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名门有闺秀 ...

  •   午后,阳光暖暖的,风也和煦,林恩兮一边坐在院子里喝茶一边细细地打量着这幢她出生并长大的宅子。今日因刚来了月事,身体欠安,加上这些日子太过忙碌实在有些累了,便没去工作室,不然还真难得有这样的闲暇。

      这是一座三进的四合院,抱鼓石墩,广亮大门。梁柱、门窗、檐口、椽头都饰有精美的雕刻以及五彩缤纷的油漆彩画,有鹤鹿同春、子孙万代、梅兰竹菊、麒麟卧松等等。装饰纹样采用的是步步锦,表达的是渴望不断进取,一步步走上锦绣前程的美好愿望。除了寓意吉祥的装饰图案和纹样,院子里还种有花树,外院种着玉兰和海棠,求的是“金玉满堂”的彩头,内院则种着石榴和葡萄,图的是“多子多福”的吉利。

      此时正是春天,海棠、木兰以及石榴树全都开满了花,葡萄架上爬满了绿油油的枝蔓,整个院子看上去花木扶疏,幽雅宜人。

      像这样的四合院整个北京城也难得找出几户来。林恩兮有幸在这幢豪华气派的四合院里出生长大,只因她是林济同的孙女,林承贤的女儿。

      林济同和林承贤都是著名的琢玉大师,父子俩在中国玉雕界可谓是声名显赫。这也难怪,要知道,林家可是货真价实的琢玉世家。恩兮的世祖是乾隆朝时宫内造办处的一位苏州籍玉工,曾深得乾隆爷的赏识。

      乾隆三十八年,即公元1773年,恩兮的世祖将一块中心已挖去圆形碗料的籽玉弃料雕成了一个仕女图玉山子。玉山子的顶部是由一排整齐圆筒瓦组成的屋檐,部分屋檐被两侧的繁茂树木的枝叶所遮蔽,底部两侧垒筑有玲珑有致的太湖石。正中央的沁处被琢成了门洞,门洞中琢有一扇虚开了一道门缝的院门。明亮的光线从狭窄的门缝中透射出来,将整个玉山子映衬得明亮而莹润。院门内外各雕刻了一位妙龄少女,院外的少女手拿灵芝步态轻盈地向院门走去,而门内捧盒的长衣少女则朝门外走来。院里院外两个人物,通过一道门缝,彼此呼应,生动地刻画出一副细致婉约、清幽静谧的江南庭院景致,可谓是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这件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仕女图玉山子得到了乾隆爷的激赏,专门题写了诗文,阴刻于器底。

      诗曰:

      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

      剩水残山境,桐檐蕉轴庭。

      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

      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

      文曰:和阗贡玉,规其中作碗,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既无弃物,且仍完璞玉。

      而这件名为“桐荫仕女图玉山子”的玉雕至今仍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爱玉且好古。好古的结果便是热衷于仿古,乾隆常命玉工或照古代器物原物,或按图形仿制玉器。“古拙而不失典雅”是乾隆皇帝对玉器仿古的基本要求。好古的乾隆帝对于有些被称为“时样”、“新样”的时尚玉器一直持排斥态度,比如对于那些全器镂空、无法盛放香灰的香薰之类的玉器,乾隆帝就批评制作的玉工盲目炫耀技巧,完全不顾及实际功用,且工艺繁复、琐碎、俗不可耐、哗众取宠。恩兮的世祖是为皇上琢玉的玉工,自然不能不顾及皇上的喜好。故而其作品风格大多是古拙而不失典雅的。这种古拙而不失典雅的风格被林氏后人很好地传承了下来,恩兮祖父和父亲的玉雕作品亦以此等风格见长。

      当然,这种古拙而不失典雅风格不仅在玉器的制作上得到了传承,更渗透到了林氏家族的家风之中。林氏家族的后人大多性情温润、气质敦厚、品行端庄,不喜哗众取宠。林氏家族作为琢玉世家,十分注重传统。即便在处处讲新潮的今天,他们依然恪守着一些传统的伦理以及宗法观念。就拿这幢祖传的宅子来说,房间完全是依照“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以及“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长幼有序”的传统伦理和宗法观念来分配的。恩兮的祖父祖母在家中位分最高,故而住在内院的正房。大伯一家住在位于后院的后罩房,二伯和恩兮一家则分别住内院的东西厢房。外院的倒座房用做客房,其余房间则为杂屋。

      打从恩兮记事起,就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每天过着看似忙乱琐碎,却又不失规矩的日子。在恩兮的印象里,祖父是个即威严又不失慈爱的人,祖母则跟天下所有的祖母一样,总是会想尽办法尽可能地多疼爱晚辈。恩兮这一辈人,因为计划生育的关系,大都是独生子女。恩兮有两位堂兄,一位是大伯父、大伯母所生,另一位是二伯父、二伯母所生。祖孙三代人里,恩兮是唯一的女孩,且天生丽质,温婉可人,因此倍受宠爱。不但祖父祖母偏疼她,就连大伯父、大伯母以及二伯父、二伯母也格外喜爱她。因为家风很好,家教又严格,来自家人的宠爱并未让恩兮恃宠生娇,反而令她养成了厚德载物、宽容慈悲的心性。这种心性的养成对于她后来爱上修补这个行当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恩兮的人生道路一直很顺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考上北大中文系,后来又考上北大历史系的研究生,家里从没因为她的学习操过半点心。更加令人欣慰的是,恩兮天生是个心境平和的孩子,善于观察,喜欢安静地做事。或许是家风的潜移默化,或许是天性如此,总之,恩兮很传统,有一种古典的气质,认识她的人常有跟她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错觉。比如她的同学们就曾经说过,说她好像是从民国时期穿越到现代的大家闺秀。虽然,这不过是一句玩笑话,但对恩兮却是十分生动和形象的写照。

      恩兮的大堂兄名叫林智焉,二堂兄叫林信也,加上林恩兮,兄妹三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是文言文中的语气词。他们三个的名字都是祖父给起的,按照祖父的说法,智焉、信也、恩兮连起来就是一句文言文,意思是讲信义和懂得施恩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大堂兄和二堂兄大学毕业后先后去了美国留学,随后又在美国工作并娶妻生子,渐渐地也就很少回来了。大伯父、大伯母以及二伯父、二伯母时常会飞去美国探望儿子儿媳。尤其是两位堂兄有了孩子之后,伯父伯母们滞留在美国的时间就更长了,这使得这个一直很热闹的大家庭渐渐变得冷清和空旷起来。

      与两位对祖传的技艺丝毫不感兴趣的堂兄不同,恩兮从小便热衷于跟着祖父和父亲学习琢玉。她不但继承了祖辈们的巧手,更继承了他们心无旁骛、吃苦耐劳的匠人精神。与祖辈们唯一不同的是,相较于琢玉,恩兮更痴迷于修补残缺的器物。而且难得的是,恩兮在修补破损之物方面慧根独具。

      恩兮从未有过要出国留学的念头,不是没有条件出去,而是不想出去。上大学时她无意中看到一篇关于金缮的文章,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这门手工技艺。她读研究生时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金缮。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她特意跑到日本实习了一年,那一年让她对金缮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让她对金缮更加着迷了。

      恩兮迷上金缮的理由很简单——她要让那些残缺的器物于她的手中重现涅槃之美,她要把修补升华为艺术,而不再是无可奈何的将就或凑合。精心修补残缺不全的器物,赋予它们新的美感,看着它们一点点涅槃重生,这样的过程总是让恩兮莫名地感动——坦然接受、精心修缮、极力成全,恩兮觉得这是一种慈悲。每一次的碎裂都是无法复制的,永远碰不到两个破损相同的器物,这意味着每一次修补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艺术创造,这是金缮深深吸引恩兮的另一个原因。

      不过,为了能把破损的器物修得更美更好,恩兮从不拘泥于金缮一种形式,她常把金缮和其他修复手段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创新。经过刻苦的钻研和学习,加之天赋异禀,恩兮年纪轻轻便练就了一手令人叹为观止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渐渐在手工艺界里出了名。

      恩兮毕业后没有向任何单位和公司投过简历,而是不声不响地在家附近租了一间小门面,安静而又从容地创办了自己的金缮工作室,创办工作室的钱都是她给人修补器物赚下的,并未从家里要一分钱。

      恩兮给自己的工作室起了个名字,叫上善工作室。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上善的“善”与金缮的“缮”谐音,是谓音合。二是恩兮非常喜爱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以水喻道,提出了上善若水的人生境界:“居善地,心善渊”说的是低调、宁静的生活态度;“与善仁,言善信”说的慈悲、诚信的处世哲学;“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说的是灵活、高效的做事方法——这正是为恩兮所推崇的人生境界,恰恰也是金缮所需要的境界。

      出身世家,有匠人精神,有慈悲心,且天赋异禀,迷上金缮的林恩兮注定不是一个寻常的女子。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名门有闺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