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8、第五十八章 ...


  •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这是孔耀庸上黄支农校的最后一个学期了。
      学校组织全校的同学们出外郊游去踏青了。
      今天早上上课,班主任马学海老师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来,来的老师是带他们作物栽培课的赵贵富老师。
      赵贵富老师不知他老家是那里人,年纪好像也五十岁左右了。赵贵富老师个子虽然不高,也就一米六过些,但他身体很结实的,骨架比较大,宽厚的肩膀,肥头大耳的,手脚粗壮,脖胫显得有些短。头发虽有些花白,但精神很好,人老心不老。四方大脸,就是脸色皮肤有些黑黝黝的。经常穿一身深蓝色的衣服,黑皮鞋老是擦得铮光发亮的。
      今天赵贵富老师带着他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黄支河边的一片枣树林下面,西边滔滔的黄支河,东边是刚出土绿茵茵的麦田。枣树下长着稀疏的野草,零零星星开着一些不知名的小野花,有黄色的,有白色彩的,也有紫色的。
      赵贵富老师让同学们坐在枣树下,教同学们唱歌,他唱一句,同学们跟着唱一句,同学们都喜笑颜开,十分的快乐。
      “假日里我们多么愉快,朋友们一起来到郊外,
      天上飘下毛毛细雨,淋湿了我的头发,
      滋润着大地的胸怀。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
      这首歌唱得太好了,从这首他看到了赵贵富老师活泼的一面,老汉娃娃吗,赵贵富老师也有多才多艺的一手,不知多会从那里学会了这首歌,教同学们唱。
      正如歌中所唱的,幸福不是天上下着的毛毛细雨,幸福是不会从天而降的,要靠人们自己去努力,去争取呀。
      同学们唱完了歌,有的同学们就到田里去看麦苗,女同学们爱美,就去田野里采摘各种颜的小花,甚至还有的女同学戴到了头上。
      有的同学们到河去嬉戏,捞起清澈的河水,洗手,波水,打起了阵阵的水花。
      快三年的校园学习生活,同学们从来还没有这样尽情的玩过。黄支的郊外才发现也是这样的美丽可爱。
      特别是这黄支河早春的景色,独一无二,河面四烟波浩渺,水气腾起着在河面上散发着。
      “快来看哪,‘黄支流珠’下来了。”不知是那个同学这样喊了一声。好像是他们班的原班长,现在是生活劳动委员的王大鹏同学。
      全班听见的好多同学都向河边跑去,河岸边站了一溜的人们。
      只见从河里从南向北,漂下来许多的冰块来,这中间也夹杂着一些圆的小的东西,这些东西在河中浩浩荡荡的向下移动着。
      “我们今天来的正好,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是黄支八景之一的‘黄支流珠’,我们今天看到了,我们有运气好,有幸有缘哪。”赵贵富老师对同学笑着说道。
      时怀明同学蹲下身去,从河里面捞起一块来,放在手上轻轻一捏,就全部碎成了小冰珠儿,有蚕豆那么大小,好像小晶石一样的晶莹剔透,刹时好看。
      “这是冬天里河里面结的小冰块,在早春解冻后,从上游流下来时,在水中互相摩擦,打光了棱角,磨成了圆形的小冰珠。小冰珠在晚上或遇上了寒冷的气候又互相冻结在一起,形成了小冰珠块。”赵贵富老师边看着河面,边向同学们解释着河中流珠形成的原因。
      这时初春的艳阳在头顶高照,小冰珠,和小冰珠结成的冰珠块一时铺满了河面,在河面上上下涌动,向下游流淌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非常的好看。
      好多同学们不怕河水的冷凉,蹲到岸边去打捞河里水中的流珠。
      黄支河里这一奇特的景观,既好看,又十分的罕见和独特,黄支人十分的喜爱,黄支的文人骚客就取名为‘黄支流珠’,被黄支人们誉为黄支八景之一。
      最后一学期大部分要上实习课。进行生产实习,为以后参加工作打基础,做准备。生产实习,这是孔耀庸他们学习本专业课的两大内容之一,和课堂教学一样,生产实习是学校教学的关键环节,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研究创新的能力。
      学校安排这一段时间进行植物及植物生理课实习。
      今天他们班和农学三零五班的全体同学,要去黄支县西北面的卧龙山,到野外采集植物标本,实地认识、鉴别和收集本地生长的各种植物。
      他和同学们上完了早操,吃过了早饭,来到了教室。
      上课后,班主任马学海老师,带植物课的余振中老师来到了他们班的教室,组织同学们去实习。
      班长白振国和生活劳动委员王大鹏带着几个班干部和同学,去学校领实习用的器材。
      等了一会,班长白振国和其他几同学进了教室,每个人都肩膀背,手里提的,拿着三四件实习用的器具,把这些东西全部都堆积到了教室前面讲台,走下去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同学们往讲台前面看时,有用木板和木头龙骨架条做成三十公分见方,相同的两片用黄布相连折叠在一起,很像个画家外出写生时带的画夹子,这就是用来采集植物标本的植物标本夹,可将采集来的植物标本夹在夹子中间,便于把采集来的植物标本背着带回室内;还有一个器具是草绿色的铁桶,桶身为椭圆形的,最粗处约有五十公分长,最细处约有四十公分,桶身长约有八十分分,这就是用来装植物标本的,叫植物标本桶;再有就是铁锹了,用来采挖植物标本。
      植物课老师余振中对全班同学说:“今天咱们五六两个班上植物及植物生理实习课,到野外去识别和认识各种植物,采集植物标本。地点是卧龙山,在黄支县的西北面。今天坐车去。同学们现在把采集植物标本的器具带上出发。”
      全班的同学们都要从座位上站起来,从课桌的走道涌向讲台前来,有的同学们拿上了一个植物标本夹背在肩膀上,有的同学挑上个植物标本桶往肩膀上一背,他也过去抢了个植物标本夹背上,剩下的同学们则每人都提了一把铁锹。教室讲台前面放着的实习器具被全部拿完了。
      同学们都带上了实习器具又从教室里一窝蜂的涌出来教室门来,往右拐,向学校西校园中间的大路上走去。
      植物课的余振中老师站在学校西校园中间的大路上的两辆汽车旁,对走过来的两个班的同学们指着车喊道:“五班的上这辆车,六班的上那辆车,不要挤了,挨个上,都能坐上的。”
      他和全班的同学们从车的后面打开的后厢门下面,向上攀爬着,上了一辆站在后面的土黄色小一点的汽车,五班的同学们上了前面站着的一辆大一点的草绿色汽车。
      植物课的余振中老师指挥着两个班的同学们都上了车,打起了车厢的后门,这才和带队的一个副校长和两个实习课老师钻进两辆车的驾驶室里面,准备出发了。
      两辆大汽车满载着两个班的同学们,从黄支农校的大门里微微左右摇晃着驶了出来。两车先后向左拐,上了黄支县城东大街的柏油路街道,穿过了县城中间的什字路口,一直往西行进,左拐右拐,上了黄支河大桥,过了桥沿着大路折向北面行驶。
      汽车在大路上行驶着,他和同学们看着车周围的景色,这时已到了夏季。一会儿路两边是绿色的庄稼地,有快要成熟的麦田,有茁壮生长的蚕豆地;一会儿进入了村庄,粉白色的墙,灰色的瓦的房屋,农家小院向后逐渐移动着。
      外面的景色不想看了,看够了,这时也站得有些腿子闲了,他就和几个同学在车厢里面坐了下来。
      从平坦的柏油路,到比较好的铺细沙的简易公路,再到坑洼不平的乡间道路,他们的车越来越颠簸了,是走的路况越来越差了,大家前倾后仰左摇右摆,上下颠簸,就连说话交谈也不能正常进行,大家也就很少说话,只是看着对方不时的翘起两嘴角笑一笑而矣。
      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车头开始向上翘起,车尾向下倾斜,好像是车要上坡了,车的速度也稍慢了一点。
      不一会,忽然车一个很大的颠簸,狠狠的左右前后摇晃了一回,车头的左面向上一翘,车尾的右面向下一落,车停下来不动了。
      “跳啊。。。。。。”
      就在这时,不知那个同学发出了这样一声惊恐的喊叫,好像是一直站在车厢里面右边的一个男同学。
      说时迟,那时快,这时车厢里面就像爆炸了一样,车厢里面的同学们乱了营了,整个就乱成了一锅粥,同学们都发慌发急了,六神无主了。
      一直站着的同学看得明白,知道的早,反映就快,老早就快速从车厢里面跳了下来,已说不清怎么就一下跳下了车去。
      他当时还坐在车厢里面,当听见有人喊“跳啊”时,他感觉到车颠簸摇晃的异常情况,闻听同车同学惊恐的喊叫声,扫视同车同学们惊慌而急切要跳下车的神色和情绪,立刻就意识到一种大难临头,就要遭遇灭顶之灾的气氛包围了他的全身,求生的强烈欲望使他以最快的速度逃离车厢这个危险之地。
      他两手从两边一抓用尽全身力气,向上跃起,头和上身向前倾斜,伸出车厢外,腹部在车厢板上端一个支承,头和上半身向车厢外面地下跌落,而两脚朝天,两腿则向上伸着,整个人倒立着,栽到了车的左后轮前面的地上,他赶紧爬起来,爬上了路左面一个半米多高的土坎上的麦田里站着。
      他站在高处往下看,脸色立刻就变得发黄苍白,脸上土下来了。
      原来,这里是条上坡的土路,两边是从下往上由低到高的土坎,土坡路的右侧已被前不久下的一场大雨给冲了一条有十米多深的大沟,他们坐的这辆车从左面上来,到最窄处时刚好只能过去一辆车的宽度。
      他们这辆车行驶到这里时,右后轮压到了大沟的左边上,车轮下的土被压着滑落到沟底里,车轮下落时车轴恰好担在了沟边上。
      “好险啊!这车差一点就要翻到沟里去了。谢天谢地!我们的命真大呀!”他情不自禁的这样自言自语道。
      “我们同学们中间肯定有大富大贵之人啊!”他说的话不曾想被那个同学听见了,就对他回答了这样一句。
      植物课的余振中老师脸色十分的难看,站在车边的土坎上,指挥着车上的同学们,一个一个的从车左面下车,下得还剩下两三个同学时,一个草绿色的植物标本桶,没有被同学拿好,“咕辘、咕辘”滚到了车厢低落的右边,大家都看着,一个还没有下车的同学跑过去拿回来这只自己背的植物标本桶,“不要命了?完了再取不行吗?” 植物课的余振中老师这时拉长着脸很生气的对那个取植物标本桶的同学大声吼道。
      同学们经过这一惊吓,再也不敢坐车了,都要步行着到实习的地点去,不管多远都不怕走路的。
      “我们坐的嘎斯车比五班的解放车还小一些,为什么他们的车宽能过去,而我们的车窄倒过不去了呢?”程报安同学这时走到他跟前,有些迷惑不解的对他问道。
      “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也弄不明白,对程报安同学回答道。
      这件事已惊动了前面五班车上的师生们,一个副校长和一个实习老师从实习的山脚下,从原路返回,碰到了他们时问道是怎么回事,他们说没什么,还好,幸亏车没有翻。
      副校长遇见了后面的植物课老师余振中时,植物课老师余振中还不改幽默风趣的特性,对副校长和周围的师生们一本正经的说道:“如果今天车翻了,明年的今天就是我们的祭日。”
      植物课老师余振中和同学们来到了卧龙山脚下,有个卧龙寺,副校长和植物课老师余振中等几个老师们,进到了寺庙里,烧了香。
      植物课老师余振中还说:“这是诸葛亮先生爱惜我们这些做学问的师生们,显灵救了我们大家一命。”
      他和同学们吃了些自带的馒头,喝了口凉开水,就上山采集植物标本。
      下午四点多集合了要回去,同学们还是不敢坐那辆车,虽然那辆车已从悬崖边上开出来,站在山脚下等同学们去坐,可同学们一直结伴走到出事的那个土坡路下面才肯上车坐着回学校。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