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花影动 ...

  •   “华儿,收拾得怎么样?”母亲看着仇华在书房和卧室间走动,不时翻找东西。
      “啊?”仇华一愣,“母亲,我也不知道收拾些什么好呢。”说罢,靠着书架呆站着不动。
      听着仇华的话,母亲走过去对仇华说,“你不要在意你父亲的话,他只是说说而已的,哪能真要你出去闯荡江湖?”然后轻轻把手放在仇华手背上。
      “母亲,我最喜欢父亲了。”仇华突然说道。
      “母亲,我不大喜欢你。”仇华笑道,却泛起泪光。
      “父亲虽然刚愎自大,有时候也言辞粗鲁,但却总知道我想吃的是什么,心里想要的是什么,总是在我懦弱的时候把我向前推。”仇华含泪笑道。
      “而母亲从来都让我自己做决定,所以我做的决定我自己负责。”
      “母亲从来都不激进,信奉中庸之道,因此凡事随遇而安,不争执、不索取,所以你从来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仇华抹了眼泪,又笑了。
      “你偏爱你父亲也是应该的。”母亲的表情看不出什么变化,她的声音有些黯然,她缓步走出书房,离开了仇华的小院儿。
      仇华笑了笑。
      长呼了一口气,仇华打起精神,在心里说,收拾东西吧。
      “父亲。”仇华收拾好了东西,便到东院来找父亲。东院是哥哥住的院子,小石流水,间植翠竹。父亲正立在庭间,身形已不似仇华小时候记忆里那么高大。
      “都收拾好了?”
      “嗯。”
      “收拾好就快走吧。”父亲竟透露出不耐烦的语气来,仇华有些不是滋味。
      “好。”仇华答道。
      “若是你在外面受了欺负想要回来,我绝不让你进仇家的门儿!”父亲有些凶狠。
      “好。”仇华已料到父亲会这么说,嘴角一撇。
      “带了多少东西?”
      仇华没料到父亲会突然问这个问题,挠挠头答道,“还行吧,能够保命。放心,我绝不招摇。”说完赶忙摆摆手。
      “拿了多少要记住,以后要送回来孝敬你老子。”
      哼!
      “好。”
      “那就走吧。”
      “好。”
      仇华拜别父亲,走出了东院。她看了看主屋,母亲未出来送她。回头看看父亲,父亲仍旧背对着她。再看向西院,红色小门,白墙青瓦,杏枝横斜。两株梅树花已开,静静地立在主院中,独有暗香却无语。
      一阵风吹过,木门开了又关。
      仇华走了。
      仿佛过了许久,父亲的声音突然在院子里响起。
      “侠儿,你去哪了,孩子们都走了,我们便不吃不喝了吗?快,我饿了。”
      仇家的院子清冷幽静,仇家三里外的大街上却是晴阳暖日,很是热闹。
      仇华快步穿过大街,朝长桥奔去。她站在桥上,向下望去,湖水闪动着春日的暖意,让她不由雀跃。朝北望去,湖中依稀有一小岛,岛上又建了一个亭子。湖水绵延,亭远水更远。
      仇华趴在桥上,起先只是为享受着晨间阳光带来的暖意,之后又不免思考着要去什么地方。只见她嘴角一弯,咧嘴笑了起来。
      仇华慢慢走在桥上。她先是往前走,走下桥后又拐到岸边,随即沿着河岸往北边走。路上岸柳披拂,虽无柔叶,却也有依依之态。过了一会儿,柳树渐少,间杂着其他树多了起来。眼下,路也成了小道。她继续沿着小道走,路却曲折起来。
      路虽绕,仇华却多了时间打量四周。小道西边都是各家的小院儿,东边却是湖水。道两边都有些篱笆,里面种着些青菜,道上又间植着小树。近水的地方挂了渔网,水上还停了小船。仇华不觉羡慕起渔家泛舟湖上的空远超然。
      走在道上,仇华不觉得疲乏,反而觉得处处美妙。她脚步轻盈,一路上看见好几个或大些或小些的土坡如小岛般立在湖中,不一会儿便看到之前建有亭子的小岛,走到离小岛最近的岸边。
      小岛离湖岸不远,又因为冬春两季少雨,湖中水已落了不少,只见小岛和河岸中间依稀露出几个石块,看样子可以踩着过去。仇华用脚探去,觉得稳妥之后便踩着石尖轻轻跃到了岛上。
      眼下这里荒芜,只长着几株树,虽然叫岛,却更像是个大土坡。仇华走上去,却瞧见亭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原来刻着此亭的来历。
      很久以前有个男子双亲早逝,年纪轻轻便继承了家业,却不喜理会俗事,家世日趋败落。他生平最喜游山玩水,经常泛舟在家附近的湖上。有一年中秋晚上,他喝多了酒便独自撑船往湖心去,第二天家中下人遍寻他而不得,借了船来湖中寻他,却发现他的小船靠在这个岛上,人却不知所踪,怎么也找不到了。从西边来的一位富商听说此事,大感惊奇,便出资在此处修了一个亭子,起名为花阴亭。后因这里及周边几个小城每至夏秋两季便多有暴雨,洪水频发,百姓深受其苦,太守徐弘便来此治理水患。他采取了大禹治水的办法,先是疏通此湖与单河、梁河间的水道,后又挖小湖变大湖,从此即使有暴雨,也再未发生过水灾。后来,人们也就把原先的燕子湖改名为大雁湖。学士顾琰雪夜曾于花阴亭结交知己令南风,徐弘来了此地便为此亭做碑,并将花阴亭改名为明月亭,一是有感君子之交当如清风明月,二是借此亭寄托万家团圆之意。
      水面悠远,风息浪止。
      仇华倚在亭边,闭目无言。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花影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