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二) ...
-
“文晓,你看这里,跟你离开的时候一模一样。”
“我和月雪一直轮流照看这里,你觉得怎么样?”
掀开遮盖的白布,米色的布艺沙发,透明的玻璃茶几,灰色的简洁书桌,松软的正方睡床,“真的是一点都没变。帮我打理这里,你们一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辛苦了。”
“这么多年朋友,不用这么客气吧?”两人的异口同声,让大家会心一笑。
客厅正面挂着一幅很大的婚纱照,母亲笑靥如花,父亲幸福漫溢。他们年轻结婚时,还没有婚纱。原本约定将来我出嫁拍照的时候,他们也一起补拍。可惜,我们没有办法去兑现这个承诺。所以,父亲离开之后,我报读电脑绘图课程,为他们完成心愿。
那段日子,我几乎寸步不离守在母亲身边。我不明白,依礼不必出席的母亲,为什么坚持去送父亲最后一程。她是想随父亲而去吗?如果是这样,我该怎么办。从小独睡的我,在那之后,必须依偎着母亲才能入睡。
无数次见到父亲回家,我开心地迎去,却每每发现只是虚幻美好的梦境。更多时候,我看见父母相视而笑,携手远走。
不要!爸爸,妈妈!别丢下我!心底的恐惧终于呼喊出声。
冬晓,醒醒。
妈妈!我紧抱着母亲,用尽全力。
别怕!妈妈在这里,就在你身边。母亲任由我放声痛哭,轻柔地抚摸我的头。
当漆黑的夜隐约透出微光,母亲说,冬晓,你看看窗外,天快亮了。
我闻言抬头,看见泛白的天空东方,我们的冬晓就是出生在这个时候哦。带来光明的拂晓,给人希望的黎明。无论黑夜多么漫长,都不需要害怕。因为你,就是我的光明与希望。
妈妈也会害怕吗?我以为只有我才会。你跟爸爸的感情那么好,我很怕你只想去陪他,不要我了。
怎么会呢?妈妈怎么舍得不要冬晓?
妈妈,你是不是很爱爸爸?这是我,第一次说——爱,好似简单实则深奥的字眼。
我的父母是在他们的父母安排下相识的。见面之后,母亲成为父亲的未婚妻。
年轻时候的母亲,美丽而骄傲;父亲亦是青年才俊,天之骄子。很难想象,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接受双亲授意的婚姻。
用父亲的话说,第一眼相见的瞬间,他就知道今生的妻子只会是母亲。所以,他愿意用心哄母亲开心,全心全意为母亲付出。即使是在母亲生病垂危的病床前,也从未放弃。我一直相信,六岁那年,是父亲的执著和坚持留住了母亲。
父亲对母亲的爱,毋庸置疑。那种炽烈,众人有目共睹。未识个中滋味的我,自小就是在爱得如此浓郁的氛围中成长,十八年来,从未见过父母磕绊或者吵嘴。
因为他们各自都曾经历,病患危急、性命攸关的时刻。能够继续活着,守望相互,已经是上天对他们的额外恩赏。每日每夜、每分每秒,都很珍贵,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预测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
如果不是母亲亲口说,我永远不会知道,原来由相识、恋爱,到结婚、生子,母亲都并不爱父亲。对她来说,接受父亲,除了众多的客观因素之外,诸如来自外公、外婆的压力之类,最重要的是她相信父亲的爱。于是,母亲的信任加上父亲的爱,成就了他们的婚姻。
我不懂,父亲身上从不假手于人的衣衫,办公桌上多晚都热气腾腾的汤水,夜半滑落即被盖起的棉被……这一切,难道不是母亲的爱?
真正的爱,是不必说出口的。母亲说这句话的时候,因为回忆面带微笑。
西方圣经的结婚誓词说,爱对方、安慰对方、尊重对方、保护对方,像爱自己一样。无论疾病或是健康,富贵或是贫困,始终忠于对方,直到离开世界。这是世间对爱、对婚姻最郑重的承诺,所以,我想,有母亲的一路陪伴,父亲离开时,应该是安详无憾的。
电光火石的一见钟情也好,不离不弃的相濡以沫也罢,总之,我的父母,他们做到并实现了在上帝面前曾经许诺的誓言。
伸手抚着照片中的父母,不禁泪湿眼角。月雪和季阳无言地抱紧我,静静等待我平复情绪。
当年母亲病愈出院后,父亲担心太过操劳会影响母亲的身体,已不再让母亲出外工作。父亲离开后,母亲一人身肩两职,继续抚养和教育我。
母亲开始接手父亲生前负责的原料采购工作。多年来一直在家相夫教女的母亲,空白的工作经历早已与现代社会脱节。我看着母亲,仿佛学生般挑灯夜读那些关于纺织、制衣的资料,笨拙地握着鼠标尝试操作电脑,心疼不已。
妈妈,制衣厂有爷爷主持,还有姑姑、叔叔帮忙,你不用这么辛苦的。
这是你爸爸的事业和心血,虽然他不在了,但是,我会帮他继续下去。不只是工作,还有你。冬晓,妈妈会一直在你身边,照顾你,保护你。一切都会跟从前一样,不会因为你没有了爸爸而有什么改变。
从背后环抱妈妈的时候,我发现不过数月,她已华发暗生。嗯,我知道。不过,妈妈也要答应我,好好照顾自己。我已经没有爸爸,不可以再没有妈妈。
我想帮忙母亲,她却不肯,坚持要我回到学校,做个普通学生。纵然有许多的担忧与牵挂,我却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返回学校,继续学业。
与母亲通电话,是每晚必不可少的功课。聊聊各自白天里发生的趣事,询问对方工作和学业的进展,最后不忘彼此互道晚安。不知道的人,定是认为我在与男友痴缠吧。
象牙塔内单纯的学生生活,让我渐渐重拾往昔天真的笑脸;母亲也在半年的时间里,融会贯通了所有工作内容,日益繁忙。
如果说,父亲过世是我遭遇的不幸,那么,家人和朋友的加倍体贴,就是我失而复得的幸福。走出阴影的我,偶尔仍会心痛,更多的却是感恩。相较之下,比起同龄人早承受的辛苦,亦提早教会我,失去后方知珍贵和及时珍惜所有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