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古风文禁忌(2) ...

  •   这里青婳.有些意见.觉得还是加一类真实性为好。
      有些小说将人物刻画得似神非神.完美得简直不像样诸如此类的文章数不胜数.虽然的确能满足读者的某些心理。但是没有真实性就显得虚幻。这样的小说从客观上来讲没有真实性也没有意义。
      暂时这些谢谢。
      写古风文,无可避免会涉及到服装,在此,有关颜色忌讳。
      比如绿色——青绿和浅绿色衣服是正经人家的姑娘是不会穿的,这是下作的颜色,通常在青楼多见,但翠绿色就可以。

      绿色不是男子会穿的颜色。
      比如贵族色——黑色、紫色、黄色与其浅色系。
      黄色不用说了,是皇族的颜色,而宋仁宗年间,紫色是皇帝色,平民百姓不能穿的。
      1.1好的文笔基础,决定一个作者能走多远
      在沙滩上用沙子建筑的城堡,坚实吗?能建到几米的高度?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回答。
      用沙子当地基,只要风吹雨淋,再高的沙堡沙雕都会坍塌,因为,基础不好。
      那么,小说创作,基础不扎实,小说情节写得再好,人物刻画再棒,是不是也会因为基础,而限制了更高的发展呢?
      那么,什么是一部小说最基本的基础呢?
      一本小说,不管内容,不管情节,不管人物,不管布局,第一眼看上去,不会让读者感到难受的,就是很好的基础。
      文笔,就是作者能够用最快捷,最容易让读者理解的方式,让读者能够愉悦轻松的读出作者想要给读者看的东西。
      这,就是把文笔和文采区分开来,所定义的文笔。
      文字整洁,逻辑顺畅,一眼看下去一目了然,读者读起来不会有艰涩难懂的感觉,没有阅读障碍,更不会有反感恶心的感觉,这就是好的文笔。
      文笔基础好的作品,还没有看文章内容,就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也就是画面感好。
      文笔基础差的作品,读者还没有看到文章内容,就会感觉到心情烦躁,视觉疲劳,完全没有任何的画面感可言。1.2好的文笔基础包括一下几项
      一、错字:错字率低于千分之五,也就是一章三千字的文章,不超过十五个错别字。
      二、标点:标点符号应用范围,没有超长句子(一个句号前面有连续超过五个逗号的句子)。
      三、排版:一个段落不超过300字,以一行80个字为例,就是不能超过四行,排版科学,连续字数差不多的段落。
      四、对话:以对话推动情节,对话形式单调,大量的引号开头,没有采用多种不同的对话方式。
      五、简洁:文章简洁不拖沓,章节前后没有与文章内容无关的情节、名言之类的东西。
      六、逻辑:无逻辑错误,没有不合理的情节,作品的合理性可以推敲,没有那种无法用合理理由解释的问题。
      七、没有补充性文字、作者语、作者旁白,例子:某某吃了个蛋糕(用鸡蛋和面粉做的)例子:(作者张牙舞爪的对主角说:再不老实我把你写死)。
      1.3为什么要强调好的文笔基础
      第一、这些基础都是作者马上就可以修改,并且马上可以见效的。
      第二、我想要让作者体会及感悟到,以读者为中心的创作,是除天才以外,最适合大众的一个成神之路。
      第三、作者必须想办法给读者制造一种比较舒适轻松的阅读环境。
      小说不是作文,作文中的所谓文笔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指的是词汇量和语言通顺。是的,不是文笔通顺,而仅仅是语言通顺。
      文笔基础重要吗?网络小说以情节和速度为主,说实话,基础不重要。
      但是,基础好的作品,印象分会增加,基础差的作品,印象分会减少。更重要的是,基础的东西,真要认真去掌握,三两天内就会完全达到最低的标准,比如分段,只是多按几下回车见而已,连三岁小孩都会。这么一个容易掌握,又最容易被扣分的东西,重要吗?
      基础存在的意义在于,读者会认为这个作者是个很牛B的人,还是个很**的人。
      试问一个连话都说不完全的人,写出来东西读者都看不明白,看你一个段落看到读者差点断气的作者,是牛逼还是?
      1.4为什么不能有超长句子
      什么是超长句子?
      句子分单句(分句)和复句两种。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做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简单的说,但句就是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句子,复句就是用标点符号把单句串在一起的复句。
      超长句子有两种,一种是没有逗号的超长单句,一种是逗号很多的超长复句。
      为什么不能有超长句?
      答案很简单,用正常语速念出句子,如果发现念到一半气喘不过来,是不是很难受?
      单句超过20个字,复句超过5个逗号,都属于超长句。
      如果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写超长句子,请找个单句超过30个字,复句超过10个逗号的句子读一遍。
      1.5为什么不能有超长段落
      第一、从心理学上,人类都有一种密集物恐惧症,大段落,特别是电脑上看,密集堆积在一起‘会让人有恶心感。
      第二、从生理学上,我们看电脑屏幕上的字,由于电脑辐射和显示器散光的原因,会有歇息为的眼睛疲劳,超过五行,至少有一行我们会一扫而过或者直接跳过。
      第三、错行,超过五行的段落,我们看完一行的时候,有时候会跳过第二行,直接看第三行。
      因此,五行一下,最好是三行左右,是比较符合读者的生理和心理的。
      而现在,因为电脑阅读的原因,大部分读者习惯了那种一句一个段落的写法,看到了多行的段落,会有强烈的不适感。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硬生生的把文章分段,那么文章的整体和谐性会下降。
      是的,可能会破坏文章的整体,但是如果段落太过密集,你的读者省略过不看,那文章的整体和谐行,不是照样被破坏力吗?
      不管以什么理由,只要你的文章,让读者感到累,感到可以省略过去的东西,那你写再多再完整也是没用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
      就是看屏幕会反光,读者看文章眼睛容易累。
      大概一行半,50个字到80个字,眼睛就的休息,但是一段是四行或者五行,看完过后眼睛是极度难受的。
      作者只考虑自己的创作快感、作品流畅度,却没有考虑读者的眼睛疲劳度,扑街到北冰洋就是算近的。
      如果不会分段,那么,请作者使用一行一段,中间夹杂两行一段的段落,这样子,段落布局不会单调枯燥,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才会感觉轻松舒适。
      请记住,另可情节破碎,也千万不要写一个长段,不然结果是读者忽略不看。
      1.6为什么不能用引号开头
      对话流其实没错,以对话推动情节更没有错,大部分人都在用,包括唐家三少和土豆等。
      错的是,作者不会应用多种方式,只会单纯的用引号开头,让读者以为作者是在用对话推动情节。就好像大部分人其实都在抄袭,但是高手和菜鸟的区别在于,高手抄袭人家,读者看不出来。
      “……“甲对乙说。
      甲对乙说:“……“
      “……“甲对乙说,“……“
      只不过是对话了一下,把甲对乙说已到前面,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甲对乙说,还可以拓展开来穿插表情、小动作、细节、描写等。利用这些描写增加对话中人物的心里描写。
      甲摸着鼻子对乙说:“……“
      甲心中一动,高兴地说:“……“
      甲狠狠的一巴掌扇过去,愤怒的说:“……“
      为什么偏偏要用引号开头呢??
      对话流的最高境界,就是作者灌水的最好时机啊,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灌水,却留下一个严重
      上述情节的文,写出来了只会带坏涉世未深的读者,尤其是女中学生,写的时候,作者压根就没把自己当成古代人融入当时的时代背景。
      把现代的行事作风代入到古代去了,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
      当然,我也犯过类似的小错误,但也不会这么过~!
      还有写这类文,男主一开始很渣,后来说句我爱你,女主就回心转意了,此类情节,适用于古代,因为古代女子都是有些三从四德,以夫为天,但同样的情节也在现代,这样的女主我只能说她们没个性,就算男主回应感情了,再一个诱惑当头,女主正宫的地位还是会不保的
      昨晚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还需要注意的事项。
      你们在动笔前,最后作一番功课,不仅要查朝代的大事,风俗,还有一点,可能大家往往会忽略的,就是当时的经济作物,还有根据地域不同划分的动植物。
      比如玉米,据传是明朝中叶传入中国的,但我后来也听说其实宋朝也有部分地区开始食用,但为了避免出现纰漏,最好别用到。
      写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日积月累,就算高于生活,但根本来说,还是要贴近生活,源于生活的。
      暂时补充到这里,想到了再补充
      哦,对了,话说我是很喜欢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逛了一圈长孙皇后吧,无意中得知,有的作者不尊重客观历史。
      要么就抹黑长孙皇后,把她写成善妒的正宫娘娘,反而大肆渲染太宗皇帝和杨妃【隋朝公主】的爱情。
      要么写长孙皇后不喜欢李世民,入宫前另有亲密爱人。
      还有更雷人的,长孙皇后穿越了。
      更有甚者,写她上战场。
      我同样无法理解作者为了情节需要,把脏水泼在一代贤后身上的行径,同样悲催的还有乾隆的孝贤皇后。
      要么干脆写民间的故事,要写宫闱,就必须尊重历史,顾及一下历史迷的感受!
      写到皇帝的时候,要注意避讳,比如唐太宗李世民,里头就有个民字,那么他的百姓就该叫人,避其名讳。
      还有一般来说,皇帝驾崩都有庙号的,那么该皇帝在世的时候,万不可称其庙号,而是以圣上,上,或者陛下尊称。
      含玄:大家官家陛下圣上都可以(唐宋)唐代是叫\"圣人至\"而不是\"皇上驾到\"…不知道为神马非常排斥皇上这个叫法=_=不过能叫的朝代也不多!
      岚心mm[host]:回复含玄:嗯,是的,官家这个说法我听朋友告诉过,其实还有个典故要注意,秦之前的要区分诸侯,大王这两个说法,不要张冠李戴
      岚心mm[host]:回复含玄:呃,没办法啊,圣人至比较生僻,没几个现代人知道啊,改皇上驾到大家可以理解啊,现在没几个人会去抠这些历史字眼的了
      岚心mm[host]:回复含玄:唉~~~~~~~~~能做到的也只有凤毛麟角啊,一给那些所谓的导演编剧改编,还不照样变味,老自以为是地增加一些不错的情节,删掉认为没必要的情节,还不是惹来骂声一片?
      [开心]我也来说一个,说到文笔,我发现大家好像都很追求这个,其实刚才我看到楼主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好的作品是靠情节取胜的。

      我看过太多人写的文章了,全都是华丽的词藻堆砌而成,这么看来她的文笔的确不错,但是大多数都和内容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一味的把好词好句胡乱叠加,然后通篇都是华丽的描述,人物对话少之又少,看到这样的文我看都不想看。因为我们是来看小说的“故事性”的,而不是来看作者怎么卖弄自己文采的~~。

      纯古风的,仙侠的,这类的小说能把环境什么的意境描写好,看起来会觉得身临其境~
      有些同学作文时,总绞尽脑汁多用一些华丽的辞藻,有时甚至因想不出那么多的词儿就写不下去了。其实,这是个误区,白描照样可以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什么是白描?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鲁迅把这种方法归纳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渲染环境可用白描。鲁迅先生的小说,可以让读者真正地领略到这位文学大师巧妙运用白描手法,简略地描绘环境的高超技艺。如《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寥寥数语,不但将故乡深冬阴晦天气笼罩下的原野尽收笔下,而且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悲凉情绪。以上历来被评论家视为不同凡响的精彩描绘,都是不作任何修饰渲染的直来直去的文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精心的修饰,没有比兴的手法,但“故乡”的空旷、荒凉、寂寥却如画面般展现在我们眼前。
      刻画人物性格也可白描。如写鲁迅与殷夫相见:“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这是从殷夫夏天穿厚棉袍说起,交代了他是一个刚从狱里出来的革命者,衣物被没收了,又无夹衫,只好向朋友暂借厚棉袍了。用平淡朴实的文字写出这件有点奇特的事,白描可谓到了逼真的程度,写出了革命者的艰难和乐观的情怀。
      勾勒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情感还可用白描。如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在介绍咸亨酒店的一些情况后,只用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一句话,就勾神摄魄地指出了孔乙己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的特殊性。而且,文中先后有两个自然段对孔乙己进行了肖像描写,都采用单纯的白描手法,寥寥几笔,让孔乙己的神情气质跃然纸上
      展现生活场景仍可用白描。在《孔乙己》一文中,鲁迅先生先后两次勾画出孔乙己付钱的情景,前面写的是“便排出九文大钱”,用一个“排”字生动的显示了孔乙己的贫穷而炫耀富裕的酸劲,后面写的却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改用一个“摸”字,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孔乙己这时候已经穷困潦倒,生计维艰,酸气全无。“排”、“摸”一字之差,指出小说主人公前后遭际命运之别,其概括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
      由此看来,作文时不用很多的华丽辞藻一样可以把文章写好。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古风文禁忌(2)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