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蛾眉一笑塞尘清 ...
-
第四章:蛾眉一笑塞尘清
贞观十二年,吐蕃大军进攻唐边城松州,生番破城及屠,屠杀汉族男性,掠夺女性为奴;上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
吐蕃攻城十馀日,进达为先锋,九月,辛亥,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馀级。弄赞惧,引兵退,遣使谢罪,以请婚。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资治通鉴
【历史上文成公主入藏是在贞观十四年,此处情节设定为贞观十七年】
夜色浓厚,从吴王府回到东宫刚刚落脚,李治便被李世民叫到承庆殿,一般这个时候李世民是不会宣召的,难道是为了今日他去吴王府之事?李治没有打算隐瞒此事,就是隐瞒李世民也会知道,又何必多此一举?
“治儿是刚从你三哥那里回来?”李世民让李治做到自己身边,很随意的问,面上也没有任何的异常。
“回父皇,儿臣是有些事情想要请教三哥,今天才发现原来三哥才智非凡,我们大唐若是再多一些这样的人才,定能长盛不衰”说话李治看着李世民的反应,他知道这样的话会令李世民生疑,也许李世民会对李恪加深好感,也许李世民会认为他容不下李恪。
果然听到李治的话后李世民眸中的异色一闪而过,“既然如此治儿就要想你三哥多学学”本以为李治是在试探自己,但是想想他的性格李世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李治眼中的那抹敬佩也不是假的,既然他们兄弟友善就再好不过了。
“儿臣也是这样想的”看来李世民是相信他真心对李恪称赞了,李治唇角轻扬,却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这种事情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他要让李世民潜移默化的接受李恪,“父皇找儿臣来可是有事?”
“治儿对于吐蕃了解多少?”李世民问。
吐蕃,就是以后的西藏,李治沉思,历史上对于吐蕃说的并不多,他只知道唐朝的时候与吐蕃关系很好,也发生了一起著名的事件——文成公主入藏嫁与松赞干布,“儿臣对吐蕃不甚了解,但是近年来吐蕃与我朝关系不错”
“不错”李世民冷笑一声,眼神凛冽“是不错,那是因为他惧我大唐,不敢再轻举妄动,贞观十二年吐蕃扰我边关,杀烧抢掠无恶不作,若不是侯君集”李世民顿了一下,侯君集因为谋反如今已经畏罪自杀,只是不知承乾现在如何?整理了自己的心情李世民继续道“若不是侯君集大败吐蕃,安能有现在关系不错的局面,说到底还是我大唐民富国强,威慑四邻,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李治点点头深以为然,任何时候弱小都会挨打,只有强大了才能保全自己,近代的中国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不过他却没有想到吐蕃在历史上也与唐朝有过战争,看来对于历史他知道的太少了“父皇今日找儿臣来可是为了吐蕃之事?”
“恩,打败吐蕃之后,他们曾经请求和亲,当时我也许诺了”吐蕃不同于突厥,松赞干布已经在哪里建立完备的政权,实力虽不比大唐但还是不可小看,既然他已经俯首称臣,联姻也是可以的。
李治脑中瞬间浮出四个字,文成公主,没想到自己居然有幸见证着历史性的一刻,“父皇可有合适的人选?”
李世民微笑看着李治“我打算把这件事情交给你处理”
“我?”李治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父皇,儿臣接触政事不久这样重大的事情恐怕不是儿臣能力之内的,若是办不好会影响与吐蕃的关系,不如父皇把此事交予三哥如何?三哥做事稳重,儿臣可以在旁协助,父皇?”
李治最后的那句父皇微微有些撒娇的意味,李世民无奈的看着他,目光中很是宠溺“父皇是想通过此事锻炼你,你倒好推得一干二净,都是太子了还那么孩子气,父皇什么放心把大唐的江山交给你”
李世民那宠爱的语气与目光都让李治的心中温暖,靠在他的肩上笑道“太子又怎么了?在父皇面前儿臣就是再大也是个孩子”
李世民半是欣慰半是忧心的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李治向来仁孝,对于这个儿子也非常的喜欢,可是这样的性格真的适合坐在帝王的位置之上吗?他不愿自己亲手打下来的江山葬送,尽管已经做了充分的安排李世民还是放心不下。
最终李治还是从李世民手中讨到了圣旨让他协助李恪办理吐蕃之事,第二日拿着圣旨去找李恪。
“与吐蕃和亲”李恪很显然知道此事,并没有丝毫惊讶,只是看着李治“是你向父皇请的旨意?”
“恩”既然已经做好了让出太子之位的打算,现在就要开始做准备,李恪也应该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所有人看到他的才能。况且对于这种应对来使和亲之事他也不知道怎么做。“三哥有什么想法?”
“你知道的历史是怎么样的?”李恪对于少年的想法很清楚,也不反对他这样做,若是让少年一人处理此事他还不放心呢,很有可能被人察觉出什么。李恪却没有发现现在他做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都是少年的安危。
“我知道的历史是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为大唐与吐蕃的和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就了一段佳话,受到后人的称颂”
李恪扬起唇“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按照历史的进程来做呢?而九弟首先应该告诉我文成公主是谁”
“文成公主?”李治愣住,他只记得历史书上说文成公主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就算有其他的也都是赞扬的话语,他还真不知道这个文成公主究竟是何许人也。
“九弟不会是不知道吧?”李恪见少年呆住问,不过少年现在的样子说不出的可爱。
李治无奈的点点头“这件事情就劳烦三哥打听了”
从此日起李治与李恪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从众多宗室之女中选出历史上的文成公主,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历史的轨迹无法偏离,他们选出的女子正是历史上的那位,任城王李道宗之女,于是一道圣旨将这位伟大的女子宣至长安。
因为李治的好奇,李恪只好同他一起去驿馆迎接文成公主,同样他也想见见李治口中这位被后人传颂的人。等待许久,两人眼前终于出现一个长长的车队。
“参见太子殿下,吴王殿下”车队停下,所有的人都下马参拜。
“都起来吧”李治道,看着为首的女子,她华美盛服、神态端庄,气质高雅,虽然眼眸中有着淡淡的哀伤,应该是未卜的前途的忧心和即将远离故乡亲人的伤心,但是这些却难以遮掩那眉宇之间的坚韧,李治觉得这个女子弱小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颗极其坚定的心,她的全身都充满着力量。
也正是这个款款柔情的女子,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协助松赞干布治理吐蕃这个地域辽阔、民风古朴的国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在西边的最有力屏障。让西藏人民心甘情愿的称赞、敬佩她,为她建立了那座宏伟华丽遗留后世的布达拉宫。
少年的视线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文成公主,李恪不得不扯了扯他的衣袖提醒,心中也因少年专注的目光而不悦,纵使他知道少年的目光只是单纯的欣赏与好奇。
被李恪扯了一下,李治回神尴尬的咳了一声,“任城王李道宗之女接旨”
“臣女叩见皇上,吾皇万岁”刚刚起身的众人再次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任城王李道宗之女,贤良淑德,秀外慧中,特封为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三日后起程,钦此!”
“臣女接旨谢恩”文成公主起身接过圣旨。
“公主,此去吐蕃路程甚远,定是艰难异常,而且吐蕃气候严寒风俗民情均异于我大唐,要好生照顾自己,若是有什么需要公主可以让人告诉我,李恪定当竭力为公主准备”李恪对着面前的女子深鞠一躬,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平,一个女子远嫁他乡,从此孤身一人面对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如何不让人敬佩?
“多谢吴王殿下”
“公主一路奔波,早些歇息吧,住处我已让人安排妥当,好后就会有人带公主前去。我与太子殿下就不打扰了”李恪带着李治离去,他能看出这个女子并非普通的女子,也对他心存敬佩,但是身边的少年那毫不遮掩的放肆的目光放他很不高兴,想要立刻带着少年离开,这种情绪来的太过突然,无论怎么压制都无法除去。
“三哥,我们去喝酒吧”李治突然停下脚步道,刚刚李恪的话让他心中突生悲凉,是的文成公主这个名字会永远的载入史册,受到后人的敬仰,但是这又如何?一个年轻的女子,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他自然不会有政治家森严深厚的胸襟与抱负,也许他所求的只是寻求一个良人安稳的过完此生。
可是她却不得不面对远赴异乡的苦楚,不知道在前方等待着自己的是什么,是幸福还是灾难,但是面对历史的长河,一个女人思想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及她的苦难与牺牲、孤寂与忧虑等等无处倾诉的心路历程,又有谁顾及些许呢?
想到这些,李治仿佛是被泼了一盆的冷水,再也找不到先前那些激动的情绪,也有些怀念现代,至少在现代交通发达,即使远嫁也不必担忧再也不能回来,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方式联系,看到对方,而文成公主以后只能将相思赋予鸿雁,再也无缘踏上故土。
现在他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在心中祈祷,那个西藏的英雄松赞干布会是文成公主的良人,值得这个女子托付一生。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李白《王昭君》】
“九弟”少年情绪的突然转变李恪知道是为何,他很奇怪为何自己会那么的了解少年,仿佛他做任何事自己都能猜出缘由“有朝一日我若为帝,定要边关四邻臣服于我,不要用一个女子的幸福换取这短暂的和平,这是身为皇帝的耻辱”
唇边的苦涩之意稍减,李治清亮的眸子看着李恪“我相信三哥能够做到,也等着那一日的到来,不过此刻三哥可愿意陪我去喝酒”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