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司马衷 ...
-
晋惠帝290~306年在位。字正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 。晋武帝第二子。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
晋惠帝的父亲是一统三国的司马炎,母亲是司马炎的皇后杨艳,杨艳是曹魏时期通事郎杨文宗的女儿,字琼芝,弘农华阴人。她才貌俱佳,少女时有人为她看相,说她乃是“极贵”的后妃之相。司马昭当时虽是曹魏的大臣,却早有异心,听到消息之后,便将她聘作长子司马炎的妻子。婚后,杨艳为司马炎生下了三子三女:毗陵悼王司马轨、晋惠帝司马衷、秦献王司马柬、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
在杨艳的三个儿子里,长子司马轨早逝,次子司马衷是个天生弱智,三子司马柬则聪明伶俐。父母当然都不是弱智,也不是近亲结婚。而且晋惠帝的弟弟也很聪明。
晋惠帝的祖父是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连灭曹氏的二幼帝曹芳和曹髦,当然更不是弱智。晋惠帝曾祖司马懿,军事斗争中一直和蜀汉诸葛亮对峙祁山,使得诸葛六出祁山都无功而反;政治斗争中一举拔除曹氏集团的代表曹爽集团,为司马氏的晋政权奠定基础,当然也不是弱智。
看来晋惠帝家族不但没有弱智遗传史,而且还聪明得很,是人精倍出的家族。晋惠帝的父母也不是近亲结婚。那么晋惠帝为什么偏偏如此弱智呢?
其实晋惠帝并非弱智。他只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史载: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司马炎对此很发愁,担心司马衷会丢了祖宗开创的家业。有一次,司马炎为了测验一下司马衷的思维能力,特意出了几道问题考他,并限他三天之内交卷。司马衷拿到题目以后,不懂作答。他的妻子贾南风是个很聪明的人,有见及此,便立刻请来几位有学问的老先生为司马衷解答难题。这时候有个有见识的太监就说,皇上知道太子不喜欢读书,这么有文才的卷子交上去,皇帝就知道是枪手写的。随后贾南风就让这个太监把卷子改了一下,改成了大白话交上去。司马炎看了答卷后,以为儿子的思维还是很清楚的,也就放心了。
可是司马炎一死,司马衷即位,遇事要他自己定策,就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年夏天,惠帝与随从到华林园去玩。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咕咕的青蛙叫声。惠帝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官或是为私的?随从感到皇帝的问题很可笑,但又不好不回答,就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又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惠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为甚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
可是晋惠帝也有聪明的时候。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请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
从这个故事我们能看出,晋惠帝并非弱智,他只是儿童时期智力比同龄人稍笨了一点。但是他并没有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而是不喜欢读书。再加上他生于帝王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能接触民间生活增加自然常识,封闭的生活最后使他连最简单的人之常理都不太懂。本身就不聪明,加上封闭式的生活,种种原因,造成了晋惠帝似乎是个弱智。别说晋惠帝,那种封闭式的生活加上根本不读书,就今天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在这样环境中成长,成人后也近乎白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