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第五十一章 ...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一学期又完了。孔耀庸他们这一级二年级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下学期就升到三年级了,剩下最后一个学年了。他们上一届,也就是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制度黄支农校首届的大哥大姐们马上就要毕业了。
      上届的同学们生产实习结束了,期终考试完了,现在正在开始忙着照相合影留念。
      他们上届的同学里面有两个他们金州市和乌铁市的老乡,一个叫师定国,一个叫吕斌臣。
      师定国家在槐间县的横城街,是他仅隔一条黄河的老乡。父母都是农村里地道的农民。师定国个子并不高,但人长得很宽阔,两个肩膀又平又宽,虽个子矮了点,手短腿短,但骨架大,手脚粗壮,身材方正。经常穿一身深蓝色的衣服,留着一个短平头。脸色皮肤很白,国字型四方大脸,特别是两个腮向下垂着,使本来就不大的眉眼和鼻梁显得更加小巧,甚至使不小的口也显得不大了,常常给人一种睡眼惺松的感觉,但走起路来却大步流星,说话时声音十分洪亮。师定国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在他们上届的三零三班。
      吕斌臣家在乌铁市的农村。他们公社原来属于地区级乌铁市管辖,和吕斌臣是同一个地级市,后来乌铁市又变为省城金州市的一个区,他们公社又划归金州市兰泉县管辖。他们两也算是老乡。吕斌臣个子中等,身体结实,骨架大,经常爱穿一身深灰色的衣服。留着个蓬松的分头,国字型的长方脸,戴着一副黑框近视眼镜,说话时声音低沉,走路不紧不慢,有些文质彬彬的样子。吕斌臣在三零一班,学得是农学专业。
      在他们刚进校不久,师定国和吕斌臣两人相约,来到他们的宿舍时,和他们认老乡,和他们坐在一齐寒暄了很长时间,临走时还说有什么困难和需要帮忙的尽管讲,对他们新来的老乡同学很关心。俗话说说“亲不亲故乡人”,出门在外,“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们从此就认识了这两个比他们大的老乡同学,时常他们和这两个老乡大同学来往。
      忽然有一天中午,正好是个星期天,同公社的老乡,农学二零四班的赵勤有同学来找他,进了他们的宿舍,他赶紧从上面自己的上床上下来,和他坐在下床上寒暄,赵勤有同学微笑着对他说:“三年级的老乡同学快要毕业了,我们和他们去照个相,合影留念。”“好呀,多会去呀?”他对赵勤有同学笑着问道,“离他们毕业的时间不长了,时间定到了今天下午,去黄支县照相馆照。”
      中午吃过饭后,他来到了学校大门口上等一帮老乡们,在十多个老乡们都差不多到齐了,大约有十八九个,他们就一大帮人出了校门,向右拐,从黄支县城东大街走到了县城中心的什字路口,这里是县城最热闹繁华的地方了,往南折穿过什字路口,进入了南街,南街很短,南头被一个东西向的横巷挡着了,在南街中段东边就是黄支县照相馆了。
      他现在已不戴帽子了,留着分头,今天中午来时特意换了件洗净的月白色的长袖衬衣,两个胳膊上的长袖他还专门的挽了两折,露出了半截前臂,下身穿一条深蓝色的华达尼裤子,脚上穿着一双黑鞋面,白塑料底的牛眼窝布鞋,是从商店买来的,一双二元五角钱,算是最便宜的鞋了。上学时运动量特别大,费鞋,差不多一双这样的布鞋,一个月就能穿破一双的。
      他们一帮老乡同学全都进了这家照相馆里,这些男同学老乡他都基本上比较熟悉,女同学老乡虽少,他有一两个他还不太熟悉,很面生的。
      开始照相了,在摄影室的背景前面放了两张长条凳,一字并连在一齐,他们低年级的老乡同学们把两个将要毕业的老同学让到了前排长条凳的中间位置上坐下,长条凳两边空着的位置上老乡男同学的女老乡同学让着坐下,其余的男老乡同学们就站在长条凳的两边和后排。
      前排条条凳上两边坐着的有前面已说过的是朱佩琴,张芙蓉,还有两个女老乡同学,一个认识,一个是才知道的。
      一个认识的女老乡同学叫文继红,和师定国是同一个公社的,也是他的一个隔河老乡。个子不低,身体比较胖,梳两条黑黑的长辫子,鸭蛋型的大脸,脸腮的颜色红得有点发紫,小眯眼,大脸腮嘟囔囔的,看上去好像没有了下巴。他好像是农学二零三班的,听说他学习很好,又爱好业余写作,正在写一部小说呢,算是个不漂亮的才女,这正是女子不漂亮更有才呀。
      一个是才知道的,以前不认识的,面相生疏,是乌铁市的老乡女同学,比他们低一级农学一年级的。名子他叫不上来了。个子不高,有点胖,黝黑的头发,脑后梳一双短发辫,苹果型圆脸庞,白里透红的皮肤脸色,穿着朴素,与农村的姑娘没有什么两样的,看上去给人一种憨厚老实,怕羞胆怯的感觉。
      再说今天照相的男老乡同学里,前面没有说过的有几个。
      他们同级农学二零五班的张培军,农学二零三班的王奋勇,马焕军,农学二零四班的柳丛林同学,也是和他一河相隔的槐间县横城街的人。都是横城老乡了。张培军同学个子中等,脸色稍有点青,人长得倒是浓眉大眼的,很健谈,是他们班上团支部书记。王奋勇同学个子不高也不低,一头的短发,短短的脖胫,显得有些驼背,小圆脸,就是眼睛很大很突出,牙有此呲,喘气总是很粗很费劲,好像气管上有毛病似的,走路时身子向前倾,有点左右摇摆的感觉。马焕军同学个子还算高,经常留着一个短平头,倒三角型的小长脸,左上唇露出一个小呲牙,嘴常常是半张着好像随时就要说话而欲言又止的样子。柳丛林同学个子有些高,身体也很结实,脖子也有些短,两肩膀看上去耸得高高的,白皮肤,黑发短分头,他们都上课两个多月了柳丛林同学才来上学,听说柳丛林他们这批的同学是初中毕业生招收来的。
      在后排站着的男老乡同学里,还有他们同一个公社的老乡,比他们低了级的农学一零八班的王岱林,农学一一零班的张学军,同一级乌铁市的老乡,农学二零三班的达佑新,兰泉县的老乡,农学二零四班的王有青,农学二零三班的朱荣邦同学。王岱林同学个子高,骨架也大,留个大分头,皮肤脸色比较白,两脸郏颧骨有些高,显得两腮平而下洼,下巴长而翘起,穿着讲究,爱打扮。张学军同学瘦高个儿,倒三角瘦长脸,留分头,皮肤颜色有些黑,小嘴唇,小眉眼,小鼻梁,常戴一顶帽子,说话声音低沉有些粗壮,篮球打得很好。达佑新同学也是个瘦高个儿,三角型瘦长脸,留分头,皮肤颜色有些黑,小眼眉,虎鼻子,就是嘴唇有些厚,有点向外翻呲着。王有青同学高个子,身体结实,骨架大,分头,浓眉大眼,长得大气,说话时有些噎着,好像声音从咽喉后面发出来的。朱荣邦同学中等个儿,常戴一副白框近视眼镜,小圆脸,说话时有些急,还带着点结巴,走路时有点猫腰,两腿伸直了两脚向前有些踢。
      随着闪光灯耀眼的一闪烁,同时只听“咔嚓”一声响过,这一时刻就历史的定格了,成为他们在黄支农校学习生活的真实而难忘的写照。
      相照完后过了几天洗了出来,老乡同学取回来后,发给去照相的每个老乡同学们人手一张。他拿到手里看时,上方中间还印上了一行字儿,“欢送斌臣、定国毕业合影留念”,右面是一行小字,照相的时间,“1981.×.×”。
      又过了两天,听说他们班上有个叫张晓兰的女同学,听说他们老乡们去照相,没有叫上他,所以很不高兴,有一些怨言。张晓兰个子中等,有点胖,脑后留着一对黝黑的短辫,圆圆的苹果脸型,脸色皮肤红红的,脸腮中间有点紫红,一口地道的黄支地方口音,是班上的生活委员,唯一的女生班干部。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张晓兰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小时候家在金州市的兰泉县,后来父母离异,被母亲带到了黄支县的,以后就在黄支县长大考入黄支农校上学,正好和他们是一班。程报安同学曾经给他说过这件事的,张晓兰的生身父亲还在兰泉县,还与程报安同学是同一个公社的,程报安说:“张晓头兰顶多只能算半个兰泉老乡。”他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了。所以老乡照相时就再没有叫他。
      又过了几天师定国和吕斌臣两个上届的老乡同学要毕业离校了,他们约了几个老乡同学过去,帮助收拾被褥行李,又扛又抬又提的,送到车站上,依依惜别,个个心里都在难过。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1章 第五十一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