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穿越 ...

  •   秦汉时的月光之我的兵仙韩信
      李玉,女,27岁,S省历史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的研究员,出身书香门第,她的父族,母族上数3代几乎都是从事与文史有关的职业,最早的有考古的,有盗墓的,近的有做历史老师。

      她的父亲就是这所单位退休的。

      母亲是一所大学的汉语言文字学的老师。

      所以说李玉也可以说是出自书香门第。

      她从小品学兼优,在父母的熏陶下,也十分的喜爱历史文学,尤其喜爱本省的历史,慢慢的深入到研究历史上不明确的事件。甚至已经入魔成迷的境地。

      李玉在所里是研究秦汉史的,尤其着迷秦末汉初的那段揭竿而起,刀光血影,金戈铁马的锻造英雄的历史,汉初三杰的人和事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那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不甘于命运和平凡的思想。喊出了几千年来百姓心中的真实愿望,对人性的开放和追求人的自由起了一定的作用,千百年来那些朝代的更替,国家的兴衰都证明了这句话已然牢牢刻在中国人乃至于全球华人的骨子里,“莫欺少年穷”更是对这话的最好解读!

      在那个乱世之中,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的想法,像一枚惊雷,像燎原之火,使得很多生于贫贱,胸有丘壑的有识之士,纷纷挣开身上的束缚,为改变命运奋起。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不平等的命运!

      李玉已经是27岁的年纪了,不仅父母时不时的忧心她的终身大事,就连远在国外的爷爷奶奶也隔三差五的打个电话提醒,或者指派身边的姑姑,大姨,表哥,表姐给自己张罗着相亲的事。

      李玉为此小有苦恼。

      倒不是自己有多么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到底是她心中有一股小小清高和矜持,不愿让自己就这么找一个大众的普通的男人混沌一生。

      她也想着与另一半有心灵上的契合。

      既然这许久都碰不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渐渐的她就不把年纪当回事了,既已蹉跎至此,就更不想将就。

      最近所里安排李玉到A大学文史系去讲几节关于秦汉时期的课题,正好与她的研究的课题相呼应,李玉也愿意和年轻活泼的学生们在一起,于是欣然前往。

      课堂上,李玉和同学们相处的很和谐,最后一节课的时候,讲了她最喜欢也最崇拜的英雄--韩信。

      韩信在中国历史上是公认的“兵仙”、“神帅”。~~~~

      同学们也听的很是入迷,有学生问道,韩信真的是个天才吗?他有老师吗?如果有,那他的老师是谁呢?~~~~~

      李玉笑笑说道:“你们可把我问住了,我也在想这个问题,韩信无论有没有老师,他本身的才华却更让我们着迷。如果这个世界真有穿越,那么我是第一个要报名去找他的人了!”

      周五的下午,上完最后一节课后,李玉就该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半途下了公交车,辗转到了韩信的墓地,据说这里是韩信的衣冠冢,和淮阴侯祠。

      淮阴侯祠在淮安市镇淮楼东。

      始建年代不详,唐代已有诗文记述韩侯祠,据《重修山阳县志》记载,祠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推官曹于汴重建,清康熙年间的县令徐恕重修。

      淮阴侯祠坐北朝南,东西宽约23米,南北长约130米。

      前为大门,门上挂“汉韩侯祠”匾额;中殿是穿堂,道中立一石刻碑记,后殿前檐有走廊,殿内设神台,帷幕佛龛,韩信坐象置于龛中,两山墙内嵌韩信事迹和明、清名人题词石刻。

      主殿后有一座3间两层楼房,楼前有株大银杏,两侧各有蝴蝶厅一个,楼后是小花园。

      韩侯祠是淮安城著名的名胜古迹。

      1959年和1982年淮安市人民政府拨款修缮,修建了院墙和门楼,维修了后殿,殿中供韩信塑像,殿门外两侧挂着一副对联:“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梓;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

      “ 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梓;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

      李玉站在殿门外抬首看着,心里反复默念这幅对联。

      忽然间有一种站在历史之中的感觉,又仿佛那样的神邸一般存在的人物伸手可触,那么辉煌夺目,那么遗憾。

      此时正值秋天,天渐渐比以前暗的早了,李玉收拾了一下,这就要离开了。

      走着走着,天上下起了雨,因为她没有带雨伞,所以只好加快了脚步。

      还记得来时不远处有个公交站牌的,那边倒是可以避一避雨,或者等一下班的车,或者拦个出租车也可。

      雨越下越紧,天也越来越暗,李玉紧跑了几步就觉出不对劲来了。

      她停下脚步,往四周看了看,原来在身后不远处的韩侯祠不见了,四周的景物也不见了,别说景物,就连脚下的水泥地面也不见了。

      满眼的半腰高的荒草,~~~~~不对,不对,这是怎么回事?做梦呢这是?

      简直不可置信!又往前走了一会,看到一条小河,河的对岸有大片的农田,又隐约看到成片的农居。

      路灯?电线?·····都没有,四下里黑暗起来。渐渐地只有雨声,和李玉的呼吸声,心跳声。

      雨越下越大,天地之间茫茫一片,突然脚下打滑,身上的挎包一下甩进了河里,”哎,我的包,·····”手伸了伸,脚却没动地儿,因为不敢动,也不知河水的深浅,也不会游泳。

      算了,那包里也没有什么,一个手机,几张超市、药房的积分卡,和一张银行卡,和零用钱。

      顺着河沿走了一会儿,有一窄小木桥通往对岸。李玉在桥的这一边用脚轻轻地试探着踩了踩,“没事,比较结实。”

      之后慢慢过了桥,朝最近的农舍奔去。

      越靠近农舍,心里越发的透心凉,因为她看的比刚才还清楚呢。

      这一片的农居,几乎全是茅草屋顶,夯土墙,农具都摆放在院子里。所谓的门窗,就更离谱了,窗子就是几根木棍,门就是薄薄的木板。就算是现在的农村也不是这个样子啊。

      最起码也有电啊!对心里已经有点觉得自己是不是穿越了的荒唐想法,愈发肯定了。

      农舍外一圈半人高的栅栏,将李玉拦在外面。

      李玉拍拍门板,喊道:“有人吗?”

      农舍里窸窸窣窣的动静后,只听吱呀一声,一道佝偻着的身影印入眼帘。

      一名老妪手扶粗糙的木棍站在门下,看见门外有人。晃晃悠悠来到跟前,打量了李玉一副落汤鸡的狼狈模样。

      老妪咳嗽了几声,将栅栏门推开,请李玉进来。李玉扶着老婆婆往屋里去。

      茅屋里黑洞洞的,“镂空”的窗子捎进来的雨将窗户下的桌子溅湿了一小半。茅屋里外两间,外间一张矮床,里面还有一张矮床,一张大案几,床榻上具是铺着草席。

      老妇人将李玉让进屋里,坐在木凳子上,又端了碗水给她,那盛水的碗黑不溜秋,还破了沿,又豁着口。

      李玉着实的没法下嘴。

      忙完这一气儿,老妇人靠在床边歇着,老妇人看出来面前的是个女子,且梳妆打扮不似本地人,问道;“小娘子,家住哪里,怎么淋了雨?”

      老妇人张嘴说话很慢,语调怪异,但是李玉还是勉强能听懂的。

      虽然李玉的专业是历史研究,但是也都是从书上学的,古时候能写到书上的基本是妇孺百姓摸不到的,真正百姓怎么说,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可能最接近古人说法的无非是明清时期的白话文小说之类的。

      李玉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老妇人,自己身上服装迥异,叹了口气说;“老婆婆,我迷路了,不知怎的到了这里。”

      老妇人点点头,和蔼地说道:“别怕,明日向里长禀报过,再打算,那边有个灰包袱里,又几件别人赠与我的旧衣服,若不嫌弃就去换换湿衣服。”

      李玉朝着她指着的方向看去,墙的角落里有两个大包袱。

      李玉起身谢过老婆婆,走过去看了一下。两个包袱里都是衣服,一包女子的,一包男子的。

      于是找了一件女式的袍服换下了外面的外套。看着哪一包男子的衣物,想了想问道;“老婆婆,就你一人住在此地么?”

      老婆婆稍稍挪动着身子说;“不,我老头子前些日子被叫去服役,修河堤去了,至今未回。”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穿越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