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电视剧《白色相簿》创作及时代背景 ...
-
1998年,日本Leaf会社推出游戏《白色相簿》10周年纪念版合集,同年,苏联国家电视台也播出了一部15集同名电视剧。赢得了黄金档平均12.1%收视率的骄人战绩。
轻小说《白色相簿》俄文版自1965年新年发行《序章(introductory chapter,下文起简称IC篇)》,到1979年12月最后一部《最终章:雪菜TE》译制出版,历经长达十四年的出版周期。以其情节精妙,文笔动人,在苏联大地上长盛不衰。但一直以来,或许是由于贯穿整个80年代的对伊朗和阿富汗的国际主义援助任务,以及苏联国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所经历的社会动荡,几十年内并没有一个导演和编剧尝试将其改编成一部影视作品。
1995年5月,苏联国家电视台导演彼得·施特恩在一次家庭谈话中,听到妻子回忆起学生时代阅读《白色相簿》,和班上的女生一起模仿人物形象。便勾起了自己对《序章》最终的机场分离一幕的记忆。他立刻联系了同一单位的编剧伊莲娜·伊萨耶娃,提出改编《白色相簿》为电视剧的构想,双方一拍即合,在电话中彻夜长谈。但由于本年度拍摄指标已用尽,他们只得按捺下悸动的心,开始沉淀自己。在此期间,剧本经过了7次大规模的修改,从原来计划的拍摄卫国战争时期背景127集长篇电视剧,改成了以IC篇为基础,以当代苏联普通高中生活为背景改编的15集季播剧(每一集时长40分钟)。
1996年7月,伊萨耶娃拿出了剧本最终稿送交审核并获得通过,只是原定的主演阵容多数得到了新的片约——反恐题材剧和卫国战争年代剧居多——剧组不得已开始重新选角。同时施特恩也反思了此前的选角——过于看重演员阵容(事后看演员年龄偏大),观众可能更加看重演员,而忽视了剧情,这并非他们改编《白色相簿》的出发点。也在此时,在1996年苏波冲突中爆红的娜塔莉亚·波隆斯卡娅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时年仅16岁的波隆斯卡娅是辛菲罗波尔某中学十年级学生,在苏波冲突前只是一个并不引人注意,人缘还不错的普通学生。却因为战时驾驶坦克与波军作战的事迹被同车战友上传至网上引发爆红。战后波隆斯卡娅仍然照常回到班级中学习,一切如常,只是心中始终怀着要做一个检察官的愿望。
这样的心态,恐怕就是吸引施特恩的集体选择她扮演女主角之一——卡琳娜·图曼诺娃的原因。
另一位女主演,玛琳娜·普佩宁娜(后改艺名亚历山德洛娃)则是总编剧伊萨耶娃在列宁格勒的选角会上一举相中的。她比波隆斯卡娅小两岁零五个月,是剧组中最小的主演,当时还是八年级学生。她是一个炮兵大尉的女儿,她是母亲在匈牙利随军期间出生的,人生的前六年在匈牙利度过。因为这段与多数同龄人不同的童年,普佩宁娜的外语水平格外好,她的匈牙利语就像俄语一样流利。伊萨耶娃选择普佩宁娜的理由是:“起初她身上那种平和温柔、波澜不惊的气质吸引了我……我起初让她试演图曼诺娃的戏份,一切都很好,但是我觉得她并不是图曼诺娃。我顶住了同志们的质疑,让她演唱奥克佳布琳娜在剧中要演唱的《白色相簿》……她成功了,她的声音、她的容貌,乃至她的灵魂都是为斯维塔奥克佳布琳娜打造的!”
男主演丹尼尔·斯特拉霍夫当时也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20岁生日已经过了半年,恩师列昂基耶夫对他报以很大的希望。在果戈里剧院,他是新晋主演;在舒金学院学习生活中,他是女孩子们的追求目标,男生们的公敌——只有后来的女友列昂诺娃没有在一开始就对他青眼相待。但一个初出茅庐的演员想要寻求更大进步的心,不会有任何变化。在列昂基耶夫的倾力保荐下,斯特拉霍夫参加了选角会,并且毫无疑问的被选中成为扮演男主角瓦西里基尔波诺斯的不二人选。
普佩宁娜有一副好嗓子,波隆斯卡娅弹得一手好钢琴,只有斯特拉霍夫和所要扮演的瓦夏一样是个刚刚开始弹吉他的新手。所以,在剧中也好,在戏外也罢,斯特拉霍夫都要抓紧时间练习吉他。在拍摄联谊会场景前,斯特拉霍夫和两位女主演的的确确在一起苦练了一周。期间普佩宁娜感冒了,斯特拉霍夫和波隆斯卡娅就像兄长和姐姐一样关照着她。后来在杀青之前,斯特拉霍夫的身体也出现了不适,但在波隆斯卡娅和普佩宁娜的鼓励下,还是坚持完成了拍摄。正是拍摄期间的相互关照,三人之间一直保持着友谊,终生不曾改变。
……
主线故事发生在1993年10月至1994年6月,这也是苏联最为危险的一段时间,1994年2月,车臣分裂武装公开分裂国家,在戈尔巴乔夫的不抵抗政策下,车臣自治州境内的苏军不得已撤出,车臣变成了人间地狱。戈尔巴乔夫的不作为引爆了全国人民的怒火,也让投机者以为有机可钻。3月3日,苏共中央□□召开会议,免除了戈尔巴乔夫总书记职务,由纳扎尔巴耶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历史的车轮重新向正确的方向转动。在大时代中,主角们是一个个的小人物,但谁说小人物就不是历史的一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