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浮沉 ...

  •   【壹】平旦
      不过是鸡鸣时分,他便已在榻上辗转反侧良久;许是年纪大了,心里装的事情多了,再不是当年心无沟壑的少年郎。如今一睁眼便再难入眠,于是只能瞪着头顶的帷帐,将这些时辰慢慢熬着。思绪也跟着飘飘忽忽,迷离间似乎回到了三十七年前,他第一次替受了腿伤的阿兄来到宗周,觐见周王,代父述职。
      那是他第一次来宗周,当他的车马刚入王畿境内,便望见远处那渐行渐远的得胜凯旋的宗周八师,黑压压的一片,行进在齐整宽阔的周道上。他头一遭见着了隶属于周王的军士,尽管相距较远,却仍是感受到了军阵所独有的气魄。到底是个血性男儿,见着这些便不由地兴奋起来。他无意识地眯了眯眼,似是瞧见了前方蔽日的旌旗;耳畔又传来阵阵激昂的歌声,歌咏着王师好男儿。不过是一支宗周八师,便已有如此气势,如若再算上西六师、殷八师乃至诸侯列国各自的大小兵力,不知又是何等的境况!第一次,他为大周国土之上的军士所震撼。
      宗周建成至今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早已是饱经风霜的老人了,而大周朝却年轻兴盛一如往昔。
      循着君父与阿兄教导的逐项事宜,他规规矩矩地完成了在宗周一切事宜。临走之时,与他同住一处的楚国太子黎邀他同去观赏大蒐礼。越不过是个子国,他想着自己作为越国的公子琮,能够亲眼见到大蒐礼,确为人生一大幸事,便欣然前往。
      大蒐礼以田猎之名,行军事演习。宗周八师刚得凯旋,这一年的大蒐礼显然较之前更为壮观。他立于诸侯之列,看着校场上的铮铮铁骑,只觉得周身热血沸腾:就是这些将士踏着响彻山河步伐,在无情的战火里,守护了大周朝一年又一年!他只悔不曾好好学习骑驭之术,致使如今只得观礼,而无法身入校场。
      彼时他还不是太子琮,阿兄也不是越子,他们不过是越国两个心比天高的得意少年。越国系夏代少康庶子无余之后裔受封之国,国姓姒。君父的身子一向瘦弱,每每五年里有二三年需要阿兄代替进宗周述职。
      他从宗周回越后七年,君父薨逝,阿兄袭得爵位,是为越国国君。三十七年间,纵然有一妻四妾媵侍九人,但这些女子无一为阿兄诞下子嗣,阿兄无法,只得将年近五十的他封为储君。

      恍惚间,他似乎听见了门外寺人起身忙碌是发出的声响;那游离至三十七年前的神思霎时回归,算算时辰,该是平旦了罢。他翻身而起,行至庭中,嘱咐那些个寺人手脚知些轻重,仔细摔坏了周王此番赏赐的器物。

      【贰】日昳
      数年前褒国兵败于周,向大周进献了一名女子以求和。那女子只在朝中露了一面,便使得在座的诸侯大夫们无不惊叹,互相传颂,倒也可想那女子是如何的惊为天人。
      不过短短几年,周王便为那女子废了后,另立这位美人为王后。他这一次代兄来到宗周,便是借述职之机,朝见新王后。
      他见过新王后一面,那确确实实是一位美人,只是神思总有些淡漠;而那顾盼流转间,更似有无尽的愁情。这样的女子,美则美矣,却毫无主母该有的气度,叫他无端地感到不安。
      相比三十七年前的初到宗周的欣喜激动,如今的他早已学会喜怒不显形于色;更遑论而今的宗周早已不再是当年的盛世都城,如今的大周朝更似一位行将就木的老者,一如现今的他再不复当年的天真,当年的心高气傲。
      当年邀他观礼的楚国太子黎也已过世,今次他见到的楚国国君,是太子黎之子。望着那张年轻到不可思议的面孔,他不禁感叹世事变迁如此之快,竟让自己有些害怕。
      楚人好战,是以楚子多次傲然向他道,已有数千楚国男子投身王师,不日必可解戎狄之困!
      然越国男子投身王师者也有数百,可那又如何?大蒐礼上的铮铮铁骑不再,王师将领大多垂垂老矣。群龙无首,面对戎狄,大周不知该如何自处。

      三十七年前,他在宗周见到了大周的铮铮铁骑,听闻了军中嘹亮的高歌;而如今,却只得一片靡靡之音。三十七年前,他见着的是礼乐兴盛,钟鸣鼎食;而今,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却堪堪令人心寒。
      不适于这样淫靡的王城,他只想早些离开,回到越地;至少,一片片的淫靡之风并未吹至他的边陲小国。
      车马驶出宗周,再次行至周道。坐于车舆内,他有些索然无味,只是瞠目瞅着周道上丛生的杂草和斑驳的车辙印——连这周道,都垂垂老矣了啊。
      远处似是传来嘈杂的车轮声和窃窃的人语,他将目光从杂草中收回,望向远处的一队车马:领头的男子扛着旗,那飘扬旗上的大字,正是“齐”。
      这是齐国公女的车舆。
      他早已听闻,褒国虽然弱小,战后却与齐国交好。如今褒氏女子封后,齐国便特意挑选了一名宗室女子,媵来宗周作侍妾。
      殊不知此间又该花去多少本该用于休整军士的钱粮器物。
      驾车的寺人不明原委,只向他道:“前边是齐国公女的车舆,太子可是继续前行?”
      “罢,暂且避一避,免得我这老头子冲了王的喜气,也免得行一番繁杂礼数。”

      齐姜的车舆轻飘飘地行过,带来一阵芬芳之气,却始终不曾有丝毫停留的迹象。
      他觉得有些失望,却也有些释然。到底,齐国这样的大国,怎么会有兴趣为越国这样的弹丸小国驻足呢!
      “走吧”他吩咐道,想起楚子所道的戎狄之困,又想起王城内的纸醉金迷,不禁感叹,“国不久矣,天下将亡矣!”

      【叁】人定
      周王十一年七月,戎狄攻入宗周,周亡。
      未几,申侯拥立宜臼为王,迁都至成周洛邑,算是平了战祸,复了天下。只是那些投身王师的越地少年儿郎们,再也无法回到故国。
      消息传来时,正是一年农牧之时,已是越国君主的他正在田间行秋祭。京畿的纷扰不曾影响到边陲之地,是以百姓的面上瞧不出过多的大喜大悲。
      田垄间尽是忙于农作的百姓,满目尽是的禾黍;耳畔似有童声传来,清脆有力,听着倒是生机勃勃。他很是欢喜,遂命随行的官卿记下,回朝后又亲自执笔修录,删字补句。

      碌碌数载,他终是累了。回想他这漫漫一生,见过宗周的礼乐兴盛,听过王师铁骑的击筑悲歌,叹过天家生活的淫靡,如今又历了周亡,倒也算不枉至人世走一遭。
      神思有些涣散,他似已不知晓自己在何处,唯一清明的,却是那日听到的童谣:
      青草明年春
      离亭燕不等
      宫宇覆苔痕
      王孙作庶人

      【肆】平旦
      身子似从高空坠落,他猛然睁开双眼,见到的却是大片大片青绿的禾黍。
      呵!他竟是做了一个梦,梦回前朝,有旧时的礼乐,有先人的喜怒悲欢;梦里他是越国先祖姒琮,梦外他是越国宗亲越琮;梦中数十载的人生,梦外却不过三两的时辰。
      “公子说是乏了,却不过只睡了两刻,如今可是想起身了?”身旁的寺人问道。
      “这么躺在田间终是不合礼数。走吧。此处是何地?”
      “公子睡糊涂了,吾等已进入京畿,数百载前,此地是为宗周镐京之所在。”
      而今,满目苍凉。这些禾黍之下,是否埋葬着旧时的宫殿?

      “公子请莫要压坏小民的秧苗!”
      越琮这时才注意到附近农垦的庄稼人。虽只是歇息片刻,怕也是耽误了他们不少农活。越琮向他微微欠身,以示歉意。
      梦中如何,梦醒便散。梦中事物是假,但戎狄之困是真,王姒一笑覆国是真,周亡更是真。梦中所见,虽已过去数百载,可这样的梦,却真实地像是令人无端老了数十岁。越琮再无出行游历的欢愉,却是感慨如今礼崩乐坏的世界。

      周亡已过数百载光阴。而当今之世,有过兴盛,有过繁华,到了今日,却终是掩不住颓然之势。

      车舆行至周道,两旁尽是望不尽的田亩。尽管心中不禁为大周朝一次又一次的落败而感伤,但人们却早已开始了新的生活,渔樵耕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江山变迁,不曾影响百姓生活的一丝一毫。
      越琮曾无限向往盛世,可梦醒之后,似经历了一番世事,便嗤笑自己的愚钝:盛世河山又如何?万物更替有序,有兴盛,便有衰亡;周亡,指不定又会有新的天子,新的家国天下。
      耳畔似有田间人们吟唱的农歌,掷地有声,又似梦中铮铮铁骑的壮歌。侧耳,却又听不真切。他有些烦闷,便问随行的寺人:“你可听见男子吟唱?”
      “未曾。”
      想来,是梦太深。
      “田间倒是有几个孩童玩耍,公子可是听见了他们的歌谣?”
      他随着寺人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真,田间有几个梳着总角的孩童,手中拿着纸鸢,吟吟唱道:
      青草明年春
      离亭燕不等
      宫宇覆苔痕
      王孙作庶人
      史册太多浮沉

      他微怔。
      史册太多浮沉!

      完

      附:

      黍离(诗经·王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浮沉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