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34) ...
-
十一月初 汴京
京城还是老样子,一片繁华。虽然在京城中长大,可以前她几乎没有真正走在这大街上过,为数不多的出行,坐在轿中,轻纱遮挡,一切都那么虚幻。只有奉命跟随包拯的那段日子,虽然短暂却真实的融入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真实得让她几乎以为自己就是小蛮。
几天前,八王爷接到京城的来信后先离开了,而他们依旧如往常般慢行。一方面包拯的病情虽已控制了下来,但仍不适宜赶路;另一方面,其实对于京城他们都还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而对于小蛮来说,这是她最后的几天了。
“好了,终于到京城了,我也该走了。”
“小蛮,你要去哪?”公孙策早觉得小蛮很不对劲了,但她还跟以往一样吵吵闹闹嘻嘻哈哈的,又看不出哪里不对劲。
“我……要回家了……”小蛮还想说些什么,可却又发现什么都无法说出口。她看着包拯,就在包拯刚要开口的时候她抢先说道,“时间也不早了,包大哥、公孙大哥、展昭,你们保重。”说完后,小蛮转身快步走进了人群中。
来不及阻止的公孙策看着小蛮渐渐隐在街市中的身影,转身轻推了一下身旁仍呆在那里的包拯:“快追啊。”包拯闻言又愣了一下,但很快便追上去了。他没有告诉公孙策他们他已经恢复了记忆的事情,虽然大多数的记忆仍是零碎的,但足以让他知晓一切了。第一次,他没有了去面对的勇气,对小蛮也好对公孙策也好,他只能继续装作什么都不记得。
就在包拯追出去不久,一群人冲开人群跑了过来,为首的那人行礼道:“卑职见过王爷、公孙大人。”
……
在一个巷口,包拯追上了小蛮,他拉住小蛮,却在喊出名字后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小蛮抬头看着包拯,想要离开却又忍不住再多看看他。两人就这样僵在巷口,莫名的气氛引起了一些路人的注意,但倒也没有几人多做停留。
“我不可能永远都是小蛮,”小蛮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我是柴丝言,郑王爷的玄孙女。包大哥,其实你记得的,不是吗?”
“小蛮,我……”
“包大哥,你还记得我曾经说过的话吗?‘小蛮是永远陪在她的大包身边的。’只是,我再也不会是小蛮,而你也不可能成为大包。然而就算在大包心中,小蛮也永远只是一个对他很好但时常也会欺负他的大姐姐罢了。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包大哥,你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心意了,对吗?”
闻言包拯松开了手,谁说他是天下第一聪明人,他不过是天下第一的大傻瓜。那场乱人心智的梦,竟让他以为自己爱上了小蛮,爱上了他当成妹妹一样的小蛮。小风筝的出现,他看着她与公孙策分分合合、最终相约携手一生;他看着娘高兴的说着等公孙老大人同意了,她也要帮忙操办婚事;他看着小蛮开心的选着要送给郡主的大婚礼物时也念叨着,该替小风筝多选几样,免得到时候来不及。莫名的心慌,无措……等他回过神来时,他已经向小蛮求了婚,看着小蛮喜极而泣的样子,他告诉自己,这样是最好的,不要再去想为什么了。
如果没有那场骗局,若小蛮只是小蛮,他应该可以骗上自己一辈子的。
“小蛮,对不起。”他记得,在他知道真相的那一刻起,他们之间便再没有了可能。而如今,他才明白原来那不叫爱。至始至终,他和小蛮之间都没有过亲密的接触,甚至他连喜欢也没说过,因为在心中,她是家人,是妹妹。
“……傻瓜,干嘛抢了我要说的话。”小蛮笑着打了一下包拯,轻轻的,只是她的眼中早已含满了泪水。“好了,再说下去天都要黑了,我走了。”
此时再说什么也是枉然,他们早在崖边就告别了,只是上天让这一刻晚了许久才完成。
小蛮转身走出了几步后突然停了下来,“小蛮永远都在风月楼里,傻里傻气,野蛮又霸道,无忧无虑的。”
闻言包拯有些吃惊,但很快明白了过来。他说道:“……那里还有傻大包,简简单单,傻傻瓜瓜,陪着他的姐姐们。”
小蛮笑了起来,背对着包拯,他看不见她的眼泪。“是啊,这样真好。”
小蛮走了,再也没有停留。
包拯看着小蛮的身影消失在了人群中,许久。
当他转身刚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发现身上多了一样东西——他的家传玉佩。定是小蛮在打他时乘他分神放下的。想到这,他握紧了玉佩。
从此,再无相见之日。
由于进京时天色已晚,包拯他们本想随意找间客栈住下,等到明天再去开封府与现任知府交接。而庞统当然是早叫人收拾了房间,想让公孙策去他那儿住,至于理由他可是寻思了一路了。可没想到众人刚进京,宫里就来人了。
包拯赶回来时,公孙策看到只有他一人,知道包拯留不住小蛮了,便也不好再多问些什么。
“卑职见过包大人。”
见多出了些人,包拯很是惊讶,回了个礼后便问公孙策:“公孙,这是怎么回事?”
“皇上派人来接我们,说是安排好了住处了。”至于住哪,来人也没有说,只是说到了就知道了。公孙策也觉得很是奇怪,而且来人称他为大人,他虽然是监察御史,但应该没有几人知晓此事。而他更担心的是,此次进京他必然要去见皇上,可在知晓了皇上的心意后,他已不知该如何去面对了。
越来越熟悉的路线,当记忆中的府邸重现于眼前时公孙策再也按压不住心中的惊讶了,侍郎府,这是当年的侍郎府。
“大人,你是不是弄错了,这是侍郎府邸啊。”他不再是礼部侍郎了,怎么还能回到这儿?
见公孙策唤自己大人,来人忙行礼道:“公孙大人,不会错的。皇上早就吩咐过卑职,这是公孙大人的府邸,让卑职亲自来接大人一行人的。”这可是皇上御赐的侍郎府,皇上既如此安排,意味着什么他们这些做下人的还不明白吗?他可当不起这声大人啊。
“这……这与礼不合,我不能住下。”
“公孙大人……”见公孙策要走,来人可慌了,这让他如何向皇上交代啊。
“大人——大人,您终于回来了。”就在此时老管家匆匆忙忙的跑了出来。
来人忙示意老管家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留住公孙策,老管家接到颜色后帮忙劝了起来。大人辞官离开后不久,皇宫便来了命令,侍郎府中一切都要保持原样,任何人不许擅自离开。那时候他便知道,大人还会回来的,这府邸是为他留着的。
公孙策终是同意暂时留下,而来人见状终算松了一口气,忙着回宫复命了。
侍郎府还如他离开时一样,就连书桌上摆着的都还是他未看完的书,只是竹轩中多了几株傲然绽放的雪兰。
庞统看着这些,这不是一个皇帝能为臣子做的事情。若他置身事外,恐怕会如以往一样为多了一出有趣的戏而高兴一下,更何况那还是赵老六的戏。只是现在……赵老六,安稳日子过久了不要紧,不过不要忘了他庞统还在这呢。
吃过晚饭后,公孙策便出门了,不让任何人跟着,也没说他要做什么。
许久不用的金牌终是派上了用场,公孙策顺利的进入了皇宫。才走了没多久,便遇上似乎在等待什么的李公公。
“公孙大人,皇上已等候您多时了。”还未等公孙策说明来意,内侍总管李公公便已如是说道。
闻言,公孙策心中一惊,但旋即平静了下来。他随着李公公来到书房,在他的示意下一个人走进了书房。
书房中只有皇上一人,他正坐在书桌旁看书。
“臣公孙策叩见皇上。”
其实公孙策还没进来时,赵祯便听到了他故意放轻了脚步声,八个月了,他终于回来了。“公孙策,平身吧。”明明欣喜若狂,可他却不得故作平淡的说着。
“谢皇上。”
“朕算到三天前你们就该进京了,特地叫人送了几株雪兰到你府中,听说你挺喜欢这花的。虽晚了几天,但花应该还开得不错吧?”
“皇上厚爱,臣不甚感激。只是臣位卑职浅,怎能住在侍郎府中?臣惶恐之至。”
“公孙策……”早知道公孙策会拒绝,赵祯倒也不惊讶,可心中的酸楚却明明白白。他站起身来走到公孙策面前。公孙策见状稍后退了一步,略低下头。“包拯已经回来了,朕恢复了他开封府尹之职。而你,朕的礼部侍郎,何时才愿意回来?”他的,他的臣子。若是可以,他又怎想如此说?可他希望公孙策能留下来,留在这京城,留在他身边。就如一年前他封公孙策为礼部侍郎,不仅仅因为公孙策的才能,不仅仅为了那个局,更是为了他自己。那些日子,早朝不再是仅仅为了责任。
“臣,”公孙策再次跪了下来,叩首道“臣恳请皇上让臣做开封府的主簿。臣已无意于官场,只希望完成当年的承诺,成为包大人的主簿,维护一方青天。”
俯首跪拜的公孙策只看见皇上在听到他这句话后不久便转身走开,大概是走到了书桌旁便停了下来,书房中寂静一片。许久,听不到回答。
“公孙策……你难道愿意永远只做一个影子?凭你的才能该得到比这多得多。”
“士为知己者死。更何况臣从未放弃过理想,只是找了个更恰当的方式。”
此时,赵祯的思绪早已是千回百转。气也罢,怒也罢,在最终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罢了,明日你跟包拯一同上任吧。至于宅院,朕既赐给你了,那便是你的。京城这么大,就当多个歇脚的地方。”
“谢皇上。”
“平身吧。这只有你我二人,就别拘束那么多了,我们有多久没好好说过话了?七年了吧,记得那是你们才刚进京赶考。”
“皇上,臣还有一事相求。”
“先起来再说。”赵祯执意扶起公孙策,以后怕是很难再有如此的相聚了,今夜的话可以慢慢说。再多的请求恐怕也没有刚才的更让他难于抉择了吧。
……
亥正一刻,公孙策才离开书房。就在公孙策刚离开不久,庞统便出现在了书房,没有通传,没有唱报,就如此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赵祯的面前。
“臣叩见皇上。”虽这么说着,可庞统可没有其他的什么举动。
虽然猜到庞统应该会出现,但当他真见到庞统的时候,才明白原来这八个月来他对庞统的畏惧并未减少半分。当初,若不是恼羞成怒,若不是担心前功尽弃,他怎敢挥剑指向庞统,指向这高深莫测、权倾天下的中州王。虽然他早已不是以前那个没有实权的小皇帝,虽然他已越来越有了皇帝该有的威仪,可这还不够他能与这人平视。
“庞爱卿怎么忽然回京城了?”
“没什么,只是回来看看皇上是否还在参佛,顺道让皇上知道我还长命百岁的活着。”
庞统的意思赵祯怎会不知。当年他以参佛为由,韬光养晦,瞒过庞氏父子,暗自布下了惊天陷阱。他会长命百岁的活着,因为赵祯根本不可能再有机会骗上他一次。而如今庞统能不惊扰任何人的出现在他面前,看来这宫中的整顿还不够彻底。
其实公孙策进入书房后不久,庞统便到了,虽然宫中禁军并不一定敢对他做什么,但他还是尽量避开了他们。听了两人的对话,庞统解开了心中最后的一丝疑惑,所以他才会现身在赵祯面前。他能看出赵祯在听到这句话是心中腾出的怒火,也能看出他难以抑制的畏惧。庞统不禁微扬起嘴角,虽然不能做什么,但是气气这赵老六也好,若不是他多事,恐怕这时自己早已将公孙策骗到王府去了。当然庞统自动忽略了这其实比赵祯的想法更难实现。
二人又说了几句话,在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之前,庞统便告退了。想来公孙策应该还没走出多远,还能一起走回去。这些天总是一群人待着,耽误了不少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