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桐川2 ...
-
就这样,晴旖起初那一月里,过的还算是愉快安定。有霍子沁的陪伴,还有辛夷时常陪她说话解闷,陪她赏花下棋,实在是没有什么惹她不悦。
后来却亦觉着行宫着实苦闷,这里除了花草和不多的宫人就没有其他。又是半年过去了。桐川出事了。当地行宫被百姓围的水泄不通,晴旖听闻此地发生大旱,然而当地父母官却迟迟没有开仓发粮。
北辰殿。
谨晏听蒲玉报来此事,当即站起身来。当时殿内还站着几位世家的重臣,他亦只好又坐下身来。
“今岁收成不好,尤是桐川最为严重。桐川一地镇守的是何人?”
其中一个合袖作揖道“微臣前几日听闻,是卫祠。”
谨晏听到那个卫字,便心中一动。“朕的旨意早已下去,如今桐川之地仍不奉旨行事,是何缘由?”
“陛下,行宫路途中皆被沿途百姓阻截,只怕卫祠如今尚未得您旨意,因此不敢轻举妄动。”
谨晏冷笑道“好啊,朕一向是礼重地方官,平日答许他们便宜行事,若有朕顾虑不到之处,他们可以自行处置,如今桐川大乱,民不聊生,他反倒做起这唯命是从的忠君之臣来了?”
在场几个面面相觑,均是一拜道“忠君乃臣等本分,万不敢自作主张违背圣意。”
谨晏更是气恼,甩袖道“都退下吧。”在场的又纷纷叩首道“微臣告退。”谨晏望着蒲玉道“蒲玉,你说她会好吗?”
蒲玉颔首“贤妃娘娘是为陛下而去。我们安排在行宫的人说,贤妃娘娘时常有郡主陪伴,时温和辛夷两位亦是尽心,木樨时常为娘娘调配补药,对贤妃娘娘照顾周到,想来,贤妃娘娘喜静,行宫中没有争斗算计,没有奸诈小人,娘娘必定会欢心些吧。”
“她是极喜欢安静的。当年她独自离开,不顾自己的生死性命,还将我昔年赏赐的金银多数留在了翠枝宫。留下了十几封书信,可那其中写的,泰半是劝我安心国事,莫要挂念,可蒲玉,她如今身在行宫,还是个女子,我只是怕,当地镇守的卫家人,不会保护她。”
“陛下,如今只怕只有一个人,能替您护着贤妃娘娘了。”蒲玉忽然抬起头来,望着谨晏,目光坚定。
“你是说,霍浅?”
蒲玉点头道“奴婢之前,曾与贤妃娘娘说过两次话,深受娘娘胸怀打动,如今更希望娘娘万事顺意,早日回宫。可若娘娘真的受桐川之乱殃及,这后宫里期盼贤妃回来的人,都会失望。”
“有那么多人盼着她回来?”
蒲玉颔首“这几年,皇后娘娘的身子恢复了,淑妃娘娘管事愈发少了,德妃娘娘好似与淑妃不和的很,所以这宫中的事还是由皇后娘娘一人做主。越是这样,她们便越是盼着贤妃娘娘回来。昔年皇后身子不适,贤妃娘娘协理的时候,后宫平静祥和,人人打从心底里信服,只可惜这样的日子太短,而正亦是因为这个,她们人人都渴望。”
“蒲玉,她们说,你和季何很像。可我却觉着你和季何不同。你们皆是我潜邸里随侍的人,可是阿何她好似,并不盼着晴旖回来,反倒现在为皇后做事,尽心尽力的,连御前的事情,都不大管的上了。”
蒲玉问道“奴婢斗胆,敢问陛下,心中如今,只有贤妃娘娘一人吗?”
谨晏听到这句话,神情转而温柔了“我的晴旖,自然是我心中唯一的挚爱。我心中有了她,又如何容的了旁人?”
蒲玉又低头掩下接下去的话。“那贤妃娘娘真是幸运。”
谨晏笑了笑,说“不,是我三生有幸,方能遇见这么好的晴旖。”
桐川行宫。
晴旖看着事态发展的越来越严重。如今霍子沁都无法进入行宫。她当即起身,对时温说“我想去见见这位卫大人。”
时温说“不可,娘娘您怎么能去见外臣?再者,后宫妃嫔不得干政,不论您让卫大人做什么,都于礼不合,他不会听您的,您去了没有用处。”
“难道姑姑让我看着桐川大乱吗?也许明天,也许现在,外头的百姓就会涌进来,他们如今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孤勇,他们根本就不怕死了,他们拿出了自家的斧子屠刀,对抗着训练有素的官府,前两日镇压,一点效果都没有,当地虽有百姓被屠杀,可又有新的人替了上来,我若任其发展,必会生灵涂炭,到时,桐川乱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于陛下,又有什么好处?”
辛夷木樨均入内道“姐姐,我们觉得你应该去,这个卫祠,为害一方,胆小如鼠,还没有我们女子的胆量,他不配做这里的父母官,他应该被罢官回家才是。”
此时,晴旖在行宫认识的宫人远岫将霍浅留下的佩剑呈上。“贤妃娘娘此去凶险,奴婢愿随娘娘前去。”
辛夷木樨同跪言道“我们愿意同去。”
时温无奈“奴婢亦愿意随娘娘前去。”
晴旖看着她们,一个一个扶起“我有你们,真是我的幸运。”
晴旖未用辇轿马车,她所居行宫离当地官府并不远,她一路行去,百姓均是怒目嗔视,而晴旖始终目不斜视,无需搀扶,向前疾步走着。直到她到了官府前,身旁的辛夷与侍卫皆要上前,只见晴旖微微抬手,解下了披风,亲手拿起了鸣冤鼓锤。“当,当,当…”一声又一声,敲在每个人心里…在场的百姓有的已然放下了手中的刀或府,有的不再死死的瞪着晴旖,有的还感慨贤妃的仁德。为首有个妇人说“我们堵了她好几日,她的吃食都进不来,和我们一样挨饿了好几天,这秋日入冬的时候,她只穿着单衣来官府为咱们鸣冤,咱们不该为难人家啊。”
后头又有个汉子说“听说她可是当今陛下的心尖上的人物,咱们要是抓了她,与跟陛下做交涉,咱们就有饭吃了,还有冬衣穿啊。”
听了这话,守在晴旖身边的一干侍卫又通通拿起了剑刃,而晴旖此时放下了两个鼓锤,慢慢抚下了那侍卫抬起的手臂。“桐川大乱,我身为贤妃,却没有与各位同甘共苦,晴旖惭愧。”
“今日,本宫亲自敲鸣冤鼓,希望能让当地的卫知州开仓放粮,让更多人能在这场灾荒中活下来。”
“方才,这位壮士说,要抓我与和我们陛下交涉。”说罢,晴旖一步步向他走去,辛夷欲挡在她身前,却被她笑笑一握手“无妨。”
“若是我一人死了,能换回百姓的安居乐业,则我虽死如何?若是我死了,能改变这荒年的境况,让你们五谷丰登,化荒年为丰年,则我九死无悔。
“我相信,如今陛下不可能对桐川灾荒视若无睹,可今岁灾荒不止我们桐川啊,坪川,柳川,熙川等地均因天灾而颗粒无收,只是那里的人更少,所以没有闹起来的资本罢了。如今我听说京城,每位官员都在节省用度,就连陛下自己,亦削减了一半的用度,后宫妃嫔,人人做了祈福袋,陛下亦准备在三日后前往祭天,请求上天降下福祉,莫要再使无辜的百姓受苦受难。”
“远在之前,陛下已下了三次罪己诏,曾跪太庙四次,他为百姓,并非视若无睹,而是将心比心,陛下一贯恩重百姓,我相信,陛下的恩旨一定就在这一两日就会到,如今你们在等,我亦在等。我相信我的夫君,我相信我们的陛下,是位心中有百姓,期盼河清海晏,天下归心的圣明君主,而非只谋图一人之利的无德昏君。所以我来了,即便我身为后宫女子,无权干涉政事,我身为已嫁之人,天子宫嫔,不该如此抛头露面,阵仗巨大的前往官府,可我为了你们,为了陛下,我愿意抗旨,只为证明,陛下的心与你们的心在一起,陛下希望天下的子民,安居乐业,陛下渴求一个太平盛世,陛下希望你们人人,平安幸福。”
这段话,震动了全场,感慰了人心。
晴旖又转过身去,站到官府大门前“今日我带着这些兵士前来,并不想屠杀无辜百姓,之前,你们冲进了官府想要胁迫当地的知州大人,结果死伤无数。不过今日,无需你们再拼死拼活,本宫身为正一品贤妃,四夫人之一,亦算是你们口中曾经的宠妃,陛下恩重之人,如今,本宫想见卫知州一面,大人可愿相见?”
“我已连敲鸣冤鼓,本宫虽是女子,可亦是百姓,难道百姓有冤有难,知州大人连见一面都不肯?”
晴旖阖眼道“来人,将门砸开。”
为首的那侍卫当即跪下身去“贤妃娘娘,陛下圣旨未下,我们擅自砸门,是违反法令的,即使您乃受宠宫嫔,可您已经出宫快一年了,您如此自作主张,恐怕不好吧。”
晴旖此时想起了谨晏,那个宵衣旰食的谨晏,那个百姓受难他亦愁苦的谨晏。那个温情似水的谨晏,那个曾怀疑她厌恶她的谨晏。那个曾允诺她会守护她的谨晏,那个最好最心疼她的谨晏…
如果他真的没有旨意,如果他真的忘记了桐川,忘记了身在桐川之地的自己,自己如此做,定然会惹来圣怒…夫君啊,如今若是再见你一面,该有多好,若你就在我们的身边,我有一个肩膀依靠多好…我无须面对这些气急败坏的百姓,我无须用着最慷慨激昂的话鼓舞他们,我亦可以过平静安宁的日子,就像如今京城那些女人一样,只是绣两个福袋就可以了事,我无须被逼的几日不能进食,如今即将寒冬,还要抛头露面。
“本宫命你们撞开门,无论是任何责罚,本宫都愿意承受。”
当场的侍卫都跪了,连时温四个侍女都一样说“请娘娘三思,若有违圣意,乃是死罪。”
晴旖凄然一笑“若他赐我一死,我愿意一死。”
方才说话的壮汉已然动容“贤妃如此为咱们着想,咱们也得出力才是,有劲的汉子们,咱们一起把门撞开。”
晴旖看着他,笑了笑。“百姓同心协力,我在此深谢。”说罢深一福身。在场有更多人涌上去,帮助一起撞门,而剩下的妇人则通通下跪磕头“娘娘仁爱,愿娘娘鸿福齐天…”
不久,门缓缓打开,卫知州捧着官印走出来,百姓纷纷为晴旖让出一条路来,晴旖走上前去。“下官卫祠,无能无德,请娘娘允准下官告老还乡。”
晴旖缓缓一福身“本宫希望您能够打开
官仓,放出赈济粮,您的为难之处本宫自然理解,不过如今一切都是本宫的命令,还请大人遵令行事,任何后果,我一力承担。”
“陛下无旨,下官不敢擅自主张,还请娘娘恕罪。”
晴旖望着他,猛的抽出辛夷手里拿着的佩剑,剑光闪闪横在他颈上。“我原不想胁迫大人,可大人如此不知变通,本宫只有如此相劝了。在场的,若有谁知晓官仓钥匙在何处,能开仓放粮的,本宫定上禀陛下,必有重赏。”
其中一个跪在后头的说“在下知道,在下愿为娘娘效犬马之劳。”
晴旖见他转身向府内跑去,手中的剑仍没有放下。直到他将钥匙双手奉上,晴旖才缓缓让开身“有如此开明州吏,实乃百姓之福祉,本宫之福祉,陛下之福啊。”
桐川开仓放粮,地方各地纷纷效仿。霍浅到时,只见晴旖站在百姓中间,微微含笑。而晴旖见是他,更是欢喜,上前几步“兄长是有好消息带给晴旖吗?”
霍浅自副将手中接来明黄的卷轴,端然是圣旨。
晴旖退后一步,领先盈盈而跪,而众人见她如此,也纷纷跪下。
“陛下圣旨。桐川灾乱,朕心同哀。即命州府一方,开仓放粮,恩从百姓,另有诸事,兹有贤妃,仁德聪颖,可堪大任,危难之时,州府一方,令听贤妃嘉意,不得有违,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