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1、第十六章 且累池鱼且入瓮(二) ...


  •   他有些垂头丧气地去找朱高炽:“大哥,你觉不觉得,这府里头有些怪?母亲那里去不得,那新砌的折香苑也不给进,咱们还是这府里头的主子么,怎么还能有不给去的地方?”

      朱高炽年长几岁,当年朱棣送他入京时曾教过他:“在皇城,要十分乖巧地听皇爷爷的话,令皇爷爷觉得能跟在皇爷爷身边晨昏定省是件很有福分的事情。皇爷爷或者日后的皇帝哥哥喜欢看见他们什么模样,就做出什么模样给他们瞧,而且是十分真诚的样子。至于弟弟们,不必管束,一味地骄纵着就行了。”

      他隐隐约约是懂一些的,至于回来后这府里头为何会是这般光景,他想着,也许父王又在谋划着什么。

      他举起他肥嘟嘟的手,拍拍朱高煦的肩膀道:“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去。”

      自周王被废,皇上似乎在削藩这件事情止步不前!朱棣暗暗思量,皇上在等什么?而下一个遭殃的,又会是谁?

      于是,他叫三宝传令去庆寿寺,燕王会于今夜亲自前往庆寿寺拜访道衍大师。

      是夜,奚梅正挑灯替朱棣细心地缝制戎装,朱棣催促了几次,她嘟囔道:“这会儿催我休息的人是你,前些日子抱怨冬日里衣裳不够穿的人也是你。说道起来,你一个堂堂王爷,却还会不够衣裳穿,也算是天下奇闻了。”

      朱棣暖一暖奚梅冰凉的手指道:“好啦,以后再不催你了,你看看你,都往春日里过了,手还总是这样凉,早些安置吧。”

      等到奚梅熟睡,朱棣往香炉中又撒了一把安息香,好令她香梦沉酣,而后一身黑衣劲装,没入黑夜,悄悄地潜入了庆寿寺。

      道衍和尚在禅房中眉目端然地等候着燕王的到来。

      朱棣熟门熟路,一把推开道衍所居禅房的木门,反手轻轻掩上。道衍看见朱棣来到,忙起身见礼,被朱棣一个手势拦住示意直接进入正题。

      道衍请朱棣坐下笑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皇上竟为王爷送来三万精兵良将。”

      朱棣嘴角不过微微一牵道:“大师已经知道了。”

      道衍道:“王爷,自周王一事之后,皇上迟迟不动手,王爷师出也要有名!”

      朱棣眉间略略弯曲:“本王正是为此事而来。”

      道衍笑道:“其实王爷多年来悉心部署,早年间被先帝收回的士兵们,有能之者也一直隐在暗处。王爷派朱能随同卢振一道前往苏州想来也别有深意。王爷,是时候请君入瓮了,皇上要罔顾伦常,对先帝亲封的亲王们下手,总是要找些缘由的,皇上下手若不狠,王爷又何来的缘由呢!”

      朱棣凝神道:“先帝诸皇子中,原本本王首当其冲,一来皇上顶着个仁贤之君的名声也抓不到本王的错处,二来那些连番作为皇上估摸着也是将信将疑才未对本王下手。十七弟固然是早有部署决然不会束手就擒,可也未必见得会与本王同仇敌忾。再则以十七弟心机谋略加上他那十四万精兵良将,不见得会输给皇上。说到底,本王迟迟不动,始终是因为在兵机棋差一招。”

      道衍和尚笑得一派泰然:“王爷面前老衲不敢不直言,宁王爷面儿上与王爷多年来一直颇为交好,而先帝却甚为放心,不过是因为先帝认定了,宁王爷虽有帝王之才却无帝王之心,表面行事不拘实则重情重义。不过依老衲看来,宁王爷倒并非全无帝王之心,否则又怎会于一众亲王中出类拔萃而又能令先帝放心予以重兵呢!单单这份心机谋略,放眼整个天下也无几人能与之抗衡了。”

      “但……”他语音一转,但瞧着朱棣,“王爷屡屡试探,宁王虽始终不露丝毫端倪,可王爷多年来早已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再以利相诱。其实王爷自己已经想到了对策,只是念及手足之情,有些下不了手。”

      朱棣默然一瞬道:“十七弟救了梅儿一命,本王确实有些下不去手。”

      道衍和尚也不怕:“自古王侯将相,儿女情长便英雄气短,老衲相信,王爷志在天下,一定不会。”

      朱棣沉默不语,道衍继续道:“如今不止是北平城,恐怕连京城的满朝文武也俱已知晓,王爷不但只知风花雪月,再无昔日的雄心壮志,更是分寸全失将先帝亲封的王妃抛诸脑后半分不念及亲王的体面已近痴狂。王爷,如此大好的良机,一子错则满盘皆输。皇上既对王爷已然放心,世子他们也已经回府,那就是时候该引蛇出洞了。眼下众亲王们循规蹈矩,即便是莫须有的罪名,那也要有个由头。”

      道衍和尚忽地站起郑重跪下:“王爷,有些人已经到了该用的时候了。譬如,一直暗中与王爷府中中护卫千户朱能交好的西平侯沐晟。王爷既能叫皇上放下心,也有法子叫皇上不放心,九级海云大师塔和七级可庵大师塔已准备妥当,只等王爷一声号令。”

      朱棣双手托住道衍的双臂将他扶起:“燕王府中韵藻楼空置许久,也只等大师。”

      道衍和尚的面容出现一抹出家人难得的飞扬之色:“得民心者得天下,当今圣上号称仁德,实则罔顾亲伦,徒有贤名。待时机成熟,老衲于红尘之外也不忍见天家手足相残,自当顺应天命,还请王爷以天下为己任,万勿推辞。”

      斗转星移,烛火由明渐渐转暗,朱棣起身离去。

      朱允炆和方孝孺他们商议藩王事宜的时候,是连昌盛都要被屏退的,故而昌盛那边并没有十分有用的消息传来。倒是南康公主和驸马一直暗中细查的事情有了消息。

      二月二龙抬头,春暖花开,草木复苏,驸马府阖府祈雨求水。自从道衍和尚安全离京后,二愣子依旧回了角门,再没见过公主和驸马,而南康和驸马也将他忘了个干干净净。之后的几次阖府家宴,因着太祖皇帝的离世一切从简,二愣子也在没机会在公主和驸马面前得脸,而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恰巧是他的生辰。

      众人跟随者公主和驸马举行完祭拜仪式后,二愣子想没话找话说,好歹在公主和驸马面前再露个脸儿,兴许能谋个好差事就不用再守着那个角门儿了。众人散了之后,他便愣头愣脑地去跟公主和驸马告假,说是想要外出寻人。

      南康和胡观本也没放在心上,但听到二愣子说,有一个人自从洪武二十五年过完新年便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耳边瞬间响起朱棣的话语,“二十五年赵勉案前后,往细处查,不要漏掉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于是便留了心眼,将二愣子带到正厅,南康笑吟吟道:“你去年差事办得极好,只是后来宁太皇太妃一直想念父皇,本宫只能日日去陪着,一直没顾上赏你。”说着就让翠珠取银子赏他。

      二愣子忙磕头谢恩,南康让他起来,继续温和问道:“你要找何人?驸马在京师人脉也算广,兴许能帮上忙。”

      吓得二愣子刚站直的双腿立时又弯了下去惶恐道:“小的这些微末子的事情哪里敢劳驸马爷的大驾!”

      胡观客客气气地将他扶了起来笑道:“无妨,公主既让你说,你就且说来听听。”

      二愣子受宠若惊:“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今儿个是小的生辰,桃叶渡口有个郑大娘,好些年前一直都在离西长安街不远的地方摆面摊儿的。郑大娘人好,小的打小儿每年生辰的时候都会去讨碗面吃,可自二十五年的正月以后,就再也没见过大娘了,小的认识她家,私底下去找过,人就这样凭空空地不见了,家里也不像遭了贼。”

      南康和胡观对视一眼,只觉得事情蹊跷,南康又问道:“这一晃都过去七年了,你一直没找着?”

      二愣子道:“回公主的话,二愣子嘴馋,郑大娘那面做得又好,这么些年小的一直心心念念的忘不了,总想着大娘指不定哪天就回来了,所以年年生辰的时候总是惦记着要去看上一眼。刚不见那会儿,小的这些常去吃的人,可算是找遍了京城,却没找到人,就连跟着那郑大娘一起的那小姑娘也不见了。”

      南康和胡观这一听非同小可,二愣子啰啰嗦嗦废话又多,绕半天才到重点。南康心中暗暗发急,胡观递了一个眼神给南康示意她稍安勿躁,不急不缓地问:“哦,郑大娘还有个孩子?”

      “不是不是,”二愣子连连摆手,“我们大伙儿都知道,郑大娘是个寡妇,成亲没多久夫君便被征入军中打仗去了,这一去就没能再回来,大娘就这么一个人摆了个面摊儿守着。突然有一天,约莫是二十二年的时候,大娘的面摊儿多了个长得十分端正的小娘子帮忙,那女娃娃是那小娘子的闺女。后来才知道,那小娘子是到京城来找夫君的,大娘心善,见她们孤儿寡母的没地方落脚,就收留了她们做个伴。不过好像一直没找着,二十五年新年的时候,那小娘子突然得了一场大病,没几天就去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