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三章合一 ...

  •   骤雨初歇,西市通常用来观刑的空地上乌泱泱地聚集了无数百姓。陈棠为了这次新政令的发布准备了多日。特地定在了农忙后的今日,大多数选择租种官田的建安百姓今年都难得地装满了自家的米缸,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别的意外,他们能够度过一个比往常要舒适的冬天。

      此时的他们正是对陈棠怀抱着感激的时候,又有大把的时日需要消磨,甚至经过陈棠的有意宣传,县城周边的许多村民也拖家带口地赶入城中来看热闹。从目前现场吸引来的人数来看,陈棠在此时发布新政令的确是个明智的选择。

      这次,她没有让钱一贯或是孙主簿替她宣讲布告,而是自己站上了高台。冯柯还未归来,此时是身着一身笔挺黑色制服的蓝鲲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边,不得不说,蓝鲲这挺拔颀长的身量极为适宜穿制服,配上马靴,越发显得人身高腿长,英挺俊朗,一经出现便吸引了众多妇人女郎的目光。

      古往今来,对于美的追求,从来就不曾停止。

      只可惜,蓝鲲似乎仅限于背影杀手,当转过身将面上刺青显露出来,叽叽喳喳的讨论身便戛然而止,爱慕的目光也瞬间枯萎下去,变成了遗憾。恐怕在这个时代,唯有陈棠会觉得他脸上的刺青酷到没朋友吧。

      “建安的百姓们,大家下午好。”陈棠清了清有些发紧的喉咙,她曾经有过很多次下乡宣讲的经历,对这一套流程还算熟悉,开了口以后便平静下来,她以女性特有的温和口吻说道,“在场有很多人应该都认得我,我是建安县令陈棠,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与各位从陌生到熟识,共同奋战在农业改革的第一线。今年,我们取得了一些微薄的小成绩,我认为,在场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人都功不可没。在此,我感谢大家对建安官府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

      言毕,陈棠拱手长揖,用了士族最标准也最郑重的礼仪。这让原本还有些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甚至有的人反射性地跪下了。哪怕是建安最年长的老者,也从未见过官员会对平头百姓施以如此重礼的。

      长久以来,他们总是被舍弃的对象。

      陈棠这一声谢,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一般,那种突然被人需要被人重视的感觉把原本只是来凑热闹打酱油的人都稳住了。一个个在底下呐喊着:“大人爱民如子,廉洁奉公,是我等应当感谢您才是!”

      看来走亲民路线走对了。陈棠接着道:“把大伙儿都叫来,其实另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宣布。大家在建安的时日都比我长,想必比我更清楚,如今有一个严峻的实事摆在我们面前——海盗侵袭。他们常年在建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从建安户部的民要册上了解到,建安每年人口都在大幅减少!就这八年间,建安死在那群海寇手中的人数便达五万!许多临海的村庄甚至十室九空,成了荒村!今年,我们还要如此坐以待毙吗?”

      陈棠深吸了一口气,用一口悲痛万分的口气拔高声量道:“建安是闽州海岸最宽广的县城,是唯一直面海寇的县城!但很可惜,我从一个月之前便写信给各县官府、闽州刺史府、闽州都督府等长官求援,恳求他们派兵支援建安,可是……”陈棠一副说不下去的样子,抬起衣袖抹了抹眼睛。

      “如何?大人如何?可有回信?”底下民众已完全被感染,一个个急切地询问,“大人!他们会来救我们吗?”

      “没有任何回应!”陈棠大声道,“我送去的信有如石沉大海!他们依靠我们建安百姓用血肉抵挡海寇才能安享太平,却不愿发一兵一卒甚至出一文钱支援建安!我此前更从历经洗劫的老人口中得知,各位每年前往闽州避难,他们竟栏门不许入内,除非用钱卖命!否则就看着人活活被折磨死,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
      “我娘就是死在闽州城门外的!”
      “还有我儿子,我可怜的儿子啊,他还那么小——”

      场下顿时哭声震天,群情激奋,所有人都被勾起了最悲痛的记忆。他们曾经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原以为那座高高的城墙将会是他们生的希望,最终得到的却是亲人的尸骨。

      陈棠趁机大喊:“今年,我们还要重蹈覆辙吗?!你们还要看着亲人死去吗?!与其把我们的血汗钱白白喂给那群吃人不吐骨头的畜生,我们为什么不留下来保卫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能让亲人的血白流吗?”

      “不!大人!救救我们吧!救救建安吧!”
      “杀了那群狗贼!保卫建安!”

      陈棠事先安排的水军成功带起了节奏,她严肃地抬起手压下声浪,道:“我用我头上这顶乌纱帽向众位起誓,建安官府每一位官员、捕快、衙役都不会弃大家而去!我们会坚守到最后一刻!并且,我们为了建安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接下来让我和我的同僚们为大家展示这一次的防御部署。”

      “首先,我们会在西市设立难民避难点,提前将居住在县城外的百姓迁入避难点进行安置,这项工作其实已经开始了,各位没有见到钱县丞与孙主簿,是因为他们下乡动员百姓去了。那么在避难点,官府会为难民提供这么一顶救灾帐篷,大家请看,就是此物。所以大家不必有任何担心,难民收纳不会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还会为大家带来便利。”

      陈棠让周峰和捕快把木匠和山瑶姑娘们忙活了一个多月的油布帐篷抬了上来,在这个没有篷布和钢管的世界,陈棠为了救灾帐篷的稳定性以及防雨抗风能力煞费苦心。所幸她前世应急处突的演习经历过多次,在条件简陋有限的情况下,曾经有一个每年都深受台风困恼的村庄,那里的村支书发现竹子的柔韧度和坚固性不错,可以勉强作为帐篷骨架的替代品,并且发明了一种新结构的帐篷骨结构。

      陈棠对此记忆犹新,因为在那个浮躁的世界,很难能找到这么一位真正为了人民呕心沥血的官员了。

      这种帐篷骨结构采取的是横纵梁构成七榀六档的结构。纵梁垂直于双通管的方向,两端插接的横梁整体构成近似圆弧状,横梁数量为10根。这种结构轻便易于搭建,不仅稳定性高而且十分节省成本,实在太适合建安这种穷地方了,陈棠自从开始思考冬防措施就找了木匠来做,差不多从秋收前一个月至今,已经陆续准备了三千顶。

      每个救灾帐篷是长方形双坡顶,两侧墙各开方形窗两个,整体通过拉绳拉起,用三角桩加固。山瑶姑娘们则负责油布的浸染和裁剪,帐篷被染成了蓝色,前后印染两个大字“建安”以及大楚烈火流云的标志来代表官府。

      雇佣七闽部落为兵防主力只是冬防的很小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让老百姓进了城就算了事了。怎么安置,怎么解决吃喝拉撒的问题,那么多人的涌入怎么维持城中秩序等等等等,很多事情需要考虑。

      采用帐篷提供安身之所,也只是冬防措施的一方面。

      周峰和捕快们当场演示如何搭建帐篷,然后还请几位村民上来轮流体验一下,专门守在一边的捕快采访他们的感受:“你们觉得这帐篷如何?”

      “比俺家还要宽敞!”
      “不错,俺摇了摇,也不倒嘞!”
      “住十几人都行!”

      收获了百姓们的热情点赞,陈棠重新回到台上,这时有个人突然提出质疑:“敢问大人,您为流民提供的庇护之所,看起来的确是比闽州为难民搭建的窝棚好了不少,可是您要拿什么来养活这些流民呢?恕小民直言,官府恐怕没有多么丰厚的粮食能够设立粥厂以济万民,既然如此,那么流民在城中或是城外并无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死去的当时不太一样罢了。”

      这人很明显是针对陈棠而来,而且说话一听便是读书人。建安连官学都没有,哪里才有读书人呢?答案显而易见。看来人群里还混进了士族。陈棠微微一笑,回答道:“我并不打算养他们。”

      “哦?大人这是故意要看着他们去死咯?”

      众人因这句话一片哗然。虽然是道德绑架,但老百姓们很吃这一套,之前陈棠营造了半天的和谐的官民氛围一扫而空,无数道怀疑的目光投射在她身上。陈棠摆摆手:“各位稍安勿躁,我不打算设立粥厂,因为这并无作用。闽州每年都设立粥厂施舍给各县涌入的难民,但有用吗?那所谓的米粥清可见底,每年冻死饿死在闽州城中的难民不计其数,我深知此事不可为,若还偏要为之,才叫草菅人命!我当然要为百姓找到更好的出路。众位请看——”

      “要保卫建安,可不是一句空话。谁来保卫建安?谁来治疗伤患?谁来修理城墙?谁来制作武器?”陈棠掏出一份清单,眼睛却直直地盯着人群中刚才有意煽动民意针对她的那个读书人,“大家都有手有脚,没有我们为建安流血流泪,却叫难民躺着享福的道理。他们既然入城避难,自然也要为护卫建安尽一份心力。在此,我要设立‘建安冬日自卫队’,别害怕,这不是要抓壮丁服兵役,我在此承诺,凡愿意加入自卫队者,将得到每月一贯钱的报酬!另外,还有面向妇人和十三岁以上孩子的‘医疗急救队’,县城三家医馆的张大夫、杨大夫、朱大夫将会为你们授课,教会你们如何包扎伤口、止血、分辨药材。”

      陈棠顿了顿,观察一下底下的反应,才继续道:“你们或许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连女人孩子也要招募。我想问问在场的夫人们、孩子们,你们愿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丈夫、兄弟、父亲因身受重伤而悲惨地死去?你们都见识过海寇的残忍,我无法向大家承诺那时候不会有人死去不会有人流血。如果真有那一天,我希望在场每个为人子女为人妻子的你们,不是无助地趴在丈夫和父亲胸前哭泣,而是勇敢地替他争取一线生机!”

      “我很抱歉,作为一县之长,我没能为你们争取到外援,这场保卫战,我们孤立无援,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我的子民们,你们可以选择离开建安懦弱地躲在闽州的窝棚里苟且偷生,但你们也可以选择为建安而战,为家人而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守护建安吗!”
      “去闽州也活不成!我宁愿死的光荣点!誓死守护建安!”

      “陈大人是个女人都不怕那群贼寇,我们男人难道连女人的胆量都不如吗?我愿追随大人!为建安而战!”众人在水军的带领下纷纷高呼,见气氛再次高涨起来,陈棠终于松了口气。她看向人群中,那个质疑她的读书人已不见踪影。

      .

      周司仓回到闽州刺史府时已是深夜,他步履匆匆地走过曲曲折折的回廊,在一片淫|糜的娇笑声中找到了喝得半醉的李刺史。他在自家后院养了十几个姬妾优伶,当秋收结束,各县奉上的年礼也堆满了库房,李刺史通常便再也不回官署,整日在此行乐。

      脂粉味呛人的屋里还坐着不少宾客,只穿着薄纱的姬妾们三三两两地依偎在各个宾客的怀里,争抢着倒酒点烟。周司仓进去时,里头已醉倒大半,有个宾客用汗巾子蒙了眼,正满屋子逮那娇媚入骨的优伶。

      李刺史迷蒙着醉眼听完周司仓的回报,和在场宾客大声嘲笑起来:“想要单凭那群田舍汉守住建安?我们这位女官果然非常人也,勇气可嘉勇气可嘉啊!”

      “依下官所言,这女官根本是自掘坟墓,刺史大人只管作壁上观,恐怕这个冬日还没过去,建安又要换一个县令了。”

      “所言极是,那群海寇可不简单,近年来也不知怎的回事,愈发凶悍,个个武器精良,我们若不是仰赖刺史大人也无法安然度过啊。”

      听见有人如此说,李刺史不经意地瞥了坐在一旁滴酒未沾的郑家三郎一眼,似乎很随意地问道:“不知郑三郎如何看?”

      “小民倒以为那女官有几分见识,她近来培育出了能够增产的稻种,我也有所耳闻,这对大人也是好事,建安能养活更多的人,难道不是大人的功绩吗?而且,我们日后购得那种子自行繁育,还多了一宗利润可观的生意。”郑克己那张令在场伶人美姬都黯然失色的脸闪过几分残忍的兴奋,“但是,她要坚守建安这步棋,却走错了。不,她从一开始便错了,她本不应来到建安。”
      他没有往下说,但李刺史却了然于心,两人交换了一个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看懂的眼神,又若无其事地喝起酒来。

      今年的海寇将会来势汹汹,可不像往年那般好打发了。
      郑克己轻轻摩挲着杯盏,懒散地望向窗外无星无月的黑夜。

      建安从来是他们郑氏的禁||脔,哪怕是官府,哪怕朝廷,也该懂得避退三舍,这位女官已然犯了忌讳,破坏平衡者,自然要付出一些代价。

      .

      窗外芭蕉窗里灯,檐声点滴,雨雾如纱。

      陈棠站在不会被屋內人发觉的角落里,侧耳听着白胡子微颤的老大夫为四十几名妇人做短期的急救培训。屋子里的陈设像极了前世的课堂,带桌膛的长方形木桌,长条板凳,两人一桌,四纵九列。

      急救课程从晚上戌时开始,每天持续一个时辰,从最简单的清理伤口、包扎伤口开始。陈棠还把她前世学到的一些常见的外伤急救方法抄写成册加入课程中,如心肺复苏、紧扎伤口上端的动脉出血急救法、用夹板急救骨折者、灼伤烫伤急救、昏厥者头侧向一边防止异物窒息急救法等等。

      钱一贯跟在陈棠身后一脸郁卒,他看向坐在屋子里听得格外认真的一对双生女儿,心头涌上了深深的无力感。他本来打算早早将家眷送往闽州安置的,他自个是躲不开的,可是他不愿意家人冒险。
      可是妻女都言辞拒绝了他,连年幼的儿子都一脸毅然地道:“阿耶,今日我为偷生舍弃了生我养我之地,那么日后我难道不会成为连国也可抛却的背信弃义之徒吗?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阿耶,我们不该走。”

      钱一贯当时简直想一脚踢死这个书呆儿子。
      可最终他只是叹了口气。

      也好,她妻子说得对,一家人何必分开,生生死死只要在一块儿就够了。钱一贯内心里对这次冬防并不抱多大胜算,即便陈大人准备得那么认真。

      “你这几日下村的感受如何?”陈棠转过头来,离开了她临时成立的女子夜校,“我的意思你们都传达给百姓们了吗?”

      “百姓们都很感激您。我也都已向他们分说明白,官府愿意大开城门让他们进城避难,但除了尚且年幼的孩子,他们必须选择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钱一贯走在陈棠身边,“有志者可以加入自卫队、女人们可以加入急救队,泥瓦匠、木匠、铁匠这等有一技之长的人应当加入您说的工程队,什么也不会的便打打杂做做饭加入后勤队吧。如果有人什么也不愿干,您也不会赶走他们,只是他们得不到任何救济,这些我都告知了他们,也催促他们尽快迁入城中,超过十日期限,城门便会关闭,到时可别怪官府不管他们。”

      竖清壁野是守城战中很重要的一步。要让敌人与人可征无粮可抢。陈棠点点头:“走吧,我们去看看山瑶纺织厂里的情况。”

      钱一贯忍受了这个古怪的名词,其实那就是以山瑶女子为主的司衣坊。陈大人最近在捣鼓一种新的布甲,为了这东西,她又掏出一百金买光了西市所有布匹和铁铺的碎铁片。

      陈棠想要做的是布面甲。

      这个东西是前世元代才出现的古代战袍巅峰之作,说白了就是战袄和铠甲的混合体。它其实是用泡丁把铁甲片和战衣缝在一起,制作容易,成本低廉,且不像铠甲需量身定做,方便流水线批量生产,重量轻,对弓箭还有很强的防护力。

      陈棠之所以想要做这个,是因为在大楚,能穿得上盔甲的基本都是将领,一般的战士就一件絮衣,甚至连夹絮都没有,就只是一件粗制滥造的麻衣,不要说防御刀箭,连防寒都成问题。

      建安的人口本来就不多,愿意加入自卫队的就更少了,陈棠没办法接受大量人口的损失。每一个人对她来说都是宝贵的。不能拼损耗,布面甲对她而言就尤为重要。

      而且,别以为在南方就不用防寒了,南方的冬天极为阴冷湿寒,完全属于魔法攻击,无孔不入,在一千年后都让人痛不欲生,更别提一千年前。甚至这个时代棉花还没有广泛种植,老百姓只能穿麻、葛做的衣服,然后将丝棉或木棉湿润捶打后夹在麻布里,勉强御寒,因此在大楚的所谓棉袄其实是后世诗中尝提到的“絮衣”。

      这种絮衣箭一射就穿,刀一砍就破,是完全没有防护能力的。

      将领还好,他们能穿裘皮,能穿铁甲。但整件铁甲那重量根本无法快速行动,相比下,布面甲就要轻便得多。多亏了前世泛滥成灾的辫子戏,让陈棠对清军使用的极具特色的布面甲十分有印象。

      陈棠从衙门里的典籍和孙主簿他们那里了解到,在这个时代,战争的形态还很原始,朝廷的常备军数量是不多的,如果有大战,便会临时征召“壮丁”,这些“壮丁”当然大多是农民,但农民平时要种地,所以战争一般都会尽量避开农忙的春夏和天气恶劣的冬天。而选择秋季。秋季粮食充裕,农民也不再被土地束缚,最重要的是,秋季适合“以战养战”,打赢了就能够获得对方的秋粮,不会亏本。所以在大楚,春夏冬休战,秋天才干仗,冬天那是很少出兵的。

      但建安却是大楚最特殊的一个地方。

      从海上而来的匪盗总是选择秋收时“打秋风”,所以建安经常从秋天持续到冬天都是一片混乱,很多老百姓真是活活被冻死的。

      布面甲完全可以兼顾防身防寒这两方面,在没有火器的时代,可谓是战无不利的神器防具。陈棠的想法很好,画技很烂,幸好山瑶女子理解能力不错,她连比带画总算解释清楚了。目前第一件样品已经做出来了。

      用了七斤木棉,缝入了夹袄内,入水浸透,用脚反复踩踏直到干了也不会膨胀起来。两层棉布之间缝入铁片,外用泡钉固定,全身甚至只会露出眼睛和鼻子。可谓武装到脸了。

      陈棠叫来蓝鲲,亲手替他穿上。

      “你太高了,头低下来一点。”陈棠垫着脚尖为他系上护耳的时候,微凉的指尖轻轻触碰到了他的颈侧。

      明明只是极其轻微短暂的触碰,却让蓝鲲全身的肌肉都紧绷了,甚至连呼吸都屏了。他耳根控制不住地发烫,微微侧开了头,假装看着远处的风景,鼻腔里却满是女官身上淡淡的皂角味道。

      “还不错。”陈棠没有发现他的异常,往后撤退两步,绕着他走了一圈,“虽然有点丑,但应该很实用的。你动一动,看看会不会哪里不舒服?”

      蓝鲲还红着耳朵,就很有些心不在焉地随她指挥,陈棠却有点忍不住想笑,她感觉自己像在摆弄SD娃娃。

      让蓝鲲脱下来后用刀剑、弓箭对着这件样品试验了一下防御度,效果非常可观,蓝鲲站在五十米开外射箭根本射不穿衣甲,用刀劈砍,十次有八次卡在了第二层铁片上,这简直橙装!陈棠立即决定大批量生产。

      她要把布面甲推行给每一名会直面海盗的自卫队成员。不仅为了提高存活率,另外……既然这个时代谁都不敢轻易在冬日发起战争,那么对于靠劫掠为生的海盗自然也一样。陈棠从来就没有打算像乌龟似的光缩在城里。

      不给这些家伙一点苦头尝尝,他们的打劫行为就不会停止。

      “和其余部落的谈判如何?”陈棠拉着蓝鲲走到僻静的角落悄声问。要雇佣其余六族的事情,陈棠除了蓝鲲没有告诉任何人,也没有在对民众宣讲的时候提到,这种事情还是比较敏感,她现在还不敢过明路。

      她在送往长安的密折里将建安水稻增产的大部分功劳都送给了山瑶人。陈棠当然不会道出杂交水稻的秘密,只是说山瑶人在深山中找到了某种能够提高产量的稻种,并且主动献给了官府,希望能够洗刷过去的不良成分。陈棠在里头对山瑶人极尽溢美之词,的确有点艺术加工,但陈棠认为他们当得起。

      的确是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那野生不育稻种,否则一切无从谈起。这份功劳足以抵消他们曾经对朝廷的桀骜不驯。陈棠相信圣人会因此特赦山瑶人以往犯下的诸多罪过。那么陈棠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勾结匪盗的罪名了。

      但是其余的六族……陈棠目前还没有洗白他们的借口。而且他们和山瑶人并不一样。蓝鲲带回来的消息就证明了这一点:“熊居的人说不愿意做官府的走狗,倒是高棉人和泰雅人收下了您的金子。但他们只答应从侧翼和后方骚扰海寇,并不愿加入城防。”

      “我也不打算让他们加入城防,我信不过他们,守城还是由我们自己来。”陈棠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告诉他们,奉上越多海寇的首级,奉上的金子越多。我们以人头计数。”

      蓝鲲沉默了一下:“我以为你对他们也……”

      “像对你们一般?不,你们是特殊的。他们已然成为真正的土匪了,占山为王,自由自在,如何看得起官府给的小小利益?”陈棠淡淡笑了笑,“我原本也想趁此彻底将建安匪患问题了结,但后来我发现,目前我能给他们的只有金子,我想了很久也没有别的能够收买他们的东西,金钱买来的忠诚永远充满着变数,只要有人出价更高,他们就成了一把刀锋指向建安的剑。与其这样,不如就做一锤子买卖,先度过这次危机再说……”

      女官的语气里不经意露出了几分疲惫,蓝鲲默默地看着她,指尖动了动,又被他用力攥住了。她说的没错,一切都是交易罢了,山瑶人之所以特殊,不过是所求非财,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终究是两类人。

      .

      长安,东内,紫宸殿。

      圣人慵懒地倚在贵妃榻下,两位宫婢跪在左右为她捶腿,深广的宫殿寂静无声,唯有兽头双耳青玉香炉内龙涎香升起薄薄的白烟。案几上散乱地等待签阅的诸多奏章,摊开在上的两封都提到了同一件事,所述却截然相反。

      “怀章到了吗?”圣人的声音有些嘶哑,毕竟她已过了六十岁诞。人老了,便也容易困倦,最近她临朝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偶有些紧急的事务,也多是召群臣入阁商议。有时候她会想,是不是天寿将至。

      这念头总容易让她不寒而栗,她会想起年幼时母妃被毒死的场景,抽搐着双眼翻白,口中鲜血狂涌,失去了往日的所有体面与尊贵,像是一条案板上的鱼。那时候,她死死地抱着皇弟缩在角落里,她捂住了皇弟的眼睛,自己却就这么平静地看着母妃的尸体被內侍拖走。

      后来皇弟登基为帝,她为长公主佐持朝政二十年,直到皇弟因服用壮阳之药死在了妃嫔的床榻上,她终于能够坐上那梦寐以求的位置。

      还不够啊……
      这不知搭上多少冤魂的帝位,她还舍不得啊……

      “陛下,小霍将军在殿外候见。”
      圣人稍稍打起精神:“宣。”

      身着三品绛纱紫袍的年轻将军在內侍的引领下缓步入内,隔着一道珠帘,他单膝跪地行礼:“臣扣请圣安。”

      “免礼,赐座。”圣人虚虚抬了抬手,“今日召你前来,是有一件与你有些渊源之事,朕思虑再三,以为你与大司农前去最为适宜。”说罢,便随手抄起案几上那两封奏章递给霍怀章。

      “闽州刺史李迩弹劾新任建安县令陈棠养寇自重意欲谋反,洋洋洒洒痛诉了千余字。而和这封奏折前后脚到的密折,却是陈棠亲笔所写,她声称建安有蛮族山瑶,献良稻,建安因此增产数倍,活人无数,实为大功绩也。为嘉奖山瑶人,她才许以官职土地,为理应之举。最后还将李迩也告了一状,真是看得朕不知信谁人才好。”圣人哭笑不得地摇摇头,很快又敛了神色,“这陈棠将那稻种说得极为详尽,连株高几何、何时何日抽芽灌浆都一一言明,实不像编造之物,若真有其事,便是大楚之幸!朕记得你与那陈棠有过一段姻缘,想必对其知晓颇深,此事便交由你与大司农前去核实,若真有此良稻,定要带回长安,命全天下效仿。至于李迩所参是否属实,你可细细明察暗访。朕的怀章治军铁面无私,在此事上想必也不会徇私舞弊罢?”

      圣人拿眼审视着霍怀章,他却依然神色冷淡,并没有因陈棠的名字而有丝毫意动。他低头恭谨回话道:“过往之事皆成云烟,臣素来只知陛下嘱托,不论何人皆一视同仁。”

      “朕没看错你。”圣人唤来贴身宫婢呈上一块玉牌,面上神情变得郑重其事,“此次入闽,朕还有一桩要事要交给你。有消息传来,闽州有朱温后人的踪迹,云泊为此事已以监察御史身份秘密入闽,你此去要助他查明此事。”

      朱温后人……
      霍怀章也神色肃然,叩首道:“臣遵旨!”
      “去吧,大司农已在宫门外等候你。”

      霍怀章离了紫宸殿许久,才将藏在衣袖中攥出了血的拳头松开了。

      南飞的大雁嘎嘎地叫着飞过头顶,他抬起头,望着群雁消失在向南的天空。那是他即将要前往的方向,也是……

      她在的地方。

      可是霍怀章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是以这种方式重逢。

      狼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建安县急迫的鼓声雷动,告急的号角连百里外的驿站都能听见,大司农吮吸着鸡骨打着嗝走过来道:“那驿丞说前往建安的官道已经断绝,现下谁也不敢往那儿去。咱们来得不巧,正赶上海寇肆虐,今岁又尤为严重,那建安县已被海寇围困多日了。既然如此,我们就留在这儿等待海盗退走吧,这驿站的走地鸡炖的不错。”

      “你留下。”霍怀章瞥了一眼大司农胖乎乎的圆脸,牵过两匹马,“我要赶去建安县。”

      “哎,我知你身手了得,可你单枪匹马的去,又能有何用?不如同我一起在这儿候着,海寇如此猖獗,闽州都督府定然要发兵驰援的。”大司农不以为意地摆摆手,圆圆的鼻头动了动,“我闻到烤羊肉饼的香味了,走走走,这会儿去伙房还能赶上第一锅!”

      霍怀章额角青筋跳了跳,怒道:“你自己吃去!我走了!”

      “哎你这人怎的……哎呀你怎么真走了,我的羊肉饼……哎等等我,等等我啊!别丢我一人在这儿,这人生地不熟的,怪怕人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5章 三章合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