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62 ...

  •   韩府,一家人聚在一起用早膳,唯独缺了一个韩安。之前韩安在国外上学,大家也习惯。但这将近一个月,韩安日日在家中用膳,晚餐有时候他忙于工作会缺席,但早餐是从来不缺的,今天突然不见他来,一家人尤为在意。

      特别是柳姨娘,今天她兴致突来,大早上跑到厨房包包子,想着韩安上次很中意她亲手包的包子,特意为韩安包了一大笼造型别致的“小猪包”。见韩安没来,她让人拿了个食盒,边往里头放吃的边问:“小少爷没来,可是太累起迟了?他们那学校一直忙得很,他昨晚回来估计都半夜了?包子凉了就不好吃了,我给他送过去。”

      红姨娘也挑了几样韩安爱吃的食物放进去,道:“听说他们学校正是重要关头,想来小少爷不会轻易请假,他今天估计也是要上课的。”

      韩夫人柔声道:“不用送去了,安儿昨天晚上没回来,在学校宿舍睡下了。我刚嘱咐厨房备了一车早膳,待会直接送去学校。”

      柳姨娘一听,秀美微颦道:“他们那学校那么大,学生就五六百号人,光靠小少爷和那几个年轻先生,什么都得亲力亲为,这哪里扛得住。要奴家说还不如请几个人管。”

      袖姨娘捂着胸口,心疼不已地附和道:“是的呀,这半个月不到小少爷都瘦了一大圈了,奴家看了心疼。老爷,你怎么不多派几个管事给少爷。那个天美酒店的陈管事,钱庄的张管事,他们不是很能干吗?让他们去帮帮小少爷。”

      韩安这段时间忙碌得很,总是来去匆匆,有时候很晚才回家,给他做了甜汤点心也不好送到学校去给他,等他回家已经不能吃了,家里几个沉迷于投喂的姨娘意见大得很。

      她们一闹,叽叽喳喳的,韩老爷瞬间头疼起来,正色道:“安儿办的学校不一样,他们干的是大事,你们不懂,我也不懂,不能随便插手。”

      几个姨娘不情不愿地安静了一阵。

      大早上就闹也实在不好,韩夫人转移话题,温声叮嘱正在吃饭的几个女儿:“来,十二娘,吃点这个包子,十四娘也吃点。十五娘,不要光喝稀饭,你还在长身体,多吃点菜。”

      几个姨娘低头一看,果然见十五娘端着白稀饭喝得入迷。十五娘向来早上胃口不好,只肯吃一点点,韩家其他小姑娘都养得肉肉的,只有她最清瘦。袖姨娘拿起筷子给她夹菜,轻声细语地劝慰:“十五娘,这个笋是新腌的,很可口。”

      红姨娘偷瞄了故作严肃的韩老爷一眼,凑道韩夫人旁边建议:“待会这一车早膳送去学校,夫人要跟着去学校给小少爷送衣服吗?顺便带些东西过去,把小少爷的宿舍布置一下。”

      韩夫人一听也有道理,便点头道:“那我们俩过去安儿院子收拾收拾,跟着餐车过去他们宿舍一趟。”

      韩家几个孩子在上学,还要参加早堂晨读,所以一家人用餐向来早,韩夫人和红姨娘很迅速,俩人收拾好连着餐车一起送过去的时候,先生们才刚刚收拾好,还没去上课。

      这些先生基本都有晨读的习惯,都在楼下石桌呼吸早晨的新鲜空气,拿着书本诵读。韩安在院子里跑跑跳跳,锻炼出一身臭汗。

      韩家的人在外面喊,有人过去开门,回头喊韩安:“晏阳,你家人送早餐来了,快过来。”

      韩安跑过来一看,见到韩夫人和红姨娘,惊喜极了:“娘,姨娘。”

      韩夫人招呼人将餐车运进去,见他满头汗,摘下手帕给他擦了擦,柔声道:“你的同事们都没用早餐吧,快招呼他们吃点。”

      韩安抱住她,感动地小声撒娇道:“谢谢娘亲。”

      院子里好多先生,见他如此黏糊,韩夫人怕他们取笑他,连忙推开这高大挺拔的儿子,轻声催道:“快和先生们用早餐去,凉了就不好了。你住哪一间?我和红姨娘去帮你收拾屋子。”

      韩安给她们指了自己的房间,红姨娘塞给他一个食盒,便跟着韩夫人上楼去给他收拾屋子。韩安提着自己的食盒,回头招呼同事们用早餐。

      张柏舟啃了一口包子,温声道:“晏阳,我手里这包子不够美味,你盒子里的分给我一个。”

      韩安大方地把食盒给他推过去。

      张柏舟拿了个憨态可掬的袖珍小猪包,笑眯眯地点评:“秀色可餐。”

      旁边先生眼睛一亮,冲着韩安请求道:“我也要一个。”

      审美得到肯定,韩安心情愉悦地笑了。他站起来,大方地分享:“来,尝尝我姨娘的手艺,大家一人一个。”

      吃完早餐,韩安抓紧去冲了个澡,跑去找韩夫人要了身干净衣服换上,分别抱了抱两人,匆忙道别:“娘,姨娘。我先去学校了。晚上不回家吃饭了。”

      他说完便带上文件匆匆跑了。

      红姨娘被拥抱时非常开心,一听他不回家,好不失望,忍不住对韩夫人念叨:“这个学校真忙。”

      韩夫人怅然若失地望着韩安匆匆离去的背影,叹息道:“可他开心呐。”

      速成班给韩安排了一节课,让韩安给大家讲解汉字的来源以及发展过程。这堂课韩安之前给岳尚英讲过,岳尚英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送去去德城投了报纸。

      几天前,速成班的教授“读与写”课程的先生把那篇报纸翻出来,说速成班学习的都是简体字,然而现在平城之外基本都用繁体字,官方字体也还是繁体,正好学生们也学了不少字了,知道岳尚英在平城女子学校上学,也曾经参加华夏之风小学校的开学典礼,不知道能不能请他过来,给速成班的学生们讲讲自己所学是什么,能做什么,有什么意义。

      他的想法得到了办公室众多先生的支持,大家纷纷请求张柏舟去邀请岳尚英过来讲课。

      张柏舟笑的非常耐人寻味,对大家道:“岳兄的文章写得太深,给速成班的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真讲了他们也不一定能听明白多少。不若这样,我们先给学生讲一些基础,再请岳兄来讲,如此学生们应能从岳兄的课堂收益更多。”

      有先生拍手称赞,道:“理应如此。”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张柏舟道:“既然如此,让晏阳先讲一遍。”

      其他人对韩安课堂表现是非常认可的,具体表现为都爱蹭韩安的课,为了蹭课一向自诩君子守节的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忽悠过韩安。韩安庞大的知识储备量,简单易懂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的讲解方式,以及善良体贴的优越共情能力,与新式课堂的高锲合度一直被这群先生深深羡慕。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课也听得非常愉快,比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时的心情还愉快。

      所以也没有人有异议韩安来讲这第一遍,而是暗暗思量怎么安排时间,才能更便利地去蹭课。

      韩安一路逛奔到学校,在学校门口遇到唐惟光,匆匆打了声招呼:“唐先生,早上好。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唐惟光笑容可掬,知道韩安快迟到了,他快速跟上韩安的脚步:“小先生早上好,书坊今天无事,听说今天您上课,某也跟着来听一堂。”

      韩安见唐惟光和善地很,试探着小跑起来,边跑边道:“速成班教的东西比较粗浅,唐先生过去恐怕是会浪费时间。”

      唐惟光跟着韩安的节奏跑起来,语气欣然而充满向往:“书坊的工人也在学校上课。学校要求速成班的学员晚上把白天所学习的功课教授给身边的人,以此来达到复习和巩固的效果。学徒们放学后相约回到书坊,教授其他工人学徒。某也听了他们晚间自发组织的小课堂,觉得速成班的授课内容表面浅,但其格局视野让某惊叹,早就想过来亲身体验一番。”

      说着,俩人便到了教室外头,正好上课铃响起。

      没迟到,韩安松了口气。整了整形象,和唐惟光一起进去。

      韩安上课不多,但他的课堂很受欢迎,长得好看是一个因素,他态度亲和平易近人、全身上下充满了信念感、讲课简单易懂又有趣,不管问什么问题,他都会给你解释明白,还是平城韩家的小东家,各种因素加在一起,他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饱满而丰富。见今天是他授课,学生们都非常开心,招呼声都格外整齐响亮:“韩先生,早上好。”

      韩安笑眯眯走到讲台,道:“同学们,早上好。很开心,今天上午头两节我来给大家上课。”

      唐惟光找了个位置坐下,开始他的蹭课事业。

      韩安的课,深入浅出,语言通俗而雅致,滔滔不绝,不识字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人,能听懂也能理解他所描绘的文化构图,有一定文化的人,便会惊叹于他渊博好似无边无际的知识储备。

      学生们也好,还是唐惟光、爱蹭课的先生以及被张柏舟建议过来听课的先生们也好,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听课状态非常一致——如痴如醉。

      由于已经讲过一遍,而且也整理成完稿,这次讲的时候韩安讲得比上一次更加流畅通透有条理,他认认真真得讲了两节课,下课后开开心心地拉着唐惟光回办公室。

      一路上和唐惟光谈论书坊的事务,都忽略了身后几个像游魂一样一脚深一脚浅跟回来的先生。

      有个先生恍惚地喃喃自语:“还用请岳先生过来讲一遍嘛?”

      同行者还没回过神来,神不思属地道:“什么……再讲一遍?好呀……哦,岳先生,这……用……吗?”

      今天的会议是关于韩家书坊改革成华夏之风小学校附属出版社。事关学校未来的教学模式,所有先生安排好了课堂,出席这场会议。

      韩安他们进办公室时,已经坐了很多先生。

      韩安把唐惟光介绍给大家:“这位是书坊的负责人唐惟光唐先生,大家认识一下。”

      唐惟光神采奕奕地和先生们打招呼寒暄。

      会议开始时,韩安拿着他的小白板给大家画他的设计图,神采飞扬地给大家讲解他的构架:“从今天起,韩家书坊改制成出版社,纳入华夏之风小学校,成为学校的附属出版社,更名为华夏之风出版社。同时划出学习杂志组以及学习报纸组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下设立各自的编辑部、印质部、发行部、推广部等部门。”

      “出版社的成立主要还是为了与我们的课堂结合,推行教育,尽可能地扫盲以及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所以杂志以及报纸都采用华文简体字。考虑到学校的现状,暂时都设置一周更新模式。杂志定为综合性杂志,图文并茂、细致讲解,暂时划分学术性、技术性、普及性三大类型;报纸暂时以学习报纸为主,内容便是我们学校的九个科目的教学同步。”

      “不管是杂志还是报纸,都是用来推广扫盲行动以及推行教育,我们的杂志报纸会随着教学录音、录相以广播、无线电一起扩散出去,文字、图像、声音、录像相结合来帮助民众自发自主地学习进步。所以我们学校教育事业覆盖范围,以我们广播教学点、电台推广范围为最小界线,以报纸、杂志、录音、录相、电信号、收音机的扩散范围为最大界线。”

      韩安细致地讲解了他希望出版社各个部门承担的责任,他所设置的杂志三大类以及报纸九细类的目的、形式、内容。又从先生以及学生两个立场讲解报纸和杂志以及科学设备的使用攻略。最后给大家他的商业战略。

      “最近几天,慕韫以及陆延卿两位先生,会带着他们现在拥有的录音、录像设备过来。我准备先在平城建立实验点,我们提供教材、教学、以及场地,即选出人流、人群合适的地点,设置教学杂志报纸的售卖点以及学习室或者露天广播教学地点,以低廉的价格将报纸杂志售出,让民众拿着报纸杂志跟着教学录音一起学习。”

      “我之前已经联系过国外的朋友,去拿无线电台、广播、收音机的发明专利,我会在平城建立工厂,制造推广这些设备。”

      有先生提问:“晏阳,其它几个部门我都能理解,这个推广部在我们这个类型的出版社应该怎么做呢?”

      韩安笑着解释:“推广部,同时也是我们的公关部、营销部、宣传部,主要负责出版社对接外界,与学校之外的社会人群,比如当地的有宣传能力的人群、乡镇的德佬、当地的报社、城市的教育部门之类,与这些人群展开互动合作,在当地推行我们的教学点。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强大的社交能力以及一定的眼界格局,当他到达需要推行的城市,他能迅速考察选出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方式以及合作群体,高效推行我们的教育事业。”

      有先生道:“如此宏伟的教育版图,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同行者。”

      韩安道:“推行的初期,会很艰难而且缓慢。中期后期工厂建立,有足够的设备,我们便可以和其他出版社报社合作,借助他们的强大发行渠道,届时这个模式会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

      韩安滔滔不绝地讲,其他人听得十分认真,还有人拿着笔纸记录。互动交流的时候,一群人踊跃发言,整间教室气氛热烈,丝毫不逊色于速成班开课的当天。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2章 62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