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孙秀、陈眕、刘暾 ...

  •   孙秀:

      字俊忠,琅琊(今山东临沂)人。世奉五斗米道,为道徒。少为司马伦小吏,善谄媚,作书疏得伦意,因而得宠。为司马伦谋划,以离间计废太子,杀贾后,登帝位。玩弄权术,贪残污秽,睚眦必报。齐王冏等起兵诛司马伦、孙秀,遣军战屡败,为左卫将军王舆起兵斩杀。

      *** *** *** *** *** *** ***

      陈眕:

      陈凖子。晋惠帝元康初年贾后专政的时候,其外甥贾谧最受骄宠,权势过人,贾谧同时又喜好文学,善为文章,当时洛阳的名门豪族贵游子弟竟相与之结交,石崇、潘岳、陆机、刘琨、左思等二十四个人与之过从最密,号为"二十四友",陈眕也位居其中。二十四人或为贵戚,或为名门子弟,或本人即为名士。同时," 二十四友"又是一个才士集团,几乎每人皆有相当才气,"二十四友"中的著名文士,几占当时文坛之大半,他们经常在一起宴游题咏,元康六年(296)时的金谷雅集更是蔚为文坛一大盛事。
      经过"八王之乱"的几次变异,"二十四友"早就星散,每人的归宿也各不相同。永兴元年(304),陈眕任左卫将军,当时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城以皇太弟、丞相身份遥控朝政,东海王司马越联合陈眕要求晋惠帝免去成都王颖的皇太弟身份,复立惠帝养子司马覃为皇太子,同时护持惠帝御驾北征讨伐成都王颖,讨伐大军在荡阴(今河南汤阴)被成都王击败,惠帝被扣邺城,东海王退回东海,陈眕则奉太子覃退守洛阳。不久,胡族刘渊、石勒等势力兴起,天下大乱。怀帝永嘉五年(311)石勒先后攻陷新蔡、许昌,最后洛阳也被攻破,晋军在胡族的进攻面前不堪一击,陈眕也败退江东。
      东晋立国后,在元帝、明帝间陈眕还历任尚书、镇东将军、幽州刺史、都督幽平二州诸军事。陈眕袭封广陵公,死后谥凯。
      陈眕有弟弟陈匡、陈规。陈匡在惠帝元康时侍东宫,当太子司马遹的陪读。

      *** *** *** *** *** ***

      刘暾:

      [晋]刘毅子。字长升,正直有父风。太康初为博士,会议齐王攸之国,加崇典礼,暾与诸博士坐议迕旨。武帝大怒,收暾等付廷尉。会赦得出,免官。初,暾父毅疾冯紞奸佞,欲奏其罪,未果而卒。至是,紞位宦日隆,暾慨然曰:“使先人在,不令紞得无患。”

      后为酸枣令,转侍御史。会司徒王浑主簿刘舆狱辞连暾,将收付廷尉。浑不欲使府有过,欲距劾自举之。与暾更相曲直,浑怒,便逊位还第。暾乃奏浑曰:“谨按司徒王浑,蒙国厚恩,备位鼎司,不能上佐天子,调和阴阳,下遂万物之宜,使卿大夫各得其所。敢因刘舆拒扞诏使,私欲大府兴长狱讼。昔陈平不答汉文之问,邴吉不问死人之变,诚得宰相之体也。既兴刑狱,怨怼而退,举动轻速,无大臣之节,请免浑官。右长史、杨丘亭侯刘肇,便辟善柔,苟于阿顺,请大鸿胪削爵土。”诸闻暾此奏者,皆叹美之。

      其后武库火,尚书郭彰率百人自卫而不救火,暾正色诘之。彰怒曰:“我能截君角也。”暾勃然谓彰曰:“君何敢恃宠作威作福,天子法冠而欲截角乎!”求纸笔奏之,彰伏不敢言,众人解释,乃止。彰久贵豪侈,每出辄众百余人。自此之后,务从简素。

      暾迁太原内史,赵王伦篡位,假征虏将军,不受,与三王共举义。惠帝复阼,暾为左丞,正色立朝,三台清肃。寻兼御史中丞,奏免尚书仆射、东安公繇及王粹、董艾等十余人。朝廷嘉之,遂即真。迁中庶子、左卫将军、司隶校尉,奏免武陵王澹及何绥、刘坦、温畿、李晅等。长沙王乂讨齐王冏,暾豫谋,封朱虚县公,千八百户。乂死,坐免。顷之,复为司隶。

      及惠帝之幸长安也,留暾守洛阳。河间王颙遣使鸩羊皇后,暾乃与留台仆射荀籓、河南尹周馥等上表,理后无罪。语在《后传》。颙见表,大怒,遣陈颜、吕朗率骑五千收暾,暾东奔高密王略。会刘根作逆,略以暾为大都督,加镇军将军讨根。暾战失利,还洛。至酸枣,值东海王越奉迎大驾。及帝还洛,羊后反宫。后遣使谢暾曰:“赖刘司隶忠诚之志,得有今日。”以旧勋复封爵,加光禄大夫。

      暾妻前卒,先陪陵葬。子更生初婚,家法,妇当拜墓,携宾客亲属数十乘,载酒食而行。先是,洛阳令王棱为越所信,而轻暾,暾每欲绳之,棱以为怨。时刘聪、王弥屯河北,京邑危惧。棱告越,云暾与弥乡亲而欲投之。越严骑将追暾,右长史傅宣明暾不然。暾闻之,未至墓而反,以正义责越,越甚惭。

      及刘曜寇京师,以暾为抚军将军、假节、都督城守诸军事。曜退,迁尚书仆射。越惮暾久居监司,又为众情所归,乃以为右光禄大夫,领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外示崇进,实夺其权。怀帝又诏暾领卫尉,加特进。后复以暾为司隶,加侍中。暾五为司隶,允协物情故也。

      王弥入洛,百官歼焉。弥以暾乡里宿望,故免于难。暾因说弥曰:“今英雄竞起,九州幅裂,有不世之功者,宇内不容。将军自兴兵已来,何攻不克,何战不胜,而复与刘曜不协,宜思文种之祸,以范蠡为师。且将军可无帝王之意,东王本州,以观时势,上可以混一天下,下可以成鼎峙之事,岂失孙、刘乎!蒯通有言,将军宜图之。”弥以为然,使暾于青州,与曹嶷谋,且征之。暾至东阿,为石勒游骑所获,见弥与嶷书而大怒,乃杀之。暾有二子:佑、白。

      佑为太傅属,白太子舍人。白果烈有才用,东海王越忌之,窃遣上军何伦率百余人入暾第,为劫取财物,杀白而去。

      总字弘纪,好学直亮,后叔父彪,位至北军中候。

      *** *** *** *** *** ***

      司马炽: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字丰度,西晋的第三代皇帝,字丰度,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

      生平
      晋武帝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炽被封为豫章王,四月,司马炎病死。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在晋惠帝在位期间爆发的八王之乱中,司马炽并未加入乱事,并且行事低调,不太热衷于交结宾客,爱好钻研史籍。司马炽本人并无雄才大略,最初担任散骑常侍,永康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废晋惠帝时,司马炽的散骑常侍也被罢黜,同年四月晋惠帝复位后,改元永宁元年,炽任射声校尉。永宁三年(304年)出任镇北大将军,同年被立为皇太弟。但是立司马炽为皇太弟,是由于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对立之下的结果,其实司马炽本人并没有权力的野心。

      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炽即位,改元永嘉,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政局为司马越把持。在此期间,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其中刘渊已经自称汉帝,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遣军队在护送司马越灵柩回到东海封国时,与镇东大将军石勒的二万军队于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河南省郸城县东宁平乡)作战,石勒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全被歼灭,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枢。王衍被擒时,劝石勒建国称帝,以求苟活,但仍被石勒活埋,临死叹息:“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西晋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灭,已无可战之兵。

      被俘
      311年六月刘渊之子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史称永嘉之祸。晋怀帝被送往平阳,刘聪告诉他:“卿为豫章王时,朕尝与王武子(济)相造,武子示朕于卿,卿言闻其名久矣……。”后封为会稽公,并被囚禁。313年一月,晋怀帝在正月的朝会上被命令为斟酒的仆人,有晋朝旧臣号哭,令刘聪反感,不久用毒酒毒杀之,享年30岁,葬处不明。

      *** *** *** *** *** ***

      司马玮:

      八王之乱
      晋永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其代表人物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 西晋初建,晋武帝司马炎以曹魏亡国之鉴而大封同姓诸侯王。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此时同姓诸王的势力已发展到出则总督一方军政、入则控制中央朝权的程度。永康元年,武帝后族杨氏与惠帝后族贾氏为争权冲突激烈,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玮、司马亮发禁军围杀太尉杨骏,废杨太后,以司马亮辅政。旋即,贾后矫诏先使司马玮率京城洛阳各军攻杀司马亮,又借擅杀大臣之罪处死司马玮,进而独揽大权。永康元年(300年),禁军将领司马伦举兵杀贾后,废惠帝自立。至此,宫廷政变转为皇族争夺朝权,演成“八王之乱”。次年,司马冏、司马颖和司马颙等共同起兵讨伐司马伦,联军数十万向洛阳进攻,司马伦战败被杀,惠帝复位,由司马同专权辅政。永宁二年(302年)骠骑将军司马乂与司马颙等里应外合攻杀司马冏,司马乂掌握朝权。太安二年(303年),司马颙与司马颖不满司马乂专权,借口其“论功不平”,联军进攻洛阳。司马颙任张方为都督,率精兵7万东进;司马颖也发兵20余万南下;司马乂麾下也不下数万人。交战各方兵力约在30万人以上,号称百万,为“八王之乱”以来军队集结最多的一次。双方大战数月相持不下。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马越发动兵变杀司马乂,迎司马颖进占洛阳,控制朝政。是年七月,司马越等挟惠帝进攻司马颖,兵败东逃。司马颙乘机出兵攻占洛阳,迫惠帝与司马颖迁都长安,独专朝政。永兴二年(305年),司马越再度起兵,西攻长安,司马颙战败。次年六月,司马越迎晋惠帝还洛阳,不久,司马颙与司马颖相继被杀。十一月,司马越毒死惠帝,立晋怀帝司马炽,至此,这场持续16年的西晋“八王之乱”结束。 点评:八王之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其持续时间长达16年之久,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

      *** *** *** *** *** ***

      杨骏(?-291):

      西晋大臣。字文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人。初为高陆县令,累迁至车骑将军,封临晋侯。因女为晋武帝皇后,受武帝宠信,与弟杨珧、杨济势倾天下,时称三杨。太熙元年(290)以武帝遗诏立为太傅、大都督,辅佐惠帝,统领百官,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开封赏,遍树亲党,疏远宗室,执政严酷,又不听劝谏,导致众叛亲离,为人所忌恨。永平元年(291)为贾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等谋杀,亲党被诛,三族被夷灭,死者数千。

      *** *** *** *** *** ***

      杨芷:

      晋武悼皇后杨芷,是西晋晋武帝的皇后,字季兰,小字男胤。武元皇后杨艳堂妹。父杨骏,官至太傅。咸宁二年立为皇后,史称“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得宠于晋武帝。生渤海殇王,早薨,之后再无儿子。

      太子妃贾南风为人嫉妒,武帝打算废掉她。杨皇后对武帝说:“贾公闾有勋社稷,犹当数世宥之,贾妃亲是其女,正复妒忌之间,不足以一眚掩其大德。”杨皇后又数次训诫贾妃,贾妃不知杨皇后曾帮助自己,以致仇恨杨后,忿怨日深。到武帝驾崩时,杨芷被尊为皇太后。

      贾后凶悖,妒忌杨太后之父太傅杨骏执权,遂诬谄杨骏作乱,使楚王司马玮与东安王司马繇奉皇诏诛杀杨骏。隔塞杨太后对外联系,杨太后便在帛书上写下‘救太傅者有赏’,射到城外,贾后因而宣布太后同杨骏为同谋。

      公元292年,杨骏死后、被诛灭三族,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晋惠帝下诏将杨太后贬为庶人,使后军将军荀悝送到永宁宫。贾后更遣散太后的内侍和侍卫,不给与杨太后食物,8天后驾崩,死时三十四岁,在位十五年。

      永嘉元年,追封恢复她的尊号,但是另立一庙,神主不能和武帝相配。至晋成帝咸康七年,才将武悼皇后供奉入祀于晋武帝之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