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据吾一好友对吾谈起意境时说起网上前几日有一人对他说起意境来恶搞成了以下一番话:一夫一妻居家,家中有一水井,某日妻不慎落下一粒盐于井中,后妻一月后勺一井水与夫饮,夫谓然而叹:此水饮下之后,顿时如临茫茫大海,夫气象何以如此。吾听后与吾友相视大笑,吾友笑谓我:“君到此境界乎,一粒盐能吃出大海的味道来。”我狂笑倒地,答:“估计此生不能到此境界也。”
意境无物,人各不同,盖其天生,文之不同,意境有深浅也。
张潮在《幽梦影》中写到: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得书理之大悟,意境深远…..
去年在家的时候,在鉴宝节目看到了一副画,是张仿石涛的旧仿,画的是一松,两远山,一坡上茅舍,一人端坐,一人柱杖而来,有八大山人及石涛朱纹印章两枚,及后收藏者的题跋:如苏之遇黄,韩之遇柳,寒山之遇拾得也……。八大山人朱耷与石涛虽是同时代的人,也同是对后世画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但一直没有确切的证据能说明两人之间有过交往,此仿作高明之处就在于:虚构了一个故事,石涛访八大山人的故事,用的是大尺幅。但画主人得知是旧仿之后依然是心有不甘,我看后微微一笑,其实又何必拘泥在真假之上,须知收藏界有一句话:并非是为收藏古物,更是为了古物背后的故事,若是如我,只怕是反而更喜这张旧仿一些,若是那人肯卖,我只怕是宁不取石涛真迹,也要得此画的吧,此仿作者必定是一个神思巧妙,才高八斗之士,时经百年,那丝丝微微的才气,依旧从此画中依稀透露出来。
山中吹笛人:吾家那边有新年几天上山祈福的习惯,年年如此,要上的那座山的山腰石阶上天天都坐着一个吹笛人,很多年了,吾自诩也是附庸风雅之人,于是每次走过总是于不经意静静边行边听,其实也就是如寻常的水平,吹笛也不过是为谋生计罢了,只不过在满山庙宇香火之间,尘俗之中,在青竹之侧,坐着这么一个吹笛人,总觉得让人心里静了一静,前年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个吹笛人笛声开始悠长起来,忍不住微微而笑,一边走一边对父亲说:“那个人的笛声吹得好了。”“是吗…。”我父亲也微微笑着看我,今年上山的时候,我爹问我,“那个人今年吹得如何?”我笑眯眯地答:“自然是一年比一年好了。”由一而生万变,的确是好了,我这个人固执地很,每次走过是从不扔钱的,因为觉得若是懂音之人都扔钱的话,那反而是一种侮辱了,山中吹笛人未必知道有我这么一个年年的听者,我也不必知他是何人,山中吹笛人,返朴归真。
茶;吾尤爱饮茶,茶之一味清香淡远,吾最爱者名唤千里飘香,产于台湾的云雾山上,据说一年也不过几斤而已,泡茶只用几颗就够,一颗就是一张大叶子,香咏如一,饮之有踏雪而归之感。
泡茶的初水是不能喝的,往往倒在茶壶上,谓之养壶,泡茶的茶具最出名的应该算是紫沙壶了,紫沙壶所用的泥其实分为五种,最名贵的应当算是民国绿泥,黄金泥次之,最普通的才是紫沙,好的紫沙壶讲究出水圆润,收水利索,气密性好,倾斜时,壶盖不掉,真的紫沙壶,用壶盖轻敲壶身有金石音,不然,只是把泥壶而已,是喝不得的,三年前我曾在苏无一带旅行,制作紫沙壶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价钱更是便宜得让人吃惊,其中较有特色的是水上飘,气密性极好,因可飘水上得名,一般都用民国绿泥,我独爱其中一把知足者常乐,叶状上有一蝉,意味深远。
可以清心也,清心也可以,茶也,茶道也
我因为体质偏寒,加之气血不通,是极怕冷的主,往往冷得指尖似能滴下水来,因此也爱喝伯爵红茶,觉得暖暖的,舒服得很,但几日前天寒,想红茶想得紧了,就窥视起旁边人立顿的袋装红茶,可惜才喝第一口,我就有点面色古怪,偏偏那人还带了一脸欢欣对我说很好喝的,令我不得不一边苦笑一边说好。
我冬天嗜食甜点,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如我连吃甜点都吃得眉开眼笑,前天与人赌棋,我赌今天李昌镐执黑不败,赌注正是得意楼的一份甜点,不知如何
最后还有一句:我想念得意楼的甜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