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黎崇篇】 ...

  •   关于黎崇,书中提到极少,只有两处。先来回顾一下原著。

      书中第一次提到他是这样写的:

      提起前代鸿儒黎老先生,萧景睿与谢弼都不由神色肃然。这位学博天下的一代宗师,受召入朝教习诸皇子时,亦不忘设教坛于宫墙之外。在他座前受教之人富贵寒素,兼而有之,并无差别,一时名重无两。然而当年不知为了何故触怒天颜,以太傅之身被贬为白衣,愤而离京,郁郁而亡,诚是天下士子心中之痛。

      第二次提到:

      周玄清眯了眯眼睛,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他一阵,摊开手中的玉蝉,问道:“这件玉蝉,是你的吗?”

      “正是。”

      “你从何处得来?”

      “黎崇黎老先生所赠。”

      “黎崇是你什么人?”

      “在下曾在黎老先生门下受教。”

      周玄清皱眉道:“黎兄当年以太傅之身,不拒平民,设教坛于宫墙之外,门下学生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自然是遍于天下。可是说到底,他最得意的也不过那么几人,老朽与他是学问之友,交情不浓却深,故而这几人我都认得,可是足下……老朽却素未蒙面……”

      梅长苏淡淡一笑:“我学艺不精,有累恩师盛名,且受教时日不长,老先生不认得我,也是自然而然的。”

      周玄清凝目看了他半晌,叹了一口气,“算了,你有黎兄的信物,老朽自当帮忙,只是没想到时隔数年,再见故友玉蝉,竟为的是朝中之事……黎兄当年被贬离京时,满腔忧愤誓不回头,老朽也不知此番上了朝堂,是不是真的合他的心意……”

      梅长苏眸色安然,静静地道:“恩师当日获罪,只为直言不平,反被衷肠所累。他明知有逆龙颜,仍言所欲言,百折而不悔,此方是治学大家的风骨。故而晚辈认为,所谓世事万物,无处不道。隐于山林为道,彰于庙堂亦为道,只要其心至纯,不作违心之论,不发妄悖之言,又何必执念于立身何处?”

      周玄清白眉轻扬,一双本已垂老的眼眸突闪亮光,点头道:“你虽受教时日不长,却能察知他的根骨,看来他将这玉蝉留赠于你,也确是慧眼。不知你可明白黎兄身佩此蝉的寓意?”

      梅长苏徐徐负手,微微扬起线条清瘐的下巴,漫声吟道:“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周玄清轻轻地闭上眼睛,仿佛在沉淀心绪般良久无声,而梅长苏则是神色安宁,凝目天际不再启唇。两人立于冬日清寒之中寂寂无语,场面却没有丝毫的尴尬,仿若如此会面,只为默默地怅怀一下过去的某些岁月而已。

      “有生之年,能再见黎兄高足,于愿足矣,”周玄清慢慢将掌中玉蝉放回到梅长苏的手里,低声道,“老朽不知足下在京城有何风云大业,唯愿你勿忘尔师清誉,善加珍重。”

      梅长苏满面敬容地躬身道:“先生雅言,晚辈谨记。如此严寒季节,老先生不顾年迈,为旧友情谊冒雪出行,晚辈实在是感激莫名。”

      周玄清摆了摆手道:“见此玉蝉,不要说只是进城一趟,就算是让老朽到边塞一行,也不是什么为难之事。如今足下托付之事已了,老朽也要回寺中清修了,就此别过吧。”

      梅长苏忙抬手示意等候在数丈之外的那名中年护卫过来搀扶,同时欠身行礼道:“请老先生慢行。”

      周玄清“嗯”了一声,由护卫扶着转身走了几步,突又凝步,回头道:“黎兄当年有个心爱的弟子,虽是将门之后,性情飞扬,但却是难得的聪颖慧黠,读书万卷,若你彼时也在,说不定可与他称为一时双璧。”

      梅长苏苍白的肤色在寒气中显得如冰雪一般,唇边浮起清冷的笑容,轻声道:“老先生抬爱了。如此人物,只恨晚辈无缘,未能亲慕其风采。”

      “是啊,这个人……是再也见不到了……”周玄清慢慢说着,眸中涌起一抹悲怆之色,一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只这两段已经刻画出了一代鸿儒黎崇的光辉形象以及他一生的遭遇。下面我来挖掘这两段文字背后,梅长苏见黎崇的故事。

      1、黎崇赠梅长苏玉蝉

      黎崇有一件玉蝉,这件玉蝉应该是在黎崇被贬离京之后,长苏去见过他,他给长苏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黎崇的朋友、弟子大概都知道这件玉蝉,但这个东西肯定没有送给林殊,否则,林殊的东西怎么到了梅长苏手里,周玄清就会奇怪了。

      赤焰案发前,黎崇在京,林殊去战场,黎崇也没有必要拿这个东西送给林殊。

      因而,玉蝉一定是黎崇送给梅长苏的。

      2、梅长苏什么时候见的黎崇

      我推断是在梅长苏19-20岁。

      17岁冬天赤焰案发生,18岁梅长苏解毒一年,19岁梅长苏执掌江左盟并调查李重心案,探听老师的消息——有琅琊阁这个外挂式的存在,得到老师的消息一点也不难。

      所以很可能19岁的梅长苏得到老师的消息之后就去看了老师——黎崇是唯一可以详细告诉他赤焰案发生时朝堂上的情况的人,也是他唯一还可以倚靠的长辈。

      从文中说黎崇“愤而离京,郁郁而亡”,可推断出在梅长苏过去的12年中,黎崇去世的应该比较早——如果他知道以后梅长苏的各种成就,就不会是“郁郁”而亡了。这说明,黎崇去世时,梅长苏还没有成名,赤焰案昭雪仍然遥遥无期。

      鉴于19岁这一年,梅长苏摆平江左盟要花巨大的精力,冬天还不宜出远门,梅长苏最迟20岁这一年肯定会去见恩师。

      3、两人详谈如何为赤焰雪冤

      梅长苏“扶持景琰”这个雪冤的主旨思路,可能是卧床那一年确立的,所以他才能够在解完毒后的第一年就当了江左盟的宗主,开始实施计划。

      计划很庞大,目标很遥远,到底是否可行呢,梅长苏心中可能也没什么底。

      黎崇弟子众多,他不会都认得,梅长苏会以弟子身份求见。

      有两种可能:第一梅长苏没有表明林殊身份,交谈过程中,黎崇认出林殊;第二,梅长苏讲出自己就是林殊,与黎崇相认。

      黎崇已经很郁郁了,如果黎崇知道林殊还活着,要为赤焰雪冤,他一定会高兴的,所以梅长苏也没什么可隐瞒的。

      那么就会谈到长苏将如何做,长苏会把自己的计划告诉老师。

      黎崇目前的状态,也没有其他办法,而长苏的办法已经是所有办法里最好的(其他办法比如起义,比如暗杀,比如言侯的方案)。所以黎崇决定全力支持长苏,然而他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好,能为长苏做的也不多,黎崇朋友、弟子遍天下,唯一可以帮助他的就是把自己这些人脉给长苏,于是他相赠了代表自己的玉蝉。

      4、黎崇为何“郁郁”呢

      在没有见到长苏之前,风烛残年的黎崇几乎失去活着的意义了,他一生的追求便是教书育人,然而,他教人忠诚、教人一腔热血,教人赤子之心,他最得意的弟子祁王、林殊满足了他一个导师的理想与追求,可他们的下场呢?——赤焰案给了黎崇信念上的彻底打击,甚至把他击垮了。

      如果他教景禹一些厚黑,一些圆滑,一些阴谋手段,景禹也许就不会死了。——他错了吗?我想他晚年肯定思考过这个问题,甚至可能因此否定过自己。

      言侯还可以借遁世红尘策划炸祭台拼死一搏,而黎崇老了,没有力量也没有办法扭转这个错乱的时世,还冤死者一个清白,还整个天下一个晴空,所以才会如书中所说“郁郁而亡”。

      5、长苏的到来给了黎崇安慰

      长苏见过黎崇之后,不久黎崇应该就死了。

      因为长苏从黎崇这里获得了支持,而对黎崇来说,意义则更大,长苏给黎崇带来了新的希望,直接用行动证明了他一生的追求与坚持、坚守是没有错的,可以说是从灵魂上拯救了黎崇,给他悲凉凄惨的晚年带来了莫大的安慰。

      他的到来,让他可以死而瞑目,不至于成为世间一缕怨魂。

      如果长苏见黎崇之后,黎崇又活了很长一段时间,那黎崇就不是“郁郁”而亡了。

      6、黎崇是长苏永远的精神导师

      林殊从14岁正式从师于儒家泰斗黎崇,从他那里不仅学习了儒家文化之精华,也学习了治国理政之道。正统的教育让林殊长成了一棵充满共产主义(划掉)正能量的树苗。

      长苏最终选择这样一条雪冤之路,和黎崇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在长苏的雪冤路上,长苏也会以黎崇的要求来时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不偏离正统的儒学之道。

      黎崇虽然早早就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一直指引着长苏,以一颗不灭的赤子之心,坚定的走完雪冤之路。

      长苏后来曾和周玄清提到关于蝉的那首诗“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无人相信你的高洁,谁能表达我的心迹?黎崇虽然去世了,但是他那象征高洁的玉蝉永远陪伴着长苏……林殊变为长苏甚至是苏哲之后,没有黑化,仍然有一颗殷红的心,那不是偶然,也不是因为他自带高大上主角光环,而是与他过去的经历,与他的师长、朋友的教导和帮助分不开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黎崇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