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十七章:无事所累一身轻 ...

  •   第十七章:无事所累一身轻

      从酒楼回到东宫,李治吩咐人备水沐浴,挥退了了所有人,进入温热的水中,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事情,李治唇边溢出一抹复杂的笑容,自己居然会做出这么荒唐的事情,原来真的会有情不自禁,会迷失自己,在情之一字面前任何的自控都会抛到九霄云外,可是以后又该如何来面对李恪,理智已经恢复开始后悔自己刚刚的举动,本已经决定要放弃为何又要做一些背道相驰的事情。李治唇边的笑容愈发的苦涩。

      从酒楼离开时自己就像是逃命一样,仅存的理智让他猛然的推开了李恪,李恪会不会发现不对,若是李恪知道与自己发生的事情,会不会还会想以前一样对待自己,还是会心生厌恶?他应该不会知道吧,李治抚摸着自己唇,似乎李恪的唇还留在这里,炙热的温度能把人点燃,所以自己才会沉迷与他的吻中,但是在酒醉中的李恪也太过热情了,真的看不出他平时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

      将自己沉入水中,收起笑容,李治告诉自己不要在想李恪了,也不应该再想了,无论李恪会怎么样,今后于他李恪只能是兄长,不,也许从今以后自己应该远离李恪,不在靠近他,不让李恪再有影响自己的机会,渐渐的他会把李恪在心中的影子淡化,直至消失不见,这样是最好的选择。

      若是有心躲避一个人是很容易的事情,从那天后李恪出现的地方李治都会避开,可是要想不见面还是很难的事情,不过就算见面时李治也不给两人独处的机会,几次李恪想与他说话,都被他故意绕开。这样明显的躲避,别说是李恪,就是其他人都发现两人的异常。

      “治儿,你与恪儿是不是吵架了”李世民问,以前两人总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如影随形,可是这段时间却很少在一起,是不是发生争执了?还是他们最终也是难逃命运的圈,为了权力而翻脸。

      刻意的避开,可是李恪这个名字如今好像随时随地都能听见,并省官员结束之后李恪辞退了吏部尚书的职务,但是李世民却允许他旁听政事,这说明李恪有进一步的接触到了政治的核心,而且他近来不禁越加的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就连以前对他不满嫉恨的官员也开始转变了态度,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可是李恪不仅是金子而且是含金量最高的金子,这一切都是他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得到的。

      可是他与李恪却已经越走越远了,李治压下心中的苦涩,抬头对着李世民轻笑“父皇是不是听到什么传言了,我与三哥哪有吵架,就是我想吵恐怕三哥也不会给我机会的,怕是父皇也想不出来三哥吵架似的样子吧?”

      李世民注视着李治,从那双清明的眸中看到了被压抑的情绪,知道他们之间必定是发生什么了,很自然的就想到两人是因为争权夺利而疏远,可又觉得不是,他也旁敲侧击的问了李治与李恪几次,但是两人都不愿多说。

      其实这段时间李世民一直在犹豫,是不是要改立李恪为太子,但是他又不愿意让李治伤心,也不愿李治与李恪的感情受到影响“根本不用别人说什么,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既然你不愿说,父皇也不问”

      李世民真的是个慈爱的父亲,总是能体谅他,李治突然相对李世民说自己考虑已久的事情,“父皇,我想让你废了我的太子之位,让三哥做太子”,也许没有了这个位置的束缚他就能加能远离李恪,过上清闲的生活,从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李世民眼眸顿时变得凛然,盯着李治的眼睛,他不知道李治这是有意的试探,还是真心的想法,记得以前他曾经与长孙无忌说过此事,难道是长孙无忌让他来试探自己吗?

      “儿臣自然是知道”说出来之后李治反而觉得能够坦然的接受李世民的目光,心中无愧又何须惧怕“父皇,儿臣是真的不愿意继续做太子,父皇也应该知道这个位置不适合儿臣,所以才会有想要改立三哥的想法”看到李世民眼神愈发的深邃,李治笑了笑,与他对视“父皇不必如此,这件事是舅舅对我说的,可是我觉得父皇的想法是对的,一个不适合我的位置非要我坐上就像是鸠占鹊巢,最终还是要物归原主的”

      “父皇其实也有些不放心把大唐交到我手里吧,怕我葬送了大唐的基业,父皇的担心是对的,就是我自己也怀疑自己能否守得住大唐,大唐的建立付出多少人的生命,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父皇呕心沥血的为他,真的不应该让它毁在我的手上,葬送了大唐的基业我会愧疚,会成为千古的罪人”

      “大唐是我们的骄傲,应该永世流芳,所以父皇应该把它交给一个有能力的人,能够守得住大唐的人,而三哥才是这样的人,他的才能是我们有目共睹,他与父皇很像,有勇有谋,相信在他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大唐定然会更加的繁盛,让四方来贺”

      “我知道父皇疼爱我,总是想要把最好的给我,可是父皇,什么名利权利非我所愿,我也只愿意一个清闲的人,不让名利所累,逍遥的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父皇何不成人之美呢?”李治一直盯着李世民的眼睛,想要他看清自己的想法,让他明白自己说的绝无半点虚假。

      李世民审视了李治许久才移开了目光,他能够看出李治的真诚,也明白此刻李治是认真的,并不是在试探,只是没有想到原来这个他一直认为荏弱的儿子,居然将事情看的如此的通透,连自己的想法也被他看出几分,而对于那触手可得的至高无上的权利他竟然说是负累,古往今来他应该是第一人,可是自己以前却没有注意到他的想法,总以为自己疼爱他想要把好的东西给他,谁知着竟然成为了他的负累。

      李世民拍拍李治的肩“治儿看来父皇对你的了解还是太少了,竟不知你何时存了这样的想法”也轻而易举的解除了他头疼已久的事情,说自己疼爱李治,还不如李治在时刻的为他考虑的好,从李治接触政事以来,无论自己做出什么决定,他都是极力的支持,从来不做出让自己为难的事情,而如今更是为了不让他为难主动提出退位让贤,这样的李治让他有些感动,什么时候那个绕膝而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知道为他分忧了。

      “那是因为父皇日理万机,整日为了黎民百姓劳碌,父皇已经如此辛苦,我又怎么能让父皇为了我的事情忧心呢?”李治笑道,“那父皇是不是同意了儿臣的请求,让儿臣早日做一个清闲的人,满足儿臣的愿望呢?”

      “治儿的愿望怕是还要从长计议,一时间提出改立太子恐怕会引起朝中的动荡,而且父皇也不舍得治儿离开父皇”李世民思量了一会道,改立太子是大事,猛然间提起先不说别人,就是长孙无忌那一关也过不去,而且他也要想一个万全办法,让李恪当上皇帝以后,纵然是他容不下李治也不能动他。

      “父皇的担忧其实没有必要,三哥在朝中的威信已经很高了,如果父皇要立三哥很多人都会举双手赞成的。父皇要是担心我不能陪你就更没有必要了,我就是不做太子也还是父皇的儿子,一定会常来陪父皇”李治看着李世民,见他还不松口又道“父皇是在担心舅舅会不同意吗?若是如此我会劝说舅舅的”

      “治儿,不如这样吧,这段时间你先安心的做你的太子,再过一段时间父皇可能要去攻打高丽,那时父皇会把所有的政事都交于李恪,就当做对他的考验和锻炼,若是他能让我们满意,回来以后就立他为太子如何?父皇也要为治儿想一个退位的理由”李世民问。

      李治点点头,这是个好方法,也合情合理,只不过这段时间他又要时常与李恪见面了,想起来就觉得头疼,尤其是李恪看自己时的目光总觉得会莫名的心虚,这实在是个难题,越是不想见他,偏偏他又无处不在,这样要他如何能忘记李恪?“父皇打算何时去攻打高丽?可有准备好一切?”

      “高丽一直都是父皇心中疙瘩,前些时候莫离支已经率领部队进攻新罗,父皇派玄奖劝说无果,盖苏文也是愈加的放肆,若是我们仍然按兵不动他更会以为我大唐怕了他们,所以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了,让他知道不是大唐怕他,而不我们不屑与他打,不愿意劳民伤财而已,这次父皇打算御驾亲征”提起打仗,李世民身上的那种身经百战的杀伐之气尽显,这时候仿佛他不是皇帝,只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

      “父皇打算亲征?这是不是不妥,万一……”李治没有说下去,但是目中的担忧表明了自己的想法,“高丽只是一个小国,父皇不必要亲征的,杀鸡焉用牛刀”

      李世民笑了笑,他知道李治在担心什么“治儿,我不去怎么能考验你三哥?再说了大唐如何得来的,父皇以前可是身经百战半生戎马,大大小小的战争都过来了,还惧怕他一个小小的高丽吗?而且好久没有上过战场了,还真有些怀念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