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习惯过去式(一) ...
-
对于徐祈清来说,去国外读大学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
他是在高考之后又准备的海外留学。高考成绩出来时,徐祈清正忙于总结材料,以至于连进省前两百的喜悦都没来得及好好体会。深思熟虑之后,他的选择最终被父母所尊重,独自一人飞去了法国。
通过了语言考试与国家学科测试后,U大是徐祈清在十几所回执学校中的选中的第一所学校。双人宿舍是U大一贯的传统,但中国室友是意外之喜。入校那天,徐祈清拉着行李箱走进宿舍时,正巧看到直身站在桌旁接听电话的穆衍。
方格窗的采光很好,极佳的自然光为穆衍框出了一个美妙的场景。美是一种超越性别和地域的玄妙事物,即使是在这个自带肤白貌美大长|腿的种族优势的地方,穆衍依旧得到了非常多的来自于第一眼的关注与瞩目。如果说俊美的容貌和修长的身形是审美之下的关注,那么,穆衍的美已经不在于外表中各处俊朗优雅的细节,更多的在于完美的比例和美妙的和谐。
就像一幅传世名画,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千差万别,不同个体对美的理解也迥然不同。但名作中恰如其分的比例和内里,会超脱时间与地域,让每一个观赏画作的人自发领悟美与和谐。同样,穆衍也收到了非常多的来自于第一印象的爱慕与欣赏,修习艺术的人更容易感受到这种天然而浓烈的美,在这座拥有艺术界最知名学府的城市,短短几天内,穆衍已经收到了数量令人咋舌的写生邀请。
这种外在只能称为得天独厚。这样的人,即使内里败絮,谈吐不雅,只看他的脸也足以让人心情愉悦。况且,能就读U大本身也说明了穆衍极为优秀。严格的身材管理和自身的气质为他打磨出内在的光华,更为他的外表增色三分。
然而徐祈清对室友的第一印象却并非是他那难以避过的出色容貌,而是穆衍的声音。
穆衍说的是法语,上了一个月语言预科班的徐祈清能听懂一些过渡句,但专业词汇的应用还是一知半解。偷听别人的通话也是失礼之举,徐祈清在意的并不是他所说的内容,而是穆衍开口时本质的音色。
沉朴清润,声色低醇。如泠泠弦响的古琴,清长润厚。这是一个徐祈清好感度非常高的声音,音质本身也极为出色。
但对于徐祈清来说,更为特殊的一点是,这个声音……有些熟悉。
徐祈清主修的是设计,很早的时候,他就以此为趣。从初中起,学校大型活动的海报以及所在社团的标志就是徐祈清负责的,到了高中,他已经开始尝试着接一些有偿或者无偿的工作来练习。
除了平面设计之外,徐祈清也尝试着接触了视频和音频的制作。对于他来说,声音的修饰与剪辑显然比其他形式更容易受自己的喜好所影响。在做海报时,就算要求再苛刻古板,他也可以假装在做作业一样去合理地说服自己,画风不同可以忍受。但制作音频时遇到不喜的音色,他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克服消极的情绪,剥离出自我的代入。
同样,遇到好感度高的声音时,徐祈清也会觉得那些起伏的频率和波段更加可爱。
不过,极端的情况总是少数,喜好和不喜的音色同样少有。高考完之后,徐祈清曾经翻过很多免费或付费的音库,既为寻找素材,也是自己的消遣。在数量庞大的自然声和人工声音中,让他格外留意的声音并不算太多。
而令徐祈清第一次抛开好感度的丈量方法,直白地产生了“喜欢”情绪的声音,却是一段法语的视频旁白。
那个声音,徐祈清已经无法用自己一贯的辨别方式去描述,他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喻体去形容比照,唯一仅剩的只有一种感觉——
它,怎么能,这么好听??
起承的方式,吐字的节奏,停顿的分寸,平时这类细节有一项相符就足以刷高他的好感度,但是在这个声音中,这些完美契合他喜好的细节已经无足轻重了,因为这个音色,实在是,实在是太好听了……
徐祈清把外放换成耳机,听了一句后直接抱着平板,默默地扑进床铺打了一个滚。
…… (>▽<*)
视频是徐祈清在搜集学校资料是找到的一个商学院的宣传短片,时长一分五十四秒,等他把视频下载好分出音轨,就只剩了一分十三秒的纯音频。徐祈清把音段导入手机里,一直到飞往法国的航班上,他还在用蓝牙耳机听这一段。
以前在做平面和排版时,他习惯于听一些雨声之类的自然音,之后他再需要戴耳机时,就习惯将这段标记为“A”的声音调出作为背景声。反正他的电子设备,都默认设为名称排序。
这段声频,就是他在准备出国和大学入学后听了四年半的声音。除此以外,徐祈清再找不出更符合那个有关「习惯」问题的答案了。
穆衍的声音和A先生的音色有三分相似。但徐祈清非常肯定,它们并不属于同一个人。
徐祈清一直认为A先生是个法国人,选择U大时,这个因素也是有加分的。但遇到穆衍,倒是让他对这个想法产生了动摇。
穆衍挂掉电话,回过头就看见了自己这位新来的舍友。他对徐祈清的第一印象显然也非常不错,先用英语打过招呼后,随即弯起唇角:“中国人?”
“你好。”徐祈清用中文回道:“我是徐祈清,请多指教。”
和舍友的相处很融洽,接连而来的课业学习更是重头。U大拥有一个供校内使用的大型素材库,以及众多付费素材库的试用权。徐祈清在权限对新生开放后的第一时间里进入了其中。
对于大多数声音素材来说,分类的依据是按照用途或是特征来分,单纯依靠音质很难直接搜索。徐祈清在使用素材的同时,一边也在寻找A先生是否有其他音频。
足足翻了四个月,他才从一个小型的付费音库中找到了同一个声音。
这次的音频完全是按照素材来制作的,徐祈清听到自己反复听了五个月的声音念出地铁的安全提示语时,忍不住弯了弯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