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风骨 ...


  •   游吟关,始于太祖定北国,易守难攻,即大梁门户,为燕氏护国世代驻守,百年无恙。然大梁元二年,燕氏族灭,无良将守,遂失陷蛮师十余载。有勇士继燕氏风骨,于殿请缨,三载终复游吟关。蛮师即退,梁始兴。

      初夏时节,大梁京都处处桃红柳绿,莺歌燕语,清风拂面,不知醉了几多人。自城门至皇宫的宽阔道路两旁围满了凑热闹的百姓,这大梁上下谁人不知游吟关终于收复,那领头的将军银枪铁甲,像极了当年风光满城的燕国公,让人不禁赞叹后生可畏。
      一入京都,燕殷便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随处可见百姓脸上的喜悦,这便足矣。弱冠之龄,便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收复游吟要关,却不居功自溢,深得民心,果然是少年英豪。繁华的大道转至一处凄凉地,人群竟不知不觉地安静下来,这正是当年盛极一时的护国公府。而今竟连牌匾也无迹可寻。燕殷面无表情,但握着缰绳的手却微微颤抖着,无人发现。
      人群中不知谁发出一阵唏嘘。燕氏一门几代忠良,却因通敌卖国,落得株连九族的凄惨下场。府中成年男子在出事时仍驻扎在游吟关,女眷接旨时,均自缢以示清白,刚烈至极。形容护国公府血流成河也不甚夸张。而远在边关的燕氏子孙皆就地刺死,以儆效尤。通敌卖国的罪名,仅凭一纸空文,还未辩解,满门忠良变成了刀下冤魂。就这样,轰轰烈烈,几经余年,大梁终究又迎来盛世。可当年那腰间别鞭,声如洪钟,却逢人和善的燕国公已然音容不再,满府风光也早已被鲜血浸染的透彻。
      大军的旗开得胜,预示的是今后的国泰民安,于是今夜注定火树银花不夜天。皇宫灯火通明,宫婢穿梭,皆为迎接新晋的骁勇大将,风华正茂的少年英雄。
      燕殷端坐于新帝的下首,寒光熠熠的盔甲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青罗白扇的儒雅装束,端得是芝兰玉树之风,让下面的待嫁女儿家纷纷红了脸。
      话说这新帝,或许是天意,大梁命不该绝,自几年前护国公一案后,昏庸年迈的文帝几个月后就仙逝了,幸得英明的新君继位,大刀阔斧的整改,加之积极攘外的骁勇将士,借着蛮族攻下游吟关后后劲不足,才堪堪将这风雨飘摇的大梁守住。
      此时新君正言笑晏晏地与燕殷把酒言欢,席上众臣也纷纷示好,推杯换盏间,燕殷也有些微醺,五月的风是温凉的,一如当年家族受尽皇恩,许也是这般众星捧月的光景。
      倏地触景生情,燕殷站起身,请旨退席,漫无目的的走在甬路上,突然脚尖点地,上了一处假山上,仰头望月。京城的天,似乎要比西北朦胧些,却也冰冷些。
      这时,一身明黄的人影立于假山旁,也抬头望着天:“是梁家亏欠了燕家。”
      燕殷目光一动,当年的那个孩童似乎也是这麽想的啊。但他终究只是微微一笑,没有接话。
      是夜,燕殷踏进早已落败的国公府,荣极一时的府第早已成为连乞丐都不愿栖身的凄凉之地。他低垂着眉眼,轻车熟路的走进祠堂,原来祭拜着几代先人的神圣之地,比室外更加不不堪。牌位已被砸光,香炉滚落到墙角,曾经人人称羡的荣光终究尘土掩住了风流。那个在战场上令士兵奉若神祗的少年伏在地上泣不成声。
      “不孝曾孙燕殷苟且偷生,愧于燕氏风骨,今入家中请罪。幸不辱命,游吟关复,我将终身守关,护百姓永世长安。”
      当时家中为保唯一血脉,将燕殷托付于忠心耿耿的管家田十,主仆二人辗转经年,终于得以保住性命。豪门骄子一朝沦落尘埃,年幼的燕殷站在山巅上遥望着游吟关,残阳如血,几许烽火狼烟。他目龇欲裂,紧握着拳头对着身后的田十畅快地大笑:‘报应,全是报应!燕家世代忠良,豁尽全族把游吟关守得固若金汤。可现在呢?通敌叛国,乱臣贼子!活该他梁家忘恩负义,最好蛮族打到京都去,看他狗皇帝哪里逃!’
      一路上奉他为主,为他奔波游走的田十第一次发那么大的火,一巴掌下去,他的半边脸肿得老高,“若是燕国公在,非要打死你!”
      燕殷恶狠狠的瞪着他吼道:“这本就是梁家欠我们的,灭国又何妨!”
      田十突然悲悯的望着他:“你娘亲让你活下去,是希望游吟关继续有人守卫,保百姓安乐。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梁家有过,百姓何辜!燕家守得是游吟关,不是谁家的江山。燕家的银枪指的是乱太平的凶犬,不是无辜的百姓!”
      年幼的燕殷还不懂得先辈那一身铮然风骨,心中仍是恨极了皇家。自那以后,田十有意无意地向他透露着,清明时,国公府外常有人焚香祭拜,有商贾,有武夫,有文人…..来去匆匆,不留名姓,夜间巡逻的士兵路过,竟也只当未见。江湖绿林甚至以‘燕’姓为傲,朝中不断有人死谏,只为请求翻案。燕氏门灭,可风骨却流于世间。
      伴着那些连闲谈都算不上的故事,燕殷慢慢地将恨意转化成了习武识书的动力,最终,那唯一的恨意也被时间磨平,边关因无游吟,百姓受尽蛮族折磨,幸得蛮族正值内乱,无法深入内地,他还有时间力挽狂澜。大梁九年,燕殷以弱冠之龄,登临朝堂,目光如炬,铮然银枪之姿,上奏新君,请缨收复游吟关。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燕殷终又将燕字旗插在了关上。望着如血残阳下的游吟关,少年终于明白了燕氏风骨的意义:家破何然,民安为上。
      大梁十二年,震惊一时的燕氏冤案终翻,更有甚者,喜泣歌之。
      次年春,燕殷于殿请兵驻游吟关,世皆哗然。自此,攘外安内,大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始创繁华盛世。
      多少年烟雨后,茶楼的说书先生激动地说着曾经的少年将军的荣光,说他玉树之姿,却满身傲气,一杆银枪睥睨沙场,竟不次于当年燕氏子弟的神勇;说他自那后再未踏入京都半步,只守着那风沙萧索的游吟和百姓;说他娶妻生子,子孙绵延,几代忠心守卫着游吟关。说那个曾风光无限的燕家没了,但一个燕家又起,再次护起半边天,真真的天佑大梁。
      下面有位略涉史书的儒士对周围的人说,燕将军是那燕国公的子孙也说不定,看那一身风骨。说书人听见后,冲着他笑了笑,谁知道呢。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风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