到公社最东面的黄梁大队去下队,刚过完年,任务还是中心工作,搞计划生育,兼顾其它工作。
      这次下队,他和公社农技专干的一行同室魏武富,公社畜牧兽医专干陈维海,公社武装专干张建华,共四个人为一个工作组,大家都骑着自行车,像小说里写的“武工队”一样,一路骑车又来到了黄梁大队。
      这次他们一行下队的公社干部比较多,大队安排他们工作组的四个人到大队附近的一个农户家中去住。
      “这户人家是新盖的房子,家里的经济条件不错,卫生上也比较讲究。”大队的孔文书对他们说道。
      他们四个人都推着自行车,跟着大队孔文书,下了大队部的那个坡路,沿着河沟里的一条大路,向南走到村庄边上,再向东一转弯,来到这个村庄东南面的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是个敞院子,一排七间的新房子,前面是一片空场院。这户人家将上房让了出来,他们四个人住在这家的一个上房里,进门左半间是地下,右半间是一个大土炕。
      他们工作组晚上就在这个大土炕上睡觉,炕上铺的床单虽旧了一些,但也干净,他们盖的四床被子都是半新半旧的,也不是太脏,但也不是特别的干净,还能说的过去。
      他们四个人一齐下队,又住在一块,大家又说又笑得,很热闹,晚上没有事,还可以打打扑克,看看书,聊聊天,打发时光很不错的。
      这几天正在开展征兵运动,他们从大队出来时,看到大队部的房墙上,有一块大黑板,红红绿绿的粉笔,写了许多征兵宣扬的内容,这几天正在开展今年的冬季征兵运动。
      下队的这几天,大队的孔文书将公社武装专干张建华喊出去了好几次,好像找他办什么事,都到他家去了,不知道找张建华是什么事,他们其他几个人也不便多问。
      过了几天已经定兵了,再过两天就欢送新兵了,那叫走兵。
      这天早上大队的外面墙壁上,电线杆上,贴了许多大红,水红,绿的,黄的标语,上面写着“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等。大队部也比平时热闹了许多,是人们进进出出的,有大人,更多的是年轻人,有几分过节的气氛。
      走兵的人家要送子弟去当解放军,也纷纷忙着请客办喜事。
      这一天清晨,他们公社工作组刚要动身去大队部,准备和大队的马大队长,还有大队妇联主任,串户去搞计划生育,一个人比他们还起的早,已经来到了他们住的这户人家,大家一看,原来竟然是大队的孔文书。
      “儿子当兵了,过两天就走兵,请工作组的领导们今天中午到我家去吃饭。”孔文书心里美滋滋的,脸上笑得开了花似的,农村的娃们没有考上学,只有当兵才能出去见识闯荡外面的世界,经过部队锻炼的都有魄力能干事,再说复原后好找份工作,说不定还能成了国家的人,吃上公家的饭。“老是破烦你们家,真不好意思,亲戚们去恭喜就行了,我们就不去了吧。”陈维海红着一张大方脸,笑着对孔文书回答道,其实也不是推辞不去孔文书家恭喜,只是谦虚谦虚,大家已和孔文书是熟人了,也是和孔文书开个玩笑。“亲戚们不用说我也得请,他们非来不可的,全庄子一个小队的人家我都请了,大队和其它小队的领导们也都全请了,外面关系好的朋友们全都请了,你们公社工作组的那是非请不可,非去不行的,不然的话我这个大队文书就没有面子了,请你们来给我掌个精神。”虽然这是个玩笑话,但孔文书真的有些着急的说道。“玩笑归玩笑,我们没有什么面子,真的,但这个精神一定会给你掌的,你回去忙吧,中午我们三个一定会来的。”魏武富接着又说道:“和我们一齐来的张建华,跑到公社和各大队去搞这次征兵的事儿,这几天不在这里,我们代你请,还是你自己去请?”“我已经请过了,不用麻烦你们了,只要你们来就行了,我就感谢了。”孔文书笑嘻嘻的回答道。“忙你的去吧,我们一定来。”陈维海,魏武富和他这时也微笑着回答道。孔文书笑吟吟的迈着快步走了。
      他们三个来到大队部,和马大队长,还有大队的妇联主任汇合到一起,到大队附近这个小队的两个计划生育对象户里去,做思想动员工作,督促计划生育对象去落实节育措施。这时“噼啦啪啦—”,他们在农户家中,隐隐能听到,不知是从这个村庄的那个地方传来一阵鞭炮的连绵不断的爆响声,过一会又响了起来,时断时续的。大约是到了十一点钟,他们五个人急急忙忙搞完了上午的工作,出了最后一户计划生育对象户的院门,从小巷道出来,上了中间的大路往回走。忽然前面放鞭炮的那户人家的鞭炮,又开始“乒乒乓乓”的大作了起来,这次他们才听清楚了,分辨出大概的方位来,是在这个村庄的中间靠南面,在大队部的门前不远的地方,那不是大队孔文书的房院的地方吗。
      “大队的孔文书今年大儿子参了兵,你们知道不知道?”大队的马大队长,问他们并排走着的公社工作组的三个人道,“我们知道的”,魏武富边走边代表他们三个人回答道,“今天儿子走兵要大恭喜,他肯定请你们了吧?”马大队长微微一笑问他们道,“请了请了”,他们三个人不约而同的回答道。
      从这村庄西面沿着村中大路走到大队部附近时,鞭炮又响了起来,已然能看清楚鞭炮爆响过后,淡蓝色的青烟,果真在大队孔文书家房院的上空袅袅升起,然后随风飘散消失在天空中。大队部旁边的供销社门市部门前的空场院,还有整个村子四面八方的,从大路上涌来好多人,都汇聚到了大队孔文书家的院子里,屋子里坐不下的,就站在院子里了,院子里站不下的便又站在院门外,稍远的地方路边立着墙壁上靠着许多自行车。屋里院外,大门口上,人流涌动,熙熙攘攘,十分的热闹。
      他们从大队部门前经过时,并没有进去,而是沿着大路向南拐,下到河沟中的大路上,汇聚到人流中,来到了大队孔文书的房院门前,大门口早有执事招呼宾客的亲房邻居,迎上前来,递上整条大烟盒中,整整齐齐装着的拆散的一根根纸烟。
      “公社工作组的来了,领导们请先吃个烟。”迎宾的两个乡亲满脸堆着笑容,洋溢着喜气异口同的向他们进来的人们喊着。
      魏武富和陈维海笑着,先后从整条的大烟盒中摸上一支香烟,他举起右臂连忙左右摇摆着右手,头向旁边一偏说“我不抽我不抽”,“来吃一根吧,吃一根”,在迎宾乡亲的一再劝说下,他也只好接了两个迎宾同时递过来的其中一支香烟,他们把香烟放到两唇中间夹着刚刚点着火,咂了一口,这时院外有大路上又响起了“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来,两个迎宾的乡亲喊着“有亲戚来了”,就跑过去迎接和招呼孔文书的亲戚去了。
      他们三个人一溜钻进满院中站着,走动的人群中,摩肩擦踵,慢慢穿过去,找到了院子西边围墙下的司礼处,他们三个人,同时看了一下坐着的记礼收礼的两个人前,摆着的桌子上的大红礼簿子,乡亲礼都搭二元,和孔文书关系好的亲戚,还有大队小队的领导们大都搭五元,也有记三元四元的礼,他们三个人到旁边,“搭多少?”三个人不约而同的你瞧我,我瞅你的问道,“我看就五块吧”,魏武富说道,他和陈维海都心照不宣的点了点头,搭得少了东家会不高兴,别人也会说这个人很涩脾,有失公社干部的身份,若要搭得多了一则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二来没有必要这么破费,差不多就行了,三来和你差不多的人会骂你逼着他多掏腰包,所以这样就就会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他们每人记了五元的贺礼人民币,就早有迎宾和支客已盯上了他们,将他们三个人拉着让到了上房里,这是招待贵客的地方,他猜想得到,一定是东家孔文书和主事的总理给迎宾和支客的人们早就交待和指点了的。
      “你三个家伙都来了,我想你们一定会来的”,他们揭帘进了上房的门,一个坐在地下摆放着圆桌上席位置的人站起来,看见他们三个哈哈笑着说道,没错是张建华,“啊呀,公社武装部长早来啦”,魏武富大张着嘴,呲着长得歪七扭八的大黄牙,半惊讶半开玩笑的回答道。
      “来坐,坐”,孔文书和大队王书记,马大队长也站起来忙不迭的招呼他们三个,给他们让坐,两三个支客过来赶紧让烟,完了又是沏茶倒水。
      喧了没有几句话,就听到过事的总理喊道,“开席”,“看桌”,“上菜”,乡亲们帮忙乱窜的人们,多为年轻人,擦桌子,一声“箸”,筷子就摆上了每个人的桌前一双,一碟葵花籽里面掺杂着各种花花绿绿的水果糖,上面放着一盒香烟,下压着一个红纸条,放到了桌子中间,大家挨着在红纸条上写上自己的名子,伸手到桌子中间的碟子里抓一把,香烟也拆开了,他们一桌的人围成圆圈,边嗑瓜子,边吃糖,边抽着纸烟,边喝着互敬酒,片刻,四个凉盘,两大盘花馍,六个热菜就陆续端上到了桌子。
      大家酒过三旬,菜过五味,就开始划拳喝酒,孔文书今天特别高兴,和穿着没有帽徽领章的军装,身披几条大红被面的儿子,敬完了酒就开始打通关,猜拳行令,边喝酒边吃菜,好不热闹。
      上房两边和耳房,还有院中摆下的酒桌,坐满了宾客,划拳喝酒声,此起彼伏,碗筷勺杯,叮铛作响,人声喧闹,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3章 第八十三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