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二十二章 深入调查 ...

  •   *
      崔世言没想到在黄鹊楼吃饭,能遇到宋晓可。
      在走廊里撞见时,他第一眼就认出了他。
      原想着下周去科研所上班时,才能见到宋晓可的真人,没想到竟然提前遇到了。
      今天帝都的老上级来到平江城,作为地主的他接风洗尘,自然选了著名的黄鹊楼,吃个江鲜。崔世言在黄鹊楼接待的老上级,就是军情局情报调查处的处长贵永。

      现实中的宋晓可与他想象中的模样,非常接近。
      只是真人,比照片上看起来更年轻一点。清秀,白皙,腼腆,修长,宋晓可的外表看起来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令人心里不由自主的涌起一份怜爱之意。

      崔世言知道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昨天在黄鹊楼饭店的走廊里,他注意观察过宋晓可,喝醉了步态还能保持着一种沉稳,在走廊里迎面撞见他时,还能下意识的反应过来让道。这种身体素质表明,宋晓可在平日里应该锻炼过。

      还有,宋晓可那呲牙咧嘴,呆呆的一笑,是什么意思?崔世言忍不住嘴角上翘。
      宋晓可看起来有点像只傻兔子。

      见到宋晓可的真人之后,崔世言有一种直觉,宋晓可有可能就是他正在寻找的杭城古巷宋氏族人。
      这个人,究竟是怎么来到平江城的?
      当年那个出现在徽南溪地古镇宋宅的人,会不会就是他?
      宋家的谜团,有待一层一层拆解。

      *

      崔世言是以543攻坚援助队员的身份进入研究所的。
      所长带着崔世言走进了办公室,向组里的成员简单介绍了一下崔世言的情况,随后就离开了。

      在所长介绍崔世言的时候,宋晓可就认出了崔世言就是他在黄鹊楼饭店里撞见的那个人。这人长得太帅,身材高大挺拔,在南方人里非常显眼。
      嘿嘿,没想到竟然和帅哥做了同事。宋晓可忍不住八卦起来,心想着攻关组里又多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崔世言对外的身份是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他也的确熟悉这一块,自然不会轻易穿帮。
      崔世言和宋晓可分在了一个小组里。组长安排崔世言坐在了宋晓可的对面。
      宋晓可人虽然聪明,可毕竟很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即便看出了崔世言可能在部队里呆过,也不会在意。科研所里有一大半的同事来自军事学院。对崔世言的身份,他自然也不会多想。

      在同一个小组,俩人多少有一些工作上的接触。几天之后,崔世言和宋晓可渐渐的熟悉起来。
      宋晓可在工作间隙与崔世言聊了聊,崔世言果然是出生在帝都的北方人。宋晓可心想,难怪这家伙个子那么高,估计得有一米八五。
      想想自己长到目前,身高才一米七六,宋晓可忍不住吐了吐舌头。

      宋家的孩子,好像就属他个子矮,记得大哥宋时远好像是一米八以上,身材颀长、潇洒俊逸,与崔世言相比,也不差多少。
      记忆中的父亲宋承闲,好像也是高高大大,英俊豪爽的模样,母亲岳灵灵更是英姿飒爽,长身玉立,可谓女中豪杰。因此,从遗传学的角度,自己身高的理论值也应该能达到一米八。
      “男孩子二十八,个子猛一窜”,宋晓可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往上窜一点。

      坐在对面的崔世言不知道宋晓可正在想什么,只见到他一脸八卦神色,一会儿吐舌头,一会儿欢喜,一会儿又有点发愁,还唉声叹气了一番。
      这个人…这个人究竟在想什么?崔世言发现对面的这个人真的很有意思。

      中午,宋晓可在单位餐厅吃午饭时,打开饭盒,把从家里带来的几样小菜摆在桌上,同事们蜂拥而上,一扫而光。
      崔世言也吃了几筷子,夸赞道:“菜的味道真好,这手艺真不赖!”
      “嗯,家里的厨娘做的”
      宋晓可得意的笑了笑。青莲做的卤菜和风味小菜,他偶然用饭盒带一些到单位里,放在冰箱里,中午吃饭时拿出来,请同事们一起品尝。
      崔世言看着宋晓可,随口接了句:
      “烧菜水平这么高,什么时间去你家尝尝厨娘的手艺?”

      宋晓可自然不希望外人去家里,哼哼唧唧岔开话题,掩饰过去了。
      宋晓可心说,我跟你不熟,去什么家里啊。哼哼,即便熟,也不会请你去家里。平江城里的宋宅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座安全的城堡。他和侄子躲在里面不想出去,也不想外面的人进来。

      *
      经过几天的观察,崔世言发现宋晓可在生活方面是个简单而又单纯的人。
      宋晓可每天按时上下班,在单位里说话不多,待人很温和。工作的间隙,还喜欢看着窗外的绿植神游,不知道在想什么,看起来有一点点呆气。
      崔世言忍不住在心里给宋晓可起了一个外号:呆兔子。

      在业务上,无论多么复杂的数字运算对于宋晓可来说非常轻松,信手拈来,一蹴而就。看得出,宋晓可也非常喜欢这种运算的乐趣。

      崔世言不动声色的接近他。他不知道这种靠近能发现什么。对于宋晓可,他很想一探究竟。

      在宋晓可的户籍档案里,崔世言查到四年前添加了一项,宋晓可收-养了一个三岁小男孩。收-养资料证明是宋晓可的堂哥家的孩子。
      崔世言敏锐的觉察到这个孩子的来历似乎也不一般。

      *
      上街区由一条长街,几条巷子构成。街巷两旁,古宅院错落有致。这一片保护得非常好,街巷两旁,古榆树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平江城里的中上阶层。巷子里很安静。邻里之间互不来往。
      黄昏时分,崔世言沿着街巷散步,顺路找到了宋宅。站在街道对面,崔世言静静的看着这栋古朴的老宅。

      忽然,宋宅临街的大门上的小门打开了。
      宋晓可带着一个七岁左右的小男孩,走出小门。俩人手拉着手,沿着街巷边上的林荫小道,慢悠悠的散着步。
      小男孩很活泼,蹦蹦跳跳的,时不时的仰着小脸,叽叽喳喳和宋晓可说几句。宋晓可低着头,笑眯眯的看着孩子,满脸溺爱的神情。
      这一幕,让崔世言的心里忽然一动。
      也许这个孩子是个突破口。

      于是,崔世言亲自收集了关于宋玉简的所有资料。
      崔世言发现,宋玉简的出生年月与当年他猜测的那个孩子非常接近。
      宋玉简,会不会就是当年宋时远的孩子?
      崔世言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
      随着崔世言秘密调查的深入进行,住在宋宅的青莲、宋伯、石头、蛋蛋逐一浮出了水面。
      崔世言走访了青莲的老家,从她婆家邻居那里得知青莲当年进城做保姆的情况。
      邻居说:
      “青莲丈夫过世后,青莲去城里做了保姆。那家人心善,答应青莲带着一岁的儿子一起住进了主家。后来听说,连青莲的大儿子也一起搬进了城里,还读了城里的学校。听说青莲的大儿子学习很好,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以前村里人都说青莲命苦,早早没了丈夫。可现在呢?周围邻居都说青莲是个有福的,自从去了城里,青莲变化可真大啊!”
      “村里最近还传说,青莲在平江城里开了店,做起了老板。”

      根据这些一手资料,崔世言逐一推演:
      青莲带着一岁的蛋蛋住进主家?话说,谁家会答应保姆拖家带口的?除非请得是奶娘。
      青莲在宋家难道是去做奶娘?
      青莲带着蛋蛋离家的那一年,不正是宋玉简出生的时间吗?青莲进入平江城宋宅,与宋玉简的生日前后只差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那么,青莲到了宋家后,实际上是在喂养刚满月的婴儿宋玉简。
      崔世言分析着,这样似乎才合情理。

      当崔世言的目光转向宋伯时,他更是为自己的意外发现感到惊讶。
      宋伯在宋宅已经呆了九年。当年十四岁的宋晓可继承父母遗产,出现在平江城之后,宋伯就一直陪伴在宋晓可的身边。
      当年的宋伯也才三十出头,却至今没有结婚。而宋伯的家族世代居住在平江城里,远亲近邻扎根于三镇的土壤。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成家?又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安于上街宋宅那种平淡的生活?
      崔世言远远的观察过宋伯接送宋玉简上学放学。从宋伯的步态上,崔世言判断出宋伯的拳脚功夫不在他之下。
      宋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伯出生于平江三镇的宋家,会不会和杭城古巷的宋家,同出一源?
      而宋伯所在的宋家,出生市井,更多的是以保护者的姿态出现在杭城古巷宋家的后人的周围?难道是传承者与守护者的关系?
      崔世言曾翻阅过大量的野史资料,里面也隐晦的提到过传承者家族与守护者家族的秘密联系。
      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不是为了共同的信念,在现代社会中,还有这样甘于“自我牺牲”的忠仆吗?

      宋伯和青莲的存在,也从侧面说明了宋晓可的神秘之处。
      为了印证这种猜测,只要查清楚当年十四岁的宋时文与平江城的宋晓可之间有什么关联,一切就水落石出了吧!

      崔世言有了一个想法,杭城古巷的宋家,世代居住于古巷,宋时文虽然少年时代出国,但那条巷子里认识他的人依然很多。还有宋时文曾经就读的中学,也会留下一点线索吧?
      而宋晓可,当年就读于平江城里的寄宿中学,是否也会留下一点痕迹?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深入调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